超赞名人>福建省名人>厦门市名人

钟世藩

钟世藩人物照片

厦门名人钟世藩介绍

儿科医学专家

钟世藩(1901年~1987年),福建厦门人,儿科医学专家,国家一级教授。1930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之后又取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46年出任广州中央医院(今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并受聘为岭南医学院儿科教授;1948年出任广州中央医院第二任院长;1949年受聘于世界卫生组织医学顾问;1953年调任华南医学院儿科教授、主任;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因病逝世,享年86岁。

钟世藩人物生平

1901年,钟世藩出生于福建厦门,他是个孤儿,自小跟着一位叔父在厦门长大,叔侄俩一直过着艰辛的贫穷生活。

1910年,9岁的钟世藩被人带到大上海,给一户人家做仆人。特殊的身世和寄人篱下的生活,使钟世藩养成了异常独立和坚毅的性格。从事中药生意的五叔父钟广文为他承担全部学费,才得以顺利求学。21岁那年,他选择到北京协和医学院学医。 他异常刻苦地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协和医科大学。入学时他们全班共有40人,但能在这艰险时世中坚持学习并毕业的,包括钟世藩和后来北京医科大学皮肤科著名专家胡传揆等在内,只有8个人。

1930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之后又取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1937年冬天,在南京沦陷前夕,钟世藩带领一家老小随国民党政府西迁的20余万人离开南京,前往贵阳。行程十分辛苦,颠沛流离,风餐露宿。

1946年,国民政府建设的三家中央医院之一——贵州中央医院迁到广州,成了广州中央医院,钟世藩任副院长。同年,受聘为岭南医学院儿科教授。

1948年9月,出任广州中央医院第二任院长。

1949年,受聘于世界卫生组织医学顾问。新中国成立前夕,当时的国民党中央卫生部长抵穗,命令时任广州中央医院院长的钟世藩携带医院的巨额资金,连夜全家撤往台湾。钟院长毅然拒绝了卫生部的潜逃命令,全家留在了广州。

1950年7月15日,钟世藩将医院物资一一清点,移交给继任院长陈汝棠。

1953年,调任华南医学院儿科教授、主任。

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7年因病逝世。

钟世藩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20世纪30年代,钟世藩与谢和平氏在协和医学院研究肺炎球菌时发现,用加有不同型别肺炎球菌抗血清的琼脂平板来培养肺炎球菌,在相同血清型别的菌落周围形成一个沉淀环,细菌繁殖受到抑制,认为这是一种特异性的抗原抗体反应。这种方法不仅缩短了鉴定该菌的时间,且提高了实验的特异性及可靠性。从方法学上来说,这种实验诊断就是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和实验研究的免疫单向扩散技术的先驱。

20世纪40年代,病毒学开始发展,钟世藩在美国进修病毒学期间,发现了细菌保护病毒活力的作用,是在细菌活跃繁殖状态下产生的,这一发现得到当时在辛辛那提大学的病毒学家赛宾(A·B·Sabin)的重视,认为值得报导。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John Hopkins)的病毒学家豪威(H·A·Howe)也认为这一发现是一贡献。

20世纪50年代,钟世藩创办了中山医学院儿科病毒实验室,利用实验室从事病毒研究及培养研究生。这不但是广东省而且是全国最早创办的临床病毒实验室之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在他身体有病,行动不便的情况下,还将病毒实验搬到他家中观察。

论文著作

20世纪80年代,钟世藩负责编写医学百科全书儿科分卷的条目时,他反复衡量了词条各部分的比例,在内容精炼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他撰写的部分被通报作为编写人员学习的范文。

在“文革”尚未结束时,为了把自己几十年临床经验总结出来留给后人,在70高龄和身体多病的情况下,钟世藩毅然编写《儿科疾病鉴别诊断》一书。在编写的后期,他的眼球辐辏功能严重失调,视力显著减退,身体也很衰弱,但仍然坚持写作,并且经常带放大镜去图书馆查阅文献,核对和充实著作内容。在实在无法看清外文字母时,他就请馆内的年轻同志帮助辨认。这种对著作一丝不苟,对读者高度负责的精神使人深为感动。

人才培养

教育思想

钟世藩常常教导学生说,那些真正献身于科学的人,对待科学研究工作是不会计较时间、条件和报酬的。他对在科研工作中数据资料的收集要求十分认真。他说,不准确的原始材料即使用了统计学分析,还是不会准确的。

钟世藩对学生及年青医生要求严格,强调基本功的训练,在临床工作中很重视病历的质量。他说,看一个医生所写的病历,就大致可以看出他的医学水平,看一间医院的质量,也要先看它的病历。实际上病历的确能反映一位临床医生的临床思维和学识水平,这是临床医生基本功之一。就是有了许多先进的仪器和技术来给病人作检查诊断的今天,这种观点仍然没有过时。他也常常要求住院医生及实习医生亲自动手做一些对诊断有关键性作用的化验。

指导学生

钟世藩担任过几间医院的儿科主任及医学院的儿科教授,为中国培养了许多儿科专业人材。他是解放后最早招收研究生的导师之一。他培养的研究生质量高,不少已成为儿科骨干力量和知名的儿科专家。他对研究生要求严格,要求他们搞科学研究也要从基本功做起,包括实验动物的饲养及观察,甚至试管仪器的清洗等等。他说科研工作必须自己动手,关键的东西必须自己看到做到。

钟世藩对疑难病例,必亲自做细致的体格检查,有些检查结果他甚至不只是看看报告,而且要亲自看看实物,例如X光片或血液涂片等,所以常常会发现别人忽略了的一些特点,从而帮助作出正确的诊断。

钟世藩人物评价

钟世藩重视科学研究工作,为中国儿科学,特别是在病原微生物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钟世藩学识渊博,勤奋好学,治学严谨。

钟世藩补充介绍

  钟世藩(1901~1987年),厦门人。民国19年(1930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民国23~24年在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医学院学习 学。历任南京和贵阳中央医院儿科主任、湘雅医学院儿科教授、广州中央医院院长兼儿科主任、岭南大学医学院儿科教授兼主任、广州中山医学院儿科教授兼主任。

  他在从事儿科临床医疗工作的同时,十分重视基础医学研究。30年代初与谢和平创造性地采用琼脂扩散技术来鉴定肺炎及双球菌型别。40年代,他发现了细菌保护 活力作用是在细菌活跃繁殖状态下产生的。他撰写的关于这一发现的论文被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儿科研究院院长韦切誉为卓越的论文。50年代,他探讨了胎鼠对 的感受性,首创用胎鼠作为分离 的工具。

  他在国内儿科医疗界享有较高威望。参与编写《实用儿科学》1~4版的部分章节、《医学百科全书》儿科分卷的部分条目。70岁时还编写《儿科疾病鉴别诊断》一书。

  “钟世藩”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