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福建省名人>福州市名人>鼓楼区名人

陈季良

陈季良人物照片

鼓楼名人陈季良介绍

海军抗日名将
国民革命军海军名将

陈季良(1883-1945),福建福州人。原名世英,字季良。1926年冬,加入国民革命军,历任福建省政府委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海军第一舰队司令、海军编遣办事处委员、海军部政务次长、军事委员会校阅委员会海军校阅组组长、海军总司令部参谋长。曾指挥著名的“江阴保卫战”,阻止日军西侵入川。1935年9月晋升海军中将。1945年4月14日病故于四川万县 ,追赠为海军上将。

陈季良人物生平

1883年9月13日出生于福州市。

1897年考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第四届驾驶班。毕业后,陈季良被分派到“海容”舰任鱼雷、枪炮大副。

1911年1月,武昌起义时。陈主张反正支持革命军,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北洋政府海军部组建黑龙江江防舰队。他升任“江亨”舰长兼任江防舰队分舰队领队长,在海参崴、庙街等地护航。他同情苏联十月革命,以两门舰炮、两挺机枪和一批弹药资助苏联红军与日本军队作战,遂引发轰动中外的中日“庙街事件”。段祺瑞怕得罪日方,即下令判处陈季良革职,“永不叙用”。陈幸得海军同仁掩护,改名继续在海军供职。

1921午,陈季良任海军长江游击队队长。

1922年1月任“楚观”舰舰长,8月任“海容”舰舰长。

1925年2月,升任海军第一舰队司令 ,兼任厦门警备司令。

1926年冬,陈季良奉令配合北伐军东路军入闽,迫使福州城防司令李生春投降,加入国民革命军。

1927年1月2日就职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福建分会委员。 8月率部参加保卫南京的龙潭战役;同年10月19日特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

1928年9月1日任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委员。国民革命军全国统一编遗时,任国军编遗委员会海军编遗办事处委员,海军陆战队总指挥。

1929年,陈出任海军部常务次长,仍兼第一舰队司令。

1930年4月,兼海军陆战队总指挥。

1932年1月6日任海军部政务次长。

1933年率海军第一舰队从海上围攻福建“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1935年9月6日,陈晋升为海军中将。

1940年11月任军事委员会校阅委员会海军校阅组组长。1944年5月任海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兼第一舰队司令。

抗日战争爆发时,陈季良代行海军部长职务。陈奉命一面布置阻塞江阴水道,一面在“平海”旗舰上指挥“宁海”“海容”“应瑞”“逸仙”等巡洋舰固守前线,使日军月余无法前进。后来,日军出动飞机狂轰滥炸,他指挥各舰高射炮构成密集的防空网迎战。尽管日军始终把旗舰“平海”舰作为轰炸主要引标,但他始终不降下司令旗向敌军示弱。“平海”舰重伤后,他转移到“逸仙”舰,仍悬起司令旗,继续指挥作战。不久,陈任扼守长江要塞第一总台长。

1945年4月14日,陈季良因病在四川万县逝世。5月25日,国民政府追赠陈季良为海军上将。

陈季良主要事迹

庙街事件与更名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我国政府要求收回被帝俄侵夺的黑龙江土地,海军部建立黑龙江江防舰队,调拨长江的”江亨”“利捷” “利绥”和“利川”等四艘炮艇北上,加上在松花江由商船改装的“江平” “江安”等四艘炮舰,共同组成舰队,以王崇文为舰队司令,设公署于哈尔滨”。陈季良任“江亨”舰长,在海参崴、庙街等地护航,兼任“江防舰队分舰队领队长”。

在与日本海军断断续续的零星战斗中,互有胜负,由于日方经常杀害我方的战俘,富有民族自尊心的季良,义愤填膺。他同情苏联十月革命,把自己舰上的两门舰炮两挺机枪和一批弹药资助红军与日本干涉军作战。当时的北京政府国务总理段祺瑞正向日本借款,出卖国家主权,最怕得罪日本。日本一提出抗议,段遂下令在沈阳组织军事法庭,进行审判,判处“陈世英(即陈季良)革职,永不叙用”。但陈季良的凛然气节,深受海军同仁的同情和钦佩,海军部也未按判决执行。为了避免麻烦,从此,他把名字改力“季良” ,一直在军中使用。

江阴保卫战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蒋介石认为江阴是首都南京的咽喉,定要确保。当时,海军部长陈绍宽出访英国未归,季良代行部长职务,采取应战步骤,兼负责防卫从上海从江阴的防区。日军也把江阴作为进攻的主要目标,并叫“一鼓作气下南京,两个月结束战争”。于是,中日双方都把江阴视为必争之地,在江阴展开了几个月的恶战。

陈季良到任后,一面布置对江阴水道进行阻塞,一面在“平海”旗舰上,指挥“海宁”“海容”“应瑞”“逸仙”等巡洋舰护守在最前线。由于他的固守,持续月余,日军无法前进。只好出动大批飞机狂轰溢炸。季良则指挥各舰高射炮在整个江阴构成密集的防空网迎战。

8月22口,“宁海”舰首先击落敌机一架,军威大振。9月22日,敌机出动200架次,舰载重型轰炸机,轮番审入江阴,以旗舰“宁海”和新型巡洋舰“宁海”号为重点目标,集中轰炸。落弹如雨,季良沉着指挥、各舰官兵英勇奋战。“平海”舰舰长高宪申中弹负伤,还有多人阵亡,但是广大指战员毫无畏惧,坚持战斗,“击落敌机四架”,敌人始终把“平海”作为倾泻炸弹的目标。有人建议:“把枪杆上的司令旗降下,以免其集中轰炸”。季良坚决不同意,他说:“‘平海’舰绝不能降下司令旗,向敌人示弱”。他的豪语,坚定了大家战斗到底的决心。他们在继续的战斗中,又击落敌机五架。经过一整天的激战后,“宁海”舰负重伤下沉,“平海”舰亦弹痕累累,前后舱皆进水,无法堵塞。季良令其搁浅,进行抢修。自己转移到“逸仙”舰,悬起司令旗,继续指挥作战。9月25日这天上午9时,“逸仙”舰遭到16架敌机更番猛扑,挪弹二十几枚,季良不顾危险,指挥十五生炮对空射击。一举击落敌机两架,已负伤的“逸仙”舰驶泊目鱼沙,又被炸沉。至此,我海军的主力舰已损失始尽。季良只好将指挥部移到“定安”号运输舰上继续执行指挥任务。

后来海军部长陈绍宽赶到前线,鉴于季良指挥作战五十多天,且有负伤,心力交痒,急派第二舰队司令曾以鼎接江防司令,令季良下火线到后方医治疗养。当时,在现场观战的德国等外籍顾问叹为观止。并说:“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四年中所未见过的恶战。”对冒死指挥作战的中国海军将领陈季良更是赞叹不已。但是,电雷学校校长欧阳格,这个想成为第二个黄埔军校校长式人物(蒋介石)的野心家,竟向蒋介石谎报:“陈季良临阵脱逃”。蒋批示:“就地枪毙”!德国顾问和一批在江阳炮台上观看海空战斗情况的人出来作证。他们给蒋的电报说:“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我(们)所看到的海空军最激烈的战斗”。蒋接电后,才以电话告陈绍宽说:“误会!误会!代我安慰陈季良”。恶战结果,我海军损失惨重,于是年12月初放弃江阳防区,退守长江上游。第一舰队司令部设于万县,季良坚持工作,精勤治事。

陈季良后世纪念

陈季良故居

位于福州鼓楼区文儒坊19号,在坊中段南侧。该宅系陈季良10世祖陈兆盛(平阳迁榕第八世)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购置的。

20世纪30年代中期,留学英国归来后当上海军舰长的陈季良,将老宅周边的一片旧房子买下翻建,成为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陈家大宅。

清代建筑,坐南朝北,占地面积共1500平方米。四面封火围墙,前为门头房,正座之前为回廊、天井,前廊后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鞍式山墙。第二进依后墙建倒朝房,一列三间排平房。门上悬“林则徐外祖母故居”匾。花厅二进,主座西侧墙外为花厅庭院。

陈季良补充介绍

  陈季良(1883—1945年),原名陈世英,福建侯官县(今福州市区)人。民族英雄林则徐的母亲是他的姨祖母,林则徐是他的表舅。他的曾祖父陈鸣昌和祖父陈翼谋都是举人。父亲陈镜河曾在江苏任知县。母亲叫吴重,闽东宁德人。

  陈世英小时,常随母亲到外祖父家小住,每次到宁德,母亲都让他登楼观海,对他说:海上无门,外国人最易来犯。有一回,登楼观海时,陈母指着渔民在泥埕上的泥橇说:“明朝倭寇犯境,戚继光将军以此橇作武器,潮退时,令士卒乘而逾泥,杀敌夺舟,获大胜。”陈母勉励儿子学习戚继光将军,继承遗志。陈季良考入了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1905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该学堂第四届驾驶班。后来到英国留学。回国后,他先后在“海圻”号巡洋舰、“建安”号驱逐舰、“海容”号巡洋舰任职。

  1918年2月,中国驻海参崴总领事邵恒睿连续多次致电外交部吁请出兵境外保护俄国远东地区的中国侨民,“以申国权”。3月11日,外交部再将邵恒睿电报呈送国务院。3月13日,北洋政府宣布派军舰前往海参崴和庙街(尼占拉耶夫斯克)驻扎。

  那时,白俄军队和日本干涉军不断越过中俄界河黑龙江和乌苏里江,进入中国,骚扰边民,白俄黑龙江舰队甚至沿松花江直入东北腹地,劫夺商旅,征丁拉夫。虽然1858年签订的《中俄瑷珲条约》规定中国船只在黑龙江中有航行权,但航权事实上为沙俄所独占,中国商船长期被限航至松花江口为止。为了保卫黑龙江航行权,扩大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1918年8月3日,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发布命令:中国向西伯利亚地区增派海、陆军,以配合协约国集体行动,并在海参崴设立中国军事代办处。

  第一批军舰,由“海容”舰长林建章率领。“海容”舰抵达海参崴后,其官兵无所事事,抽大烟,逛伎院,让中国侨民大为失望。

  第二批由“江亨”舰长陈世英率领海军第二舰队中的“江亨”、“利捷”、“利绥”和“利川”4艘舰,从上海出发前往海参崴。舰队经济州岛、朝鲜海峡、釜山、城津等沿岸海区,于8月5日到达海参崴。

  庙街原是中国清代旧城名,位于黑龙江入海口附近,是进入黑龙江的必经之路,当时有华侨2000多人。那时庙街局势相当复杂,既有近千名日本陆军、四艘日本驱逐舰和一艘巡洋舰驻防,还有白俄军队驻扎。苏俄将黑龙江航权归还中国了,但是日本不予承认。

  1919年9月,陈世英率领中国舰队抵达庙街后执行巡航任务。巡航时,陈世英舰队常遭到日军炮火的拦阻和白俄谢苗诺夫匪徒的袭击,中国舰队只得在黑龙江封冻前退回庙街。

  同年10月下旬,苏俄红军游击队对庙街白俄军队发起进攻。庙街的白俄军队向陈世英寻求帮助。陈世英不卑不亢地将白俄军官挡了回去。不久,苏俄红军击溃了白俄军队,进入庙街。而此时,日军退居日本领事馆,构筑防线,准备联合白俄溃军进行反扑。苏俄红军也派将领前来拜访陈季良。他们对中国海军官兵拒绝帮助白俄军进攻红军表示感谢。

  11月的一天深夜,日军向苏俄红军驻地发动了突然袭击。经过几天激战,苏俄红军将日军围困于日本领事馆内。由于日本领事馆防守坚固,红军缺乏炮火支援,久攻不下。于是,苏俄红军派代表向陈世英求助,请借中国海军舰炮给红军使用。陈世英连夜召集四舰军官开会,讨论苏俄红军的要求。中国海军官兵一致决定借炮给红军。翌日,陈世英将“江亨”舰3英寸边炮1门、“利川”舰5响格林炮1门借给红军。同时,给苏俄红军钢弹、 各3发,格林炮弹3排共15发。苏俄红军很快攻克日本领事馆,占领了日军盘踞的洋楼,击毙日军数十人,俘虏130多人。这一场战争被称作“庙街事件”。

  1919年11月,怀恨在心的日军派出军舰袭击陈世英舰队。这时包括华侨在内的庙街城内各国侨民对中国军队予以人力、物力援助,使其渡过艰难,脱离了险境。

  1920年1月,海参崴工人举行起义,建立了布尔什维克临时政府。3月15日,林建章从海参崴发来电报说:已接到苏俄政府正式公文,承认中国军舰在黑龙江的航行权。滞留庙街过冬的中国舰队一俟江水解冻,即可起航。江水解冻后,日本海军20多艘舰艇前来报复。苏俄红军建议中国海军四舰驶往马街暂避。这时各国侨民和部分华侨也要求随行。苏俄红军于是派出数十艘帆船,帮助中国舰队运送侨民抵达马街。不久,日本舰队和白俄军舰开到马街,向我舰队开炮-。陈世英要求舰上官兵团结一心,坚决予以还击。过后,日本抓住中国军队借炮给俄一事做文章,扬言要击沉我四舰。

  协约国应中国政府要求出面调停,认为中国海军帮助苏俄红军多系传闻,无法确证。但日本方面仍认定中国海军帮助红军对日本领事馆的进攻,不肯善罢甘休 ,并提出四项要求。北洋政府迫于日本政府的压力,组织军事法庭对陈世英进行审判。法庭最后判决将陈世英革职,永不叙用。“庙街事件”宣告结束。

  实际上,北洋政府、海军部,对陈世英维护国家主权,声张正义,表现出应有的民族气节,心中是有数的。因此海军部对军事法庭的判决根本就没有执行。“庙街事件”之后,陈世英改名陈季良,继续在海军服役,还被授予“文虎”勋章。

  1923年,陈季良授海军上校衔,获“三等宝光嘉禾章”。1923年,晋升为海军少将军衔。1925年2月,升任海军第一舰队司令,兼任厦门警备司令。1929年,陈季良升任海军部常务次长,仍兼第一舰队司令。

  “七七”事变爆发后,侵华日军在华北扩大战争的同时,又积极筹划进攻上海,实行南北夹击,妄图3个月灭亡中国。7月11日,日海军第三舰队司令长谷川清中将率“出云”号旗舰驶入黄浦江,随后其他日舰陆续抵沪。同时驻沪日海军陆战队增调兵力,大搞军事演习,随时准备挑起战端。当时在长江中上游的九江、武汉、宜昌、重庆等地还游弋着日舰70余艘,陆战队员7000余人等诸多军事力量。

  那时,中国海军共有舰船57艘,连小艇算在内,总吨位不过6万吨,不及日本海军的1/25,且多半是超期服役的旧舰。更要命的是,中国海军还处在四分五裂、各自为政的状态。

  中国海军自知只能把长江作为布防重心,一旦海疆有警,舰队集中长江,-出海口,消灭长江内的日本军舰,而后相机往近海推进。为阻挡日寇进犯南京,中国海军选择在江苏江阴一带构筑阻塞线,并在江面最狭处(宽仅1.25公里)的“江海门户”设防。

  1937年8月11日下午,蒋介石亲自打电话给海军部长陈绍宽,下令海军执行封江任务,防止敌舰以突击方式直抵南京。陈季良临危受命,被任命为江阴-区总指挥。8月12日,陈季良率部抵达江阴,开始了悲壮的沉船封江行动。8月12日,中国海军在长江的江阴段江面上,以12艘老舰艇、23艘商轮、8艘趸船和185艘民船及大量石方筑起了第一道江阴阻塞线;接着,又将当时中国海军序列中吨位最大的“海圻”号等四艘老舰沉入江中,于第一道阻塞线后构成一条辅助阻塞线。接着,又征用了“公平”、“万宰”、“泳吉”等三艘民轮沉入-线,在镇江、芜湖、九江、汉口等地缴获的日籍趸船也先后被拖到-线凿沉。海军部又请行政院训令江苏、浙江、安徽、湖北各省政府紧急征用民用小船盐船185艘,满载3094万方石子沉入-线的空隙中。然后,中国海军在阻塞线外侧敷设 区,主力舰则驻扎内侧,构成一道严密的-线。海军部还在阻塞线内外布设 ,在江岸构筑炮台,架设舰炮,组成火力网。由第一舰队司令陈季良统率轻巡洋舰“平海”、“宁海”、“逸仙”、“应瑞”为第一梯队列阵-线内,以第二舰队驱逐舰“建康”号,炮舰“楚有”号为第二梯队巡弋于南京下关一带,监视和保卫这一国防堡垒。

  从8月16日起,日军出动飞机临江上空侦察,企图炸开水上通道。在没有任何空军力量支持的情况下,陈季良率中国海军第一舰队的4艘战舰与日本300多架战机、70多艘军舰,浴血战斗了两个月,击落敌机20多架。这场惨烈的江阴海空战,被德国军事顾问团团长法尔肯豪森称之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最惨烈的海空战”。

  中国海军主动出击,使日军大为震惊,决心对中国海军进行报复。9月22日上午,日本海军联合航空队首批30余架攻击机和战斗机袭击江阴,轰炸中国海军第一舰队。此次海空战持续2个小时,战况惨烈。中国海军击落日机3架,击伤8架,阵亡 6人,伤30余人,“平海”、“应瑞”两舰受伤。23日,日军出动73架飞机,分两批向中国舰队发起进攻。“平海”、“宁海”两舰在经过顽强的浴血奋战后被击沉。

  在“宁海”、“平海”两舰被炸沉后,陈季良移驻“逸仙”舰,并挂出司令旗继续指挥战斗。9月25日上午,日军出动9架飞机对它进行猛烈轰炸。“逸仙”舰用仅剩的99枚空炸 进行还击。令人称奇的是,舰首150毫米主炮还击落了2架敌机。在战斗中,“逸仙”舰也被击中,舰上官兵牺牲14人,重伤6人。官兵们劝陈季良快撤,陈季良喝道:“不!我们还剩十几发炮弹,我们要和敌人拚到底!”激战中,“逸仙”舰再次中弹,舰身左倾、舰首炮与舰尾炮都被炸毁。陈季良被弹片击中腰部,血流如注,摔倒在甲板上。他忍着巨痛,果断地下命“逸仙”舰抢摊。敌机见“逸仙”舰无力还击,就超低空飞行,继续轰炸“逸仙”舰。陈季良顽强地站起来,大吼一声:“中国军人最好的归宿,就是与敌人战死在最后一刻!”他拔出手枪与敌机对决。陈季良将军的精神感染了全舰官兵,大家从血泊中顽强地站起来,用手枪、用步枪与敌人血战,直到所有的子弹打光。“逸仙”舰因中弹多处,舱内大量进水,最后沉没江中。

  负伤后的陈季良依然不下火线,继续移驻“定安”舰,再次升起司令旗,指挥与敌作战。有人劝告他说:“挂司令旗暴露目标是很危险的。”可陈季良早已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他说:“司令旗在,中国的舰队就在,对敌是蔑视,对自己的人是个鼓舞。”

  在保卫江阴-线的战斗中,陈季良率领的海军第一舰队将士,不畏牺牲,与敌浴血奋战,显示了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和英勇气概。陈绍宽曾撰文写道:“我们弱小的海军凭着什么能使敌机无法完成他们的任务呢?……那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海军今日为民族牺牲了,在未来,他将为着民族而建立起来!” 蒋介石为海军特命颁奖,称此种破釜沉舟之决心殊为可贵。

  江阴海空战后,陈季良晋升上将,仍担任海军部常务次长兼第一舰队司令要职。1938年1月,国民政府决定撤销海军部,改设战时海军总司令部,并重新编组了第一、第二舰队。编组后的第一舰队司令仍由陈季良担任,司令部设于“民权”炮舰上,负责武汉下游防务。1938年7月,武汉保卫战打响,陈季良率领的第一舰队在武汉附近又与日寇展开激战,再次付出巨大牺牲,其中“中山”舰在金口的抗敌壮举,在中国近代海军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1939年1月,陈季良因战绩显著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记功一次。

  1945年4月14日,陈季良在重庆万州病逝,终年62岁。1945年5月25日,国民政府追赠陈季良海军上将军衔。

  “陈季良”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