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重庆市名人>酉阳县名人

赵君陶

赵君陶人物照片

酉阳名人赵君陶介绍

全国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

赵君陶(1902-1985),原名赵世萱、郁仙,女,1902年出生于四川省酉阳县(今属重庆市)龙潭镇。1919年“五四”运动后, 1919年随全家迁到北京,在五哥赵世炎(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导人之一)的引导下,追随时代前进的潮流,投身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先后担任化学工业部教育司副司长,北京化工学院党委成员、副院长等职。全国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文化大革命“期间遭迫害,1985年12月14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3岁。

赵君陶人物生平

赵君陶(1902—1985年) ,女,四川酉阳(今重庆市酉阳县)人,上海大学肄业。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湖北省妇女协会执行委员、宣传部部长,共青团湖北省委委员,中共中央妇委秘书。1937年参加成都文化界抗日救亡协会。1939年在重庆参加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并担任直属第三保育院院长。1946年后,在延安大学、中共中央教育研究室工作。1949年出席第一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新中国成立后,任化学工业部教育司副司长、北京化工学院副院长,先后担任第四、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早期经历

赵君陶,女,1925年入上海大学社会系学习。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无产阶级教育家。国务院原总理李鹏同志的母亲。

大革命时期,1926年8月在上海与李硕勋结婚。同年冬到武汉,政治部主任;赵君陶担任湖北妇女协会宣传部长,动员妇女支援北伐铁军。南昌起义失败后回上海,此后,长期在上海做党的地下工作。曾任中共中央妇女部负责人。

1926年夏季,北伐战争打响了。经过激烈的战斗,北伐军节节胜利,占领了通往武汉的要地汀泗桥和贺胜桥,并且攻克了武汉。革命的中心逐渐转移到武汉地区,中央派遣李硕勋和赵君陶夫妇也来到了武汉工作。随后,以叶挺独立团为基础组建了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二十五师,师长是李汉魂,副师长是叶挺(后升任第十一军副军长兼第二十四师师长)。受党组织的派遣,李硕勋前往二十五师,担任政治部主任,这也是他投笔从戎的开始。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大革命失败后,奉党组织之命回到四川重庆,在二哥赵世双家里隐蔽下来,以教书为生。曾先后在成都、金堂、简阳、五通桥、合川、雅安等地教书,伺机宣传进步思想和党的主张。教育出一批又一批具有进步思想的学生,有的学生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5年,许多党的地下组织遭受破坏,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1937年,李一氓奉命到四川做统战工作,从此接上了党的组织关系。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1939年初,根据中共中央南方局决定安排到保育院工作,抗战时期的保育总会是在共产党和民主人士推动下,为收容抗战难童成立的组织,下属若干保育院。在邓颖超推荐下到重庆市合川县土主场周家祠堂创办第三保育院,任院长。对保育院收容的5-10岁难童,精心教育;对中共南方局和地方党组织来院隐蔽或工作的地下党员认真保护和关照,直到抗战胜利。她和院里的同事共抚养了800多名因战争而流离失所、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年岁不齐的儿童,使他们恢复了健康,受到良好的教育,完成了学业,走向了社会。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她为赵妈妈。邓颖超对她在第三保育院的工作给予高度的评价,亲笔写下:“在抗日烽火中以伟大慈母般的爱培育下一代。”邓颖超作为李鹏父亲李硕勋的革命战友和同志,一直被李鹏等烈士后代视为“亲爱的邓妈妈”。

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抗战胜利,第三保育院合并到重庆歌乐山保育院,才离开合川到延安。后到东北,任哈尔滨第四中学校长,为党和国家培养出许多栋梁之才。

赵君陶相关作品

《赵君陶教育思想论文集》

《赵君陶教育思想论文集》主要介绍了革命教育家赵君陶的革命生涯,她自幼正直重义,精忠爱国,志存高远。早年追随时代前进的潮流,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接受马列主义的洗礼,确立共产主义信念,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赵君陶是较早在教育战线开辟工作的著名活动家。从抗战时期为难童保育披肝沥胆,到为工农平民教育,从建国之初为中小学教育呕心沥血,到为工农速成教育殚精竭虑,为国家培养高级人才鞠躬尽瘁。她勇于创新,甘于奉献,辛勤耕耘,将自己的毕身精力和聪明才智贡献给了中国革命和党的教育事业。本书是第一本全面介绍和论述赵君陶教育思想的专著。生平照片——形象、生动地再现了赵君陶在教育战线栩栩如生的工作生活风采。

赵君陶补充介绍

  赵君陶(1902—1985)又名郁仙,女,酉阳龙潭人。1919年随家迁到北京,自学考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读书,在五哥赵世炎的影响下,积极参加-,成为该校学生组织“女星社”成员。1925年进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学习,结识了中国0的早期革命活动家李硕勋,结为终身伴侣。1926年,加入了中国0,同年10月,任湖北省妇女协会宣传部长,兼《湖北妇女)周刊主编。1927年她跟随李硕勋参加了南昌起义后回到上海,从事地下工作。1930年任0中央妇委会秘书。1931年-派李硕勋赴粤赣边区,担任红七军政委和广东省委军委-,赵君陶前往协助李硕勋工作。

  1931年9月16日,李硕勋在海口英勇就义。1932年秋,赵君陶遵照爱人“善育吾儿,设法送之返家中”的遗嘱,带着儿子李鹏和女儿李琼从上海回到四川,先后在合川、金堂中学任教,其间兼任女生部训育主任。1937年秋,参加成都教育界抗日救亡协会,从事抗日活动。1938年在简阳女中任国文教师兼班主任。1939年在-的关心下,到重庆参加战时儿童保育会,并任直属第三保育院院长,用伟大慈母的爱培养下一代。1946年到延安,先后在延安大学、中央教育研究室工作。1948年8月调到东北行政委员会直属保育委员会工作,后调哈尔滨第四中学任校长。1949年3月,出席了全国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此后,曾任中南局教育处处长、南开大学党委委员、工农速成中学校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后,先后担任化学工业部教育司副司长,北京化工学院党委成员、副院长等职。全国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0“期间,她遭到-、-一伙的-,身体受到严重摧残,1985年12月14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3岁。悼词中称她为:“我党早期的革命活动家,忠诚的无产阶级教育家”。人们送给她的挽联上写道:“革命六十年松柏精神留人间,育才半世纪桃李芬芳满天下”。

  李鹏同志在《纪念我的母亲赵君陶》一文中说:据我所知,对母亲一生影响最大的有三个人,第一位就是她的五哥赵世炎烈士,第二位就是我的父亲李硕勋烈士,第三位是她的三姐赵世兰。1925年,赵君陶和李硕勋相识于杭州西子湖畔,互相萌发了爱慕之心。以后他们又同时就读于上海大学社会系,这是一座大革命时期中国0培养干部的学校。李硕勋是学生领袖,全国学生联合会的会长。赵君陶认真攻读革命理论,是品学兼优、思想进步的学生,并于1926年加入了中国0。两人情投意合,在上海大学结成良缘。从他们的结婚照片可以看到,母亲相貌端庄,温文尔雅,坐在一把大椅子上,父亲身材修长,刚强坚毅,坐在母亲之旁。这张照片我母亲一直珍藏在身边,留下了这幸福而永恒的纪念。从此以后,在艰难的岁月里,他们俩战斗在各自的革命岗位上。

  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开始了,1926年冬,他们由上海转战到当时革命的中心武汉。李硕勋投笔从戎,在号称“北伐先锋铁军”的叶挺部队担任师政治部主任,赵君陶则担任湖北妇女协会宣传部长,动员妇女支援北伐。1927年,李硕勋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赵君陶也紧随其后。起义失败后,俩人在南昌分别,不久又在上海会合,此后长期在上海做地下工作。李硕勋担任-委员、江南省军委-,赵君陶则是中央妇委的秘书。当时我党处于-之下,党的工作者随时都有生命的危险,李硕勋、赵君陶多次遇到险情,但总能沉着应对,机智勇敢,配合默契,化险为夷,既保护了自己,又保护了同志们和地下党机关的安全。1931年5月,李硕勋奉党中央命令去南方,担任两广军委-,机关设在香港。同年7月,赵君陶携带着她三岁的男孩——自然就是我,由上海到香港。我们在香港的团聚是短暂的。7月,李硕勋到海南岛召开军事会议,不幸被捕入狱,遭受严刑拷打,英勇不屈,于1931年9月16日在海口从容就义。李硕勋临刑前写了致我母亲“陶”的遗书。这封遗书体现了一个0员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正如郭沫若所书:“这是中国人民革命成功的左券,是训育革命后辈的不朽教材。”

  我父亲就义时,年仅28岁,正当英年。我母亲与之同年,也算得才貌双全,风华正茂。但是多少年过去了,母亲终身没有再婚。难道这是因为她受封建道德束缚,信守“一女不二嫁”的旧礼教吗?不是的,绝不是!她从青年时代起就是反对封建婚姻、谋求妇女解放的先驱。对一些再婚的战友和同事,她也绝无轻视和反感。惟一能解释的原因是,她对我父亲爱得太深了。父亲的遗像始终摆在她床头或书房,她经常面对遗像,-沉思,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一本载有详细介绍李硕勋的书《-》总是放在她的枕下,经常取出反复阅读。无论在任何险恶的环境下,她都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护这本书,所以才能完好保存至今。直到她去世后,我和朱琳将书的原件送交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保管陈列。

  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的母亲赵君陶已病魔缠身,她希望有生之年再到西湖一次,那里毕竟是她和父亲初识之地。她终于如愿以偿,在疗养院度过了一个夏天。在我的母亲弥留之际,我和她所疼爱的儿媳朱琳均不在她的身旁,这是我们引为终身的憾事。当时我的妹妹李琼和我的子女们、亲友们守候在她的身旁。她在临终的昏迷中偶尔苏醒过来就问“儿子怎么还没有来?”她最后的话是:“是我把他们拉扯大的”,“不容易啊”,又以微弱的声音说,“要防‘狗’,要防‘狗’啊”,就溘然长逝了。我明白她的意思,“狗”就是指特务和叛徒。她是在告诫我,不要忘记过去“狗”的危害,也要警惕可能产生的新“狗”。1960年,吴玉章同志,我父亲的这位老师和战友在悼念李硕勋烈士的诗中写道:“遗骨琼州何处觅,喜看红日照天涯”。母亲多次嘱咐我和朱琳,身后把她的骨灰撒在琼州海峡。我们完成了她的夙愿,她的骨灰终于被安放在海口李硕勋烈士纪念亭内。

  李鹏在《纪念我的母亲赵君陶》一文中还说:我母亲赵君陶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从事教育事业的一生。她没有做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也没有特别的功绩。她淡泊名利,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但是,她一生都为党和国家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有用的人才。在她身后,她的学生和同事写了许多思念她的文章,颂扬她的高尚品德,高风亮节,以及她诚恳待人的感人肺腑的事迹。

  李鹏同志在他不寻常的母亲抚育和培养下,通过自身的努力,磨练为共和国第四、五任总理和第六任委员长,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还继承了他母亲联系群众,关心人民疾苦的高尚品德。在他任职期间,他与夫人朱琳每年春节都给酉阳人民寄“贺年卡”,祝酉阳人民新春快乐,万事如意。还多次给酉阳人民赠送礼物,捐款修建“希望学校”。1993年9月曾为酉阳大型画册题写了“酉阳在改革中前进”,希望酉阳人民生活一天比一天更好。2001年10月2日至3日,他与夫人朱琳专程将母亲赵君陶部分遗物捐赠给酉阳,并给赵世炎烈士塑像敬献了花篮,瞻仰了他母亲一家生活过的故居,还冒雨视察了龙潭希望小学和永珍希望小学以及县城防洪工程。同时书题了“武陵山青酉水长,烈士英名放光芒”和“酉阳土家摆手舞之乡”,在酉阳历史上留下永恒的记忆。

  “赵君陶”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