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安徽省名人>合肥市名人

杨寘

杨寘人物照片

合肥名人杨寘介绍

宋代官员

杨寘(音zhì,义同“置”),少年时很有才学,乡试即为第一。庆历二年(1042),杨寘进京赴考,国子监、礼部皆第一,崇政殿殿试,仁宗临轩启封,见名喜动于色,对辅臣言:“杨寘也”。遂擢为第一,朝内公卿相贺,以为得人。

杨寘人物生平

杨寘,少年时很有才学,乡试即为第一。庆历二年(1042),杨寘进京赴考,国子监、礼部皆第一,崇政殿殿试,仁宗临轩启封,见名喜动于色,对辅臣言:“杨寘也”。遂擢为第一,朝内公卿相贺,以为得人。

杨寘中状元后,授将作监丞,任颍州通判,因母亲病逝,未及赴任。丧事办完不久,杨寘亦一病不起,日渐羸弱,终于撒手人寰,年仅30岁,可谓才华未展,英年早逝,时人甚为惋惜,仁宗特地降旨抚恤杨寘家属。

杨寘艺术成就

壬午科状元殿试第一本为王安石,因考官见其卷中有犯忌之言语,而第二名,第三名已有官职,故将列第四名杨寘的考卷作第一进呈。杨寘的好友在其中状元前曾梦见杨寘作“龙首山人”,杨寘自己解梦道:“龙首,我四冠多士;山人,无禄位之称。我其终是乎?”后果中其自解之言。杨寘是中国科举史上少有的几个三元状元(解元、会元、状元)之一。其兄杨察以第二名进士及第,官至礼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长于文学,有文集二十卷。

杨寘相关作品

欧阳修与杨寘

杨寘

送杨寘序

朝代:宋代

作者:欧阳修

原文: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夫疾,生乎忧者也。药之毒者,能攻其疾之聚,不若声之至者,能和其心之所不平。心而平,不和者和,则疾之忘也宜哉。

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之相鸣也。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悲愁感愤,则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喜怒哀乐,动人必深。而纯古淡泊,与夫尧舜三代之言语、孔子之文章、《易》之忧患、《诗》之怨刺无以异。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郁,写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

予友杨君,好学有文,累以进士举,不得志。及从荫调,为尉于剑浦,区区在东南数千里外.是其心固有不平者。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医药。风俗饮食异宜。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且邀道滋酌酒,进琴以为别。

译文:

我曾经得了忧劳的病症,退下来闲居,没有医治好。后来在朋友孙道滋那里学习弹琴。学习了五声和几支乐曲,时间一长觉得很快乐,不知道那疾病还在自己身上呢。

弹琴作为一种技艺,是很小的了。等这技艺到了极点,大的是最低的声音,小的是最高的声音,按着琴弦迅急弹奏,声调便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声音急促的,显得很凄惨;声音和缓的,显得很舒畅。有时好像山崩石裂,泉水从高山上涌出来,又好像夜晚发生了大风大雨;有时像旷夫、寡妇的叹息声,又好像和睦的雌鸟、雄鸟互相唱和。它的深沉的忧虑稻悠远的思绪,就是虞舜、周文王和孔子的遗音;它的悲惨、愁闷、感慨、愤激,就是孤儿伯奇、忠臣屈原所发出的叹息。喜、怒、哀、乐的情绪,一定深深地打动人家的心弦;纯厚、古雅、淡泊的音色,却跟尧舜三代的语言、孔子的文章、《易经》所表现的忧患、《经》所包含的怨恨讽刺,没有什么区别。它能够凭耳朵听出来,能够随手弹出来。如果选取那和谐的音调,排遣忧郁,散发幽思,那么,往往感动人心,极为深切。

我的朋友杨君,喜欢研究学问,很会写文章,屡次参加进士考试,都不得意。等到依靠祖上的官勋,才调到剑浦去做了县尉。小小的剑浦在东南面几千里路以外,在这种情况下,他心里确实有不平的地方。并且从小又多疾病,可是南方缺少名医良药,风俗饮食与中原两样。以他多病的身体,抱着不平的心思,却生活在风俗不同的地方,哪里能够长久地沉闷下去呢?然而要平静他的心思,疗养他的疾病,那么弹琴也能够收到一点好处吧!因此我写了这篇谈琴的文章来给他送行,并且邀请孙道滋参加,喝一杯洒,弹一回琴,当做临别的纪念。

杨寘(1014-1044):字审贤。合肥人。仁宗庆历二年(1042)进士第一,且取解试(明清为乡试)、省试(明清为会试)、殿试皆第一,即连中三元,通判润州。授官未及赴任,因母亲病逝,哀伤过度,亦病卒。中国封建社会连中三元者仅十四人,安徽有二,另一为明贵池黄观。其兄杨察为晏殊的女婿,曾官御史中丞,后迁户部侍郎,充三司使。察著有文集二十卷,《宋史本传》传于世。

杨寘补充介绍

  杨寘少年时,很有才学,乡试即为第一。庆历二年(1042),杨寘进京赴考,国子监、礼部皆第一,崇政殿殿试,仁宗临轩启封,见名喜动于色,对辅臣言:“杨寘也”。遂擢为第一,朝内公卿相贺,以为得人。

  杨寘中状元后,授将作监丞,任颍州通判,因母亲病逝,未及赴任。丧事办完不久,杨寘亦一病不起,日渐羸弱,终于撒手人寰,年仅30岁,可谓才华未展,英年早逝,时人甚为惋惜,仁宗特地降旨抚恤杨寘家属。

  壬午科状元殿试第一本为王安石,因考官见其卷中有犯忌之言语,而第二名,第三名已有官职,故将列第四名杨寘的考卷作第一进呈。杨寘的好友在其中状元前曾梦见杨寘作“龙首山人”,杨寘自己解梦道:“龙首,我四冠多士;山人,无禄位之称。我其终是乎?”后果中其自解之言。杨寘是中国科举史上少有的几个三元状元(解元、会元、状元)之一。其兄杨察以第二名进士及第,官至礼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长于文学,有文集二十卷。

  “杨寘”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