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名人李晴峰介绍
李晴峰(1874~1950),名晓山,号光国,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八月初四日出生在太平畈乡的一个农民家庭。6岁丧父后,家境十分贫困。他生性聪慧,渴求读书,受到本地一位塾师的怜悯,分文不取收为学生。他刻苦求学,奋发向上,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考中秀才。正准备赴省考贡时,适逢同盟会兴起,遂放弃中举机会,秘密加入了同盟会,投入反清斗争。辛亥革命成功后,民国元年(1912年)当选霍山县临时议会议员。为适应新形势,他虽年近40,仍考取为培训行政官吏而创办的法政学校(初建时名江淮大学)政治科学习3年。毕业后,逢袁世凯窃国称帝,遂同沈子修等投入倒袁 运动,受到通缉。袁死后,因反袁有功,被民国政府任命为内务部主事。当时军阀掌权,京城形势严峻,他借口回乡省亲而离京。形势稍加稳定,各省重选众议院议员,晴锋先后当选后补议员、议员,他利用合法地位参加进步人士同主皖军阀的斗争,深感军阀祸皖,共和名存实亡,遂立志办学,走教育救国之路。先在家乡创办淠源学校,后同好友黄艮甫等在上上市创办狮山中学,并任董事长。安徽省第三甲种农业学校成立后,应沈子修校长之邀,任校总务主任兼教员。16年,为支援国民革命军北伐,同沈子修组织以“三农”师生为骨干的民军,并受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三军第一师第二旅第一团,他任上校团长,沈子修任党代表。在同军阀军队激战时,他们身先士卒,士气大振,-皆捷,蒋介石却下令退却,他愤而辞职。不久,应友人含山县长陈某之约,赴含山任第二科科长,陈某离职期间,代行县长职责。不久,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鉴于北伐成果为蒋独占,他登报申明脱离国民党,回乡隐居,不问政事。抗日战争期间,曾出任县参议会议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拥护人民政府,1950年5月病故家中。
“李晴峰”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