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浙江省名人>温州市名人>永嘉县名人

张鸣镛

张鸣镛人物照片

永嘉名人张鸣镛介绍

厦门大学教授

张鸣镛(1926--1986),教授。浙江温州人。194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建国后,历任厦门大学讲师、教授、数学系副主任,福建省数学会副理事长。其被称为“数学王子”。 撰有论文《芬斯勒流空间的子空间的平均曲率》、《黎曼曲面》《凸区域的一个遮盖定理》,著有《现代分析基础》。为陈景润的老师。

张鸣镛人物简介

张鸣镛(1926-1986),温州人。少年时代,他就自写一副对联:“知数理共天文一色,待天才与奈端齐飞”(奈端是当时牛顿的译名)。1942年,考入浙大数学系(当时有“东方剑桥”之称)他是能同时上中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陈建功研习班的少数几个学生。1948年,大学毕业后,即被母校选拔为助教。他在数学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博得国内外科学界一致赞誉和钦佩。建国后,历任厦门大学讲师、教授、数学系副主任。1986年5月12日,在福建省厦门市逝世。

厦门大学教授、中国数学会理事、福建省数学会副理事长、《数学年刊》编委、《数学研究与评论》副主编。

主要从事函数论、势位论的研究。撰有论文《芬斯勒流空间的子空间的平均曲率》、《黎曼曲面》、《凸区域的一个遮盖定理》,著有《现代分析基础》。

张鸣镛人物经历

张鸣镛1937年考入温州中学。1942年,考入浙大数学系,才华横溢,数学成绩尤为出众,深为浙大教授苏步青、陈建功所赏识。1948年,大学毕业后,即被母校——浙江大学数学系选拔为助教。

张鸣镛担任浙江大学数学系助教期间,在苏、陈两位教授的指导下,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1950年,他阐述芬氏空间子空间平均曲率的几何定义的论文问世,成为当时这方面问题的唯一文献。1955年,他在函数学论方面的一项研究成果,被命名为“张鸣镛常数”,并列入教育部审定的函数论教学大纲。他研究多函数解析,研究成果受到国际数学界的重视。他在多重调和势位,多重调和张量等理论方面的系列成果,受到在罗马尼亚召开的世界数学会议高度评价。他的论文《凸区域一个遮盖定理》一文用德文发表后,美国《数学评论》立即摘要转刊。他还写出了函数势位论方面的第一本讲义。德国著名GMN丛书第101卷引用的中国数学家的六篇论文中,有两篇是张鸣镛的。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厦大数学系的辉煌与他紧密相关。

1948年,张鸣镛大学毕业,当时浙大数学系留了两名助教:他和谷超豪。解放后,他被派参加接管浙江金华的英士大学。在院系调整中,浙大数学系被解散,他被分配到厦门大学。张鸣镛到厦门的头五年中,发表了10篇论文,这期间他对多重调和函数、多重调和势位及多重调和张量场做出了重要的成果。值得特别提出的是,张鸣镛在1955年发表了论文,该文所得到的一个凸象的Bloch型常数Tρ,后来曾被称为“张鸣镛常数”,并在1980年教育部审定的函数论专门化教学大纲中列为一个条目。这是列入该大纲的唯一的以中国数学家命名的条目。

在这期间,他还把平面区域内映照的莫尔斯(Morse)拓扑方法推广到Riemann曲面,并对阿尔弗斯(Ahlfors)把Schwarz引理推广到Riemann曲面上去的优越成果,作了进一步的改进。从1952年到1957年,厦大数学系的确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毕业生,例如陈景润、赖万才、林群等。陈毕业后曾是张鸣镛的助教,作为一个新建的系,这样的成绩是珍贵和值得赞扬的。1955年到1957年,厦大数学系多次受到教育部的表扬。国际数学家大会曾来函邀请他们参加 1958年的爱丁堡大会(由于“反右”,未能参加)。1980年,《数学年刊》创刊,张鸣镛担任编委。1981年,《数学研究与评论》创刊,张鸣镛担任副主编。1983年,他参加了全国数学会大会,并当选为理事。他在会上报告论文《实质极大的Riemann曲面》,给出了Riemann曲面是实质极大的充分必要条件。张鸣镛在1956年曾参加中国数学会在北京召开的论文报告会。后来1960年的全国数学会大会,已不准他参加了。后来他才再一次参加了全国性的数学大会。但27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不料两年之后,当中国数学会在上海召开大会及理事会时,他又不能参加了,当时他正躺在上海的医院里,癌症已到了晚期。1986年5月12日凌晨,张鸣镛在厦大医院与世长辞。

张鸣镛补充介绍

  张鸣镛(1926~1986年),浙江永嘉县永强人。少年时就读于永强小学、温州中学。民国31年(1942年)考入浙江大学数学系,为苏步青的得意门生。毕业后留浙江大学任助教。1952年全国大学院系调整,调入厦门大学数学系,任副教授、教授,曾当选福建省数学学会理事长、中国数学学会理事。在多重解析函数、多重调和势位和多重调和张量等领域有多种成果,在罗马尼亚召开的国际会议上得到较高的评价。1955年在函数论方面的一项研究成果被列入全国大学数学教学大纲条目,其中一个常数被命名为“张鸣镛常数”。用德文写成的论文《凸区域一个遮盖定理》发表后,美国数学权威刊物立即摘要刊出。德国著名的GMW丛书第一○一卷中引用中国数学家论文6篇,其中他的论文就有2篇。1957年他被错划为 分子,被遣送到漳州、同安等地劳动。“文革”中又饱受折磨。但他仍坚持钻研、探索。在逆境中完成的论文《量子力学是相对论的推论》博得国内外数学界的赞誉。他在教学方面亦颇有建树,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即是其学生之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被平反,恢复名誉。他曾被推选为厦门市政协委员、福建省科协常委。

  “张鸣镛”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