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浙江省名人>温州市名人>永嘉县名人

陈宜中

陈宜中人物照片

永嘉名人陈宜中介绍

宋朝宰相
南宋末期宰相

陈宜中,生卒年不详(见人物争议),字与权,号静观,又号仲鼐,永嘉(今浙江永嘉)人,南宋末期宰相。

景定三年(1263年)进士,授绍兴府推官,继擢为监察御史。后外出为江东提举,徙浙西提刑。召为太常少卿,权礼部侍郎。咸淳七年(1271年),以显文阁待制出知福州兼福建路按抚使,在任期间深得民心。不久,担任刑部尚书。德祐初,以知枢密院事拜右丞相。宋幼主归元,益王立,复为左丞相,拥二王入广州。井澳之败后,陈宜中由占城入暹罗(今泰国),卒于暹。

陈宜中担任宰相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收到了稳定局面的效果,缓解了元军对临安的直接威胁,使宋廷有能力组织主动的抵抗,并发为后来的焦山之战、抗元救宋的氛围重新高涨奠定了基础。

陈宜中人物生平

陈宜中逆奸谪边

陈宜中,字与权,永嘉(今浙江永嘉)人。年少时家里很穷,但他的性格特别倔强。有商贾推算他的生辰八字,认为他应当得到大贵,故把自己的女儿许给他为妻子。到了太学后,因文章写得好而受到赞誉。

宝祐年间,丁大全以亲戚乡里婢婿的关系奉承巴结卢允升、董宋臣,因而得到理宗皇帝的宠幸,擢升为殿中侍御史,在台谏官中特别骄横。陈宜中与黄镛、刘黻、林测祖、陈宗、曾唯六人上书皇帝批评、攻击他。丁大全因此恼怒,指使监察御史吴衍弹劾陈宜中,削夺了他的官职,拘禁、监管在其他州府。司业率十二所学校的学生,穿着整齐地送他到桥门之外。丁大全因此更加恼怒,立碑文在学校中,戒令学生们不要胡乱地议论国家的政事,又命令,凡从此以后有上书的人,前廊的生员仔细看过以后书面报送检院。因此,士大夫们众口一词地称道陈宜中他们,号为“六君子”。陈宜中贬谪建昌军(今江西南城)。

陈宜中敕归登第

天庆元年(1259年) ,丁大全被放逐,丞相吴潜上奏要求陈宜中还朝任职。贾似道入朝仕相,再次请陈宜中还朝任职,有诏令六人都可免省试直接到京城赴考。 陈宜中对贾似道的知遇之恩感激不尽,在以后的官场生涯中,陈宜中唯唯诺诺,往日的锋芒尽失,昔日的热血已冷,走上了与贾似道同流合污之路。

景定三年(1262年),廷试,陈宜中考中录取为第二名。六人之中,陈宜中尤其通达时事政务。先后任绍兴府推官、户部架阁、秘书省正字、校书郎,数年以后迁升为监察御史。

陈宜中秉公执政

咸淳三年(1267年) ,程元凤再次担任相职,贾似道担心他侵夺他的权力,想逐去他。陈宜中首先弹劾程元凤纵容丁大全肆意作恶,为国家祸害的根源。命按法律格令处置,免除太府卿职。陈宜中自己也请外任,担任江东提举茶盐常平公事。

咸淳四年(1268年),改任浙西提刑。咸淳五年(1269年),召还朝廷任崇政殿说书,累次迁升至礼部侍郎兼中书舍人。咸淳七年(1271年),闽地缺乏将帅,陈宜中以显文阁待制,任福州知州。在任官期间,深得民心,一年多以后,回朝廷担任刑部尚书。咸淳十年(1274年),拜任签书枢密院事,并临时兼任参知政事。

陈宜中请正贾罪

德祐元年(1275年),陈宜中升任为同知枢密院事。二月,贾似道在芜湖兵败丧师,于是以陈宜中知枢密院兼参知政事。此后,翁应龙从军中回朝,陈宜中问他贾似道在哪里,翁应龙回答说不知道。陈宜中以为贾似道已经死了,于是上奏疏请求对贾似道的误国之罪加以正法。贾似道率军出行时,以他的亲信韩震总管禁兵,有的人说韩震想以兵劫持打算迁行的人,陈宜中借召韩震商量事情,暗中令埋伏壮士在衣袖中藏铁椎击杀了韩震,以表明不是贾似道的同党。

陈宜中召拜丞相

当时,右丞相章鉴晚上逃跑了,曾渊子等人请诏令陈宜中代理丞相职事。恭帝诏以王爚为左丞相,拜任陈宜中特进、右丞相。四月,王爚还朝论事,即与陈宜中意见不合。台臣孙嵘叟请放逐潜说友、吴益、李珏回原籍,陈宜中认为:“簿录并不是盛世所做的事情,祖宗忠厚,未曾轻易用它。李珏刚刚被召入朝廷,立即加以重刑,恐怕此后难以示信于人。”王爚力争,认为应该按孙嵘叟所说的办。适逢留梦炎从湖南到京城入朝,王爚与陈宜中都请求罢免自己的职务,不理政务,请求以留梦炎担任相职。太皇太后于是以陈宜中担任左丞相,留梦炎担任右丞相,王爚担任平章军国重事。王爚接受任命,当天就去租赁民间的住房,把丞相府让给陈宜中,陈宜中上奏皇上,认为“一个推辞,一个接受,怎么能够解除天下人的讥笑呢?”也辞职而去。派遣使者几次去挽留他,才至朝任职。

当时,朝廷命张世杰等人分四路进军,陈宜中、留梦炎二丞相都督军马而不出战。王爚请以一丞相督师在吴门建筑关隘,以保护诸将士兵,不然的话,就自己请求担任此事。陈宜中感到惭愧,始与留梦炎上疏请求行边防守。这个意见在议论时臣僚们不能决断。七月,张世杰等人所率军队果然在焦山失败。王爚上奏章说:“没有什么事比军务还重要,现二丞相一起担任都督,妙算计谋,指挥授任,我不能够知道。近来,六月出师,诸将缺乏统帅。我难道不知道吴门相距京城不远,而一定要为此请求,大概大敌当前,不是陛下自任统帅,就是大臣们督师出征。现在张世杰因为各位将领不能齐心协力而败,不知道国家能够经受几次失败?我既不能担负起这方面的职责,又不能听到这方面的言论,请求罢免我的官职。”没有获得允许。

王爚的儿子王某于是唆使京城的学生到宫廷上书,数落陈宜中的几十件过失,简单地说,就是:“赵溍、赵与鉴都弃城逃跑,陈宜中于是借使者去饰说,以此回报私人的恩德。令狐概、潜说友都以守城降于蒙古,于是受他的包苴而成为他的羽翼。文天祥率兵勤王,陈宜中相信谗言而阻挠他。贾似道丧失军队大败,以致误国,表面上请求惩罚而实际上暗地里袒护他。大兵压境于国门,勤王的军队留在京城而不派遣去御敌。宰相应当率兵督战,而他畏首畏尾,犹豫不决,商量好了的意见而不执行。吕师夔狼子野心,却派他去敌方通好请求结盟。张世杰的步兵用之于水战,刘师勇的水兵用之于陆战,指挥授命失宜欠当,以致造成军事失败。我们恐怕误害国家的将不只一个贾似道。”

奏书上后,陈宜中竟然离职而去,派遣使者去召他回朝,他没有至朝。这以后,罢免王爚,命临安府逮捕捉拿上书的京城学生。召陈宜中还是没有回朝。太皇太后自己亲自写书信送给陈宜中的母亲杨氏,要她劝勉谕示她的儿子,陈宜中这才请求以祠官职入侍朝廷,于是拜任为醴泉观使。十月壬寅,才到朝廷,不久,被任命为右丞相,然而,宋朝大势已去。陈宜中仓惶间组织京城的民众当作士兵,市民十五岁以上的都入籍为兵,人们都以此感觉可笑。十一月,派遣张全与尹玉、麻士龙的军队援助常州,尹玉与麻士龙都战死,而张全却不发一箭,迅速逃回。文天祥请求诛杀张全,陈宜中却释放了他而不问他的罪行。此后,常州被攻下,蒙军压境至独松关,周围的宋军望风而逃。

陈宜中派遣使者到蒙军中请求讲和而没有被答应,即率群臣入宫请求迁徙都城,太皇太后不同意。陈宜中痛哭失声地请求迁都,太皇太后于是命人装物、升车等待,发给百官路费银两。到傍晚,陈宜中没有入宫,太皇太后愤怒地说:“我起初不想迁都,而大臣们数次请求迁都,难道这不是欺骗我吗?”于是脱掉发簪、摘下用玉石做的耳环丢在地上,关上阁门,群臣要求入内引进奏疏,都没有被允许。大概陈宜中实际上打算第二天迁都,仓促间奏陈皇上,是没有经过仔细考虑所致。

病逝异乡

陈宜中起初与大元丞相伯颜预期在军中相会,不久对此感到后悔,没有按约前往。伯颜率兵到皋亭山,陈宜中晚上逃跑了,陆秀夫侍奉二王到温州,派遣人员寻召陈宜中,陈宜中到温州,他的母亲死了。张世杰抬他母亲的棺材到船上,于是与他一起到闽中。

益王立后,又以陈宜中为左丞相。井澳之役战败以后,陈宜中想侍奉益王逃至占城(今越南河内),于是,先到占城说是益王的意思,估计事情不可能,就没有返回。二王多次派人召他回来,最终还是未回。

至元十九年(1282年),元军攻伐占城,陈宜中逃到暹罗(今泰国),后来死于暹罗。

陈宜中轶事典故

陈宜中克愚之死

陈宜中为人处世多讲权术谋略,少年时为县学的学生,他的父亲当官受赃按法应当黥面受刑,陈宜中上书温州知州魏克愚请求宽恕他的父亲,让他代他父亲受刑。魏克愚认为这是官吏狡猾的行为,最后仍然依法处罚。后来,陈宜中为浙西提刑,魏克愚到郊外迎接他,陈宜中报礼不写官衔名称,也落款“部下民陈某”。魏克愚惶恐不安,不敢接受,袖手以表示谢罪。陈宜中表面上以礼相待,而暗地里搜寻他的过错,一无所得。此后,魏克愚揭发贾德生冒借官府木材事,违忤了贾似道,被废罢家居。陈宜中入朝,仍特地指斥魏克愚居住乡里的不守法行为,贾似道令章鉴弹劾他,贬谪严州,魏克愚的死是陈宜中排挤他较多所致。

为相预兆

宋朝温州有谚语云:“海坛沙涨,温州出相。”海坛沙是经常涨,温州状元也常中,但温州宰相不常见。据《弘治温州府志》记载,一直待到南宋“咸淳间,海坛岭下江沙忽涨,人以为异”,没过多久,陈宜中果拜相,才应验了谚语的预测,故宋遗民郑思肖在《心史》中有“相国生东瓯,应谶海坛沙”句。

奇结姻缘

陈宜中上书攻丁大全,被羁押管教,葛宣义到江心寺设水陆供为陈宜中祈福,家里只留长女独居。葛宣义很富有,一天夜里,强盗来抢劫,席卷过去,连长女也被抢走。葛宣义又将幼女嫁给陈宜中。后陈宜中知福州兼福建路安抚使,到了乞巧节,下属各献礼物,陈妻发现有件原来是自己家里东西。陈宜中就问下属此物何来,回答说:“海巡所赠送。”陈宜中马上发兵围其寨,逮捕诸校,经过审问,原来早年抢劫其岳父葛家,强占其前妻的正是福州海巡所属官兵。于是将他们伏诛,无一漏网。福州海巡所竟然远到温州(东门外)外沙抢劫,在福州自然也是作恶多端。陈宜中发兵将其彻底歼灭,为福州人民消除隐患。

陈宜中历史评价

宋恭宗赵?:知仁勇之资,治国家而有裕;刚大直之气,塞天地以无疑。简在先王,俾辅后嗣。赞雷厉风飞之决,宗庙再安;开否消泰长之机,纪纲一正。定众志于缀斿之际,回治象于惊涛之冲。精神强而英隽聚朝,指挥当而将士用命。忠贯皦日,未尝言房杜之功;计安生民,将欲复文武之治。 (《四明文献集·卷四》引

马廷鸾:尔宜中学问邃深,气节端亮。慷慨举幡之谊,六馆在其下风;舂容奏篇之言,大庭擢居亚选。 (《碧梧玩芳集·卷四》

文天祥:①恭遇某官拱璧元圭,泰山乔岳。迩英殿之劝讲,总是经纶,古灵稿之荐贤,不遗气类。遂今起废,复忝司平,某敢不激厉新知。 (《文山先生全集·卷八》)②兹盖恭遇某官大吕黄钟,元圭拱璧。天章阁之论事,行展经纶;古灵藁之举贤,不遗气类。遂命起废,复忝司平。某敢不激厉新知,濯磨旧玷?沐浴蓬莱之风露,昭苏衡芷之江山。 (《文山全先生集·卷八》)③鲁港败后,陈宜中当国,首斩殿帅韩震胁迁之议。差强人意。宜中实无经纶,至秋故遁归,及不得已,十月再来,则国事去矣。哀哉! (《文天祥全集》

郑思肖:二公(即陈宜中和张世杰)忠烈动天地,德义感人心,所以无萌是念者,今俱莫定其所在。 (《心史·卷上》

刘将孙:人物纤白温雅,所立乃屹然。 (养吾斋集·卷二十六》

脱脱、阿鲁图等:似道督视江上之师,以国事付王爚、章鉴、陈宜中,盖取其平时素与己者。爚、宜中于其既出,稍欲自异,及闻其败,乘势蹙之。既而,二人自为矛盾,宋事至此,危急存亡之秋也。当国者交欢戮力,犹惧不逮,所为若是,何望其能匡济乎。 (《宋史》

潘猛补:他是地地道道的鹿城人,出生在大南门外的相儒坊,他的夫人就是海坦山下镇海门外叫外沙的葛氏商人的长女。他的性格也是典型的温州人性格,随机应变,善于发现和把握机遇。无论是开始利用贾似道,还是后来反对贾似道;无论是曾经负兴气离职回温养病,还是毅然在温组织抗元,他的办事风格也是温州人的风格,喜欢抱团发展。他重用的手下都是温州人,如刘黻、潘希圣、蔡起莘。他还有温州人的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浪迹天涯海角,艰辛生存,曾经流亡到越南,可以说是温州定居海外的华侨先驱,值得我们纪念。 (鹿城新闻网引

夏诗荷:陈宜中人聪明、好学、有军事谋略,面对元强宋弱的形势,救国救民于水火,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虽然南宋灭亡了,但他是爱国宰相,不是逃跑宰相,学习他的爱国爱乡的精神很有必要。 (鹿城新闻网引

陈宜中主要作品

陈宜中所留作品不多,刘将孙《养吾斋集》中称陈宜中“陈死海外,手泽亦绝”,《沙村罐头陈氏宗谱.图说》、《前街陈氏宗谱》虽然记载陈宜中曾有《临洼文集》和《奏议杂集》,但都散佚。现仅存诗歌三首及朝廷奏疏杂著几篇。

陈执中现存诗有《贾师宪望海楼次韵二首》《和贾魏公冬大雪诗》《如占城经吴川极浦事》,其中有两首附和贾似道;现存陈宜中奏疏四篇分别为《请禁盐法抑配之害札子》《劾贾似道札子》《乞罢刑部尚书逡闲廪奏》《辞右丞相奏》。这四篇奏疏,分别出于陈宜中人生各个时期,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陈宜中个人的政治主张;陈宜中的杂著主要有《陈室宗支源流序》《潘氏宗谱原序》《赵氏宗谱旧序》《大仁佛阁记》《平江府学道书院记》《皇宋大饮食淡庵周公圹志》,《潘氏宗谱原序》《赵氏宗谱旧序》。

陈宜中后世纪念

纪念馆

陈宜中纪念馆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青山村,于2016年11月建成开放,大门正门处矗立着陈宜中的铜像,里面陈列着陈宜中的史料与图片,纪念馆兼为陈氏大宗祠堂与该村的文化礼堂,整体建筑高三层。

祠堂

陈宜中祠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林铺村,当地人称“太尉庙”,庙门上方的匾额里写着:“宋陈丞相祠”。

陈宜中补充介绍

  陈宜中(约1234年—1283年),字与权,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人,是南宋末年的宰相。 初为太学生员,和同学黄镛、林则祖等6人-攻击丁大全。遭其打压被取消太学生资格。谪为建昌军,时称六君子。景定三年(1263)廷试第二,任绍兴府推官校书郎。《宋史》载其依附权臣贾似道,迁为监察御史,受贾似道授意参劾程元凤。德祐元年(1275),贾似道丁家洲兵败,贾被革职,太皇太后谢道清任命陈宜中为右丞相全面主持临安危局。主政期间, 南宋有过英勇抵抗。但组织“焦山之战”失败, 又在“溧阳之战”,“常州之战”中丧失主力。南宋灭亡。(参见 张秀平、毛元佑、黄朴民《影响中国的100次战争》“伯颜取临安之战”) 陈宜中等到温州组织南宋-小朝庭, 与 张世杰、文天祥、陆秀夫、赵与择 一道在福州建立宋末行朝。宋末行朝撤往广东(1276),在井澳十字门一带与元军大战, 损失过半。 据《宋史》, 战后, 陈宜中去占城借兵,张世杰、陆秀夫带领宋末行朝前往崖山。宋军在崖山海战覆灭。

  《宋史》描写:

  陈宜中,字与权,永嘉人也。少甚贫,而性特俊拔。有贾人推其生时,以为当大贵,以女妻之。既入太学,有文誉。宝祐中,丁大全以戚里婢婿事权幸卢允升、董宋臣,困得宠于理宗,擢为殿中侍御史,在台横甚。宜中与黄镛、刘黻、林测祖、陈宗、曾唯六人-攻之。大全怒,使监察御史吴衍劾宜中,削其籍,拘管他州。司业率十二斋生,冠带送之桥门之外,大全益怒,立碑学中,戒诸生亡妄议国政,且令自后有-者,前廊生看详以牒报检院。由是,士论翕然称之,号为“六君子”。宜中谪建昌军。

  大全既窜,丞相吴潜奏还之。贾似道入相,复为之请,有诏六人皆免省试令赴。景定三年,廷试,而宜中中第二人。六人之中,宜中尤达时务。由绍兴府推官、户部架阁、秘书省正字、校书郎,数年迁监察御史。

  程元凤再相,似道恐其侵权,欲去之。宜中首劾元凤纵丁大全肆恶,基宗社之祸。命格,除太府卿。宜中亦自请外,为江东提举茶盐常平公事。四年,改浙西提刑。五年,召为崇政殿说书,累迁礼部侍郎兼中书舍人。七年,闽阙帅,以敷文阁待制、知福州。在官得民心,岁余入为刑部尚书。十年,拜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

  德祐元年,升同知枢密院事。二月,似道丧师芜湖,乃以宜中知枢密院兼参知政事。已而翁应龙自军中归,宜中问似道所在,应龙以不知对。宜中以为似道已死,即上疏乞正似道误国之罪。似道行时,以所亲信韩震总禁兵,人有言震欲以兵劫迁者,宜中召震计事,伏壮士袖铁椎击杀之,以示不党于似道。

  时右丞相章鉴宵遁,曾渊子等请命宜中摄丞相事。诏以王爚为左丞相,拜宜中特进、右丞相。四月,爚还朝论事,即与宜中不合。台臣孙嵘叟请窜籍潜说友、吴益、李珏,宜中以为“簿录非盛世事,0忠厚,未尝轻用之。珏方召入朝,遽加重刑,恐后无以示信”。爚力争,以为当如嵘叟议。会留梦炎自湖南入朝爚与宜中俱乞罢政,请以梦炎为相。太皇太后乃以宜中为左丞相,梦炎为右丞相,爚进平章军国重事。爚拜命,即日僦民居,以丞相府让宜中,宜中上疏,以为“一辞一受,何以解天下之讥”,亦去。遣使数辈遮留之,始至。

  时命张世杰等四道进师,二丞相都督军马而不出督。爚请以一丞相建阃吴门,以护诸将;不然,则已请行。宜中愧,始与梦炎上疏乞行边。事下公卿议不决。七月,世杰等兵果败于焦山。爚奏言:“事无重于兵,今二相并建都督,庙算指授,臣不得而知。比者,六月出师,诸将无统。臣岂不知吴门距京不远,而必为此请者,盖大敌在境,非陛下自将则大臣开督。今世杰以诸将心力不一而败,不知国家尚堪几败邪?臣既不得其职,又不得其言,乞罢免。”不允。

  爚子乃嗾京学生伏阙-,数宜中过失数十事,其略以为:“赵溍、赵与鉴皆弃城遁,宜中乃借使过之说,以报私恩。令狐概、潜说友皆以城降,乃受其包苴而为之羽翼。文天详率兵勤王,信谗而沮挠之。似道丧师误国,阳请致罚而阴佑之。大兵薄国门,勤王之师乃留之京城而不遣。宰相当出督,而畏缩犹豫,第令集议而不行。吕师夔狼子野心,而使之通好乞盟。张世杰步兵而用之于水,刘师勇水兵而用之于步,指授失宜,因以败事。臣恐误国将不止于一似道也。”

  临安府捕逮京学生。召之亦不至。太皇太后自为书遗其母杨,使勉谕之,宜中始乞以祠官入侍,乃拜醴泉观使。十月壬寅,始造朝,寻为右丞相,然事已去矣。宜中仓皇发京城民为兵,民年十五以上者皆籍之,人皆以为笑。十一月,遣张全合尹玉、麻士龙兵援常州,玉与士龙皆战死,全不发一矢,奔还。文天祥请诛全,宜中释不问。已而,常州破,兵薄独松关,邻邑望风皆遁。

  宜中遣使如军中请和不得,即率群臣入宫请迁都,太皇太后不可。宜中痛哭请之,太皇太后乃命装俟升车,给百官路费银。及暮,宜中不入,太皇太后怒曰:“吾初不欲迁,而大臣数以为请,顾欺我邪?”脱簪珥掷之地,遂闭阁,群臣求内引,皆不纳。盖宜中实以明日迁,仓卒奏陈失审耳。

  宜中初与大元丞相伯颜期会军中,既而悔之,不果往。伯颜将兵至皋亭山,宜中宵遁,陆秀夫奉二王入温州,遣人召宜中。宜中至温州,而其母死。张世杰舁其棺舟中,遂与俱入闽中。益王立,复以为左丞相。井澳之败,宜中欲奉王走占城,乃先如占城谕意,度事不可为,遂不反。二王累使召之,终不至。至元十九年,大军伐占城,宜中走暹,后没于暹。

  宜中为人多术数,少为县学生,其父为吏受赃当黥,宜中-温守魏克愚请贷之。克愚以为黠吏,卒置之法。其后宜中为浙西提刑,克愚郊迎,宜中报礼不书衔,亦云“部下民陈某’,克愚皇恐不敢受,袖而谢之。宜中阳礼之,而阴摭其过,无所得。其后,克愚发贾德生冒借官木事,忤似道,废罢家居。宜中入,乃极言克愚居乡不法事,似道令章鉴劾之,贬严州。克愚之死,宜中挤之为多。

  论曰:“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理宗在位长久,命相实多其人,若吴潜之忠亮刚直,财数人焉。潜论事虽近于讦,度宗之立,谋议及之,潜以正对,人臣怀顾望为子孙地者能为斯言哉?程元凤谨饬而有余而乏风节,尚为贾似道所諅。江万里问学德望优于诸臣,不免为似道笼络,晚年微露锋,颖辄见摈斥。

  士大夫不幸与权奸同朝,自处难矣。似道督视江上之师,以国事付王爚、章鉴、陈宜中,盖取其平时素与己者。爚、宜中于其既出,稍欲自异,及闻其败,乘势蹙之。既而,二人自为矛盾,宋事至此,危急存亡之秋也。当国者交欢戮力,犹惧不逮,所为若是,何望其能匡济乎。似道诛,爚死,鉴遁,宜中走海岛, 宋亡。

  “陈宜中”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