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浙江省名人>台州市名人>临海市名人

王士性

王士性人物照片

临海名人王士性介绍

中国明代人文地理学家

王士性(1547—1598),字恒叔,号太初,宗沐侄,临海城关人,人文地理学家。少年好学,喜游历。万历元年(1573年)中举人。万历五年(1577年)进士,授朗陵(今河南确山)知县。历任礼科给事中。万历十一年王士性弹劾郭思极,称其科场作弊,取中张居正之子张懋修。万历十三年(1585年)母去世,丁忧三年。万历十六年(1588年)复官,迁吏科给事中,不久因触犯皇帝,被派往外官。历官四川参议、广西参议、云南副宪、山东参议等。他还在张家渡象鼻岩创建白象书院。万历二十六年卒於鸿胪卿任上。

士性一生,游迹几遍全国,凡所到之处,对一岩、一洞、一草,一木之微,悉心考证;对地方风物,广事搜访,详加记载,并成著作。有《广志绎》、《五岳游草》、《广游志》等,今被辑成《王士性地理书三种》。

王士性人物简介

王士性少年好学,喜游历。万历五年(1577)进士,授确山知县。历任礼科给事中、广西参议、河南提学、山东参政、右佥都御史、南京鸿胪寺正卿,不久致仕归里。士性一生,游迹几遍全国,凡所到之处,对一岩、一洞、一草,一木之微,悉心考证;对地方风物,广事搜访,详加记载,并成著作。

王士性是明代嘉靖、隆庆、万历年间人,性喜游历,“少怀向子平(东汉隐士,遍游山川)之志,足迹欲遍五岳”。

王士性的家族本来是官宦之家,他的祖父善诗文,但过早去世。到了其父王宗果这代,家道已中落。因“幼贫而好学”,族人王宗沐对他“爱如己子”,收他为继子。

王宗沐官至刑部侍郎,有著述多种。他的几个亲生儿子也都有功名。王士性和王宗沐及从弟士换、士琦、士昌,都是进士、名流,《明史》里皆有传。民国时期的《台州府志》,也为王家五人立传,在同一条目里记了4500多字,这在志书中罕见。

王士性31岁中进士,领到的第一个官职是确山知县,之后历任礼科给事中、广西参议、河南提学、山东参政、右佥都御史、南京鸿胪寺正卿,不久致仕归里。21年“宦辙所至”遍游五岳兼及各地名山大川。除福建外,其余两京十二省均留下他的足迹。四十年后,徐霞客在游记中称王士性为“王十岳”,可见对他的推崇。

王士性研究贡献

王士性对地理学的区域性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同时对方言学,地名学都有重要贡献。经过细致考察,他得出自然环境对于人的行为有决定性影响结论,以浙江为例,他认为可分为三区:杭、嘉、湖为平原水乡,是“泽国之民”,这里舟楫交通方便,百货所聚,城市里的人比较富裕,风俗也较奢侈,缙绅的势力很大;金、衢、严,处丘陵地带,是“山谷之民”,石气所钟,性情刚烈,习性俭约,但不把富人放在眼里;宁、绍、温是“海滨之民”,这里的人因为有海利而不太穷,又因为不经商,而不太富,风俗也“居奢俭之半”,比较适中。

十分难得的是,王士性已开始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注意到我国经济,文化重心从北向南的转移,他在《广游志》中说:“自昔以雍、冀、河、洛为中国,楚、吴、越为夷,今声名文物反以东南为盛,大河南北不无少让何?客有云:此天运循环,地脉移动,彼此乘除之理。余谓是则然矣。”王士性的地理思想,对明末清初不少学者的观念有很深的影响,如对清代学术发展起过重要影响的朴学大家顾炎武,在他的著作中多处引用王士性的学说,甚至整节整节地照录王士性的原文。

王士性人物评价

1980年6月17日谢国桢先生在《明清野史笔记概述》一文中便提出王士性《广志绎》是研究我国历史地理及自然地理的重要文献。 1983年,在广西桂林召开的一次纪念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的会上,我国历史地理学界的前辈,已故谭其骧教授,发表了一个讲话,题目是《与徐霞客差相同时的杰出的地理学家——王士性》。他对徐霞客与王士性各自的成就贡献进行了比较,指出:“从自然地理角度看,徐胜于王,从人文地理(包括经济)角度看。王胜于徐”。1985年在全国徐霞客学术讨论会上,谭其骧先生再次高度评价王士性,称他与徐在“伯仲之间”。

在沉寂四百多年后,王士性这位临海的乡贤,终于引起学界重视,他对我国人文地理学所作出的贡献,得到了应有的评价。

王士性人物著作

有《五岳游草》十二卷、《广游志》二卷、《广志绎》五卷及《玉岘集》等。其中《广志绎》凡山川险易、民风物产之类,巨细兼载,眼光独到,是一部很有价值的人文地理学著作,士性被誉为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开山鼻祖。

王士性补充介绍

  王士性(1547—1598),字恒叔,号太初,宗沐侄,临海城关人。少年好学,喜游历。明万历元年(1573)中举,赴京应礼部试,不第,归途中迂道游金华诸洞,经缙云仙都,经年始抵家。

  万历五年(1577)成进士,授确山知县。途经杭州,览西湖胜迹,作《湖山六记》。

  万历九年(1581)任满,升礼科给事中。自宛入洛,经登封,游嵩岳,遍览河南诸胜,行程二千三百里。上疏言朝廷、官司、兵戎等要务,洋洋数千言,颇切中时弊。又对治理黄河、淮河、运河及漕运等提出一套有创见的计划。

  万历十三年(1585),丁母忧返里。次年,游两浙。从宁波渡海,东游普陀,西经余姚、上虞而至绍兴;北渡钱塘,下桐庐,过富阳,南入兰溪;转东南至永嘉,由乐清上雁荡山;又北行,上天台山,结庐小住华顶桃源之麓。次年,又出游三吴。从天台经杭州至苏州,入太湖,眺金、焦、北固诸山;游南京;又入皖登九华。

  万历十六年(1588),赴京就原职,途中谒孔庙,登泰山。同年奉命典试四川,上峨嵋。十七年,调广西布政司参议。自四川沿江而下,游三峡、洞庭,登衡山。任间,建怀远、荔波二边城。十九年,迁云南澜沧兵备副使。游点苍、鸡足诸山。后历任河南提学、山东参政、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南京鸿胪寺正卿。不久致仕归里,于山宫溪畔筑白鸥庄,自作《白鸥庄记》记营建始末。

  士性一生,游迹几遍全国,凡所到之处,对一岩、一洞、一草、一木之微,悉心考证;对地方风物,广事搜访,详加记载,并成著作。有《五岳游草》十二卷、《广游志》二卷、《广志绎》五卷及《玉岘集》等。其中《广志绎》凡山川险易、民风物产之类,巨细兼载,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地理学著作。

  万历二十六年(1598),士性卒,年52岁。墓在临海双港保宁寺东。东湖滨“德业匡时”、“文章经国”二牌坊,为时人纪念士性而建(今圮)。

  “王士性”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