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城名人唐湜介绍
唐湜(1920年-2005年),原名唐扬和,出版的诗集有《骚动的城》《飞扬的歌》和历史叙事诗《海陵王》等。九叶派在新时期创作产量最大的一位,在九叶诗派中的身份是双重的,不仅是诗人,而且是最重要的诗评家之一。
唐湜个人履历
历任上海星群出版社、《诗创造》杂志编辑,温州师范、温州二中、上海中学教师,《戏剧报》编辑,温州地区文化局、市艺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作协浙江分会理事,温州市政协委员。1943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唐湜人物简介
1920年生于温州杨府山途村的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曾是小学校长。1943年考取浙江大学外文系,开始真正的诗艺探索。1946年他在上海认识了杭约赫和陈敬容,后来参与《诗创造》的一些编辑工作,经常往来于上海和杭州。194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外文系,五十年代在北京的《戏剧报》工作,1958年被错划右派,1961年从北大荒回到温州,先在永嘉昆剧团作临时编剧,文革期间在温州房管局下属的一个修建队干体力活,期间笔耕不辍。后来供职于温州市文化局下属的艺术研究所。2005年1月28日下午,在温州逝世。至此,“九叶诗派”仅剩下郑敏。
唐湜社会评价
诗人、原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屠岸的“沉冤廿载,硬骨铮铮不屈;斯人远去,诗卷煌煌不朽”的挽联充分体现出对唐湜的高度评价。屠岸认为唐湜一生没有离开艺术,即使在错划成右派和“文革”逆境中,他还写出了代表作叙事长诗《划手周鹿的爱与死》《海陵王》以及大部分十四行诗《幻美之旅》以及大量的诗论。屠岸说:“唐湜最让人感动和佩服的就是他沦落底层仍写诗不倦的坚持。”“唐湜是当年九叶派诗人中,遭遇最为坎坷的一个。然而最让人感动的是,他并没有被这种苦难所打倒,他的创作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有了新的内涵。从那时候开始,他的诗歌有很大一部分以瓯江文化为主题,瓯江一带的风俗、民情、传说和历史故事都成为了他诗歌中所表现的内容。从这些诗歌中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他对生活充满热爱,对民间传说中的爱情由衷的赞美,以及对所有美好事物的喜爱。他诗歌里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对真、善、美的歌颂让人甚至不会让人相信在这些美好诗歌的背后,却实际上是一个经过无数挫折,甚至要靠艰苦的劳力劳动来维持一家生活的备受苦难的人。只要我们认真地去阅读他的诗歌,就会感受到在这些充满阳光。毫无悲伤的诗歌中,他用这种美好来代替苦难,曲折展现生活中现实的一切。”“他不是一个精明的人,他和世俗格格不入,他是天才,天性如此,他从小最喜欢的事就是就躺在树阴下读书,所以他才走上文学创作这条路。他很爱惜时间,很努力。他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他没有白过”。唐绚中这样评价她的父亲。
唐湜代表作品
著有诗集《飞扬的歌》《海陵王》《九叶集》(合作)、《遐思诗之美》《霞楼梦笛》《春江花月夜》《蓝色的十四行》,评论集《意度集》《新意度集》《翠羽集》,论文集《民族戏曲散论》,长诗《英雄的草原》等。
唐湜作品欣赏
《我的欢乐》
1950年
我不迷茫于早晨的风,风色的清新
我的欢乐是一片深渊,一片光景
芦笛吹不出它的声音, 春天开不出它的颜色
它来自——个柔曼的少女的心
更大的闪烁,更多的含凝
它是一个五彩的贝壳
海滩上有它生命的修炼
日月的呼唤,水纹的轻柔
于是珍珠耀出夺目的光华
静寂里有常新的声音
袅袅地上升,僳远山的风烟
将大千的永寂化作万树的摇虹
群山在顶礼,千峰在跃动
深谷中丁丁的声音忽然停止,伐木人悄悄
归去,时间的拘束在一闪的光焰里消失
唐湜补充介绍
唐湜 (1920~2005)
笔名迪文。浙江温州人。民进成员。194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历任上海星群出版社、《诗创造》杂志,温州师范、温州二中、上海中学教师,《戏剧报》,温州地区文化局、市艺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作协浙江分会理事,温州市政协委员。1943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飞扬的歌》、《海陵王》、《九叶集》(合作)、《遐思诗之美》、《霞楼梦笛》、《春江花月夜》、《蓝色的十四行》,评论集《意度集》、《新意度集》、《翠羽集》,论文集《民族戏曲散论》,长诗《英雄的草原》等。诗集《幻美之旅》获浙江省1983—1984年优秀文学作品奖,《泪瀑》获省1985—1989年优秀文学作品奖。
“唐湜”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