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兴名人陆志韦介绍
陆志韦(1894—1970),别名陆保琦,浙江省吴兴县人,语言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诗人。曾任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筹备委员会主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委员等。他在语言学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音韵学,现代汉语的词汇、语法及文字改革等几个领域。
陆志韦个人经历
1913年毕业于东吴大学,后赴美国芝加哥大学生物学部心理学系读书,获哲学博士学位。1920年回国后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现南京大学)、燕京大学教授、系主任、校长等。后到语言研究所,任一级研究员、汉语史研究组组长。1955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1915年留学美国。1920年芝加哥大学心理学系毕业,博士论文《遗忘的条件》。同年回国,执教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南京高师后来改建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改名中央大学,1949年改名南京大学),任心理学系教授、系主任,直至1926年冬。在南高、东大时期南京大学心理学系执教期间,先后讲授过生理心理学、系统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比较心理学、宗教心理学、心理学史、心理学大纲等课程,首次在国内介绍巴甫洛夫的学说,并引进西方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1927年到北京,任燕京大学心理学教授。
1933年到芝加哥大学生物学部心理学系进修,1934年归国任燕京大学校长。
抗日战争(七七事变)爆发后,他交卸代理校长职务,留京护校。
1938年夏起心理学研究受阻,开始从王静如学习清代古音学和“高本汉学”。1939年起陆续在《燕京学报》发表《证〈广韵〉五十一声类》《三四等与所谓“喻化”》《〈说文〉〈广韵〉中间声类通转的大势》《试拟〈切韵〉声母之音值》和单刊TheVoicedInitialsoftheChineseLanguage。
1941年8月与多名燕大教职员遭日本士兵扣押入狱,他保持民族气节,历尽苦难,坚贞不屈,折磨成病后始准保外就医,靠典卖家产度日。
1942年5月出狱,在旧文基础上发奋著书。
1943年9月完成《古音说略》初稿。
1945年抗战胜利,10月他致力于主持北平的燕京大学复校工作,任校长委员会主席,代理校长。他主张民主,反对内战,参加民主运动。
1948年国共和平谈判破裂后,他怀着一腔爱国热情,怀着对建设新中国、新燕京大学的憧憬,坚决拒绝了胡适等代表蒋介石政府提出的邀请,坚决不随蒋家小朝廷遁去台湾,坚留北平,迎接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燕京大学校长陆志韦与宋庆龄、梁思成、张治中等75位知名人士作为特邀代表莅临此次盛会。
1949年10月1日,燕京大学校长陆志韦作为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特邀代表受邀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开国大典。
1952年因燕京大学并入北京大学,调到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曾任中国心理学会会长。
【 燕京大学曾得到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关怀】
1948年解放战争逼近北平时,毛泽东曾两度电令林彪等,通知部队注意保护清华、燕京等大学及名胜古迹。
1949年1月,陆志韦先生和燕大师生欢欣鼓舞地迎接了北平的解放。他热情地参加了各种政治活动,中共中央领导也很敬重他。
1949年3月25日下午,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其他主要领导从河北省建屏县(今平山县)西柏坡进京。共产党安排陆志韦先生会同李济深、黄炎培、马叙伦等著名民主人士去北平西郊机场迎接中共高层领导并与毛泽东、朱德等中共领导人合影留念(参见照片。二排左一为陆志韦,左二为朱德)。
1949年夏,邓颖超(周恩来夫人)专程来到燕京大学,代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看望陆志韦校长和夫人刘文端女士及其他各位友人,感谢燕京大学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征途中给予中共的多方帮助及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参见照片)
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陆志韦先生作为特邀代表出席了这次盛会。
1949年10月1日,燕京大学校长陆志韦作为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特邀代表受邀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向游行队伍里的燕京大学师生挥手致意,还高呼“燕京大学同志们万岁!”
毛泽东还亲笔为燕京大学题写校名,由彭真送到燕大。燕京大学以毛的笔迹制成匾额悬挂西校门,并制成校徽,供全校师生佩戴。
新中国一成立,陆志韦先生就提出把燕京大学完整地交给国家。
1951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同意陆先生的请求,决定燕京大学由教育部接管,改为国立。
1951年,毛泽东亲自任命陆志韦先生为国立燕京大学第一任校长。
【1952年3月,他横遭错误批判】
天有不测风云。上述光环和耀眼迷彩迅即消失得无影无踪。阶级斗争狂飙呼啸而至,令人心碎的悲剧拉开大幕,“左”的专制主义开始逞凶。1952年,在抗美援朝中,各学校开展了批判崇美、亲美、恐美的思想改造运动。燕大被认为是美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一大据点,多年主持校政但深爱祖国的陆志韦先生遂成为这次运动最重点的批判对象。上级指派了一些同志来校动员、组织青年学生大肆揭批、“炮轰”陆先生。
十几二十年后,好几位当年在燕大搞这次运动的负责人都悔悟了,承认自己当年是带着“宁左勿右”的思想来搞这次运动的,因此捕风捉影给陆志韦先生罗织罪名,猛追猛打,乱扣帽子。他们都说,这样大整陆先生是很错误的。
【1952年燕京大学被撤消,他被调中国社会科学院】
同年夏,燕京大学撤消,大部分并入北京大学,陆志韦调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任一级研究员,以后相继任汉语史研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筹备委员会主任,中国心理学会会长。
【“文革”浩劫,难逃厄运】
但“文革”中,他又在横扫‘反动学术权威’运动中受到冲击。“文革“中陆志韦先生再遭凌辱批斗,身心受到摧残,七十多岁高龄还被迫下放河南劳动改造,历尽折磨而致沉疴。当生活不能自理方获准回京时,方知夫人已不幸病逝,家中亲人也被迫流散四方。家无亲人,瞬间抑郁……陆志韦先生患病医治无效,1970年11月21日含冤病逝于北京,终年76岁。
一代心理学家,语音学家、教育家,诗人,爱国敬业、高风亮节的大师学者报国无门,竟落得如此可悲的结局,天乎痛哉!
【拨云见日,平反昭雪】
1979年12月21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一级研究员,我国著名心理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诗人陆志韦先生辞世九年后,追悼会才得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邓小平,方毅等国家领导人送了花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胡乔木主持,赶来送行者近千人。陆先生终于得到了平反昭雪。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学研究所所长、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在追悼会上致悼词,盛赞陆先生的学术业绩和高尚品德,特别强调陆先生强烈的爱国心,一再支持学生运动,在与日寇和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时大义凛然。对陆志韦先生的学术思想、政治态度和为人处世等也做出了正确的评价。
但愿把陆志韦先生折磨致死的惨烈悲剧在中国大地不再重演!
陆志韦书籍记载
1.项文惠《广博之师——陆志韦传》,杭州出版社2004年
2.赵思运《诗人陆志韦研究及其诗作考证》,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
3.赵思运《陆志韦生平与著述年表》
4.邵荣芬《陆志韦生平年表》
5.丁磐石《忆燕京大学校长陆志韦》
陆志韦著作
他的代表作为《证广韵五十一声类》(《燕京学报》1939年第25期)、《三四等及所谓“喻化”》(《燕京学报》1939年第26期)、《说文广韵中间声类转变的大势》(《燕京学报》1940年第28期)等。在《证广韵五十一声类》一文中,他参考方言及异国的译音,采用现代数理语言学的方法,根据统计学上的概率关系对所搜集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对《广韵》声类做了详细的论述和证明。
该文中所采用的新颖的研究方法,对于音韵学的科学发展在方法论上具有重大价值,产生了很大影响。《说文广韵中间声类转变的大势》一文中也采用语言统计学的方法来研究音韵,富有开创性。他还指出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超脱版本的错误,超脱《说文》本身的错误及汉魏经师注音的错误。
他的《古音说略》(1947年《燕京学报》专号之20)是他对音韵研究的集大成的代表作。
《诗韵谱》(1948年《燕京学报》专号之21)是中国第一部依个人见解为《诗经》注音订谱的专著。
1946~1948年,他在《燕京学报》上发表了古官话语音史论文九篇(商务印书馆于1988年以《陆志韦近代汉语音韵论集》为名将这9篇论文结集出版)。
这些论文为汉语语音史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其极具学术价值的、富有创见的研究,为汉语史的科学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在汉语词汇和语法研究方面,他的《北京话单音词词汇》(人民出版社,1951年;1964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修订本)一书,是对大量北京口语材料进行研究的成果,是汉语词汇、语法以及文字改革等研究的重要参考书。
他的《汉语的构词法》(合作,科学出版社,1957年)一书,是为解决拼音文字的词连写问题,对北京口语材料进行分析而写成的一部对现有检字法及分词标准研究得最深入的一部专著。该书用结构分析法——扩展法作为确定汉语词的界限的形式标准。对于汉语构词法的研究及汉语构词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以及解决拼音文字的分词连写问题等都具有重大的影响和价值。
【语言学家、心理学家——陆志韦】
邵荣芬
陆志韦(1894—1970)著名语言学家、心理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 陆志韦原名陆保琦,浙江省湖州府吴兴县南浔镇人。1908年苏州东吴大学附属中学学习,1910年进入东吴大学。1913年大学毕业,留任该校附属中学中文、英文和地理教师。
1916年作为东吴大学优秀学生被保送到美国留学,进范德比尔特大学及阿伯第师范学院学习宗教心理学,翌年转入芝加哥大学研究院生理学部心理学系,学习生理心理学,1920年毕业,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1922年任国立东南大学心理学教授、系主任。
1927年应燕京大学之聘,任心理学系教授兼系主任。
1933年获得一项奖学金,再次赴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生理心理学。
翌年完成进修回国。历任燕京大学代理校长、校务委员会主席、校长。抗日战争期间,因支持学生的抗日活动,曾于1941年被捕入狱。抗日胜利后,领导了燕京大学的复校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继续主持燕京大学的工作。
1952年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后转到中国科学院(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从事语言学的研究,任一级研究员,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他还先后担任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筹备委员会主任,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委员,中国语文杂志社编委,语言研究所汉语史研究组组长等职。
陆志韦先生的科研生涯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研究的是心理学,后期研究的是语言学。 在南京高等师范和东南大学任教期间,陆志韦孜孜不倦地潜心致力于实验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以及比内(BinetAl?fred)测验等研究,出版了《订正比内—西蒙测验说明书》《社会心理学新论》等著作,提出了很多新见解,受到中外心理学界的重视。他翻译的《教育心理学概论》(原作者E.L.桑代克),第一次向我国读者介绍了巴甫洛夫学说和西方心理学各个流派的理论和方法,从而被公认为我国现代心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 现代心理学是现代科学中的一门新兴的学科。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它脱离哲学的母体才只有几十年的光景,人们对它的科学性还不免持怀疑态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陆志韦等人开始把西方的现代心理学引入了我国。 在任燕大心理系主任期间,陆志韦通过精心筹划,把心理系建成了一个具有先进设备的科系。他开设的系统心理学课程,被认为是一个创举。由于他多年来悉心探索,不断有新成果,在心理学界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与潘菽一起被誉为“南潘北陆”。 1934年陆志韦由美国回国后,由于时局动荡,学校经费短缺无法继续进行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工作。本来心理学与语言学就有一定的联系,他早已由生理心理学而知语言学之大要,这时就只好转而研究语言学与心理学有关的问题了。近30年的时间,他采用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撰写了一系列论著,在把中国传统语言学引向科学化和现代化道路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语言学领域里,音韵学是陆志韦用力最多、贡献最大的方面。他强调研究汉语音韵要注意两点:
一是“不可忘了汉语是汉语,是汉台语系的一支”。能近取譬’,最为重要。最好是用汉语来解释汉语,用语言生理学来参证。单是东拉西扯地引用些外国语的例子,断不能教人明了汉语的历史。
二是要“能了解语音的变化自有它生理的,物理的基础”。说话时,“喉头发音,整个口腔是一架活动的共鸣器。口腔一移动,会教所有的辅音跟元音受到普遍的影响。凡是论到上古音跟中古音的沿革,假若所设想的条件根本跟口腔的自然活动不相符合,那样的学理就没有讨论的价值。”
他所研究的语音史的跨度很大。从西周到现代北京话三千多年的音变大势差不多都进行了研究。也像一般的研究程序一样,他先对中古音系,即《切韵》或《广韵》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便为上古音和近代音的研究打下必不可少的基础。1939年至1940年间,他连续发表了《征〈广韵〉五十一声类》《三四等和所谓“喻化”》《唐
五代韵书跋》、《The Voiced Initials of the Chinese Language》(《汉语的浊声母》)《试拟〈切韵〉声母之音值并论唐代长安语之声母》等有关中古音的一系列论文。 音韵学之外,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是陆志韦语言学研究的另一个重点。 他认为汉语的基本资料是单音词。“要了解汉人的思想作用,说话的条理,或是从语言学的观点来了解现代汉语,就得把那些单音词彻头彻尾的,彻里彻外的,翻来覆去的,颠来倒去的搞它一次。”于是他花了多年时间写成了《北京话单音词词汇》一书。 作为著名学者的陆志韦,孜孜不倦地以追求真理为己任,从不以个人得失存乎其间。他的学说即使被人称道,如一旦自己发现有不妥时,马上就发表文章进行自我批评。他的学术地位很高,堪称一代大师,但当学生或晚辈对他的某些学说不认同,而提出批评时,只要是对的,他不但欣然接受,而且还鼓励对他的学说加大批评力度。这在学生和晚辈中间一时传为佳话。
陆志韦补充介绍
陆志韦(1894.2.6-1970.11.21)
名保琦,浙江吴兴人。语言学家、心理学家、音韵学家,诗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
1907年考入东吴大学附属中学,1910年升入东吴大学,1913年毕业后任东大附中教师。1915年入美国范德比尔特(Van-derbrilt)大学学习宗教心理学,后转入芝加哥大学生物学部心理学系学习,192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归国,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东南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兼系主任。1927年任燕京大学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后升任文学院院长。1934年任代理校长,1936年升任校长。1937年免去校长职务。1941年冬,因支持学生抗日活动被日军逮捕入狱。1945年任燕京大学研究委员会主席兼校务委员会主席,1947年重任校长。1948年兼任国立北平研究院“学术会议”委员。建国后继续主持燕京大学工作,1952年院系调整,任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汉语史研究组组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此外还担任过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筹备委员会主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会长、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在心理学研究方面,1920年回国后首次将巴甫洛夫学说介绍到中国,同时引进西方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不断提出新见解,被公认为中国现代心理学奠基人之一,与潘菽合称心理学界“南潘北陆”。后负责燕京大学心理学系的筹建工作,使燕京大学心理系拥有较先进的科学设备,开设了国内仅有的系统心理学课程。致力于实验心理学、系统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以及比奈测验等心理学工作,1924年和1936年两次修正比奈—西蒙智力测验。1934年美国进修回国后,由于抗战影响,心理学实验工作难以继续,转向语言学方面的研究。
陆志韦在语言学方面研究范围甚广,从古音韵到现代汉语词汇、语法以及文字改革方面,都作过精心的研究,发表了许多重要论著。他注意将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中国传统音韵学的研究,为音韵学研究的现代化发展做出了贡献。在中古音研究方面,批评了瑞典汉学家高本汉的“喻化”说,认为高氏理论只能说明三等字与一二等字的区别,与三四等的主要区别不相干,论述了广韵切上字与等韵的关系,追溯了三四等之分别等问题。论述了《说文》的“声”与《切韵》、《广韵》的关系,追溯《广韵》五十一声类在汉魏以前的发展过程。在上古音系研究方面,拟构了《切韵》的声母表和韵母表,拟音的特点是不言“喻化”,浊音不作送气。在此基础上详细论述了《说文》音和《诗》音。依据《古音说略》,根据个人见解给《诗》注音打谱。在近代普通话语音发展史研究方面,指出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所传的语音系统代表了当时或稍前的北方官话,宋代邵雍《皇极经世》的“天声地音”证明邵雍的方言在辅音和元音的变化上已经比早期等韵更近乎现代官话。此外还对其他古代音韵著作中所记的北方官话系统进行了分析、比较和论述。在汉语词汇和语法方面,对北京单音字进行了收集研究,提出了汉语语法的新见解。在文字改革方面,组织对北京口语材料进行分析,写成《汉语的构词法》一书,是对构词法和分词标准研究最深入的一部著作。
陆志韦还是一位感情丰富的诗人,被认为是把西洋格律用于中国诗的先驱,善于运用语气语调,音韵节奏。
主要著作:心理学方面:《教育心理学简编》(译著)、《社会心理学新论》、《高中心理学》、《中国儿童的无限制联想》、《遗忘的条件》等;语言学方面,专著:《古音说略》、《诗韵谱》、《北京话单音词词汇》、《汉语的构词法》、《汉语音韵学论集》等;论文:《证〈广韵〉五十一声类》、《三四等与所谓“喻化”》、《 〈说文〉、〈广韵〉中间声类转变的大势》、《释〈中原音韵〉》、《记邵雍〈皇极经世〉的“天声地音”》等。另有诗集《渡河》、《渡河后集》、《不值钱的花果》等。
“陆志韦”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