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浙江省名人>温州市名人>鹿城区名人

方介堪

方介堪人物照片

鹿城名人方介堪介绍

中国篆刻家

方介堪(1901年—1987年),原名文渠,字溥如,后改名岩,字介堪,以字行,浙江永嘉城区(今温州市鹿城区)人。篆刻家,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中日兰亭书会名誉顾问。

方介堪人物生平

方介堪(1901年11月8日-1987年8月25日),名严,字介堪、原名文榘。生于清光绪二十七年,卒于一九八七年,浙江泰顺人。工书,能画,尤长于篆刻。曾延为故宫博物院编辑。四十岁后写松梅竹石,有瞿山遗意。历任上海美专、新华艺专、中国艺校教授、及教育部二次全国美展会审查委员。著有《玺印》《文综》《两汉官印》《古印辨伪》《秦汉对识拾遗》《介堪论印》等书。

先世居泰顺县,祖父养卿进府学,始著籍永嘉。父冠英,精书法,有名于时。因经商失利,家道中落。介堪幼进蒙塾,15岁为鼎源钱庄学徒。两年后依父设摊刻字,心灵手巧,术艺非常。1920年,从金石家谢磊明治印,协助选刻整篇古文辞印章,谢氏家富收藏,5年中得以广览印谱。勤学苦练,识艺大进。1926年,随邑绅吕文起赴沪,师事鄞县赵叔孺,并以邻居关系结识经亨颐、柳亚子、何香凝等名流,以刻玉印驰名上海滩,加入西泠印社。上海美专校长刘海粟聘其任教篆刻,续在文艺学院(艺专)兼课。得和郑曼青、黄宾虹、张大千、马孟容等共事,广结墨缘;张大千尤称莫逆。全国首届美展在南市文庙举行,聘为评审委员。沪上收藏家求鉴定古印书画者踵相接。凡遇珍印异章,必钩摹保存,积久得古玉印摹本300多方。1935年至南京,寓居刻印一年。1937年,张大千邀赴北平,为学历所限任故宫博物院博物馆试用科员,作品曾参加中山公园金石书画联展。抗战爆发后仓皇南归,寇患日深,温州三度沦陷,父丧妻亡,困苦颠沛,无奈在当地贸易服务筹备处打杂。抗战胜利后,1946年上学期在瑞安中学任教。此后复应张大千邀前往上海。次年,所刻“中兴元首”石章获第二届全国美展一等奖,成为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后以母老回温,在百货公司大楼办过个人画展。解放初,投资50元参加丽田造纸厂工作。1952年起,任温州地区(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1956年加入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历年征集故家遗藏,抢救出土文物,保护珍品,策划展览陈列,筹设温州博物馆,成绩卓著。至今馆藏文物名列全省前茅,实与当年辛勤有关。“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冲击,抄家多次,印稿书籍毁失者大半。所幸耄耋之年,得见拨乱反正,被推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西泠印社副社长,温州市文联副主席、市人民代表、省政协委员、市书协和美协名誉主席。1987年8月25日逝世。毕生从事艺术创作,擅长金石,先后治印2万余方,郭沫若评其印章“炉火纯青”,堪称篆刻大师。

方介堪艺术经历

初露头角

方介堪生来性近翰墨,少时跟父亲写字刻印。方介堪学习篆刻,先从浙派入手。经五六年暗中摸索,居然已具老苍之趣,开始在温州初露头角。那时温州篆刻首推叶鸿翰(墨卿)和谢磊明(烈珊)。叶以刻印为业,主浙派方硬剥蚀;谢业馀操刀,宗徐三庚,啊娜姿媚,风格截然不同。谢磊明经营实业,家资丰盈,收藏历代碑帖印谱甚多。他见方介堪年轻好学,就招方介堪为弟子。白天仍在店里刻印谋生,晚间到他家整理藏品,为他刻印以供玩赏和应酬之需。方介堪在谢家六年,眼界大开,又由谢氏指导学徐三庚,后来又转向吴让之和汉印。这期间,代谢氏刻了数千方闲章,篆法刀法章法练得烂熟。为他后来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获奖经历

1926年春,方介堪随吕文起(渭英)到上海,这一年他26 岁。吕氏先后将他介绍给福建名土易熹及自己同科举人赵叔孺。初一见面,易,赵二人对这个青年印作的雍容大度和娴熟技法惊叹不已。赵氏当时在上海很负盛名,就将方介堪列为弟子,并将他推荐给上海西泠印社,任该社木版部主任,并经常由方介堪代为镌刻数以百计的印章索求。不久,方介堪去拜谒吴昌硕,吴昌硕认真看了他的印作后,当着众多艺术界名家和弟子的面,说自己50岁以后才走吴让之篆刻的路子,到现在还没有刻好,而方介堪还不到30岁,已经比他刻好得多了。此后,又在不同场合称赞方介堪“才资高远,后生可畏”。艺术大师出自真诚的赞赏,震撼艺坛。刘海粟闻名,诚聘方介堪为上海美专金石教授。此后,方介堪不仅是经亨颐、何香凝等人“寒之友”社的中坚,还同金石书画界元老名流褚德彝、曾农髯、黄宾虹、丁辅之、王福厂、高野侯、楼辛壶、郑午昌,及潘天寿、林散之、谢稚柳、唐云等人,都有交往。其中与张大千的友谊最深,交情长达半个多世纪。他们一起受聘为上海艺专教授和 1929、1937年第一、第二届全国美展审查委员,并于1937年春节在北京举办“张大千方介堪金石书画联展”,旋即不远千里同游雁荡。这十年间,方介堪利用良好的环境,在书法、绘画和诗文方面取得了相应的提高,成为擅长篆刻又多才多艺的艺术家。几年间还连续出版了几部印谱,和古代玉质印章专集《古玉印汇》,钩摹完成并初步编定大型古文字工具书《玺印文综》。抗战期间,他回到温州,在饱尝了沦陷离乱的困苦,又经历了中年丧妻之痛,惟悴不堪。抗战胜利,他应约到上海会晤张大千,很快恢复了艺术活力,并在次年以精湛的几方印作,获得为纪念抗战胜利一周年举办的全国美展一等奖。

历任职务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任命方介堪为温州市丈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后来又兼任温州市博物馆馆长,他热情投身地方文物工作,为收购、搜集、抢救流散在民间的文物,跋涉农村山区。温州博物馆能有现在藏品居全省第三位的规模,方介堪筚路蓝缕之功不可埋没。应国家文化部之邀,他的作品先后两次选送日本展览。1963年,温州工艺美术研究所成立,他兼任副主任,并为他设有创作室。他刻制了如毛泽东《词六首》。

最后十年

《共产党员思想修养八则》等一批配合当时政治形势宣传的作品。同时还破例收几个有培养前途的青年为入室弟子,指导他们学习《说文解字》,从汉印入手学习篆刻。把自己一生的经验毫无保守地传给他们,使不绝如缕的篆刻艺术后继有人。“文化大革命”不仅破碎了他的美好愿望,还把他作为温州文化界重点批判的“反动学术权威”,连着抄家7次,多年收藏的书画被扫荡一空。“四人帮”粉碎后,他有幸以年迈古稀之人获得第二次解放。艺术成就也再一次受到党和人民的尊重,授予许多荣誉,出版了篆刻作品选集。文化部特地请他到北京颐和园休养创作,使他在中华民族振兴有望和安定繁荣的环境中,心情舒畅地倾力创作,走完了生命的最后十年,为坎坷的一生划上完美的句号。

方介堪主要作品

遗著有《方介堪篆刻》《介堪刻晶玉印》《介堪印存》《玺印文字别异》《古玉印汇》《玺印文综》等。

方介堪补充介绍

  方介堪(1901—1987),原名文渠,字溥如,后改名岩,字介堪,以字行,永嘉城区(今温州鹿城区)人。先世居泰顺县,祖父养卿进府学,始著籍永嘉。父冠英,精书法,有名于时。因经商失利,家道中落。介堪幼进蒙塾,15岁为鼎源钱庄学徒。两年后依父设摊刻字,心灵手巧,术艺非常。1920年,从金石家谢磊明治印,协助选刻整篇古文辞印章,谢氏家富收藏,5年中得以广览印谱。勤学苦练,识艺大进。1926年,随邑绅吕文起赴沪,师事鄞县赵叔孺,并以邻居关系结识经亨颐、柳亚子、何香凝等名流,以刻玉印驰名上海滩,加入西泠印社。上海美专校长刘海粟聘其任教篆刻,续在文艺学院(艺专)兼课。得和郑曼青、黄宾虹、张大千、马孟容等共事,广结墨缘;张大千尤称莫逆。全国首届美展在南市文庙举行,聘为评审委员。沪上收藏家求鉴定古印书画者踵相接。凡遇珍印异章,必钩摹保存,积久得古玉印摹本300多方。1935年至南京,寓居刻印一年。1937年,张大千邀赴北平,为学历所限任故宫博物院博物馆试用科员,作品曾参加中山公园金石书画联展。抗战爆发后仓皇南归,寇患日深,温州三度沦陷,父丧妻亡,困苦颠沛,无奈在当地贸易服务筹备处打杂。抗战胜利后,1946年上学期在瑞安中学任教。此后复应张大千邀前往上海。次年,所刻“中兴元首”石章获第二届全国美展一等奖,成为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后以母老回温,在百货公司大楼办过个人画展。解放初,投资50元参加丽田造纸厂工作。1952年起,任温州地区(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1956年加入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历年征集故家遗藏,抢救出土文物,保护珍品,策划展览陈列,筹设温州博物馆,成绩卓著。至今馆藏文物名列全省前茅,实与当年辛勤有关。“文革”中受到冲击,抄家多次,印稿书籍毁失者大半。所幸耄耋之年,得见拨乱反正,被推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西泠印社副社长,温州市文联副主席、市人民代表、省政协委员、市书协和美协名誉主席。1987年8月25日逝世。毕生从事艺术创作,擅长金石,先后治印2万余方,郭沫若评其印章“炉火纯青”,堪称篆刻大师。遗著有《方介堪篆刻》、《介堪刻晶玉印》、《介堪印存》、《玺印文字别异》等。

  “方介堪”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