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浙江省名人>宁波市名人>鄞州区名人

柴之芳

柴之芳人物照片

鄞州名人柴之芳介绍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放射化学家

柴之芳,1942年9月出生于上海,放射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

柴之芳于1964年复旦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进入中国原子能研究所工作;1980年至1982年获得洪堡基金资助,在德国科隆大学任访问学者;1992年晋升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8年担任兰州大学放射化学与核环境研究所所长 ;2012年担任苏州大学医学部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院长 ;2018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核能材料工程实验室首席科学家 。

柴之芳长期从事放射化学和核分析方法研究 。

柴之芳人物经历

1942年9月,柴之芳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 。

1964年,从复旦大学物理二系放射化学专业毕业,之后进入中国原子能研究所工作 。

1980年—1982年,获得洪堡基金资助,在德国科隆大学任访问学者。其后,先后在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法国Strassburg核研究中心、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Technische Universiteit Delft)、荷兰能源研究中心、东京都立大学等地短期工作 。

1992年,晋升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2年,加盟苏州大学,担任苏州大学医学部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院长 。

2018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核能材料工程实验室首席科学家 。

2019年3月,上虞高等研究院柴之芳院士工作站签约 。

柴之芳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柴之芳建立了多种元素的先进放射化学分离流程,并被多家中国国外实验室采用。倡导并建立了可研究元素化学种态的中子活化方法,发现了一些与生物灭绝事件有关的异常铱的化学种态;将这类方法发展到生物环境样品,实现了细胞、亚细胞及分子水平的微量元素研究,对一些生物必需元素和有毒元素的生物环境效应给出了科学解释。此外他还从事核能化学和放射医学研究 。

学术论著

根据2021年9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网站显示,柴之芳先后发表SCI论文600余篇,包括《Nature》及其子刊 ,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the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美国科学院院报)》《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JACS(美国化学会志)》等,中文著作8本,英文5本。2014年获汤森路透以及近年多次爱思唯尔高被引科学家称号 。

学术交流

根据2021年9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网站显示,柴之芳先后在国际重要会议作大会或主旨报告60余次 。

承担项目

根据2021年9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网站显示,柴之芳先后组织了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和多项重大基金项目 。

项目时间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2010年—2012年

放射化学学科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科学院学部项目

2012年—2019年

先进核裂变能的燃料增殖和嬗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研究计划

2018年—2022年

放射医学协同创新中心

浙江省教育厅

2018年—2022年

特种医学优势学科

浙江省政府

2018年—2022年

乏燃料复杂体系中锕系元素化学行为研究

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

2018年—2022年

省部共建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科技部

科研成果奖励

根据2021年9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网站显示,柴之芳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国家级和部委级奖9项 。

获奖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78年

某些核的快中子激发曲线测量

全国科学大会奖(排名42)

1978年

官厅水库水系保护的研究

全国科学大会奖(排名33)

1983年

京津渤区域环境综合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64)

1988年

核分析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15)

1991年

铂族元素丰度特征研究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16)

1992年

铱化学种态的分子活化研究

美国核学会个人奖

1999年

若干重要元素的分子活化研究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5)

2008年

纳米材料的健康效应与安全性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7)

2012年

纳米生物安全性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5)

2019年

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

人才培养

教育思想

柴之芳认为作为科研活动的4项基本原则是:(1)研究工作应以科学为基础,以目标为导向 (Science-based and purpose-oriented)。(2)创新性和想象力。想象力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要做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科学的本质就是与众不同。(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先进的仪器和方法, 是无法做出重大原创性成果的。(Without world- class facilities, there is no chance for world- class researches.) (4)交叉学科是创新的源泉。当前的科学发展态势是学科界限逐渐淡化,学科相互融合。新的生长点往往产生于学科的交叉点中 。

教育谏言

柴之芳建议教育部建立放射化学专业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2010—2015年,中国每年应培养200名左右的放射化学本科生,100名硕士研究生,50名博士生以及20名博士后,在此基础上,2016—2020年再根据国家需求适当增加。“既要满足国家对放射化学的需求,又要避免盲目发展” 。

讲授课程

柴之芳在苏州大学讲授本科生课程《核科学概论》,博士生课程《医学与生命科学前沿专题讲座》 。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2005年

赫维西奖(George von Hevesy奖)

2007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10年

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Fellow)

英国皇家化学会

2020年12月

中国化学会会士(Fellow)

中国化学会

柴之芳人物评价

柴之芳在核技术方法学、核能化学、放射毒理学和纳米安全性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鄞州日报》评)

柴之芳为了核能和放射化学的研究,经历了不一般的艰难困苦,但54年来,他甘之如饴,始终如一 。(鄞州新闻网评)

在他(柴之芳)身上,我们充分感受到一位老科学家科技报国的情怀和令人敬佩的科学精神、敬业精神以及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 。( 苏州大学党委书记江涌评)

柴之芳补充介绍

  柴之芳,放射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42年9月生于上海,籍贯浙江鄞县。196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1980-1982在德国科隆大学核化学所任访问学者。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期从事放射化学和核分析技术研究,倡导分子-中子活化分析发现一些与生物灭绝事件有关的地质界限铱异常和异常铱的多种化学种态,丰富和发展了著名的地外星球撞击理论建立了铂族元素的中子活化分析新方法,将分子-中子活化分析发展到生物环境样品,从而实现了细胞、亚细胞及分子水平的微量元素分析并用堆中子合成了新型全碳富勒烯二聚物。此外,还应用放射分析方法研究了环境问题。曾获1991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2005年国际核化学和核分析G.Hevesy奖等多项奖励。

  “柴之芳”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