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名人李子秀介绍
李子秀,晋察冀军区炮兵团教员、爱国台胞 。
李子秀简介
祖国宝岛台湾阿里山北麓、台北县西北有一个漂亮的市镇叫板桥。李子秀于1922年11月17日诞生在这里。他的出世,可谓生不逢时。台湾省自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割让给日本。几十年来,日本帝国主义强行将台湾殖民化,除对当地进行残酷的经济掠夺外,还用刺刀推行日语、日文,妄图迫使台湾人民承认自己是日本国民,甚至于强求台湾人民将自己的名字改成日本式的人名。 李子秀诞生那天,他的父母毫不含糊地给他起了个响当当的中国名字——吕芳魁,并将他过继给在反抗日本侵略斗争中牺牲的兄长,意在使子孙后代不忘国破家亡之仇。李子秀的童年,是在父辈对祖国悲切眷恋的气氛中长大的。父亲在阁楼下,时常吸着大烟袋,对着祖国大陆方向念叨:“咱们是中国人,咱祖祖辈辈是中国人呵!”他给李子秀讲故事,讲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历史;讲祖祖辈辈反侵略、反压迫的武装斗争。李子秀听在耳里,记在心里,从小就萌发出一定要使台湾回归祖国怀抱的强烈愿望。他常对同学、好友们说:“祖国像大树,我们是青藤,青藤只有依附大树才能站起来生长。”
李子秀经历
李子秀在台湾板桥中学毕业后,1940年被建国大学录取。所谓“建国大学”,是日本为进一步侵略中国而建的。学生除了学一些中国有关的经济科目外,军事科目也很多,每天练军事动作练得腰酸腿痛。在紧张的学习和训练之余,李子秀抓紧时间找同学们学习中国北方语言,想以此和外部取得联系。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的语言能力很快得到了提高。他急于同当地老百姓取得联系,以便找到抗日队伍。但当地老百姓对日本人恨之入骨,他也被老百姓当做日本人,偶尔出去逛街、买东西,想和当地老百姓搭讪几句,可老百姓总是小心地敷衍,或者充满仇恨地躲避。李子秀面对这种现状,苦恼极了。
一天,好友游祯德说:“我有个亲戚在日本的‘台湾同乡会’,他们和日本的‘华侨会’有联系。听说‘华侨会’还帮助国内抗日力量买过药品、通讯器材,是不是通过他们和抗日军队联系。”
李子秀听完点点头:“好,你想办法尽快和他们联系。”随着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在中国大陆和东南亚及太平洋战场上不断受挫,伤亡日增,兵员愈发不足。10月间,开始在伪满“建国大学”征兵。李子秀和全班同学全体入伍,被送到日本炮兵学校学习。在那里,他接受半年严格的训练后,被任命为炮兵少尉排长,分到三十二联队,驻日本和歌山县。好友游祯德也被分到另一个联队当排长,两人相距不远,偶有联系。
虽然李子秀多次催促游祯德抓紧和“台湾同乡会”联系,但因种种原因,一直未能联系上。在此期间,李子秀几次风闻三十二联队要派往中国战场。他暗暗下定决心:只要一到中国,就逃离联队。
就这样一直等到1945年春天,虽然从战报中得知日军在中国战场兵力吃紧,但本联队调往中国大陆的消息一直未落实。3月初,游祯德利用休息日找到李子秀,兴奋地说:“我已经和‘台湾同乡会’联系上了,他们非常欢迎我们回国参加抗日活动,他们还通过‘华侨会’秘密地同中国上海的‘华侨会’联系,一旦联系上,便会通知我们。你抓紧时间做准备吧!”
李子秀高兴得几乎跳起来:“太好了!太好了!就盼着这一天哪!”
4月上旬,游祯德又悄悄地同李子秀会面,告诉他台湾同乡会已安排好,并详细地讲了逃跑办法和路线。4月中旬的一个星期天,李子秀冒着生命危险逃出军营,和游祯德一道离开和歌山县,潜人大阪,在大阪的一个小旅店里等了两天,经‘台湾同乡会’的安排,又到九州,从那里乘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途中,他站在甲板上,面对大海和朝阳,心情无比激动地说:“为祖国独立,台湾回归而战的日子终于到来了!”
经过近3个月的颠簸,李子秀从上海到北平,游祯德在上海和他分手,去做其他工作。到北平后,李子秀在中共地下党员李建波、张子建、张大中等人的协助下,由专人护送,终于在1945年6月到达晋察冀军区所在地——河北省阜平县,受到晋察冀军区有关部门的热烈欢迎,还安排他参观了就近的军队。抗日军民的革命热情,八路军严明的纪律,使他耳目一新,而他本人赤诚的爱国心和良好的军事素养、精湛的炮兵技术也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领导问他有什么要求,他说:“我的要求,就是尽早上前线杀敌。”恰逢晋察冀军区要成立炮兵团,领导决定派他去炮兵团当教员。他愉快地表示服从。
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消息传来,抗日军民为之欢腾,晋察冀军区在阜平县联合召开了党政军民庆祝抗日胜利大会,李子秀参加了大会,激动得热泪盈眶。日本投降了,被日本占领半个世纪的台湾省归还中国,台湾人民终于能挺起胸膛生活了。他无数遍地振臂高呼:“抗日战争胜利万岁!中华民族万岁!”
庆祝大会结束后,按照领导上安排,李子秀准备和部队一起去北平、天津方向受降,争取早日返回台湾。没想到,9月份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首先在上党地区(以山西省长治为中心的晋东南地区,古称上党郡)向我军发起进攻。我军被迫进行反击。内战开始,李子秀的美好愿望破灭。此时,他积极要求到炮兵团工作,参加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战斗。领导答应了他的要求,将他派到刚刚组建的炮兵团。不久,炮兵团随其他部队向北进发。行军途中,李子秀不顾劳累,耐心地向战士们讲解本团现有的九二步兵炮和日本山炮的构造、性能及操作方法,使一些战士很快熟悉了九二步兵炮和日本山炮的使用方法。
途中,上级下达指示,准备打察绥战役。部队向察绥地区进发,李子秀十分兴奋,边行军边对火炮和瞄准具一一进行检查,宿营后抓紧时间保养、擦拭,准备在战斗中立功。行军一个星期,到了张家口。蒋军收缩至归绥(今呼和浩特)、包头。我军歼敌一部后,到绥东、绥南休整。炮兵团驻在张家口的西山坡。
有一天,团长把他叫去,对他说:“李子秀同志,有个艰巨的任务要你去完成,有没有信心?”
李子秀高兴地说:“坚决完成任务!”
“好,苏军在张家口狼窝沟战役后,缴获了大量日军的武器弹药和地雷,你带人去把它清理一下,分分类,能用的用,不能用的销毁,注意安全。”
“是!”当天下午,李子秀带十几个战土去清理。苏军撤得匆忙,将武器弹药堆在一起就走了。特别是一些启封待用的防步兵地雷和反坦克地雷也混在其中,十分危险。李子秀不顾生命安危,凭着自己对日军装备的深刻了解,一件一件地往外搬。他先把地雷、雷管、炸药、燃烧手榴弹等危险品分离出去,然后再把各种火炮枪支分类。经过10天的努力,李子秀把各种武器弹药分得一清二楚,造表报送上级。很快,上级派人把一些能装备部队的火炮和弹药运走,一些不能用的武器弹药则暂时封存起来。李子秀还仔细整理了一些日军文件和资料。在整理中,他忽然发现了两本教材,一本是介绍日本五种火炮的,一本是讲解团以下火器的。这一段时间部队缴获、接收了很多日军武器,正逐步投入使用。他想,部队炮兵专业人才少,又缺少教材,这不正是意外收获吗!他向团长作了汇报,表示自己想把这两本日文教材翻
译过来,印发部队。团长喜出望外,握着他的手说:“自中央发出关于加强炮兵建设的指示后,军区各部队都在扩编炮兵,但教材奇缺,你要能将这五种火炮教材翻译过来,可解了燃眉之急。”
李子秀听罢很高兴,回去连夜干起来,熬了几个夜晚,厚厚的一本火炮教材翻译出来了。团领导审查之后,报送上级,很快印了几千册下发部队,为正在发展的晋察冀军区炮兵部队起了积极作用。为此,李子秀受到了上级的表扬。
李子秀在对国民党军队的研究中,发现国民党军队在作战中坦克的使用范围较广,对我军防御战形成很大威胁。我军的反坦克手段较落后,主要是用炸药包、集束手榴弹,另配置一些反坦克壕沟。因此,常常造成我军的较大伤亡。这次在清理日军武器弹药时,发现了少量的直射火炮和反坦克地雷,他觉得应该充分利用起来,便向团首长提出建议:在炮兵团抽一部分人员进行反坦克专业训练。团里把他的建议反映给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有关领导研究后认为,这个建议非常重要,在部队里迅速培养出一批反坦克专业人才,是今后大规模作战中必不可少的。于是决定在炮兵团内成立反坦克训练队,由李子秀任教员,尽快总结出经验,然后在其他部队推广。
李子秀接受任务后,立刻忙碌起来,自己编教材,写教案,找教具。反坦克训练队正式成立后,他天天和战士们一起在张家口西山坡进行研究、训练,使一些同志较快地掌握了火炮直瞄和埋设反坦克地雷的方法。1946年2月上旬,为使训练更加接近实战,李子秀把一部分反坦克地雷搬到训练场地,进行实弹训练。在训练中,他发现一种盒式反坦克地雷的几个重要参数不清,一时又找不到资料。于是,他到弹药库仔细看了看,知道这种地雷数量还不少,如果掌握不了这种地雷的重要参数和使用方法,就只能封存和报废,太可惜了。他请示领导同意后,自己冒着生命危险进行试验。
1946年2月13日上午,寒冷的张家口西山坡上出现了灿烂的阳光。第一枚反坦克地雷试验很顺利,各种准备完毕后,李子秀和几个战士躲到近百米外的隐蔽洞里,然后他挥手命令拉绳。战士猛地一拉,重物落下,一声巨响。李子秀立即跑到爆炸地点,用皮尺量炸坑的面积,碾盘等重物被炸飞的距离……
接着,试验第二枚地雷。他对大家说:“你们都到隐蔽洞里,我调整一下地雷的压力引信,再试验一次。”
有个战士说:“李教员,我来吧,这些危险工作不能光是你一个人干呵!”
李子秀笑笑:“我比你们经验多,还是我来干!”他再次吧嘱咐:“你们抓紧时间,快去隐蔽。”
在他命令下,战士们不甘心地走回隐蔽洞。
李子秀见大家隐蔽好了,便小心翼翼地调整了压力引信,又
将有关数据记在本上,然后把地雷在重物下埋好,一溜小跑回到
隐蔽洞。
回到洞里,战士们放了心,关心地问:“调好了?”李子秀答道:“调好了。”然后让大家各就各位,准备试验。李子秀命令拉绳,战士们猛地一拉,只听“扑”地一声,重物落地,但地雷没有爆炸。
有的战士要出洞,被李子秀制止了,他让大家再等一会儿。又等了一会儿,还是没动静。他便独自爬出洞,用望远镜观察。从望远镜中能看出,重物确实落在了地雷上,但地雷没有爆炸。
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排除地雷故障,比排除哑炮要危险得多,谁也说不准它什么时候爆炸。战士们轮流看过,眼光转向李子秀:“李教员,怎么办?”
李子秀说:“再过20分钟,如果还不爆炸,我去看看。”
“那可不行,太危险了!”战士们异口同声地说。
排雷危险,李子秀比谁都清楚。但他只是微微一笑:“没关系,我小心些就是了。”
战士们又争起来:“我去!”“我去!”
李子秀又笑着反问:“你们知道我把压力引信调到什么刻度了吗?……不知道,好,那还得我去。”
等了20分钟,地雷还没有爆炸,李子秀站起来,准备排雷。走出洞时,他站住了,转过身把口袋里的笔记本递给班长:“你把这个本保存好,几个重要数据都记录在里面。”说完,向前走去。
战士们看见他在灿烂的阳光中走到地雷边,蹲下身去,接着是一声巨响。他,一个具有爱国丹心的台胞,化做了万丈光焰。
晋察冀军区炮兵团教员李子秀以身殉职。时年24岁。
他的遗体埋在张家口的赐儿山。1984年9月,张家口市政府为李子秀重修了纪念碑。他的台湾同胞游祯德来了,他当年的老战友,老上级来了,河北省人民政府的领导来了……庄严、肃穆,洁白无瑕的烈士碑、烈士亭落成。碑文中高度赞扬:“炎黄子孙血沃中华,烈士英名永垂千古!”
阿里山的长青藤,永远依偎在祖国的参天大树旁。
李子秀补充介绍
李子秀,原名吕芳魁,1922年生于台湾省台北市板桥镇的小商人家庭。李子秀的家境比较贫寒,父亲经常到印尼贩茶叶、大米和蔗糖;母亲在家操持家务。李子秀兄弟共四人,他排行最小。
甲午战争以后,日本强行从中国手里割走了台湾岛,台湾从此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李子秀从小就生活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之下,饱受欺侮。在李子秀上小学后,正赶上日本帝国主义在台湾推行无耻的奴化教育,学校里的日语教官不准中国学生读中国书籍,不准中国学生说中国话。这种残酷的文化统治和民族压迫,在李子秀幼小的心里埋下了刻骨仇恨的种子。为了 日本帝国主义的奴化教育,李子秀全家节衣缩食,专门为李子秀请了家庭教师,为他补习中国文化。随着李子秀汉文程度的提高,老师又给他讲授了屈原的《离骚》、诸葛亮的《出师表》、岳飞的《满江红》和文天祥的《正气歌》等忧国忧民的诗文。这些弘扬民族正气、抒发爱国情怀的诗文进一步启发了少年李子秀报效祖国、反抗压迫的思想。李子秀小学毕业以后就考上了台北第二中学,在这所抗日情绪十分强烈的学校里,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培植,他也越来越不能忍受-之恨。
1939年,李子秀以优异成绩从台北二中毕业。1940年,他被设在长春的建国大学录取。在入学之初,学校当局为学生编班分系时,把台湾学生一律编入了日本系。李子秀听到消息后,当即提出 :“我是支那(即中国)系,决不是日本系。”表现了他高度的民族自尊心。在校期间,李子秀参加了学生中的秘密组织——读书研究会,接触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艾思奇的《大众哲学》以及河上肇的《资本论研究》等进步书籍。他认真研究了中国的历史和现状,为破碎的山河而痛心,为家破人亡的国民而伤心,更为愈燃愈烈的抗日烽火而欢心。于是他决心投笔从戎,奔赴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1942年春天,李子秀与几个进步同学经过秘密商议,相约一同奔赴关内。不幸的是,他们刚一出逃,就被学校抓获。后经一较开明的日本学者井上长教授从中斡旋,李子秀等人才幸免于难。
1942年,李子秀尚未从大学毕业就被日军强征入伍,送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炮兵科受训。毕业后,李子秀被任命为炮兵少尉排长,派驻日本歌山县。当时中国的抗日战争已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抗日的烽火燃遍大江南北。李子秀身困异邦,心怀祖国,与虎狼为伴的日子令他痛苦不堪,急切回归的心情令他彻夜难眠。1945年5月,李子秀抛下结婚才三个月且已怀有身孕的妻子徐秀子,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离开日本,踏上了回归祖国的艰难之路。李子秀从日本启程后,途经日本的九州、朝鲜的釜山、汉城、平壤、新义州等地,回到祖国大陆,后又辗转安东、沈阳、上海,于1945年6月到达北平。在北平,李子秀通过北京大学医学院林耀堂教授、北京大学理学院苏子衡教授的大力帮助,终于找到了中国共产党在北平的地下组织。在中共地下党员张大中、李建波、张子建等的协助下,李子秀由地下党派人陪同于1945年6月上旬离开北平奔赴解放区。在经过日军占领区时,他改名吕芳魁为李子秀,即取母亲本姓李和妻子之名互换进行组合,以表达他对千里之外的母亲和对自己矢志不渝的妻子的敬爱与怀念。
1945年6月,李子秀一路奔波终于安全到达晋察冀边区所在地河北省阜平县。就在李子秀等待安排工作之时,传来了八一五抗日战争胜利的消息。李子秀在阜平参加了晋察冀边区党政军-合召开的庆祝抗战胜利的-。他渴望台湾人民早日解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此时,李子秀的惟一要求就是早日参加八路军,巩固胜利果实,在战斗实践中实现他的爱国誓言。1945年底,李子秀由阜平来到察哈尔省首府张家口市,被分配到晋察冀边区炮兵团任军事教员。
就在李子秀全身心倾力于军事教学之时,国民党反动派单方面撕毁和平条约,悍然发动内战,对解放区发起疯狂进攻。还沉浸在抗战胜利喜悦中的李子秀目睹了国民党军队犯下的滔天罪行,义愤填膺,坚决要求下连队直接参加对敌战斗。经上级同意后,他参加了西线自卫反击战。李子秀跟随部队从张北到绥西,从大青山到雁门关,一直在炮兵连里活动。行军时,无论在陡峭的小路上,还是在茫茫的草原里,他总是和战士们一起拉炮车。哪里最艰苦,他便出现在哪里。在作战中,他亲自到炮兵阵地或观测所,直接进行瞄准射击和观察,做到准确有效地打击敌人。为了不断提高炮兵技术水平,李子秀一面参加战斗,一面抓紧时机向干部战士讲授火炮操作技能和射击原理。在近三个月的自卫反击战中,他“视百日为一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被炮兵团军政委员会评为“优秀军事教员”。时过不久,晋察冀军区确定在炮兵团成立反坦克训练队,为各纵队培养使用反坦克武器的干部,李子秀被调到炮兵团教导队当教员。他根据当时的作战环境适时地向团部提出了加强反坦克作战的建议。在教学中,李子秀自己找资料,定计划,并于1946年元旦放假期间,连续五昼夜,赶写出两本反坦克教材,详细地介绍了反坦克雷的性能、原理和使用方法。同时,李子秀还着手研究日制式反坦克雷的构造和性能,从而大大提高了部队训练的质量,使部队尽快地掌握了反坦克武器的技术和战术,受到上级的表扬。李子秀还经常深入到连队进行教学,亲自示范动作,和战士们一起摸爬滚打,这使广大指战员深受感动。
1946年2月13日,李子秀在赐儿山下冒着严寒又开始给一支部队专门讲授反坦克雷的构造和性能。教学现场设在一棵大枫树下面,李子秀先在树旁埋下 ,而后用一根绳子的一头在树上吊上一筐石头,绳子的另一头拉在远离大树十几米远的一块石碑后面自己的手中。如果李子秀手中的绳子一松开,石头筐就会重重地掉下,其产生的冲击力足以使 发生0。然而,这一次当李子秀把手中的绳子松开时,筐子掉下去以后很久 也没0。几个战士争欲上前查看原因,李子秀急忙吹哨制止了他们。李子秀对他们说:“你们不了解这种雷的构造,还是我自己去吧!”然后,李子秀冒着生命危险上前查看。当李子秀刚走到大树下, 却突然0,在战友们的惊呼声中,李子秀倒在了血泊中,高大的身躯被炸得血肉模糊。李子秀不幸以身殉职,年仅24岁。
噩耗传来,炮兵团的广大指战员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晋察冀边区的《子弟兵报》专门报道了李子秀光荣殉职的消息,炮兵团在张家口市为李子秀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军区-和当时在解放区的台籍人士都专程赶来吊唁。
李子秀生前曾多次同战友们谈起祖国统一的问题。他曾说将来我们必定会建立一个新中国,一个包括台湾在内的伟大的新中国。那时,他一定要回到故乡台湾去参加建设。
1984年8月5日,张家口市人民政府在察哈尔烈士陵园举行隆重的爱国台胞李子秀烈士纪念碑落成典礼。萧克、杨成武、傅崇碧、高存信等许多老将军专程前来参加了纪念碑落成典礼。原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元帅为李子秀纪念碑题词“爱国台胞李子秀烈士千古”。
(卢文山)
“李子秀”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