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江苏省名人>苏州市名人>昆山市名人

李庆忠

李庆忠人物照片

昆山名人李庆忠介绍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油地球物理勘探专家

李庆忠,男,汉族,1930年10月10日出生于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石油地球物理勘探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局高级工程师。

1952年,李庆忠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52年—1953年,被分配到燃料部石油管理总局(北京市)任实习员;1953年—1961年,在新疆中苏石油公司(后为新疆石油管理局)地质调查处任工程师及综合研究队队长;1961年—1963年,参加大庆(黑龙江省)会战,在松辽石油勘探指挥部地调指挥部综合研究队担任副队长;1963年—1964年,石油部646厂物探局研究队副队长;1964年—1979年,参加华北石油会战,到胜利油田(山东省)担任油田副总工程师、地质指挥所副指挥;1979年—1979年,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物探局(河北涿州)担任副总工程师;1979年—1980年,到美国 Exxon(埃克森)石油公司休斯敦数据处理中心(EDPC)作为中方技术代表工作;1988年—1989年,到美国休斯敦西方地球物理公司担任客座研究员;1989年,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物探局(河北涿州)任副总工程师;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庆忠擅长的领域是石油勘探。

李庆忠人物经历

1930年10月10日,李庆忠出生于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

1949年9月—1952年7月,考入清华大学电机系,后转物理系学习,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

1952年7月—1953年3月,被分配到燃料部石油管理总局(北京市)任实习员。

1953年3月—1961年5月,在新疆中苏石油公司(后为新疆石油管理局)地质调查处任工程师及综合研究队队长。

1961年5月—1963年10月,参加大庆(黑龙江省)会战,在松辽石油勘探指挥部地调指挥部综合研究队担任副队长。

1963年10月—1964年3月,石油部646厂物探局研究队副队长。

1964年3月—1979年4月,参加华北石油会战,到胜利油田(山东省)担任油田副总工程师、地质指挥所副指挥。

1979年5月—1979年9月,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物探局(河北涿州)担任副总工程师。

1979年9月—1980年9月,到美国 Exxon(埃克森)石油公司休斯敦数据处理中心(EDPC)作为中方技术代表工作。

1988年7月—1989年1月,到美国休斯敦西方地球物理公司担任客座研究员。

1989年2月,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物探局(河北涿州)任副总工程师。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李庆忠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1966年,李庆忠首次提出三维地震勘探方法及原理,并在东辛油田上绘制出三维归位构造图,取得了良好地质效果;1972年,与中国国外同时提出了“积分法绕射波叠加”成像技术;1975年,采用该技术进行数字处理,使商河西油田迅速查明地下构造形态,两年内探明石油储量5400万吨并顺利投入开发;1974年,又在辛立村地区组织了世界上第一片束状三维地震勘探,导致了辛立村油田的发现;1974年,首创两步法三维偏移;1993年,发表了专著《走向精确勘探的道路》,评述了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理论及发展方向;1985年,作为主要参加者完成了“渤海湾盆地复式油气聚集带勘探理论及实践”。

20世纪60年代中期,胜利油田发现之时,国际石油地震勘探资料的成像技术正经历着从二维到三维的演变,与大庆油田相比,胜利油田属于复杂断块油田,传统的二维地震方法很难搞清地下情况,不是深度有误差,就是断层位置不对,给当时的石油开发带来了很大困难,面对这一难题,李庆忠提出了改进地震勘探的8字方针:去噪、定向、辨伪、归位。

1965年,在开发胜利油田过程中,经常出现地震资料在复杂构造上与钻井资料不符的情况,有时深度有偏差,有时断层位置不对,李庆忠从几何光学和物理光学的差别出发,结合光的衍射作用,考虑到地震波的波长很长,一般为80~150米,与其说类似乒乓球的弹射,不如说是以波动的形式在地层中传播,一旦遇到断层就会产生绕射波,造成地震记录上“层断波不断”的现象,并且小断块反射能量下降,消失在干扰背景之中。李庆忠考虑到,如果不把绕射波收敛起来加以归位,便不能真实地反映地下断块的形态。李庆忠大胆假设提出了波动地震学的重要推论:“一个反射主体,两个绕射尾巴”“地层断,波形不断”“短小断块的反射波消失在背景之中”等等。李庆忠与俞寿朋、刘雯林两位同事共同计算了大量地震波的衍射花纹(绕射波形),从理论上证实了地震波的波动性质和特征。同年,李庆忠与同事俞寿朋、刘成正等一起设计了一套线距为260米的“小三角”加密测网,用于野外采集。使用国产51型地震仪,同时采用解放波形、面积组合的接收方式,在资料解释中,从三个方向识别反射波,计算侧向偏移距离,然后人工进行偏移归位(又称“剖面搬家”)。

1966年,李庆忠经过试验考证,完成了《波动地震学》的手稿。

1972年,李庆忠重回胜利油田工作,在刘雯林、柴振一等同志的协助下,李庆忠撰写完成了《地震波的基本性质——复杂断块区的反射波、异常波与干扰波》这篇21万字的论文,并誊印了100份送至各油田矿区,在当时的石油勘探界产生了深刻影响,李庆忠指出,反射地震波与地下的岩性条件有着内在的联系,并论述了海相、深水湖相等7种岩相带的地震反射特征,同时指出了不同岩相的波形变化情况以及可追踪的范围。同年,李庆忠在波动地震学基础上提出的“积分法绕射波扫描叠加偏移”技术也得到了应用。

1974年,李庆忠组织开展了三维地震的试验,亲自设计了“束状三维地震”采集测线,在新立村油田开展采集试验。经过近3年的采集,获取了大量数据资料。同年,李庆忠提出了用“两步法偏移”实现三维偏移归位的方法,而且论证了它与“三维一步法”全偏移的误差均在允许精度范围之内。

1985—1986年,李庆忠用计算机做了大量的正演模型,并收集了河流沉积的各种研究资料,根据黄河4000年中河道变迁的记录以及长江流域江汉曲流河的发展历史,有力地证明了陆相沉积的复杂性以及地震地层解释中的各种“陷阱”。

1986年,李庆忠在《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杂志上发表《陆相沉积地震地层学的若干问题》。

科研获奖

获奖年份

获奖项目名称

奖项名称

1985年

渤海湾盆地复式油气聚集带勘探理论及实践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学术著作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2007年

《岩性油气田勘探》

李庆忠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06年

《多波地震勘探的难点与展望》

李庆忠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1993年

《走向精确勘探的道路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系统工程剖析》

李庆忠

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3年

《定向精确勘探的道路》

李庆忠

北京石油出版社

人才培养

教育理念

李庆忠认为,应加强德育教育,“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两个方面很重要,“功夫不负有心人”,有心人才能不断长知识,有少数青年人满足于得到一个学位,而对他实际从事的工作缺乏求知热情,或者好高骛远,不愿做艰苦细致的工作,因而缺乏实践经验,从而对所研究的对象缺乏“实感”。这便会影响他们的锻炼成长,重要的是在实践中长知识,“读了不等于懂了,懂了不等于记住了,记住了不等于会使用,会使用不如自己做一遍。” 尤其是从学校毕业后,更要善于从实践中提高自己,干石油勘探这一行的要有一种奉献精神,野外作业本身是一种艰苦的劳动,李庆忠希望年轻人能够加强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这样才能成长为对祖国有用的栋梁。

李庆忠认为,石油物探中的遗憾”呼唤着我们的求实态度,而“10个重要方向”则呼唤着我们的创新精神,李庆忠呼吁高校师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在借鉴中国国外经验时不盲从、不照搬,推广新技术新方法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善于总结提高,实现求实创新。

讲座报告

2005年5月26日,李庆忠在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为师生作题为《给同学们谈谈我从事地球科学研究的体会》的报告。

2015年10月27日,李庆忠来到中国石油大学为师生作题为“求实与创新”的专题报告。

指导学生

截至2016年1月,李庆忠为中国海洋大学培养了近20名研究生。

荣誉表彰

年份

荣誉称号

1995年

石油工业杰出科技工作者、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1年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李庆忠人物评价

李庆忠院士是中国石油地球物理探测领域的唯一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先后参加了新疆、大庆和华北等诸大油田的石油会战,为国家的石油工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邢磊评)

在新中国60余年的石油工业发展史上,李庆忠把自己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祖国的石油地球物理勘探事业,从布满大漠戈壁的西北边陲,到白雪覆盖的东北大地,再到沃野千里的华北平原,从素有“天下第一州”之称的涿州,到海风劲吹、潮流欢涌的海滨城市青岛……65年来,他的足迹遍布祖国各地,却始终未离开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的轨迹,他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石油物探界的难题,并在兑现“我为祖国找石油”的诺言中,演绎了新中国第一代物探人的经典传奇 。(《中国科学报》评)

李庆忠在过去60多年的勘探实践中,为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及塔里木盆地等寻找新的后备资源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曹丹平评)

李庆忠是中国物理地震学的奠基人,虽然已80多岁的高龄,仍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活跃在教学及科研的第一线,引领学科发展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团委副书记郭子悦评)

李庆忠补充介绍

  李庆忠(1930.10.10-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专家。江苏省昆山人。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局高级工程师。他系统地阐明了地震波的波动理论,1972年与国外同时提出了“积分法绕射波叠加”成像技术。1975年采用该技术进行数字处理,使商河西油田迅速查明地下构造形态,两年内探明石油储量5400万吨并顺利投入开发。1966年首次提出三维地震勘探方法及原理,并在东辛油田上绘制出三维归位构造图,取得了良好地质效果。1974年又在辛立村地区组织了世界上第一片束状三维地震勘探,导致了辛立村油田的发现。1974年首创两步法三维偏移,论文发表比国外早五年。1993年发表了专著《走向精确勘探的道路》,全面评述了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理论及发展方向。1985年作为主要参加者完成的“渤海湾盆地复式油气聚集带勘探理论及实践”,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庆忠”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