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安徽省名人>亳州市名人>谯城区名人

李绅

李绅人物照片

谯城名人李绅介绍

唐朝宰相诗人
唐朝宰相、诗人

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后迁居无锡(今属江苏省)。 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生平卷入牛李党争,为李党重要人物。

出身赵郡李氏南祖。六岁丧父,随母迁无锡(今江苏无锡)。唐元和元年(806年),进士及第,补国子助教,历任江、滁、寿、汴等州刺史及宣武军节度使、宋亳汴颖观察使,入朝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擢尚书右仆射,改门下侍郎,封赵国公,为相四年。出为淮南节度使。唐会昌六年(846年),病逝于扬州,追赠太尉,谥号“文肃”。

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参与者。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佚。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悯农二首》,流传甚广,千古传诵,被誉为悯农诗人。《全唐诗》录其《追昔游诗》三卷、《杂诗》一卷,今编为四卷。另有《莺莺歌》,保存在《西厢记诸宫调》中。

李绅人物生平

幼年失怙

大历七年(772年),李绅生于湖州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当时其父在乌程县任职,李绅即生于乌程县署。

大历八年(773年),李绅乳病暴作,七日之后痊愈。

大历十二年(777年),父亲去世,由母卢氏教以经义。

贞元二年(786年)前后,十五六岁时在无锡惠山寺读书。

青年交游

贞元七年(791年),李绅再游乌程县。

贞元十年(794年),此年或稍后以诗受知于苏州刺史韦夏卿。

贞元十四年(798年),此年或稍前,赴长安应进士试,逢吕温,其诗《悯农二首》受到吕温赏识。

贞元十六年(800年),东游天台,识僧人修真。有诗《华顶》《题北峰黄道士草堂》《题龙宫寺净院四上人》。

贞元十七年(801年),秋,赴长安应试,遇韩愈。

贞元十八年(802年),韩愈举荐李绅于陆傪。李绅落第,返回江南,游江浙。与元稹、白居易因同年考试而相识。

贞元十九年(803年),李绅客居苏州,作《苏州画龙记》。

贞元二十年(804年),九月在长安,与元稹宿靖安里第,语及崔莺莺事,作《莺莺歌》,元稹作《莺莺传》。

壮年入仕

元和元年(806年),李绅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后离京至金陵,入节度使李锜幕府。因不满李锜谋叛而下狱。李锜被杀后获释,回无锡惠山寺读书。

元和四年(809年),赴长安任校书郎,与元稹、白居易共倡新乐府诗体(史称新乐府运动),作有《乐府新题》二十首。

元和十四年(819年),升为右拾遗。

元和十五年(820年),任翰林学士,卷入牛李党争,为李(德裕)党重要人物,任御史中丞、户部侍郎等要职。与李德裕、元稹被誉为“三俊”。

长庆四年(824年),李党失势,李绅被贬为端州(今广东肇庆)司马。放逐期间,李绅写了不少描绘路途艰险、发泄心中怨气的诗文。

自宝历元年(825年)至太和四年(830年),历任江州刺史、滁州刺史、寿州刺史。

太和七年(833年),李德裕为相,起用李绅任浙东观察使。

开成元年(836年),任河南尹(管理东都洛阳的长官),旋又任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宋亳汴颖观察使。

开成三年(838年)八月,编《追昔游诗》三卷,并作序。诗序历述从少年起至入汴止的经历。

晚年拜相

开成五年(840年),李绅任淮南节度使,后入京拜相,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晋升为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封赵国公。居相位四年。

会昌四年(844年),因中风辞位。后又出任淮南节度使。

会昌五年(844年),李绅在淮南节度使任上,以贪赃和强娶登临百姓颜女为妻之罪将扬州江都县尉吴湘处死。因李绅与吴湘之间有隔阂,判断此案有借机严惩的嫌疑,故引起谏官柳仲郢等人的抗议。

会昌六年(846年),病逝于扬州,终年七十五岁。赠太尉,谥文肃。

李绅轶事典故

生活豪奢

李绅步入仕途飞黄腾达后,却丧失了诗歌里的悯农之心,逐渐蜕变成一个花天酒地、滥施淫威的腐官酷吏。随着官职的升高,李绅“渐次豪奢”。据传,李绅一餐的耗费经常多达几百贯甚至上千贯。李绅当淮南节度使时,对百姓疾苦极为漠视。在李绅治下的百姓,终日惶惶不安,纷纷渡江淮而逃难。与李绅同时代的韩愈、贾岛、刘禹锡、李贺等人无不对其嗤之以鼻。刘禹锡任苏州刺史时,曾应邀参加时任扬州节度使李绅安排的宴会,他看到李绅家中歌妓成群,其中一名歌妓色艺双绝,感慨颇多,于是写下了《赠李司空妓》一诗:“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诗歌的大意是:佳肴美酒,歌姬美色,轻歌曼舞,李司空早已习以为常,养尊处优过着奢侈糜烂的生活,可我刘禹锡却肝肠寸断,于心不忍。

李绅由于生活豪奢、为官酷暴、滥施淫威,被定性为酷吏。按照唐朝的规定,即使死后也要被剥夺爵位,子孙不得做官。因此死去的李绅受到了“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的惩罚。

滥施淫威

李绅发迹后不仅生活奢侈,而且爱耍权威,无情无义。《云溪友议》中记载,李绅发迹之前,经常到一个叫李元将的人家中做客,每次见到李元将都称呼“叔叔”。李绅发迹之后,李元将因为要巴结他,主动降低辈分,称自己为“弟”,为“侄”,李绅都不高兴,直到李元将称自己为孙子,李绅才勉强接受。还有一个姓崔的巡官,与李绅有同科进士之谊,有一次特地来拜访他,刚在旅馆住下,家仆与一个市民发生争斗。李绅问那个家仆是干什么的,家仆说:“是宣州馆驿崔巡官的仆人。”李绅竟将那仆人和市民都处以极刑,并下令把崔巡官抓来,说:“过去我曾认识你,既然来到这里,为何不来相见?”崔巡官连忙叩头谢罪,可李绅还是把他绑起来,打了二十杖。崔巡官被送到秣陵时,吓得面如死灰,甚至不敢大哭一声。当时人们议论纷纷:“李绅的族叔反过来做了他的孙子,李绅的友人成了被他流放的囚犯。”

由于李绅为官酷暴,当地百姓常常担惊受怕,很多人甚至渡过长江、淮河外出逃难,下属向他报告:“本地百姓逃走了不少。”李绅道:“你见过用手捧麦子吗?饱满的颗粒总是在下面,那些秕糠随风而去不必报来。”

助敌圆梦

李绅做淮南节度使,张又新在江南郡守的任上罢官。一直以来和李绅有间隙,做什么事都对着来。其人罢官后还乡,遇风翻船,淹死了两个儿子。身遭不幸,非常悲痛,又担心李绅会报复他。便给李绅写了很长的一封信,表示自己的歉疚。李绅很同情他,便在回信中说:“过去争论的话,我怎么能记恨?互相之间不对的地方,我早忘光了。”张郎中非常感激,亲自面谢,两人释嫌和好,同旧时是朋友一样。两人经常一起高高兴兴地痛饮。

张郎中曾经做过广陵从事,和一位侍酒的歌妓很要好,但相爱而不成眷属。二十年后,在李绅家喝酒,恰好相逢。四目相对,泪将欲下。李绅去换衣服,张郎中用手指蘸着酒,写词在木盘上,歌妓 记住了词。李绅回来,张郎中端着酒杯发愁。李绅感觉到了什么,就叫歌妓唱歌佐酒。女子便唱了张郎中刚写的词:“云雨分飞二十年,当时求梦不曾眠。今来头白重相见,还上襄王玳瑁筵。”张郎中喝得大醉,李绅让歌妓和他一起归去。

李绅历史评价

《新唐书·李绅传》:李绅,字公垂……为人短小精悍,于诗最有名,时号“短李”。

计有功《唐诗纪事》:开成间,绅集其诗为《追昔游》,盖叹逝感时,发于凄恨而作也。或长句、或五言、或杂言、或歌、或吟、或乐府齐梁,不一其辞,乃由牵思所属尔。起梁汉,归谏垣,升翰苑,感恩遇,歌帝京风物;遭谗邪播越,历荆楚,涉湘沅,逾岭峤,抵荒陬,止高安;移九江,泛五湖,过钟陵,溯荆江,守滁阳,转寿春;改宾客,留洛阳,历会稽,过梅里;遭谗者再为宾客分务,归东周;擢川守,镇人一梁。词有所怀,兴生于怨。故或隐或显,不常其言,冀知音于异时时已。

毛晋《汲古阁书跋〈追昔游集〉》:(绅)与李文饶、元微之齐名,人号“元和三俊”……忆游述怀,俯仰感慨,一洗唐人小赋柔摩风气云。

胡震亨《唐音癸签》:李公垂《追昔游诗》,大是宦梦难醒;然其揽笔写兴,曲备一生穷泰之感,亦令披卷者代为怃然。

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短李以歌行自负,乐天亦称之。又少以《悯农》诗见赏于吕温,今二绝盛传,吕之鉴赏真是不谬。歌行遂不可复见,惟有《追昔游集》耳,颇有体格。

《四库全书总目》:绅与李德裕、元稹号“三俊”。白居易亦有“笑劝迂辛酒,闲吟短李诗”句。今观此集,音节晖缓,似不能与同时诸人角争强弱。然舂容恬雅,无雕琢细碎之习,其格究在晚唐诸人刻划纤巧之上也。

宋育仁《三唐诗品》:五言其源出于谢惠连,惟炼蓄未深,时多泛滥;七言托体初唐,加以纵横,格律已疏,颇嫌墨障。长歌则《苏台》一篇,短歌则《莺莺》一曲,容姿朗秀,顾盼生情。里谣七字,古风五言,不减张、王,渊然足讽。

李绅主要作品

李绅著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佚。作品流传至今的有《追昔游诗》三卷、《杂诗》一卷,合为四卷,收录于《全唐诗》。散文现存十多篇,存于《全唐文》中。另有《莺莺歌》,保存在《西厢记诸宫调》中。

李绅后世纪念

李丞相读书台,是唐朝李绅十五岁时在惠山读书的地方。李绅为无锡历史上第一位宰相。元代学者王仁辅在《无锡县志》中说:“李相书堂在惠山,小径萦纡,有堂三楹,中绘唐李绅像。绅未遇时,常读书惠山。”清光绪七年(1881年)《无锡金匮县志》载:“李公垂读书惠山,后徙剡川精舍……公既贵,改精舍为龙宫,因筑读书台于宫内,岁久湮没。万历间谈修立石重镌李丞相读书台六字”。

李绅补充介绍

  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

  李绅六岁时丧父,随母亲迁居润州无锡。二十七岁时中进士,补国子助教。后历任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淮南节度使等职,会昌六年(846年)在扬州逝世,年七十四。追赠太尉,谥号“文肃”。

  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著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佚。代表作为《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人物经历

  大历七年(772年),父亲李晤时任乌程县县令,生李绅于湖州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

  李绅是中书令李敬玄之曾孙。父李晤,历任金坛、乌程、晋陵(今常州)等地县令。李绅幼年丧父,由母教以经义。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了千古传诵的《悯农》诗2首,内有“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句,被誉为悯农诗人。贞元二十年(804年)李绅再次赴京应试,未中,寓居元稹处。曾为元稹《莺莺传》命题,作《莺莺歌》,相得益彰,流传后世。

  元和元年(806年)中进士,补国子监助教。 后离京至金陵,入节度使李锜幕府。因不满李锜谋叛而下狱。李锜被杀后获释,回无锡惠山寺读书。

  元和四年(809年)赴长安任校书郎,与元稹、白居易共倡新乐府诗体(史称新乐府运动),作有《乐府新题》20首。

  元和十四年(819年)升为右拾遗。元和十五年(820年)任翰林学士,卷入朋党之争,为李(德裕)党重要人物,任御史中丞、户部侍郎等要职。与李德裕、元稹被誉为三俊。

  长庆四年(824年),李党失势,李绅被贬为端州(今广东肇庆)司马。放逐期间,李绅写了不少描绘路途艰险、发泄心中怨气的诗文。

  自宝历元年(825年)至太和四年(830年),李绅历任江州刺史、滁州刺史、寿州刺史,处境有所改善。

  太和七年(833年),李德裕为相,起用李绅任浙东观察使。

  开成元年(836年)任河南尹(管理东都洛阳的长官),旋又任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宋毫汴颖观察使。

  开成三年(838年)八月,编《追昔游诗》3卷,并作序。诗序历述从少年起至入汴止的经历。

  开成五年(840年)任淮南节度使,后入京拜相,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继又晋升为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封赵国公。居相位4年。会昌四年(844年)因中风辞位。后又出任淮南节度使。

  会昌六年(846年)病逝扬州,终年74岁。赠太尉,谥文肃。

  个人作品

  李绅著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佚。作品流传至今的有《追昔游诗》3卷、《杂诗》1卷,收录于《全唐诗》。另有《莺莺歌》,保存在《西厢记诸宫调》中。

  “李绅”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