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天津市名人>北辰区名人

孙家钟

孙家钟人物照片

北辰名人孙家钟介绍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理论化学家

孙家钟(1929年12月7日—2013年2月24日),男,天津人,理论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孙家钟于1952年从燕京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到吉林大学化学系工作,先后担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80年至1990年担任吉林大学理论化学研究所副所长、所长;1989年吉林大学理论化学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13年2月24日在长春逝世,享年84岁 。

孙家钟的科研涉及两个领域:量子化学多体理论和高分子统计理论。20世纪60年代中期参加唐敖庆领导的配位场理论研究。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进行多重散射X的研究,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参加唐敖庆等人进行的高分子固化理论和标度研究 。

孙家钟人物生平

1929年12月7日,孙家钟出生于天津市。

1947年,考入国立师范学院化学系。

1950年,转入燕京大学化学系就读。

1952年9月,从燕京大学化学系毕业,同年到东北人民大学(现吉林大学)化学系任助教,在蔡镏生、唐敖庆等老一辈化学家的率领下,参与了化学系的创建工作。

1956年7月,晋升为讲师;1963年12月,晋升为副教授,1978年,晋升为教授。

1978年,吉林大学理论化学研究所成立,孙家钟担任副所长。

1979年12月,出席东京国际量子化学会议时,在会场的布告栏上发现有“两个中国”的问题,孙家钟和同志们立即严正而又恰如其分地提醒会议予以重视,会议组委会当即改正并表示歉意。

1980年7月18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

1981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

1984年—1990年,担任吉林大学理论化学研究所所长。

1989年,任吉林大学理论化学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

1991年,经评选被增补为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学部委员(院士) 。

2013年2月24日10时7分,因病医治无效在长春逝世,享年84岁 。

孙家钟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孙家钟在量子化学方面,建立了孪函数多组态自洽场方程揭示了二阶约化密度矩阵的拓扑空间的几何性质建立了以分子点群为表征的李代数及其不可约张量方法,并应用到稀土离子晶体的能谱方面。在高分子统计方面,从事高分子固化问题和标度规律的研究 。20世纪50年代,应用1/r12双中心球坐标展开公式和三维旋转群的表示理论,解决了具有延迟效应的各种电磁极矩间的相互作用等重要科学问题。20世纪60年代,他参加了配位场理论研究,建立了一套从连续群到点群的不可约张量方法,从而统一了配位场理论的各种方案,创造性地发展和完善了配位场理论,该研究成果1982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二获奖人)。他还发展了一种从头计算的理论方法,发展了分子壳模型。20世纪80年代,针对国际上广泛使用的Xα理论的缺陷,孙家钟推导出正确的原子氛重叠模型的多重散射Xα自洽场方程,被国际同行称为“精确的多重散射Xα自洽场方法”。20世纪90年代,他用标度概念揭示高分子固化本质是溶胶-凝胶转变,得到了描写这种转变的广义标度律,并建立了含内环化反应的高分子固化理论,使高分子统计理论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

1956年,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学术论文《分子的平均链长》。

1966年,随唐敖庆出席北京暑期国际物理讨论会,配位场理论研究成果被大会评为10项优秀成果之一,讨论会认为它“丰富和发展了配位场理论,为发展化学工业催化剂和受激光发射等科学技术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1976年,先后有100多位外国学者来函向孙家钟索取论文。

1978年,法国科学院院士、量子生物化学家普曼主编的《二原子分子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专著中,在讨论关于有延迟效应的分子间相互作用问题时,列出了从1948年开始以来有意义的几项科研成果的作者和年代,其中有1976年孙家钟的上述研究成果。

1985年,法国配位场理论专家开布勒评论近年来国际配位场理论研究在五个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其中有三个方面列举了唐敖庆和孙家钟等人在80年代的研究成果,并将其誉为中国学派。出席国际密度矩阵和密度泛函学术讨论会,孙家钟是出席讨论会的化学家,柯尔曼教授向与会的国际学者介绍时,称孙家钟是中国的化学数学家 。

学术论著

孙家钟一生共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学术专著4部 。

科研成果奖励

获奖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82年

配位场理论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二)

人才培养

讲授课程

在唐敖庆亲自示范讲授、具体指导下,孙家钟于1954年就开始走上大课讲坛,讲授了第一门课《物质结构》,孙家钟在吉林大学校内外,先后讲授过物质结构、热力学、量子化学、原子核导论、催化理论、群论在化学中的应用、李代数、量子化学中的酉群方法、相变和重整化群等多门课程 。

指导学生

孙家钟对青年教师、研究生写出的论文稿,在基本概念的准确表达、文字叙述的严密性以至标点符号等方面都精心推敲,让作者反复修改直到满意才同意发表。其中有一名博士生论文的中、英文稿均被他退回修改过十多次才算通过。还有一名硕士生在寒假期间将经过多次修改的论文稿交给他时,距春节只有5天时间。待这名学生正月初二返校时,得知孙家钟利用大年三十和初一对此稿进行修改并已正式打印待发 。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1981年

长春市劳动模范

1983年

吉林省科协系统先进科技工作者

1984年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1985年

吉林省优秀共产党员

1991年

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学部委员(院士)

孙家钟人物评价

孙家钟积极致力于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他治学严谨,技高德馨,从教50余年来,为国家培养了许多高层次建设人才,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重大贡献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评)

孙家钟先生的一生,是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教育、热爱科学的一生。他为中国的理论化学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吉林大学理论化学研究所和理论化学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倾尽全部精力。他不仅是党的教育思想的自觉实践者,还是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理想的引导者,是创新教育理念的践行者 。(吉林大学党委宣传部评)

孙家钟补充介绍

  孙家钟, 理论化学家 1929年12月7日生于天津。195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化学系。吉林大学教授,曾任该校理论化学研究所所长、理论化学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一直在吉林大学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科研方面涉及两个领域:量子化学多体理论和高分子统计理论。在量子化学方面,建立了孪函数多组态自洽场方程揭示了二阶约化密度矩阵的拓扑空间的几何性质建立了以分子点群为表征的李代数及其不可约张量方法,并应用到稀土离子晶体的能谱方面。在高分子统计方面,从事高分子固化问题和标度规律的研究。作为主要获奖人,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

  孙家钟学风正派,敢于创新,勤奋进取,实事求是,一生都以祖国的需要为己任,对科学孜孜不倦地追求。早在20世纪50年代大学毕业不久,孙家钟应用1/r12双中心球坐标展开公式和三维旋转群的表示理论,开展了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研究,证明了一级和二级微扰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具有加和性,解决了具有延迟效应的各种电磁极矩间的相互作用等重要科学问题。至今,分子间的弱相互作用仍然是科学前沿热点。60年代,孙家钟参加了唐敖庆领导的配位场理论研究,建立了一套从连续群到点群的不可约张量方法,从而统一了配位场理论的各种方案,创造性地发展和完善了配位场理论,该研究成果1982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二获奖人),并被国际上誉为中国学派。孙家钟将参数拟合方法与Hartree-Fock方程相结合,从而发展了一种从头计算的理论方法,并后来将李代数应用于配位场理论研究,发展了分子壳模型。80年代,针对国际上广泛使用的Xα理论的缺陷,孙家钟在得到了格林函数在四个不同区域的双中心展开公式的基础上,推导出正确的原子氛重叠模型的多重散射Xα自洽场方程,拓展了Xα方法的应用范围,被国际同行称为“精确的多重散射Xα自洽场方法”。80年代末到90年代,孙家钟参加了唐敖庆等人开展的高分子固化理论和标度研究,用标度概念揭示高分子固化本质是溶胶—凝胶转变,得到了描写这种转变的广义标度律,并建立了含内环化反应的高分子固化理论,使高分子统计理论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孙家钟忠诚党的科学教育事业,在致力于科学研究的同时,注重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讲授过10多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包括:物质结构、化学热力学、量子化学、群论在化学中的应用、李群李代数和多体理论、以及原子核导论等。他勤奋刻苦、治学严谨,数十年如一日,一直工作在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岁至80高龄,还刻苦钻研生物化学,并结合他对理论化学的深入理解,为青年教师和研究生悉心讲授,使他们受益匪浅。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著名的理论化学家、教育家,吉林大学教授孙家钟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3年2月24日10时7分在长春与世长辞,享年84岁。

  “孙家钟”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