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辰名人娄成后介绍
娄成后(1911年12月7日—2009年10月16日),生于天津,原籍浙江绍兴,植物生理学家、农业科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
娄成后于1932年获得清华大学生物系学士学位;1934年获得岭南大学硕士学位;1939年获得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之后回国被聘为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副教授、教授;1946年至1948年担任英国伦敦大学大学学院生物物理研究室客座教授。1948年出任清华大学农学院农业化学系教授;1949年后历任北京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导师、研究生院副院长、副校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2年开始先后当选为第六届、第七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委员;2009年10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
娄成后在植物的感应性与信息的电波传递、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植物细胞间的交通与细胞内含物的再分配再利用、植物根冠间信息传递的研究、生物调节物质作用机制与农业应用的研究等领域取得了研究成果 。
娄成后人物生平
1911年12月7日,娄成后出生于天津,原籍浙江绍兴。在中小学期间就对自然科学发生兴趣。
1923年—1928年,在北京育英中学及天津扶轮中学读中学,读完高中二年级即考取南开大学。
1928年—1929年,就读于南开大学 。
1929年—1932年,次年转入北平清华大学生物学系学习,受教于中国早期植物生理学家李继侗,选择植物生理学为他的科学研究方向,并获得理学学士学位。
1932年—1934年,就读于广东岭南大学生物系,并担任助教、研究生,并获得理学硕士学位,学位论文就是《中国的肉食植物》。
1934年—1939年,就读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植物系,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学位论文就是《含羞草膨压运动及动作电流的研究》 。
1939年—1946年,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奔赴大后方的云南参加教学、科研工作,并担任昆明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副教授。
1946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应英国文化协会的邀请到伦敦大学大学学院生物物理研究组进行科学研究,在生理学家阿奇博尔德·希尔(19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神经肌肉实验室对几种植物的电生理进行研究。
1948年11月底,不顾当时解放战争期间交通的困难,从伦敦返回北平清华大学,十余天后在清华园就迎来了北平的解放,之后担任清华大学农学院农业化学系教授。
1949年底,清华大学农学院合并到北京农业大学,娄成后先后担任农业化学系教授、植物生理学教研室主任及学校研究部副主任。
1956年,被评定为一级教授。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并担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常务委员 。
1980年—1982年,担任北京农业大学教授、副校长 。
1982年,担任北京农业大学顾问。
1984年,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严重破坏的北京农业大学的实验室得以恢复。
1992年,担任国家攀登计划之一的“主要农作物高产高效抗逆生理基础研究”的首席科学家 。
2009年10月16日凌晨1时,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娄成后主要成就
科研综述
娄成后首先证明植物生活组织中通过胞间联丝具有“细胞间的电偶联”,显示电解质可以在组织的原生质内部转移证明胞间联丝可以在适当情况下转变为开放通道,容许原生质与病毒等大颗粒通过。在研究植物适应环境变化的整体反应中,发现电化学波(动作、变异、持续震荡)在体内的传递不仅限于少数敏感植物,而且在适当条件下出现在普通植物中局部(如根系)受到刺激或伤害,或是逆境的胁迫就会发出电化学波或激素通过维管束较快地传递到冠部,随即在叶片上出现反应(如气孔关闭)。首先在中国国内探讨类似生长素2,4—D机理的基础上,开展“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调节作物生育与防除田间杂草的应用,从而发展出保持农田水土与节省人工的残茬覆盖减耕作业。倡导了旱区农业现代化的研究及育苗移栽 。
学术论著
根据2012年1月中国农业大学校友会网站显示,娄成后主编、撰写了教材及专著10余种,在中国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2001.01
《作物产量形成的生理学基础》
娄成后,王学臣主编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娄成后论文选集》
娄成后著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1997.06
《绿色工厂 主要作物高产高效抗逆的生理基础研究》
娄成后,王天铎著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9.08
《我国北方旱区农业现代化》
娄成后主编
北京:气象出版社
1982.08
《植物生活》
娄成后,蔡可编著
北京:农业出版社
1980.11
《作物栽培的生理基础》
娄成后编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79.12
《现代农业的免耕法》
娄成后讲
北京:农业出版社
1963.10
《植物生活》
娄成后编写
北京:农业出版社
1958.10
《生长刺激剂在农业中的应用》
(苏)Ю.В.Ракитин著;娄成后等译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56.10
《高等学校教学用书 植物生理学 第1册》
Б.А.鲁宾著;娄成后等译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55.05
《植物的感应性问题与植物生理学今后的发展》
(苏)Гунар, И.И.著;娄成后译
北京:科学出版社
教育理念
娄成后始终坚持教学、研究兼做,理论、实践并行的原则 。
指导学生
娄成后先后兼任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植物生理研究所、北京植物生理研究室,北京植物研究所的研究员,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开展了大量植物生理学的基础研究,并培养了很多研究生和青年科学工作者。根据2012年1月中国农业大学校友会网站显示,娄成后先后培养博士后5人,博士生15人,硕士生27人,与中国国外联合培养博士生2人 。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1980年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国科学院
1995年
亚洲农业发展基金奖
1995年
中华农业科教奖
1996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何梁何利基金会
1997年
陈嘉庚基金农业科学奖
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
2001年
荣誉博士学位
明尼苏达大学农业、食品和环境科学学院
娄成后人物评价
娄(成后)老留下的严谨、认真的学风,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工作者攀登科学高峰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评)
娄成后在解放初期就将基础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在化学除草、蔬菜贮藏保鲜、农田覆盖免耕、旱区农业、育苗移栽等方面有超前和独到的见解,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在植物生理学界享有很高的威望。他为中国植物生理学和细胞生物学领域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农业大学校友会评)
娄成后后世纪念
纪念娄成后百年诞辰
2011年,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科学通报》编辑部联合出版专辑(科学通报2011年10月第56卷第30期),纪念娄先生百年诞辰、反映植物生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
2012年11月5日上午,纪念娄成后百年诞辰活动暨娄成后铜像揭幕式在中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大楼报告厅举行。娄成后生前同事、学生、亲友代表等齐聚一堂,回顾娄成后先生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共同缅怀他的科学精神和高尚品质 。
娄成后补充介绍
娄成后,植物生理学家。原籍浙江绍兴,生于天津。1932年获清华大学生物系理学士学位。1934年获岭南大学硕士学位。1939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兼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研究员。首先证明植物生活组织中通过胞间联丝具有“细胞间的电偶联”,显示电解质可以在组织的原生质内部转移证明胞间联丝可以在适当情况下转变为开放通道,容许原生质与 等大颗粒通过。在研究植物适应环境变化的整体反应中,发现电化学波(动作、变异、持续震荡)在体内的传递不仅限于少数敏感植物,而且在适当条件下出现在普通植物中局部(如根系)受到刺激或伤害,或是逆境的胁迫就会发出电化学波或激素通过维管束较快地传递到冠部,随即在叶片上出现反应(如气孔关闭)。首先在国内探讨类似生长素2,4-D机理的基础上,开展“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调节作物生育与防除田间杂草的应用,从而发展出保持农田水土与节省人工的残茬覆盖减耕作业。倡导了旱区农业现代化的研究及育苗移栽。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娄成后教授从事教育事业和科学研究工作70余年,对我国农业科学,特别是植物生理学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是我国植物生理学学科的奠基人之一。娄成后教授年轻时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终生从事植物感应性研究,在植物感受外界变化,通过体内化学与电波信使传递启动其生长发育中的反应的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他在国际上首先发现了植物组织内通过胞间连丝实现的“细胞间电偶联现象”,并在植物的体细胞中发现“核穿壁运动”,提出了胞间连丝表现的可控态、开放态与封闭态的新概念,这一有关细胞间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传递和物质运输的开创性研究工作,受到国际国内学术界的重视,在植物生理学百科全书和许多专论中被详细引述并被誉之为生物学上的重大发现。娄成后教授还在植物电生理学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提出了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电化学波传递的现象,并对植物中电波传递的主要途径、传递的方式以及生理效应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他的研究还证实了植物体筛管内有机物运转、植物的运动器官的膨压运动等生理活动中有微管、微丝的参与,由此提出植物界存在类似动物的“神经-肌肉”机制,为研究植物感应性和植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开辟了新的思路。
我国著名植物生理学家、农业科学家、教育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六、七届委员,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娄成后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10月16日凌晨1时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娄成后”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