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名人娄溥礼介绍
娄溥礼(1932-1988),农田水利学家。毕生从事水利技术研究和组织领导工作,在中国黄淮海平原旱、涝、碱治理及防治土壤次生盐碱化方面作出重要贡献。20世纪80年代初期他就提出“现代水利科学”的新认识,主持编写了《2000年中国灌溉发展纲要》、《中国水利发展大纲》,筹划建立了水利部遥感中心与水利部水质试验研究中心,对中国水利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娄溥礼生平简介
娄溥礼1932年11月5日生于江西省南昌市,祖籍浙江余姚县,于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上海南洋中学毕业,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水利系,后于1952年院系调整合并到华东水利学院水利土壤改良系。1955年
以品学兼优获得“优等毕业生”称号,分配到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从事农田水利的科学研究工作。面对当时中国北方亿万人口的吃饭依靠“南粮北调”的严重局面,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以治理中国北方“旱、涝、碱低产田”改造为中心的科研工作。1955-1966年主要从事黄河下游的灌溉排水和防治土壤次生盐碱化工作。由于他长期深入基层,工作出色,1960年曾被授予全国农业先进生产者的光荣称号。1972-1978年在水利部水利司工作期间,对全国22个省市进行水利调查,包括陕、甘、宁边区及新疆、西藏、内蒙古的牧区,提出大量第一手资料的报告,为中国发展农田水利事业,作出重要贡献。这个期间,正值中国华北地区严重干旱,他参与了中央关于北方十七省、市抗旱打井规划的制定和技术指导工作,使当时打成的100万眼机井,至今还在发挥作用。1979年至1985年他担任水利部科技司的领导工作,参与中国水利事业的科技决策,筹划建立水利部遥感中心及水质中心,在更广泛的范围内组织广大科技人员从事黄淮海平原的综合治理,并组织了对中国水资源初步评价和灌溉排水发展预测及中国水利发展纲要的制定工作。1986年初任水利部总工程师,1988年初任副部长。在此期间他参与领导编制大江大河流域规划及重大水利工程的决策,包括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论证与南水北调工程的审查。1988年6月在任上病逝。他为中国水利科学技术事业、为战胜自然灾害,保证中国粮食自给贡献了毕生精力。
娄溥礼工作简历
1955-1969年 任北京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技术员工程师。
1969-1972年 赴水电部河南平舆“五七”干校。
1972-1979年 任水电部水利司干部、副处长。
1979-1982年 任水电部科技局副局长。
1982-1985年 任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1986-1988年 任水利部总工程师、副部长。
娄溥礼科学成就
土壤次生盐碱化的理论探讨
黄河下游广大平原地区,是中国粮食和棉花的重要生产基地,长期以来由于旱、涝、碱灾害频繁,产出很
低。从1953年开始引黄灌溉,保证该地区的粮棉增产,由于对不合理的灌溉会引起次生盐碱化缺乏认识,以致加重该地区盐碱化程度,严重影响作物产量。从1956年开始娄溥礼深入到豫北人民胜利渠进行了长期现场观测试验,找到了由于地下水位上升毛管水强烈上移,而导致盐分上升到地表加重对作物的危害,而地下水位的上升原因又是不合理的灌溉和内涝积水所造成的。从而找到了地下水、土壤水和盐分运行与降雨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毛管水强烈上升高度(土壤水含水率大于毛管破裂点)加上作物根系的主要活动层厚度(50厘米)作为防止土壤盐碱化的安全深度(临界深度),不同的土壤有不同的深度,并相应提出“警戒深度”及“短期允许极限水位”等概念。他基于“毛细管破裂点”概念所提出的地下水位临界深度比过去减少了将近一半,而且改变了以往认为重质土的地下水位临界深度大于轻质土的传统认识,这一理论的发现对减小控制地下水位的排水深度,节省工程量有积极意义,对保证中国20世纪70年代以后引黄灌溉的蓬勃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土壤中水盐运行的规律与调控
为进一步探索作物所需土壤水分与土壤积盐的规律,合理制定灌溉制度调控地下水水位的措施,他在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方面作出重大贡献。水分在土粒空隙间是以不同的形态存在的。如重力水、毛管水、薄膜水和汽态水等不同形态的水分在运动和蒸发时又有着不同的机制。他提出了一整套调控土壤积盐的措施:包括根据不同的土壤地下水条件和气候条件,采取农业措施、灌溉及排水措施,控制土壤积盐,从而达到粮食高产的目的。
水利科学与水利事业
娄溥礼在认真研究历代水利科学的发展后,认为水利及水利科学的定义是:水利是用人为措施对自然界的水,如河流、湖泊、海洋以及地下水进行控制、调节、开发管理和保护以减轻和免除水旱灾害,并供给各类物质生产和人类生活所必需的水的事业。水利科学是研究水利措施与水及周围自然界的社会经济条件的相互关系、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基本原理及专门技术的科学。他提出中国的水利事业与水利科学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1)古代的水利事业和以经验为基础的水利科学。即5000年前人们从完全依靠自然的赐予到主动取水,开始了水利科学的记载。公元前475年到221年,《管子·度地》、《周礼·考工记》就提出了渠道定线和确定纵坡的办法。(2)近代的水利事业和以古典力学为基础的水利科学。18世纪的古典力学的确立,出现一大批载入史册的水力学先躯者如伯努利(Bernouui D.)、欧拉(Euler L.)、谢才(Chezy A.)、达西(Darcy H.)、雷诺(Reynolds O.);库伦(Coulomb C.A.)等,从而出现了1807年瑞典的世界上第一个系统流量记录与1825年尼罗河上兴建的世界的第一座水坝。(3)现代的水利事业和以现代科学试验和新技术为基础的水利科学。1898年德国恩格斯(Engels H.)建立了第一个水工试验室,1917年德国太沙基(Terzaghi K.)建立土工试验室,中国也于1931年建立中国第一个水工试验所,开始水利工程的试验研究工作。(4)水利科学的新阶段: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人口激增,能源紧张,生态失调,环境恶化等都和进一步解决水问题有关。而许多地区面临的水资源不足,质量下降的局面,更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和严重性。他认为当代的水利科学将纵贯技术、自然和社会三个科学领域进入综合性水利科学体系发展的新阶段。这些十几年前的系统论述,至今还有深刻的科学含义和现实意义。
优秀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娄溥礼不仅是一位脚踏实地的优秀科技工作者,而且是一位具有胸怀全局、高瞻远瞩的新中国培养的新一代水利科技工作优秀的组织者和领导人。他善于把科技知识用于指导生产实践,又善于组织广大科技人员共同为解决国家的重大科技问题联合攻关。他参与了国家有关水利的重大决策,提出一些十分重要的建议,如1972-1978年提出的新疆地区应采取打井发展水利,而不应建平原水库的建议,他所主持编写的水利发展规划至今仍有重要指导意义。他在1985年完成的“2000年中国灌溉排水发展预测与对策”中,按照中国年降水量400毫克和1000毫米的等值线,认为可以把全国划分为常年灌溉带、不稳定灌溉带和补充灌溉带。经过分析中国最大可能发展灌溉面积为0.64亿公顷,预计20世纪末需要发展到灌溉面积0.53亿公
顷。在对策上指出中国农田灌排事业应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内涵为主、适当外延,实行两个转变,即由以往发展面积为主,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以工程建设为主,转到以经营管理和技术改造为主;农村经济要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转变等等。在1987年完成的“中国水利发展大纲”中,他明确提出中国水利发展中的五大问题,即:江河洪水灾害;北方地区和城市缺水;水利工程老化;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水土流失与水资源污染的生态环境问题。他将中国未来的水利建设分为三个阶段,即初期(1986-2000年)、中期(2000-2020年),远期(2020-2050年),针对上述五个问题分别提出了不同时期的具体指标。而且指出中国水利的远期目标是为繁荣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提供水资源保证,基本控制大范围水旱灾害,实现生态的良性循环。这些规划原则,对中国的水利建设发展有长远的指导意义。娄溥礼能敏锐地洞察中国水利科学发展的方向,结合日益加重的洪水灾害和江河污染,他亲自筹划组建了水利部直属的遥感中心和水质中心。这两个中心对中国抗洪减灾和水质保护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娄溥礼善于听取和归纳各种不同的意见,善于总结经验。他任水利部总工程师期间,正值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转向大兴水利的高潮,他参与主持了南水北调的论证,长江三峡的论证以及大江大河的治理规划制定工作。它所提出的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方针:“大力节流,适当开源,强化管理,重视保护”十六字仍是今后的指导方针。
娄溥礼评价
他热爱农田水利事业,大学毕业后长期在农村与农民切磋灌排技术,收集第一手材料,到成为水利科技事业领导者的成长过程,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培养青年干部的成功范例。他的一生凝结着新中国培养的知识分子优良品质和牺牲精神。
娄溥礼主要论著
1 娄溥礼,高志远。河南省七里营人民公社防止棉田土盐碱化综合措施的研究。水利学报,1960(4):1~15
2 娄溥礼等。盐碱地改良。北京:中国,1962
3 娄溥礼。土壤积盐与地下水关系分析。水利学报,1964(6):1~12.
4 娄溥礼。土壤积盐与地下水关系分析和调控方法总结讨论。水利学报,1965(2):72~78
5 娄溥礼。水利科学与水利事业。水利学报,1985(5)
6 娄溥礼等译。多语种灌排技术词典。北京:水利出版社,1988
娄溥礼补充介绍
娄溥礼(1932—1988),余姚人,生于南昌。1955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后进北京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次年被评为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1959年出席全国农业先进生产者大会,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2年任水电部农水司副处长,先后到22个省、市、自治区进行水利调查,主持、参与长江、黄河流域规划论证、官厅水库改建、引黄人民胜利渠灌区灌水技术及渠系改建、黄河下游灌溉排涝和盐碱地改良、黄淮海河综合治理等重大水利科研课题研究,取得多项科研成果。1979年后,历任水电部科技局副局长、水利水电科学院副院长兼党组副书记、水电部总工程师、《中国大百科全书·水利卷》编委会副主任兼总论部分主编、《当代中国水利事业》丛书主编、中国水利学会农田水利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灌排委员会中国委员会主席、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成员等职。1988年5月任水利部副部长,不久病逝北京。著有《人民胜利渠灌溉、排水及防治盐碱化研究》、《喷灌与地下灌溉》、《盐碱地改良》等,编有《多语种排灌辞典》等。
“娄溥礼”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