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天津市名人>河北区名人

冯幸耘

冯幸耘人物照片

河北名人冯幸耘介绍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冯幸耘,女,1947年9月生。相声演员冯巩的姐姐。天津市河北区人。上世纪60年代插队大西北,经历18年戈壁滩生涯,做过连队通讯报道员、人民教师、库管员、会计师、民革办公室主任、政协干部。1985年加入民革,1988年当选陕西省政协委员,1992年当选天津市政协委员,2003年当选全国政协委员。现任民革中央委员、民革天津市委常委、民革天津市河北区委员会主委,天津市河北区政协专职副主席。现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冯幸耘成长经历

尽管出身大家族,但是冯幸耘小时候并不快乐,在别的同学眼里,她因家庭的特殊而被归为另类。“自打记事起,我们吃的就是粗茶淡饭,穿的都是补丁衣服。加上父亲原来又是国民党党员,所以我们做子女的无论是上学,还是工作,始终都是谨小慎微,生怕惹出什么麻烦来。”

中学毕业后,冯幸耘背着这个家庭成分的大包袱去了西北,支边到甘肃生产建设兵团。在那里,她学会了用铁锨种地,代价是把满手的血泡磨成了厚厚的茧子。

在甘肃18年的漫长日子里,她当过军垦战士、教师、干部、会计等。“甘肃粮食产量低,基本是各地调运过来的。当时条件很差,吃不饱。由于条件简陋,吃的馒头蒸不熟,吃起来还黏牙,青稞面吃了又消化不了,加上劳动强度大,就得了胃病。还有太多想不到的困难等着你去咬牙克服。”“不过,这都没吓倒我,我挺过来了。”冯幸耘自豪地说。或许正是艰苦的生活造就了冯幸耘坚强执着、坦荡爽朗的性格。面对艰辛,她没有停止过思考,更没有停止过努力。后来她到了陕西咸阳市卫生学校工作。1991年,冯幸耘回到阔别近40年的天津,先在河北区房管局任职,后调至河北区政协。

冯幸耘补充介绍

  冯幸耘,女,1947年9月生。相声演员冯巩的姐姐。天津市河北区人。上世纪60年代插队大西北,经历18年戈壁滩生涯,做过连队通讯报道员、人民教师、库管员、会计师、民革办公室主任、政协干部。1985年加入民革,1988年当选陕西省政协委员,1992年当选天津市政协委员,2003年当选全国政协委员。现任民革中央委员、民革天津市委常委、民革天津市河北区委员会主委,天津市河北区政协专职副主席。现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冯幸耘出生在天津名门,曾祖父是北京国民政府代理大总统冯国璋。冯国璋有5子4女。其中,第3子冯家遇(1888-1953),早年入北洋武备速成学堂学习军事,1906年至1910年曾在德国学习化学冶金。袁世凯称帝时,冯家遇脱离北洋军队,改为从事工商业,先后主办东方油漆厂,参与创办保定电灯厂、天津恒源纱厂等。他长期居住在天津,膝下有6子7女,北京辅仁大学教育系毕业的冯海岗(1920-1993)是其第3子,曾在天津市河北区房管局工作,冯幸耘就是冯海岗的大女儿。冯海岗另有3子女:冯信、冯传书、冯巩。

  成长经历

  尽管出身大家族,但是冯幸耘小时候并不快乐,在别的同学眼里,她因家庭的特殊而被归为另类。“自打记事起,我们吃的就是粗茶淡饭,穿的都是补丁衣服。加上父亲原来又是国民党党员,所以我们做子女的无论是上学,还是工作,始终都是谨小慎微,生怕惹出什么麻烦来。”

  中学毕业后,冯幸耘背着这个家庭成分的大包袱去了西北,支边到甘肃生产建设兵团。在那里,她学会了用铁锨种地,代价是把满手的血泡磨成了厚厚的茧子。

  在甘肃18年的漫长日子里,她当过军垦战士、教师、干部、会计等。“甘肃粮食产量低,基本是各地调运过来的。当时条件很差,吃不饱。由于条件简陋,吃的馒头蒸不熟,吃起来还黏牙,青稞面吃了又消化不了,加上劳动强度大,就得了胃病。还有太多想不到的困难等着你去咬牙克服。”“不过,这都没吓倒我,我挺过来了。”冯幸耘自豪地说。或许正是艰苦的生活造就了冯幸耘坚强执着、坦荡爽朗的性格。面对艰辛,她没有停止过思考,更没有停止过努力。后来她到了陕西咸阳市卫生学校工作。1991年,冯幸耘回到阔别近40年的天津,先在河北区房管局任职,后调至河北区政协。

  “冯幸耘”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