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四川省名人>南充市名人>西充县名人

于江震

于江震人物照片

西充名人于江震介绍

原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

于江震(1911~1967),原名家洵,又名泽南、岱生、成信,四川西充县占山乡樊村沟人。革命军,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中央工业部副部长。

于江震人物生平

建国以前

1931年川北旱灾,地主奸商囤积尤甚,百姓朝不保夕,于江震依靠党员,发动群众向地主“借粮度荒”。莲池乡地主杨茂勋不得不拿出几千斤黄谷分给农民。这一斗争,大长了农民的志气,地方恶霸及仕绅大为震惊,伺机报复。由于南充上西路青年党书记袁国仕的密告,七宝寺中学校长、爱国人士何尧阶遭到逮捕,30多名共产党员和“激进分子”,有的被捕入狱,有的被开除出教师队伍。

为了迎头痛击敌人,于江震报经南充中心县委同意,带领何德明等12名赤卫队员,于新春之夜处决了袁国仕。事后,国民党西充保安中队视于江震为眼中钉,悬赏要活捉他。面对白色恐怖,南充中心县委于1932年夏天,将于江震调离西区,继任阆南县委宣传部长等职。他先后在苍溪新观、王渡建立革命根据地,在阆中、南部边境建立了两个游击分队,神出鬼没地打击土豪,袭击民团,夺枪分粮。于江震在阆中、苍溪、通江、巴中等县,组织游击队。后来,他又担任阆南县委书记、川陕省军区东路游击司令、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宣传处长等职。

1934年9月,与项治平一道,在升钟地区组织游击队。

1935年3月6日,于江震带领的游击队突然出现在皂角乡,出其不意地解除了该乡民团武装。4月中旬,即在该乡建立了德丰县第一个苏维埃政府。于江震担任游击大队的总指挥,以皂角乡为根据地,四处出击,发展队伍。几天之内,游击大队增加了2000多名青壮年,遂改编为红军独立师,于江震任师长兼政委。5月,川陕省军区4个独立师编成红三十四军,于江震调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任组织处长。红一、四方面军在达维会师后,于江震任川康省委干部大队大队长。

1936年7月,红二、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合后,重新北上,在长征中,在荒芜辽阔的茫茫草地上,干部大队断了粮,许多人倒下去了就再也没有站起来。部队全靠吃野菜。前面部队丢下的马头、牛皮和牲口内脏,后面的人拣起来又煮了吃,于江震带头把自己仅存的一点干粮拿出来,送到奄奄一息的同志口边,自己肠胃病犯了,痛得汗水渗面,劝其服药,他却以药品缺少而谢绝。他说:“我们都是无产阶级战士,环境越困难,越要互相关心,同甘共苦,一道前进。”

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后,于江震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

1937年11月,党中央派于江震从延安回南充。次年2月,中共川北工作委员会建立,于江震任书记。他领导抗日救亡运动,主持制订南充抗日救亡运动和建党工作的规划,发展党员500多人,先后建立起7个县委、2个特支,还团结了民主人士张澜、鲜英,为同年夏天在南充小教“署期讲习班”开展统战工作奠定了基础。

于江震还发展主编《南充民众日报》的陈其瑞、陈静波入党,利用《民报》转载《新华日报》文章,把《民众日报》办成宣传党的政治主张的喉舌。领导创办了“南华艺社”,出版《南华文艺》,组织“南华救亡运动宣传团”。办起川北书店,出售《新华日报》、《大声周刊》、《论持久战》、《大众哲学》等革命书刊。

1940年3月18日,于江震任川康特委组织部长。

1941年4月,到宜宾建立川南特委,任特委书记,直到完成保护川南党组织的任务后,才又返重庆任川东特委组织部长。

1942年初,于江震调到南方局组织部,任机关支部书记,负责联系、指导四川党的地下工作。于江震亲聆周恩来教诲,在红岩村举办党员干部培训班,培养各地党的负责人。

1946年4月22日,于江震任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长。重庆形势十分紧张的时候,中央命于江震返回延安,到中央城市工作部工作。

1947年秋末,在陕西葭县神权堡,于江震和杨超受到周恩来接见,并接受中央指示。川干队代号“长江支队”,于江震任政委兼支队长。接受任务后,在南下的征途上,在接管城市、工厂,建立新政权的斗争中,于江震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

建国以后

解放后,于江震先后担任中共西南局委员、组织部副部长、部长、纪检副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人事部长、西南人民监察委员会主任,直至中共中央组织部、工业部副部长,西南局书记处书记兼秘书长。

在长期地下斗争的艰苦环境里,于江震身染多种疾病,尤其是肺气肿严重,常显缺氧症状,呼吸困难,但他仍不负党的重托,抱病工作。组织上准备调其弟到成都工作,以便照顾他,他则托词谢绝。其妹家蓉,系川棉厂织布车间挡车工,三班倒,厂领导照顾调换工作或转长白班,兄妹均不赞成。

“文化大革命”中,于江震受到不公正的对待,疾病也得不到起码的治疗,于1967年1月28日含恨离开人世。

1973年5月17日,中共四川省委为于江震召开追悼大会,董必武的悼词是:“江震同志永垂不朽”。1979年,又在其骨灰盒上加盖中国共产党党旗。

于江震人物简介

于江震13岁考取西充县立初级中学附设师范班,中途辍学,回家躬耕。1927年秋,到南充县龙泉场梓潼院小学任教。

192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春,建立了西充、南充边境的中共安乐院支部,于江震任支部书记。至夏,建立西区区委,任区委书记兼区农会主席。

于江震补充介绍

  于江震(1911~1967),原名家洵,又名泽南、岱生、成信。西充县占山乡樊村沟人。13岁考取西充县立初级中学附设师范班,中途辍学,回家躬耕。

  1927年秋,到南充县龙泉场梓潼院小学任教。192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春,建立了西充、南充边境的中共安乐院支部,于江震任支部书记。至夏,建立西区区委,任区委书记兼区农会主席。

  这年川北旱灾,地主奸商囤积尤甚,百姓朝不保夕,于江震依靠党员,发动群众向地主“借粮度荒”。莲池乡地主杨茂勋不得不拿出几千斤黄谷分给农民。这一斗争,大长了农民的志气。地方恶霸及仕绅大为震惊,伺机报复。由于南充上西路青年党书记袁国仕的密告,七宝寺中学校长、爱国人士何尧阶遭到逮捕,30多名共产党员和“激进分子”,有的被捕入狱,有的被开除出教师队伍。

  为了迎头痛击敌人,于江震报经南充中心县委同意,带领何德明等12名赤卫队员,于新春之夜处决了袁国仕。事后,国民党西充保安中队视于江震为眼中钉,悬赏要活捉他。面对-,南充中心县委于1932年夏天,将于江震调离西区,继任阆南县委宣传部长等职。他先后在苍溪新观、王渡建立革0据地,在阆中、南部边境建立了两个游击分队,神出鬼没地打击土豪,袭击民团,夺枪分粮。

  于江震在阆中、苍溪、通江、巴中等县,组织游击队。后来,他又担任阆南县委书记、川陕省军区东路游击司令、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宣传处长等职。

  1934年9月,与项治平一道,在升钟地区组织游击队。1935年3月6日,于江震带领的游击队突然出现在皂角乡,出其不意地解除了该乡民团武装。4月中旬,即在该乡建立了德丰县第一个苏维埃政府。于江震担任游击大队的总指挥,以皂角乡为根据地,四处出击,发展队伍。几天之内,游击大队增加了2000多名青壮年,遂改编为红军独立师,于江震任师长兼政委。5月,川陕省军区4个独立师编成红三十四军,于江震调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任组织处长。

  红一、四方面军在达维会师后,于江震任川康省委干部大队大队长。1936年7月,红二、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合后,重新北上,在长征中,在荒芜辽阔的茫茫草地上,干部大队断了粮,许多人倒下去了就再也没有站起来。部队全靠吃野菜。前面部队丢下的马头、牛皮和牲口内脏,后面的人拣起来又煮了吃,于江震带头把自己仅存的一点干粮拿出来,送到奄奄一息的同志口边,自己肠胃病犯了,痛得汗水渗面,劝其服药,他却以药品缺少而谢绝。他说:“我们都是无产阶级战士,环境越困难,越要互相关心,同甘共苦,一道前进。”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后,于江震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

  1937年11月,党中央派于江震从延安回南充。次年2月,中共川北工作委员会建立,于江震任书记。他领导抗日救亡运动,主持制订南充抗日救亡运动和建党工作的规划,发展党员500多人,先后建立起7个县委、2个特支,还团结了民主人士张澜、鲜英,为同年夏天在南充小教“署期讲习班”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

  于江震还发展主编《南充民众日报》的陈其瑞、陈静波入党,利用《民报》转载《新华日报》文章,把《民众日报》办成宣传党的政治主张的喉舌。领导创办了“南华艺社”,出版《南华文艺》,组织“南华救亡运动宣传团”。办起川北书店,出售《新华日报》、《大声周刊》、《论持久战》、《大众哲学》等革命书刊。

  1940年3月18日,于江震任川康特委组织部长。1941年4月,到宜宾建立川南特委,任特委书记,直到完成保护川南党组织的任务后,才又返重庆任川东特委组织部长。

  1942年初,于江震调到南方局组织部,任机关支部书记,负责联系、指导四川党的地下工作。于江震亲聆周恩来教诲,在红岩村举办党员干部培训班,培养各地党的负责人。

  1946年4月22日,于江震任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长。重庆形势十分紧张的时侯,中央命于江震返回延安,到中央城市工作部工作。

  1947年秋末,在陕西葭县神权堡,于江震和杨超受到周恩来接见,并接受中央指示。12月,毛泽东、周恩来又接见他们,毛泽东问:“你们打算怎么干呀?”于江震答:“准备绕道返回四川,逐步创造条件搞武装斗争。”毛泽东笑了笑说:“现在用不着了,你们可以组织一支干部队伍到中原军区去,配备3个美械团,插入川北,打烂蒋介石的小厨房。”周恩来接着说:“以前给你们的任务,难以适应迅速发展的新形势,需要加以改变。你们组织一个四川干部队,去大巴山麓打游击,相机入川,配合大军解放四川。”川干队代号“长江支队”,于江震任政委兼支队长。接受任务后,在南下的征途上,在接管城市、工厂,建立新政权的斗争中,于江震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

  解放后,于江震先后担任中共西南局委员、组织部副部长、部长、纪检副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人事部长、西南人民监察委员会主任,直至中共中央组织部、工业部副部长,西南局-书记兼秘书长。

  在长期地下斗争的艰苦环境里,于江震身染多种疾病,尤其是肺气肿严重,常显缺氧症状,呼吸困难,但他仍不负党的重托,抱病工作。组织上准备调其弟到成都工作,以便照顾他,他则托词谢绝。其妹家蓉,系川棉厂织布车间挡车工,三班倒,厂领导照顾调换工作或转长白班,兄妹均不赞成。

  “0”中,于江震受到不公正的对待,疾病也得不到起码的治疗,于1967年1月28日含恨离开人世。

  1973年5月17日,中共四川省委为于江震召开追悼大会,董必武的悼词是:“江震同志永垂不朽”。1979年,又在其骨灰盒上加盖中国共产党党旗。

  占山乡 占山乡位于西充县的西南方向,距县城12公里,与嘉陵区接壤,四周与车龙乡、双凤镇、仁和乡、木角乡、莲池乡相临,是原中组部副部长于江震同志的家乡,有单位7个,中学一所,支点校一所,公路、有线电视、程控电话村村通,境内山峦起伏,溪河纵横,属于山丘地形,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苕,柑橘、海椒,是市、县确定的柑橘、蚕桑、生猪基地。全乡辖21个行政村,191……

  “于江震”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