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山东省名人>烟台市名人>蓬莱区名人

于眉

暂无于眉人物图片我要提供名人图片

蓬莱名人于眉介绍

中共蓬莱县委第一任书记

于眉(1914-1980),历山东蓬莱人。1929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建立了中共蓬莱县支部并任书记。1938年,发动和领导了蓬莱人民抗日武装起义。曾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二路政治特派员、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政治部主任、解放军华东军区兵站政委、山东公路运输总局局长等职。建国后,任华东航务局局长、华东交通部副部长、国家交通部副部长、国家建委副主任等。参与组织领导中外合资经营远洋船队和组建远洋船队的工作。1980年9月2日在北京病逝。

于眉人物生平

于眉少年时期就读于北京弘达中学,受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影响,开始阅读《国家与革命》《共产党宣言》等进步刊物。他痛恨蒋介石叛变革命发动的“四一二”大屠杀,并无惧于反革命的白色恐怖,毅然于1929年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年仅15岁就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后来进入北大就读教育系,并从事共青团组织的革命工作。

“九一八”事变后,于眉组织同学参加平津学生爱国抗日运动,支持马占山抗日,声援十九路军淞沪抗战。在反对蒋介石屈膝投降政策的斗争中因秘密活动暴露,于眉经党组织决定回到家乡蓬莱乡间隐蔽。在这期间,他组织小学教师学习时事,宣传抗日救国,同时利用社会关系集资办小学,自兼教员,向学生讲述岳飞、戚继光等民族英雄奋勇抗敌、保家卫国的故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民族情感和爱国思想。

1934年,于眉回到北大就学,在团组织的领导下,宣传我党关于《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开展北大的抗日救亡运动。同年暑假,于眉为平津学生救亡运动筹集经费,再次回到蓬莱,并积极开展蓬莱知识分子的抗日救亡运动。

在他的努力下,由其二哥于仲淑以蓬莱尊三小学为依托把全县教师队伍逐渐组织起来,成立了小学教师抗战服务团。1935年冬,“一二·九”学生抗日救亡运动在平津以至于全国开展,于眉参加并成为了这次抗日游行示威活动的领导。同时在党的领导下,他们组织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即“民先”),并成为这个组织的领导成员。1936年于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担任了中共北大总支委员会委员和东斋支部书记,领导进步学生到北平郊区宣传抗日救国,开展“民先”在农村的工作。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于眉受中共中央北方局的委派,于8月回到家乡,在中共山东省委和胶东特委的领导下,恢复了一批中共党员的组织关系,发展了一批新党员,建立了中共蓬莱县支部并任书记。以蓬莱“民先”组织为骨干,建立公开的抗日救亡团体“蓬莱县抗战服务团”。11月,第一届中共蓬莱县委成立,于眉担任第一任县委书记。

1938年2月3日,于眉成功地发动和领导了蓬莱人民抗日武装起义,创建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三大队(后改为第三军第二路,简称“三军二路”),于眉任这支队伍的政治特派员“三军二路”很快发展到11个大队、2500多人,并创建了艾固山区抗日根据地。3月,在于眉等人的带领下,“三军二路”攻克蓬莱县城,摧垮了伪蓬莱县临时政府,建立了蓬莱县抗日民主政府,他们认真贯彻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深得群众的拥护。同年9月军二路”与其他部队合并,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于眉担任支队政治部主任。他同战士们一起在胶东地区打击日本侵略军,瓦解伪军,粉碎日寇的多次“扫荡”,并抵制了国民党顽固派部队对我根据地的“蚕食”。

1939年,于眉在胶东地区当选为山东省出席党的“七大”代表。之后随同徐向前、张经武领导的山东代表团,担任代表团的秘书,从山东辗转到延安。因“七大”尚在进行筹备工作,于眉即进入马列学院学习理论,后又进入中央党校,参加延安整风,1945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

“七大”胜利闭幕后,于眉回到山东,任华东军区政治部秘书主任,开始从事部队的后勤补给和运输工作。1946年任华东军区兵站部政委,参加各地的军区兵站组织工作,发展生产,保障供给,支援前线。1948年,于眉转业到地方,先后任华东运输公司副经理、山东公路运输总局局长。他创办了华东交通专科学校,自兼校长,培养出一大批交通运输骨干。

1949年5月任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航务处处长、上海招商局军代表、华东航务局局长。1950年1月至1978年任上海招商局董事长,其间,1957年至1958年任招商局总经理。参与指挥香港招商局的率船起义。1950年2月任华东军政委员会运输部副部长。同年秋调到北京,先后担任交通部航务总局副局长、海运总局副局长、代局长、局长,海河总局局长、交通部部长助理。

1956年至1960年间任交通部党组成员、党委委员。1960年4月至“文化大革命”初期任交通部副部长。“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仍坚守岗位,保证国家重点物资的运输。参加开创新中国的江海航运事业,恢复、建设和发展我国江海航运事业,参与领导上海水运私营企业社会主义改造,组织领导中外合资经营远洋船队和组建远洋船队,为开展国际航运合作积累了经验。

1975年1月至1976年10月任交通部核心小组副组长。1976年10月至1977年9月任交通部临时领导小组副组长。1976年10月至1980年5月任交通部副部长。1980年5月至10月任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等职。

1980年9月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于眉补充介绍

  于眉(1914—1980)原名于经清。蓬莱县(今蓬莱市)安香于家村人。曾任国家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少时在北平读书。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入北京大学教育系学习。1935年冬,参加“一二·九”学生抗日救亡运动,并参与组织领导工作。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担任中共北京大学总支委员兼东斋支部书记。 “七七” 事变后,奉命回乡开辟工作,建立中共蓬莱县支部,任支部书记。1937年11月,建立中共蓬莱县第一届委员会,任书记。组织和领导了蓬莱县抗日武装起义,创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二路,任政治特派员。率部攻克蓬莱城,建立蓬莱抗日民主政府。所在部队被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后,任政治部主任。1945年,于眉参加了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解放战争期间,他先后任华北军区兵站部政委、 山东公路运输总局局长等职。1948年9月济南解放后,参与创办华东交通专科学校,并兼任校长。上海解放后,任上海军管会财经接管委员会和军管会航运处处长,接管招商局。曾参与组织香港招商局起义,动员流散在东南亚的一批私营海轮北归,参加祖国的航运事业。1950年秋,任交通部航务总局副局长。1958年, 任交通部副部长,分管江、海运输和航运基本建设。1980年5月,任国家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同年9月2日,于北京病逝。

  “于眉”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