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名人陈竹隐介绍
陈竹隐(1904年—1990年),四川成都人 ,朱自清第二任夫人。1932年8月,与朱自清在上海结婚。陈竹隐毕业于北平艺术学院,为齐白石、溥西园的弟子,善书画,善度曲。婚后育有二子一女。陈竹隐曾在清华大学图书馆工作,曾任清华大学工会副主席,北京市政协委员。1990年去世。
陈竹隐人物简介
陈竹隐,1904年出生于四川成都。父亲陈正新,为人急公好义,乐于助人,洁身自好。虽然是世代书香,但家道早已败落,仅靠教些散馆和在估衣铺做工的些许收入维持家人的生活。家中兄弟姐妹12个,陈竹隐排行最小,日子虽清苦,八岁时父亲还是送她去私塾念书。后来哥哥们也从外面带些《小说月报》、《东方杂志》等书刊给她看。十六岁那年,母亲不幸病逝,父亲因忧伤过度不久也离开人世。沉重的打击,使得年少的陈竹隐早早地明白今后只能靠自己去打拼。因此,她离开家,考入了四川省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从此,开始了独立生活。
陈竹隐社会职务
新中国成立后,陈竹隐女士一直在清华大学图书馆工作。曾任北京市第四、五、六届政协委员、北京市第六届妇联委员及清华大学工会副主席。
陈竹隐补充介绍
陈竹隐,1904年出生,朱自清的第二任夫人,四川成都人。1932年8月,与朱自清在上海结婚。陈竹隐毕业于北平艺术学院,为齐白石、溥西园的弟子,工书画,善度曲。婚后育有二子一女。陈竹隐在清华大学图书馆工作,曾任清华大学工会副主席,北京市政协委员。1990年去世。
陈竹隐,1904年出生于四川成都。父亲陈正新,为人急公好义,乐于助人,洁身自好。虽然是世代书香,但家道早已败落,仅靠教些散馆和在估衣铺做工的些许收入维持家人的生活。家中兄弟姐妹12个,陈竹隐排行最小,日子虽清苦,八岁时父亲还是送她去私塾念书。后来哥哥们也从外面带些《小说月报》、《东方杂志》等书刊给她看。十六岁那年,母亲不幸病逝,父亲因忧伤过度不久也离开人世。沉重的打击,使得年少的陈竹隐早早地明白今后只能靠自己去打拼。因此,她离开家,考入了四川省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从此,开始了独立生活。
从一女师毕业后,就考入了青岛电话局做女接线生。工作了一年多,又到北平,考入了北平艺术学院。在艺术学院陈竹隐师从于齐白石、萧子泉、寿石公等先生,专攻工笔画;同时还兼学昆曲。1929年,陈竹隐毕业,到北平第二救济院工作。因不满院长克扣孤儿口粮,辞职做家庭教师,继续在红豆馆主溥西园门下学昆曲。
浦西园看着陈竹隐一天天长大,孤身一人在北平,对她的婚姻大事颇为关心。浦西园经常受清华大学之邀去讲授昆曲,结识了清华大学许多教授并成为好朋友。一次闲谈时,他向好友,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叶公超提起此事,叶公超则提起了朱自清。
1930年秋月的一天,浦西园带着陈竹隐和几个女学生来到西单大陆春饭店,朱自清则由叶公超和浦江清陪同。见面后,陈竹隐很看重朱自清的朴实、正派、可靠,同意与他交往。虽然朱自清有五个孩子,但是,她认为,像朱自清这样一个专心做学问又很有才华的人,应该有个人帮助他。1931年6、7月间,陈竹隐与朱自清订婚了,订婚后,朱自清便去英国访学。1932年访学回国,带回礼物——留声机送给竹隐,并于8月4日在上海举行了婚礼。婚后,朱自清担任了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他将全身心投入了工作。
恋爱的日子是浪漫而富有刺激的。婚后的生活却是平淡,枯燥的。陈竹隐是一个性格活泼,爱交朋友,长期独立于社会的年轻姑娘,突然被圈在家里,全职家务,这种转换是需要有极大的爱心来支持的。烦恼、郁闷,使得陈竹隐感觉失重了,甚至想离开朱自清。而朱自清也感到陈竹隐是一个独立性的女子,与武仲谦完全不同,一度也产生了苦恼,甚至非常怀念武仲谦,写下了《给亡妇》一文。
二十八岁的陈竹隐,一下子就成了五个孩子的妈妈,真是不可想像,但是,她非常敬佩朱自清的才华,在那纷乱的年代,一个女子要想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建立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庭并不容易,她曾断然拒绝了一个家中很有钱的纨绔子弟的追求。而朱自清的稳重朴实,特别是诗歌散文所表现的深沉细腻的感情,所描绘的一幅幅恬静,色彩柔和的画面和那甜美的语言,丝丝扣动着陈竹隐的心弦,五个失去母爱的孩子既不幸又可怜,想想自己做出牺牲是值得的。只有自己承担所有家务事,未做母亲就付出母爱,照顾好孩子们。才能让朱自清更好的研究学问。朱自清冷静思考后也作了自我调整,感到自己对陈竹隐太冷淡了,便抽出时间陪她到外面去走走、看看景点,唱唱昆曲,听听戏。不久,两人间的阴影消散了。婚后第二年,陈竹隐生了一个男孩,朱乔森。同年,又把扬州的大儿子大女儿一起接到北平读书,陈竹隐与他们一直相处很好,视如己出,没有矛盾。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两人即使有了分歧也不当着孩子的面说。这样,家庭一直很和睦。应该说是陈竹隐牺牲了自己的喜好,奉献了自己的爱,辅助了朱自清,和谐了一个家。
帮助儿孙
朱自清去世后,清华园照顾陈竹隐在清华园图书馆工作,每月工资六十元。武仲谦的大儿子朱迈先被错杀,朱迈先的太太傅丽卿写信告诉陈竹隐。陈竹隐即拿出一半工资给傅丽卿和两个孩子维持生计,自己用另一半来维持自己和三个孩子的生计。这是需要多么广阔的心胸,多么博大的爱呵。这不仅表现的是经济支持,同时表现了一种大爱之心。直至一年多后傅丽卿自己找到工作,才停止了这种接济。朱自清的小女朱蓉隽说:那时妈妈常说,好在解放了,不然也熬不过去了。当时,不仅是要生存,还有哥哥和我都要读书。大哥乔森只好不读大学,二哥思俞读的师范,有国家补贴。而我却是全费读大学,妈妈说一定要让我读的。后来解放了,傅丽卿大嫂也有了工作,就好很多了。
朱自清去世后,陈竹隐一边工作,一边抚养儿女,一边参与朱自清全集的编撰工作,为此,她把朱自清生前的手稿、文章、实物、全部捐献出来,只给每个孩子分得一封朱自清的信作为纪念。
陈竹隐于1990年6月29日离世。她的一生是由独立、活泼、新潮、有个性转为相夫教子的一生。她的一生平淡无奇,但却在平淡中显现出超凡,她将人生中最难扮演的角色,继母——做得非常好且非常出色。她的生命之河中流淌着一首大爱之歌。
社会职务
新中国成立后,陈竹隐女士一直在清华大学图书馆工作。曾任北京市第四、五、六届政协委员、北京市第六届妇联委员及清华大学工会副主席。
“陈竹隐”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