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喜名人张守中介绍
张守中,字林明,号四层斋主、守素堂主,作品有《守素集》、《张守中书法集》。
张守中简介
张守中,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研究员,自学中国古文字学,长于战国文字研究,中国古文字工具书编撰专家,中 国考古学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考古学会理事,河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1936年(民国乙亥)生于北京,祖籍河北丰润,1951年15岁参军,在部队养成积极进取,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1955年20岁转业到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从此开始他一生的考古工作生涯。在他的弱冠年华,曾三次在中科院考古所进修,由于他在工作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很快由外行变内行,成为业务工作中的骨干。1956年山西省文管会在侯马设立文物工作站,张守中被派往侯马,是工作站的筹建者之一,在侯马考古第一线工作10余年,曾参加侯马东周古城址的勘察、侯马铸铜遗址、上马墓地、乔村墓地以及侯马盟誓遗址的发掘。60年代曾问学于著名书家邓散木和古文字学家商承祚。在山西从事考古工作的20余年中,其主要科研成果是全程参加了《侯马盟书》的编撰。《侯马盟书》于1976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行,它是我国70年代少有的重要考古报告之一。
张守中成就
1976年秋,张守中调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工作,在其后的30余年中,无论是在职期间还是退休之后,他一直孜孜以求,在他的人生后半程是他科研成果的多产期,继1981年出版《中山王璺器文字编》(中华书局版)后,于上世纪90年代又先后成书有《睡虎地秦简文字编》(文物出版社1994)、《包山楚简文字编》(文物出版社1996)、《郭店楚简文字编》(文物出版社2000)。
40年中他编写《侯马盟书字表》等战国文字工具书5部,为推动我国战国文字研究做出了较大贡献。
张守中出生在清末名宦世家,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他关注晚清历史,并对家史进行深入的调查,曾编撰有《张人骏家书日记》(中国文史出版社1993)、《张人骏墨迹选集》(香港梦梅馆2006),为中国近代史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张守中自幼喜爱书法,青年时代从著名书法家邓散木先生学习篆隶书法,又从著名古文字学家商承祚先生学习古文字临摹,是省内外有影响的书法家之一,2005年在他70岁时,在河北省博物馆曾举办《张守中书法展》,新世纪以来,有《守素集》、《张守中书法集》问世 。
张守中补充介绍
张守中,字伯时,号大石,明代山西闻喜县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考中举人,即调任通州知州,掌管通州及所辖三河、漷县、武清、宝坻诸县行政、军事大务。曾捐献自己俸禄,倡议全面修缮文庙(学宫),使其焕然一新,以次振兴教育,培树良风。
当时有位巡抚在长城抵抗蒙古小王子部入侵,败败下来,至通州要入城稍为歇息。张守忠闻其战败逃散,登城命令守门将士关闭城门,不予接纳。巡抚官大怒,要以军法处罚通州五名守卫军士。张守中独自骑马来到巡抚处,对这位顶头上司说:“国家要我来任通州知州,自有专门职责,就是要保卫领土和地方安定。城门开关,是由我定,与五卫军士无关,你与其处罚他们,不如直接处罚我!况且你手握兵权,拥有劲旅,你应当紧握鼓槌猛力击鼓,指挥部下再去抗敌,以补前败之过而立战功。若是军用粮饷和战马草料供应不上,那由我负责!”巡抚闻言,深感有愧,并感谢下属据理直言,释放守门军士。
他在通州任职期间,政绩优异,任满晋升为密云兵备道道台,专管要地防守战备事宜。他上任别离通州之日,城乡士民遮住道路,欲留任通州,但未得准许,只得建立生祠,祝他长寿,愿他永远爱民。而且集体到皇宫门去呼吁,要求将通州改隶属密云道。(八通网/通州名人)
“张守中”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