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山西省名人>运城市名人>闻喜县名人

裴遵庆

暂无裴遵庆人物图片我要提供名人图片

闻喜名人裴遵庆介绍

唐朝宰相
唐朝宰相、政治家

裴遵庆(691年—775年),字少良,绛州闻喜县(今山西省闻喜县)人。唐朝时期宰相、政治家,赠司空裴翁喜之子。

出身河东裴氏(中眷裴氏)。初以门荫,授兴宁陵丞,调任大理寺丞,澄清边将萧克济谋反案件。迁吏部员外郎、徐州刺史。唐肃宗即位,拜给事中、尚书右丞、吏部侍郎。得到宰相萧华举荐,拜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宰相。唐代宗即位后,奉命劝慰副元帅仆固怀恩,迁太子少傅、集贤院待制,拜吏部尚书、右仆射,册封河东郡公,负责选才之事,留守东都。

唐代宗大历十年(775年),去世,享年八十五,获赠司空,谥号“贞孝”。

裴遵庆人物生平

裴遵庆,字少良,绛州闻喜县人。他从小刻苦学习,博览群书,胸有才干却含而不露,不参加科举。岁数已大,才因上辈的功劳被任命为兴宁陵丞,后调任大理丞。边境将领萧克济督促劳役苛刻暴虐,役夫说他的坏话,有关部门要按反叛论罪,裴遵庆说:“他们讲财产不能招兵,讲勇力不能服众,怎能造反。”因此保全了十几姓族的性命。他多次升官,历吏部员外郎、判南曹。天宝年间,参加科举的每年上万人,裴遵庆生性能干敏捷,阅卷评选,详细而不苛刻,当时认为他是吏部第一人。

唐肃宗时,他任吏部侍郎。萧华任宰相,多次推荐他,于是拜相,任命他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唐代宗初年,仆固怀恩不听命令,皇帝因为裴遵庆性情宽厚又任重臣,派他带诏书去宣诏慰问,仆固怀恩接受诏命后准备进京朝拜,后被他的部将范志诚劝阻。当时皇帝逃到陕郡,裴遵庆抽身赶赴皇帝驻地。皇帝回到京城后,提升他任太子少傅。后免职任集贤院待制,又调任吏部尚书,以尚书右仆射身份知吏部选事,皇帝优待他年迈,特派人到他家宣读任命,当时人都认为是极大的荣耀。

曾有同族兄弟的儿子有疯癫病,告发他谋划反叛,皇帝知道他是瞎说,搁置不予追究。他生性厚道正直,年老后更加谨慎。每次推荐了贤才,有来感谢他的,他认为是耻辱。劝谏被采纳了,他去宫中反更谨慎了。即使是亲人近侍,只知道他常写奏疏,但不知道他说了什么。

大历十年(775年),裴遵庆去世,年近九十。(神道碑载为八十五岁)据说当初他当郎官时撰写了《王政记》,叙述古今的政治体制,有见识的人知道他有宰相的器量和才干。

裴遵庆史书记载

《旧唐书·卷一百一十三·列传第六十三·裴遵庆》记载:

裴遵庆,绛州闻喜人也。代袭冠冕,为河东著族。遵庆志气深厚,机鉴敏达,自幼强学,博涉载籍,谨身晦迹,不干当世之务。以门廕累授潞府司法参军,时年已老,未为人所知。随调吏部,授大理寺丞,剖断刑狱,举正纲条,理行始著。迁司门员外、吏部员外郎,专判南曹。天宝中,海内无事,九流辐辏会府,每岁吏部选人,动盈万数。遵庆敏识强记,精核文簿,详而不滞,时称吏事第一,由是大知名。

天宝末,杨国忠当国,出不附己者例为外官,遵庆亦出为郡守。肃宗即位,征拜给事中、尚书右丞、吏部侍郎,右迁徐州刺史。恭俭克己,迟重谨密,颇有时望。上元中,萧华辅政,素知遵庆,每奏见,累称之,迁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广德初,仆固怀恩阻兵汾上,指中官为词,上以遵庆忠纯,特遣往汾州宣慰怀恩。遵庆既见怀恩,具陈朝旨,怀恩引过听命,将随遵庆朝谒,为副将范志诚以邪说惑之,怀恩遂以惧死为词。会蕃寇陷京师,乘舆幸陕,遵庆自汾州奔赴行在。及乘舆还京,以遵庆为太子少傅。永泰元年,与裴冕等并于集贤院待制,罢知政事。寻改吏部尚书、右仆射,复知选事。时选人天兴县尉陈琯于铨庭言词不逊,凌突无礼,代宗诏付遵庆于省门鞭三十,贬为吉州员外司户参军。遵庆敦守儒行,老而弥谨。尝为风狂族侄挝登闻鼓告以不顺,上知遵度,不省,其见信如此。大历十年十月薨于位,年九十余。

遵庆初登省郎,尝著《王政记》,述今古礼体,识者览之,知有公辅之量。

裴遵庆补充介绍

  裴遵庆(?—775),字少良,绛州闻喜人。幼强学,该综图传,外晦内明,不干当世。

  年既长,始以仕家推荫为兴宁陵丞,调大理丞。边将萧克济督役苛暴,役者有丑言,有司以大逆论,遵庆曰:“财不足聚人,力不足加众,焉能反?”由是全救数十族。频擢吏部员外郎,判南曹,不久担任徐州刺史。天宝时,选者岁万计,遵庆性强敏,视簿牒,详而不苛,世称吏事第一。肃宗时,为吏部侍郎。萧华辅政,屡荐之,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代宗初,仆固怀恩反,帝以遵庆忠厚大臣,故奉诏宣慰,怀恩听命将入朝,既而为其将范志诚沮止。时帝在陕,遵庆脱身赴行在。帝还,迁太子少傅。罢为集贤院待制,改吏部尚书,以尚书右仆射复知选事,朝廷优其老,听就第注官,时以为荣。

  裴遵庆神道碑

  裴遵庆神道碑,身首一体,碑身宽1。05米,碑身高2。35米,碑首高0。8米。碑额篆书“唐故尚书右仆射赠司空裴府君神道碑”,虽有残但可辫识。碑文隶书,碑中上部两边漫漶,中部疑被桔杆所烧而表层崩落。据说,此碑原立于现在所处位置西边偏南50米处,宋代被移置于此,因年代久远,碑身埋入土中约0。7米,挖开后发现贔屭座尚在,碑被牢牢地置于碑座之上,因事拓印而无深挖,故无碑座照片。

  裴遵庆罢相

  裴遵庆罢相,知选。朝廷优其年德,令就第注官。自宣平坊榜引士子,以及东市两街。时人以为盛事。(出国史补)

  裴遵庆罢除了宰相的职位后,让他主持选官。皇帝优待他,考虑他年高有德,让他在家里办理选官事宜。裴遵庆没有在家办,他在宣平坊、东市两街张榜召集被选官。当时人们认为这是件大事。

  旧唐书《裴遵庆传》

  裴遵庆,绛州闻喜人也。代袭冠冕,为河东著族。遵庆志气深厚,机鉴敏达,自幼强学,博涉载籍,谨身晦迹,不干当世之务。以门廕累授潞府司法参军,时年已老,未为人所知。随调吏部,授大理寺丞,剖断刑狱,举正纲条,理行始著。迁司门员外、吏部员外郎,专判南曹。天宝中,海内无事,九流辐辏会府,每岁吏部选人,动盈万数。遵庆敏识强记,精核文簿,详而不滞,时称吏事第一,由是大知名。

  天宝末,杨国忠当国,出不附己者例为外官,遵庆亦出为郡守。肃宗即位,征拜给事中、尚书右丞、吏部侍郎,右迁徐州刺史。恭俭克己,迟重谨密,颇有时望。上元中,萧华辅政,素知遵庆,每奏见,累称之,迁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广德初,仆固怀恩阻兵汾上,指中官为词,上以遵庆忠纯,特遣往汾州宣慰怀恩。遵庆既见怀恩,具陈朝旨,怀恩引过听命,将随遵庆朝谒,为副将范志诚以邪说惑之,怀恩遂以惧死为词。会蕃寇陷京师,乘舆幸陕,遵庆自汾州奔赴行在。及乘舆还京,以遵庆为太子少傅。永泰元年,与裴冕等并于集贤院待制,罢知政事。寻改吏部尚书、右仆射,复知选事。时选人天兴县尉陈琯于铨庭言词不逊,凌突无礼,代宗诏付遵庆于省门鞭三十,贬为吉州员外司户参军。遵庆敦守儒行,老而弥谨。尝为风狂族侄挝登闻鼓告以不顺,上知遵度,不省,其见信如此。大历十年十月薨于位,年九十余。

  遵庆初登省郎,尝著《王政记》,述今古礼体,识者览之,知有公辅之量。

  “裴遵庆”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