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名人苏威介绍
苏威(542年~623年),字无畏,京兆郡武功县(今陕西省武功县)人。北周至隋朝大臣,西魏度支尚书苏绰之子,大冢宰宇文护之婿。
起家京兆郡功曹,袭封美阳县公。迎娶新兴公主,迁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改封怀道县公。岳父宇文护伏诛后,贬为小稍伯下大夫,以生病为由拒绝。支持隋文帝杨坚即位,拜太子少保、纳言、度支尚书。颇有才能,历任要职,担任大理卿、京兆尹、御史大夫、民部和吏部尚书。力主减赋,修订法典,联合左仆射高颎参决朝政。 开皇九年(589年),拜为尚书右仆射,成为“四贵”之一。开皇十二年(593年),参与结党营私,免除官爵。大业元年(605年),拜尚书左仆射。大业三年(607年),迁太常卿 和纳言,参豫朝政,加授开府仪同三司,封房公,颇受尊重,坐罪罢免。隋朝末年,历任光禄大夫,支持皇泰主杨侗称帝,拜太师,没有得到唐高祖父子的接见。
唐朝武德六年(623年),病死于长安,享年八十二岁。
苏威人物生平
苏威出身京兆武功(今陕西省武功县)苏氏,世家名门。苏威小时候,就表现出了成熟。他五岁丧父,悲哀如同成年人。
北周太祖执政时,继承美阳县公的爵位,任郡功曹。大冢宰宇文护见到他很是礼遇,把自己的女儿新兴公主嫁给他。但是苏威见宇文护专权跋扈,恐怕灾祸连累自己,逃到深山中,却遭到叔父逼迫,还是不能免于为官。但苏威时常隐居山寺,以读书为乐。不久,授为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改封爵位为怀道县公 。
北周武帝亲政后,拜授苏威为稍伯下大夫。对于前后所被授予的官爵名号,苏威都以生病为由不接受。苏威有一个堂妹,嫁给河北的元雄。元雄早先与突厥人有怨隙。突厥入朝请求归顺,但是要求获得元雄和他的妻儿才能满意。北周于是遣送元雄和其妻儿去突厥。苏威说:“野蛮人爱财,可以行贿使其改变主意。”于是标价变卖田产房屋,用尽家财赎回元雄,当时的舆论认为他很仁义。周宣帝继位,拜授他为开府 。
隋文帝做北周丞相时,高熲屡次说苏威贤明,杨坚也一向看重他的名望,于是召他入府。苏威到相府后,杨坚把他引到内室,与他交谈之后十分高兴。过了一个多月,苏威听说北周禅让议论之后逃归故乡。高熲请求追他回来,杨坚说:“这是不想参与我的大事,姑且让他去吧。”
开皇元年(581年),杨坚接受北周禅位之后,征拜苏威为太常卿、太子少保,追赠他的父亲为邳国公,食邑三千户,让苏威承袭。不久又让他兼任纳言、吏部尚书。苏威上表辞让,隋文帝下诏说:“船大要多载物,马快要跑的远,正因为你有多种才能,就不要推辞多做事了。”苏威这才停止推辞 。
苏威的父亲苏绰在西魏因为国家用度不足,制定征税的办法,被时人认为太沉重,于是他便感叹说:“当下所做的事,就像拉弓一样,不是和平时期的法律。后代的君子,谁能减轻这样的征税法律呢?”苏威听到这话,以后便常以此为己任。于是,此时苏威奏请皇上,减轻赋税和劳役,致力于采用较轻的制度,与民谋福祉,隋文帝大多听从他。但也非事事皆如此,譬如苏威曾建议,户口滋育繁多,天下田地不够,可以减少公卿的封地以供应民众,遭到大司徒王谊的反对而不了了之。
苏威逐渐被隋文帝亲近看重,与高熲参与执掌朝政,以至于卢贲对此很不服气。苏威见到皇宫中用白银作帷幔的钩子,就极力陈说节俭的美德来告诫皇帝。隋文帝为此而改变了神色,对于旧有的雕琢文饰的器物,全都命人清除毁坏。隋文帝曾愤恨一个人,将要杀他,苏威入阁劝告,文帝不采纳且气愤至极,想要出门亲自行斩,苏威上前阻拦不肯离开。隋文帝躲过苏威而出殿,苏威又挡住他不肯放他过去,文帝只得回到殿内。过了很久,才召苏威入殿,向他道谢说:“你能做到这样,我没什么担忧的了。”于是赏赐他两匹马,钱十几万。不久苏威又兼任大理卿、京兆尹、御史大夫,原本任职不变。
治书侍御史梁毗认为苏威身兼五职,贪恋于繁多的权位,没有推举贤士代替自己的意思,拟上表弹劾苏威。隋文帝说:“苏威从早到晚兢兢业业,胸怀远大志向,举荐贤能方面有欠缺,怎能急迫的逼他呢?”对苏威说:“‘被任用就出仕,不被任用就隐匿’,只有我和你才有这一特点吧。”又对朝臣们说:“苏威不遇上我,没法说出他想说的话;我得不到苏威,怎么能推行我的政策?杨素辩论口才天下无双,但如果要参照古今,帮我教化百姓,就不能与苏威相比了。苏威若遭遇乱世,终南山上的四皓,苏威是可以屈居于他们之后吗?”因此在当时,苏威与高熲、杨雄、虞庆则并称“四贵”。
不久,苏威拜受刑部尚书,解除太子少保、御史大夫之职。后来解除京兆尹这一建制和官职,苏威又被任命为检校雍州别驾。当时高熲与苏威同心协力,政事刑法无论大小,二人无不用心筹划,在执行法治时不时修订于是改换朝代几年后,天下大治。不久他又转任民部尚书,依旧担任纳言。开皇五年(585年)七月,关中大旱,河南诸州发大水,隋文帝下令苏威赈济 ;开皇六年(586年)正月,山东各州发生饥荒,隋文帝令苏威巡视赈济。开皇七年(587年)四月,苏威转任吏部尚书。开皇八年(588年)八月,河北诸州发生饥荒,亦是苏威负责赈济,同时兼任国子祭酒。
隋朝在战乱之后建国,法令规章杂乱混杂,隋文帝开皇元年(580年)修订法律之后,苏威不时对其中条款提出异议,于是在开皇三年(583年),隋文帝再次命令朝臣修订法律,作为一朝通用的典章制度。法令的标准、样式,大多是苏威制定的,世人都认为他有才能 。开皇九年(589年),拜受尚书右仆射。这年,苏威因母亲亡故而离职,守孝期间他因悲伤骨瘦如柴。隋文帝告谕苏威说:“你品德高于常人,感情特别深厚,孝顺之道,就如同屈尊下从一般。必须抑制悲哀,为国家爱惜自己。我对于你来说,是君主,也等同于父亲,你应当按照我的旨意,依礼保全自己。”不久,隋文帝下令重新启用苏威主事,他坚持推辞,隋文帝下诏安慰不许推辞。开皇十年(590年),隋文帝巡幸并州,下令他与高熲一起留守京城总理诸事。不久又把苏威召到隋文帝的行辕所在,让他处理民间诉讼。苏威上奏请求设置五百个家乡正,并建议废除郡制,虽然与李德林因此发生争执,但是得到了高熲的支持,他的建议皆被隋文帝所采纳 。
苏威的儿子苏夔,年少时就有盛名于天下,招引门客,天下的名士大多附和于他。开皇十二年(592年),因为讨论音乐的问题,苏夔与国子博士何妥都坚持自己的观点,各成一家之言,于是朝廷让文武百官表示他们赞同哪一种意见。朝臣大多依附苏威,赞同苏夔的占了十分之八九。何妥愤怒说:“我读书四十多年,反被一个毛头小儿所屈辱!”于是奏告苏威与礼部尚书卢恺、吏部侍郎薛道衡、尚书右丞王弘、考功侍郎李同和等人一起结成朋党,在官衙中称呼王弘为世子,称李同和为小叔,意思是他们就如同苏威的儿子和兄弟。又说苏威用不正当手段让他的堂兄弟苏彻、苏肃等人作假当官。还有国子学请荡阴人王孝逸为书学博士,苏威的下属卢恺,引荐王孝逸做苏威府中的参军。
隋文帝命蜀王杨秀、上柱国虞庆则等人全面调查,所指控诸事皆被证明。于是,隋文帝让苏威阅读《宋书·谢晦传》中朋党事件的部分,苏威惶恐畏惧,摘下帽子叩首,隋文帝说:“已经晚了。”于是免去苏威所有的官职,以开府的身份放还家中。知名之士中有一百多人受到苏威的牵连而获罪。
不久,隋文帝说:“苏威是有德行的人,只是被人牵连了。”让他恢复官职。开皇十四年(594年)七月,恢复了苏威邳国公的爵位,担任纳言。苏威随从天子祭祀泰山,因为不敬又一次被免官,但是很快官复原职。隋文帝对群臣说:“人们说苏威伪装清廉,其实家中金银无数,这是毫无根据的瞎话。但他生性乖僻,不明白世事关键,追求名声太急切,顺从他的就喜欢,违背他的就发怒,这是他的大缺点。”
开皇十五年(595年),苏威奉命持节巡抚江南,可以随机处置事务。过会稽时,翻越了五岭才回到京城。开皇十七年(597年),突厥都蓝可汗经常制造边患,朝廷于是派苏威前往可汗驻地 ,与他们缔结和亲盟约,可汗派遣使臣来京贡献地方特产。苏威因为劳苦功高,晋位大将军。开皇末期,应召与杨素、牛弘、薛道衡、许善心、虞世基、崔子发等人召集儒生,辩论新的礼仪并制定杀伐的量刑轻重 。
仁寿初年(601年),苏威恢复了尚书右仆射的官职。隋文帝去仁寿宫,命苏威总理京城事务。等到隋文帝回到京城,御史弹劾苏威多数职务内的工作没有做好,请求审问。隋文帝发怒斥责苏威,苏威拜求告罪,隋文帝也不再追究。
仁寿二年(603年),蜀王杨秀获罪,隋文帝下令杨素、苏威、牛弘、柳述、赵绰共同审理此案 。仁寿四年(604年),隋文帝又到仁寿宫,生病后皇太子从京城赶往仁寿宫侍奉,诏令苏威留守京师。
隋炀帝继位后,加封苏威为上大将军。大业三年(607年)七月,天子兴修长城,苏威劝告隋炀帝停止大兴劳役。高熲、贺若弼等被杀,苏威因受株连,被免去官职。过了一年多,又任鲁郡太守,不久召他还京,参预朝政。不久,又任太常卿。这年随隋炀帝征讨吐谷浑,升任左光禄大夫。隋炀帝因为苏威是前朝旧臣,逐渐委以重用。一年多后,恢复纳言官职。他与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黄门侍郎裴矩、御史大夫裴蕴、内史侍郎虞世基参掌朝政,当时称他们为“五贵”。
到辽东之役时,苏威以本职兼任左武卫大将军,升任光禄大夫,赐宁陵侯爵位。这一年,晋封房公。苏威因自己年老,上表请求退休,隋炀帝不允许,又让他以本官兼掌选举之事。第二年,随隋炀帝征讨辽东,任右御卫大将军。
杨玄感造反,隋炀帝把苏威请到军帐中,面有惧怕之色,对苏威说:“这个小孩很聪明,怎能不成为国家的忧患呢?”苏威说:“那些明辨是非、审视成功的人,才是聪明人。杨玄感粗鄙简单,不是聪明人,不必为他忧虑。但是这恐怕会成为出现祸乱的开头。”苏威见天下劳役不息,百姓思乱,略微用这些话讽喻隋炀帝,隋炀帝却并不因此领悟。
隋炀帝回到涿郡,下诏苏威安抚关中,任命苏威的孙子尚辇直长苏儇为副使。他的儿子鸿胪少卿苏夔,之前担任关中主管人事任命的重要官职,一家三人,都奉命出使关中,关中三辅的人都引以为荣。大业九年(612年),隋炀帝亲下手诏说:“玉石因为光洁玉润,涂描不能改变它的性质;松挺拔于寒冬,霜雪不能减弱它的光彩。这就是所谓的温仁与劲直,这是本性如此吧。房国公苏威气质襟怀温良宽宏,见识博雅气度宏大,早年在朝廷中担任重要职位,熟悉国家的典章制度,是先皇帝的旧臣,朝廷的老前辈。他是国家的栋梁,辅佐我十分辛勤,遵守法律法规,自谦以遵守礼仪。过去汉朝有三杰,辅佐惠帝的是萧何。周朝有治理能臣十人,辅佐成王的是邵公奭。国家的宝贝,在于得到贤人,参预治理国家,他们是星光和台阶,可供人们作为依据。虽有涉及争论的事情,最终总会澄清,衡量时事事物,仍为朝廷为要,可让他任开府仪同三司,其余官爵不变。”苏威当时被尊重的程度,大臣中无人可与他相比。
大业十一年(614年),隋炀帝巡幸雁门,被突厥包围,情况十分危急。隋炀帝想以轻骑突破重围出去,苏威劝告说:“守住城池我们有余力,轻骑突进是敌方所擅长。陛下是万乘之主,怎能轻易冒进?”炀帝于是作罢,所幸突厥不久也解围离去。隋炀帝车驾到太原,苏威对他说:“盗贼不止,士兵马匹极度疲惫,希望陛下回到京城,巩固朝廷加强国力,谋划朝廷社稷大事。”隋炀帝本来认可他的意见,最后却又听从宇文述等人的提议,去了东都洛阳。
当时天下大乱,苏威知道隋炀帝不可改变,心中很担忧。刚好隋炀帝问侍臣有关盗贼的事,宇文述说:“盗贼的确很少,不足为虑。”苏威不会说假话,于是便藏到宫殿柱子后面。隋炀帝问苏威的意见,苏威说:“我不管这事,不知盗贼多少,只担心他们越来越近。”隋炀帝说:“怎么讲?”苏威说:“盗贼以前占据长白山,近在荥阳、汜水一带。”隋炀帝不高兴便不再问了。不久适逢五月初五,百官献礼,多献珍宝奇玩。苏威献上一部《尚书》,旨在劝诫隋炀帝,炀帝更加不满。后来又问他讨伐辽东之事,苏威说,希望能赦免群聚的盗贼,让他们讨伐高丽,隋炀帝因此更加恼怒。
御史大夫裴蕴明白隋炀帝心意,让白衣张行本告苏威往日在高阳郡主持选拔官员时,滥授别人官职,又说他害怕突厥,请求回到京师,隋炀帝下令调查这些事。案件议定之后,隋炀帝下诏说:“苏威生性热衷于朋党,好为异端,心中怀揣旁门左道,贪图名利,污蔑国家法令,诽谤朝廷官员。多年征伐外国,是为了尊奉先皇的遗志。凡有询问等事,朝臣们都能毫无保留的陈述意见,只有苏威不表示态度,作为人臣发挥正义的天职,怎么能这样呢?恭对咨询的心意,是何等的凉薄!”于是解除了他的官职,将他贬为庶民。
过了一个多月,有人告苏威与突厥勾结阴谋举事,大理寺因此审问苏威。苏威自己申辩说,他侍奉二朝三十多年,精诚所至不能让皇帝知道,各种错误接连不断,罪该万死。隋炀帝怜悯而开释他。义宁元年(616年)皇帝巡幸江都行宫时,苏威随行,炀帝想要重新起用苏威,裴蕴、虞世基上奏称,苏威昏聩衰老而且多病,隋炀帝这才作罢。
大业十四年(617年)宇文化及叛逆弑君后,任命苏威为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宇文化及失败,苏威归附了李密。不久李密也失败,苏威又回到了东都。越王杨侗任用他为上柱国、邳公。王世充僭越称帝,任命他为太师。苏威认为自己是隋朝老臣,遭遇战乱,所进过之地,都是随机而处,以希望获得收容豁免。
武德四年(621年),秦王李世民平定王世充,在东都皇宫阊阖门内理政。苏威请求拜见,自称年老有病不能下拜。秦王派人责备他说:“你是隋朝宰辅,国家政治昏聩你不能匡救,遂使生灵涂炭,国君被弑杀,国家灭亡。你见到李密、王世充,都要拜伏舞蹈行君臣大礼。如今你既然老病,那就不劳烦相见了。”不久,潜回到长安,到朝廷请求拜见,还是未被允许。
武德六年(623年),苏威在家去世,享年82岁。
苏威史籍记载
《隋书》:
《高祖本纪一》 、《高祖本纪二》 、《炀帝本纪一》 、《炀帝本纪二》 、《列传第六》。
《北史》:
《隋本纪一》 、《隋本纪二》 、《北史 列传五十一》 。
苏威主要成就
改革税赋制度,减轻税收和劳役负担,有利于隋初国家的休养生息。
主导《开皇律》的再次修订,确立法律条文格式的通用标准和典章制度。
开皇元年,与高颎一起,辅佐隋文帝定议迁都,对隋大兴城的奠基和兴盛握有一定功劳 。
奉命督考、监选、举荐官吏,不拘一格降人才,景正藏 、薛道衡 、房恭懿 、柳庄 、陈孝意 、崔赜等多名史书留名的良吏承蒙其推举提携之惠,为隋朝吏治的良性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苏威人物评价
元善:苏威怯懦。
隋文帝杨坚:苏威朝夕孜孜,志存远大,举贤有阙,何遽迫之!……其性狠戾,不切世要,求名太甚,从己则悦,违之必怒,此其大病耳。
唐太宗李世民:你是隋朝宰辅,国家政治昏聩你不能匡救,遂使生灵涂炭,国君被弑杀,国家灭亡。你见到李密、王世充,都要拜伏舞蹈行君臣大礼。如今你既然老病,那就不劳烦相见了。”不久他回到长安,到朝廷请求拜见,还是未被允许。
唐朝魏征:苏威治身清俭,以廉慎见称。每至公议,恶人异己,虽或小事,必固争之。时人以为无大臣之体。所修格令章程,并行于当世,然颇伤苛碎,论者以为非简允之法。及大业末年,尤多征役,至于论功行赏,威每承望风旨,辄寝其事。时群盗蜂起,郡县有表奏诣阙者,又诃诘使人,令减贼数。故出师攻讨,多不克捷。由是为物议所讥。邳公周道云季,方事幽贞;隋室龙兴,首应旌命。绸缪任遇,穷极荣宠;久处机衡,多所损益;罄竭心力,知无不为。然志尚清俭,体非弘旷,好同恶异,有乖直道,不存易简,未为通德。历事二帝,三十余年,虽废黜当时,终称遗老。君邪而不能正言,国亡而情均众庶。予违汝弼,徒闻其语;疾风劲草,未见其人。礼命阙于兴王,抑亦此之由也。
清朝王夫之:盖苏威者,必不可容于清明之世,苟非斥正其为匪人,则风教蔑、廉耻丧、上下乱,而天下之祸不可息也。隋文帝之待威也,固以古大臣之任望之;威之所以自见者,亦以平四海、正风俗为己功,天下翕然仰之,以为从违!隋可亡,而威不可杀。故宇文士及、王世充、李密皆倚威以收人望、威亦倚其望,以翱翔凶竖之庖俎,锋镝雨集,骨血川流,而苏威自若也。是则兵不足以为强,险不足以为固,天子之位不足只为尊,而无有如威之重者,士亦何惮而不学威,迂行腐步、奡岸以逍遥邪!媚于当世也似慎,藏于六艺也似正,随时迁流也似中,以老倨骄而肆志也似刚,杀之无名,远之不得,天下且以为道之莫尚可。而导世以偷污,为彝伦之大贼,是可容也,熟不可容也?明王之所必诛勿赦者,唐姑拒之而弗使即刑,其犹姑息怜老、仁过而柔乎!若封德彝、宇文士及、裴矩之流,天下知贱恶之矣,虽复用之,不足以惑人心而坏风化,杀之可也。赦之而器使之,亦讵不可哉?……此法不知所自昉,意者苏威当隋之世,假儒术、饰治具、以欺世,其创之乎?隋末寇盗遍天下,而炀帝罔闻,刃加于颈,尚不知为谁氏之贼,皆苏威之流,置苛细之法,自诩王道,而以涂饰耳目、增长谗贼者致之也。
苏威补充介绍
苏威(534~623年),字无畏,隋代大臣,京兆武功(治所在今陕西武功西南)人,祖父苏协曾任武功郡守。父亲苏绰,是西魏名臣,官至度支尚书。苏威5岁丧父,周太祖令袭美阳县公爵,任本郡功曹。大冢宰宇文护很赏识他的才能,认为他非等闲之辈,将来必成大器。于是将自己的女儿新兴主嫁给了他。但苏威看到宇文护专横拔扈,有朝一日终不保身。担心祸及自己,便逃隐山林,过着隐居生活。他不甘心寂寞,时常讥讽朝纲,抨击时弊。后来朝廷改封他为怀道县公,授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周武帝即位,拜他为稍伯下大夫,他一概称疾不就。为平息突厥,朝廷曾将他从兄妹一家交与突厥,苏威变卖了所有财产,将他们赎回。直到周宣帝时他才出山做官,拜开府。
杨坚为相时,高颎屡次推荐苏威,杨坚亦甚重其名,将他引至榻下,促膝交谈。当他看出杨坚有取代皇位之心时,再次逃归故里。及杨坚称帝,拜请他为太子少保,并追赠其父为邳国公,命他袭爵。开皇元年(581)三月,令他兼纳言及民部尚书。
苏威多次上 书进谏,要求朝廷减轻赋税徭役。他看到宫中用银做幔钩,力陈节俭的美德。文帝认为这些建议有利于使自己获得人心,便悉心采纳。一次,文帝盛怒之下欲杀一人,苏威劝谏,文帝不纳,并要亲自去处斩,苏威两次用身子挡住文帝,平息了此事。过后文帝对他不但不责备,且日渐器重,先后让他兼任大理卿、京兆尹、御史大夫等职。
苏威身兼数职,朝廷上下议论纷纷。治书侍御史梁毗上表弹劾。但文帝却说:“苏威朝夕孜孜,志存远大,举贤有阙,何遂迫之。”【注:见《隋书》卷四十一】并在朝堂上对群臣讲:“苏威不值我,无以措其言;我不得苏威,何以行其道?”【见《隋书》卷四十一】足见对他的器重。不久,苏威又拜刑部尚书,免去太子少保、御史大夫官衔。他与高颎同心协力辅助文帝,朝中事无巨细,全由他们筹措,尽心革政,天下称治。
开皇三年(583),苏威转为民部尚书,仍兼纳言。六年(586)春,山东一带闹饥荒,文帝派他前去巡省,进行赈恤。七年(587)迁吏部尚书,次年兼领国子祭酒。当时,宪章法令十分混乱,杨坚下令修订《开皇律》。具体的律令格式多由苏威所定。他帮助制定的新律,是当时最进步的法律,世人多称他有才能。开皇九年(589),拜尚书右仆射,当年母丧解职。次年,杨坚巡省并州(今山西太原市),命苏威、高颎留守京师。
苏威之子苏夔少有盛名,好交结天下名士。后来在商定宫廷乐礼之事上,与国子博士何妥各持己见,相争不下,使朝中百官各相归附。由于群臣多附苏威,也就赞同苏夔。何妥愤恚之下,上 书弹劾苏威与礼部尚书庐恺、吏部侍郎薛道衡、尚书右丞王弘、考功侍郎李同和等结为朋党;利用职权,使从父弟苏彻、苏肃罔冒为官;私下令国子监书学博士王孝逸为庐恺参军等等。隋文帝命蜀王杨秀、上柱国虞庆则查核。于开皇十二年(592)免除苏威官爵。由此连坐的知名人士达百余人之多。两年后,文帝念苏威有功于朝,起用他任纳言,复爵邳国公。文帝对群臣说:“世人言苏威诈清,家累金玉,此妄言也。然其性狠戾,不切世要,求名太甚,从己则悦,违之必怒,此其大病耳。”【见《隋书》卷四十一】
开皇十五年(595),苏威任钦差大臣巡抚江南。未几,突厥都蓝可汗多次袭扰边境,他又受命出使突厥,说服都蓝同隋室和亲,都蓝从此向隋朝献物称臣。苏威由此进位大将军。仁寿元年(607),重新担任尚书右仆射。次年,与杨素、牛弘、薛道衡、许善心、虞世基等重臣一起参与献皇后陵墓之事。
隋炀帝即位后,封苏威上大将军。大业四年(806),高颎、贺若弼等臣被诛,他受到牵连,被再次罢免官职。一年后复起拜鲁郡(今山东滋阳县西)太守。不久,被召还京师,参与朝政,拜太常卿。同年进位左光禄大夫。炀帝因他为前朝重臣,逐渐对他恩礼器重。一年后苏威复为纳言。当时,他与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黄门侍郎裴矩、御史大夫裴蕴、内史侍郎虞世基一起参掌政事,时人称“五贵”。
隋炀帝东征辽东,苏威领左武卫大将军随军从征,还朝,进位光禄大夫。赐爵宁陵侯。不久进封房公。苏威上表称老乞休,炀帝不许。再征辽东时,又领右御卫大将军。开皇十九年(599),朝纲渐乱,弘化、延安一带起义不断,炀帝召苏威安抚关中,命其孙苏儇为副,其子苏夔已先为关中简黜大使,一家三人同使关右,当时引为荣耀。一年后,炀帝手谕,拜苏威为开府仪同三司。随后对他格外器重,当时朝中大臣莫与能比。
时天下大乱,农民起义此起彼伏。隋炀帝召群臣问策,其他大臣都说盗贼之事不足挂齿,唯苏威认为会给朝廷造成灾患,并献《尚书》一部,借以讽帝。炀帝不悦,御史大夫裴蕴趁机奏苏威当年滥封官吏,惧怕突厥,只敢和亲,不敢作战,于是苏威第三次被除名为民。数月后,又有人奏苏威与突厥勾结,图谋不轨。朝廷问罪,他自陈侍奉两朝三十多年,精诚微浅,已尽职守。炀帝才免罪于他,并想重新起用他,但裴蕴等人奏言说苏威昏耄多病,已不堪用。于是终不为隋朝所用。
宇文化及缢杀隋炀帝后曾拜苏威为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宇文化及失败后,苏威又归附农民起义军李密。李密败,他归东都越王杨侗,被拜为上柱国、邳公。后又归附王世充,任太师。秦王李世民讨王世充,他又投奔唐朝,但终不被唐朝所用。终年82岁。
“苏威”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