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陕西省名人>咸阳市名人>武功县名人

刘文静

刘文静人物照片

武功名人刘文静介绍

唐朝宰相
唐朝宰相、开国功臣

刘文静(568年-619年),字肇仁,京兆郡武功县(今陕西省武功县)人。唐朝宰相、开国功臣。

出身彭城刘氏。刘文静英俊魁伟,才干突出。隋朝时期,授仪同三司、晋阳县令。面对天下大乱,联络裴寂与李世民,支持唐国公李渊晋阳起兵,奉命联络突厥。随军南下,击败虎牙郎将桑显和、河东通守屈突通。唐朝建立后,出任纳言,成为宰相。跟随李世民平定西秦薛仁杲,历任户部尚书、陕东道行台左仆射,受封鲁国公。

武德二年(619年),刘文静与司空裴寂产生隔阂,酒后狂言,遭到小妾告发,以“谋反罪”处死。唐太宗贞观年间,恢复官爵,配享唐高祖庙庭。

概述图片来源:

刘文静人物生平

早期事迹

刘文静,字肇仁,京兆郡武功县(今陕西省武功县)人。早年因父亲刘韶战死,袭任父职,授为仪同三司。他姿仪俊伟,才干突出,生性倜傥而有权谋。隋朝末年时担任晋阳(今山西太原)县令,与时任晋阳宫监的裴寂结为好友。

筹谋反隋

隋大业十三年(617年),唐国公李渊出任太原留守。刘文静看出李渊胸怀大志,便与其结交。他对李渊次子李世民非常赞赏,常对裴寂道:“李世民绝非庸碌之辈。他豁达大度,神武雄豪,是汉高帝、魏太祖一类的人物,年纪虽轻,却是天纵之才。”但裴寂对此并不认同。

后来,刘文静后因与瓦岗李密有姻亲关系,被关进太原郡狱。李世民认为刘文静可以共谋大事,便去狱中探望,并向他询问对时局的看法。刘文静认为天下大乱,只有商汤、周武、汉高、光武之才方能平定。他道:“如今李密围攻洛阳,皇帝远在淮南,各地义军数以万计,跨州连郡、阻碍山泽。如能顺天应人,高举义旗,则天下不难平定。而今避乱的百姓都来到太原城中,一旦聚集起来,可得十万之众,令尊所领之兵也有数万,君言出口,谁敢不从?到时乘虚入关,号令天下,不到半年,帝业可成。”

此后,李世民部署宾客,暗中筹划起义,准备待机而起,但却担心李渊不同意。刘文静知道李渊与裴寂交好,便将裴寂介绍给李世民,三人一同谋划。这时,太原副留守高君雅被突厥击败,李渊也因此获罪。李世民便让刘文静与裴寂去劝说李渊:“如今天下大乱,您身处嫌疑之地,又立不赏之功,恐怕难以保全。如今部将兵败,您因罪被拘,事情确实急迫,应当拿出办法来。晋阳之地,兵强马壮,宫监之中,府库盈积,以此举事,可立大功。关中天府之地,代王年纪幼小,权贵豪强并起,不知所从。希望您发兵西向,以图大事。

当时,李世民暗中结纳死士,并与刘文静等人约定起兵日期,恰遇李渊获释,此事遂中止。李世民又让刘文静伪造隋炀帝敕命,称要征发太原、西河等郡百姓去远征辽东。太原等地民心恐慌,都欲作乱。刘文静趁机对裴寂道:“您难道没听说过‘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吗?应劝说唐公即刻起义,怎能如此迟延。况且,你身为晋阳宫监,却让宫人侍奉唐公,你死也就罢了,为何要连累唐公呢?”裴寂大为恐惧,便常常督促李渊早日发兵。”

太原起兵

此时,马邑刘武周杀死太守王仁恭,自称天子,并勾结突厥,准备进犯太原。李世民命刘文静与长孙顺德等人以讨伐刘武周为名,各自召募士兵,又让刘文静与裴寂伪造敕命文书,调出宫监库物以为发兵之用。副留守王威、高君雅对此产生疑忌之心,准备在晋祠大会时谋害李渊。李世民得到晋阳乡长刘世龙的告密,打算先发制人,便让刘文静与刘政会到留守府告发王威、高君雅谋反。

当日,李渊与王威、高君雅一同在府中议事,刘文静上前报告道:“有密状告发谋反之人。”李渊让王威取状观看。刘政会不肯,道:“告的就是副留守,只有唐公可以观看。”李渊装出惊讶的样子道:“怎么会有这样的事?”他看罢密状,对王威、高君雅道:“此人告发你们谋反,应该怎么办?”高君雅大骂道:“这是谋反的人要杀我!”刘文静命人绑缚王威、高君雅,囚于别室。李渊遂起兵反隋。

李渊起兵后,自称大将军,以刘文静为大将军府司马。刘文静建议李渊改换旗帜,又请求连结突厥为援。李渊遂派刘文静出使突厥。刘文静游说始毕可汗道:“如今天下大乱,唐公为国家近戚,担心皇室毁灭,故此起兵。唐公希望与可汗兵马一同进入京师,到时百姓、土地归于唐公,财帛和金宝归于突厥。”始毕可汗当即命大将康鞘利率二千骑兵随刘文静南下,又献马一千匹。李渊盛赞刘文静,又让他率军前往潼关,抵御隋朝大将屈突通。

佐命开唐

义宁元年(617年)十一月,李渊立代王杨侑为帝,进位大丞相。刘文静改任大丞相府司马,加授光禄大夫,封鲁国公。十二月,刘文静在潼关与武牙郎将桑显和苦战,死伤数千人。他趁隋军稍怠之时,暗中派遣奇兵掩袭其后,终于大败桑显和。当时,屈突通尚有数万兵马,企图逃回东都(今河南洛阳),结果被刘文静派兵追上。最终,屈突通被俘,新安以西地区全部平定。

武德元年(618年),李渊接受杨侑禅位,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刘文静被任命为纳言,成为宰相。他作为太原元谋功臣,还与秦王李世民、裴寂一同得到“恕二死”的特权。当时朝廷初建,各种制度尚处于草创阶段。唐高祖命刘文静与朝中学识渊博之人修正《开皇律》,以此作为通法。六月,西秦霸王薛举进犯泾州(今甘肃泾川)。唐高祖任命李世民为元帅,让他率军征讨薛举。李世民以刘文静为元帅府长史。

同年七月,李世民因身患疟疾,将军中事务委托给刘文静与司马殷开山,并告诫道:“薛举孤军深入,粮草不足,难以持久,你们千万不要和他交战。等我病好了,再出兵不迟。”但刘文静却听从了殷开山的建议,出军交战,结果大败而回。刘文静逃回长安,被削职除名,不久再次随李世民征讨西秦。十一月,西秦平定。刘文静因功恢复爵位、封邑,并被拜为民部尚书,领陕东道行台左仆射。

蒙冤被杀

武德二年(619年),刘文静随李世民镇守长春宫(在今陕西大荔)。他自认为才能在裴寂之上,且又屡建军功,但地位却远不如裴寂,因而心中不平,常在议论朝政时与裴寂对立,凡是裴寂赞同的都要加以反对。二人之间从此矛盾颇深。

后来,刘文静与兄弟刘文起饮宴,醉后口出怨言,拔佩刀砍斫厅柱,称定要斩杀裴寂。恰巧家中几次发生妖祟之事,刘文起便召来巫师,在夜间披发衔刀,作法驱除妖孽。这时,刘文静有个失宠的小妾将此事告诉其兄,让他向皇帝告变,诬称刘文静谋反。唐高祖将刘文静交付属吏,命裴寂与萧瑀审讯。

刘文静面对审讯,直言道:“太原起兵时,我是司马,与长史裴寂地位相当。而今裴寂官居仆射,而我的官衔与赏赐却远不如他。我东征西讨,家属却无所庇护,确有不满之心。”李纲、萧瑀都认为刘文静并非谋反。李世民也极力保全刘文静,对唐高祖道:“刘文静在起兵之初,先定非常之策,事成才告知裴寂。京师平定时,二人地位和待遇却有了悬殊。他只是有不满情绪,并无谋反之心。”

但裴寂却趁机进言道:“刘文静的才能、谋略确实在众人之上,但生性猜忌阴险,忿不顾难,其丑言怪节已经显露。如今天下未定,外有劲敌,若赦免刘文静,必贻后患。”唐高祖对刘文静本就有猜忌之心,又听信裴寂谗言,遂将刘文静、刘文起处斩,抄没其家产。刘文静临刑之时,抚膺长叹道:“高鸟尽,良弓藏。’此言不虚啊!”他时年五十二岁。

平反昭雪

贞观三年(629年),已经继位为帝的李世民为刘文静平反,追复其官爵。

天宝六载(747年),刘文静获得“配享太庙”的殊荣,灵位被放入高祖庙庭。

大中二年(848年),唐宣宗将三十七位功臣的画像挂在凌烟阁内,刘文静也位列其中。

刘文静轶事典故

刘文静早年常与裴寂同宿。面对城头烽火,裴寂叹息道:“贫贱到如此地步,又赶上世事离乱,我们当如何保全自己呢?”刘文静却笑道:“世途如此,时事可知。形势是可以预知的,你我二人相处投合,又何必忧虑贫贱?”

刘文静史籍记载

《旧唐书·卷五十七·列传第七》。

《新唐书·卷八十八·列传第十三》。

《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三·隋纪七》。

《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四·隋纪八》。

《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五·唐纪一》。

《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六·唐纪二》。

《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七·唐纪三》。

刘文静人物评价

刘昫:文静奋纵横之略,立缔构之功,罔思宠辱之机,过为轻躁之行,未及封而祸也,惜哉!

宋祁:应龙之翔,云雾滃然而从,震风薄怒,万空不约而号,物有自然相动耳。观二子非有踔越之姿,当高祖受命,赫然利见于世,故能或翼或从,尸天之功云。文静数履军陷阵,以才自进,而寂专用串昵显。外者易乘,迩者难疏,故文静先被躁望诛,寂后坐妖言斥,诚异夫萧何、曹参云!

洪迈:荀彧佐魏武帝,刘穆之佐宋高祖,高德政佐齐文宣,高颎佐隋文帝,刘文静佐唐高祖,终之篡汉、晋、魏、周及取隋,其功不细矣。

胡三省:刘文静浅水原之败,贬落不偶以至於诛;裴寂度索原之败,位任如故:唐高祖以赏罚驭臣,上下其手矣。

王夫之:① 唐之不能与突厥争,始于刘文静之失策,召之人而为之屈,权一失而弗能速挽矣。 ②故用夷者,未有免于祸者,用之有重轻,而祸有深浅耳。推其本原,刘文静实为厉阶,仅免于危亡,且为愚夫取灭之嚆矢,不亦悲乎!

刘文静补充介绍

  刘文静(568~619年),唐初大臣。字肇仁,自言系出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世居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县境)。他是李渊父子在太原起兵灭隋的主要策划者之一。在唐军进攻长安的作战中立下战功,帮助李渊建立了唐朝。后因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遭诬陷被杀。

  隋炀帝大业末年,中原一带的农民起义斗争风起云涌,隋王朝已处于即将崩溃的境地。这时,刘文静在今山西太原任晋阳令。因为他和瓦岗寨起义军首领李密有姻亲关系,隋炀帝下令将他逮捕,押在太原狱中。当时任太原留守的李渊,和隋王室矛盾尖锐,已有起兵夺取杨隋政权的打算。李渊深知刘文静足智多谋,可以争取为自己灭隋的助手,于是派次子李世民去到狱中试探刘文静的态度。李世民见到刘文静后,与他谈论天下形势,并说明前来探望并非出于私情,而是为天下大事,希望能得到他的帮助。刘文静见李渊父子对自己很信任,便直爽地向李世民提出了他的看法。他说,目前瓦岗军围攻洛邑,隋炀帝远游江都,中原一带小股的农民起义蜂起,当须有一位大智大勇的人物站出来登高一呼,举旗号召,联合这些反隋力量,则隋朝灭亡之日不远。他又说,他在太原为官数年,知太原一带潜藏着许多有意反抗隋王朝压迫的人士,广大百姓早已忍无可忍,若一号召,立即可得到十万之众。他建议由李渊出面聚集反隋力量,乘隋朝后方空虚之机,出兵攻长安,“不过半年”,即可推翻隋朝政权。李世民很佩服刘文静的见识,从此他们便结为知己之交。刘文静与晋阳宫副监裴寂是故友,他建议李世民拉拢裴寂,帮助谋划起兵事宜。随后,李渊便将刘文静释放出狱,引为亲信。

  李渊父子经过一段密谋策划之后,首先让刘文静伪造了一个隋炀帝的敕书,征发太原、西河、雁门、马邑等郡20~50岁的男子从军,扬言是再次东征高丽(在今朝鲜半岛)。于是,李世民与刘文静等公开征召兵卒,一月之间,招集到一万余人。为了扫除障碍,刘文静与李渊设计捕杀了隋炀帝派在太原监视李渊的太原副留守高君雅和王威二人,起兵之事就再也无人阻挡了。但北部的突厥有可能乘虚南侵。为了解除后顾之忧,李渊派刘文静为使,前往突厥送礼,与其通好,并请突厥给予帮助。刘文静善于言谈,说服突厥首领,愿意帮助李渊。突厥除赠送1000匹战马外,又派出2000骑兵支援李渊。刘文静出使成功,李渊无后顾之忧,便立即发兵南下。

  大业十三年(617)秋,李渊率大军渡过黄河,驻在朝邑的长-,下令兵分两路,一路由李建成率刘文静等将部下数万人,攻占永丰仓(在陕西华阴县东北,渭水与黄河交界处),屯守潼关,以防备河东的隋将屈突通西援关中。当李世民率领西路军攻长安时,屈突通发兵西来,在潼关被刘文静打败,屈突通被俘投降。其后,刘文静率兵东进弘农郡(今陕西河南交界地区),屯于河南新安一线,防备其他武装力量西进关中。当年十一月,李渊大军攻下长安城,拥立隋代王杨侑为恭帝,自为大丞相,掌管军政大事。刘文静被授丞相府司马,光禄大夫,封为鲁国公。次年(618)五月,李渊废了恭帝,正式当了皇帝,建立了唐朝。

  李渊称帝后,任命刘文静为纳言,命他与裴寂拟定律令,起草朝章制度。武德元年(618)七月,占据陇西的薛举出兵攻泾州(今甘肃泾川县地)。李渊派李世民为元帅,统领八个总管的军队西征。李世民进军高墌(在今甘肃宁县南),下令坚守不战,以待敌军粮草不济,士气下降时再战。这时,李世民染病卧床,就委托刘文静掌军令。刘文静受司马殷峤煽动,自作主张,出兵于高墌西南,且骄傲轻敌,大意不备。结果被薛举打得大败,士兵死伤半数,三个大将被俘。李世民撤兵回到长安,刘文静被撤职除名。

  是年秋,薛举之子薛仁杲又出兵泾州进攻陇州(今陕西陇县)。李世民再次领兵出征,刘文静随军戴罪立功。这次,唐军彻底打败了薛仁杲。刘文静以参战之功,又被起用。也因为他是太原起兵的主要骨干人物,又是李世民的心腹爱将,所以,被任命为民部尚书。李世民因战功卓著,升为太尉,持节出为陕东道大行台。刘文静随行。担任陕东道行台右仆射。

  其后,李世民与其兄、皇太子李建成之间矛盾突出,形成对立的两大派系。李渊有意偏袒李建成,对李世民身边的亲信怀有戒心。而裴寂自太原起兵后,一直随在李渊身边,深受宠信,担任尚书省官,位在刘文静之上。刘文静对此心怀不满,便出怨言。裴寂为了报复他,便指示人诬告刘文静有谋反之嫌,裴寂自己又多次在李渊面前诬陷刘文静。李渊听信裴寂谗言,将刘文静囚审。李世民向李渊固谏,说明刘文静并无反意,为其求情。但李渊终于听信裴寂之言,在武德二年九月杀了刘文静。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上皇位,为替刘文静报仇,又将裴寂免官削爵,除名为民。贞观二年,太宗诏令追复刘文静官爵。

  “刘文静”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