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陕西省名人>延安市名人>子长市名人

李和

暂无李和人物图片我要提供名人图片

子长名人李和介绍

西魏到隋朝大臣

李和(506~582年),字庆穆,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县)人。北魏到隋朝时期大臣,河州刺史李辩之子。

勇敢识度,状貌魁伟。跟随夏州刺史源子雍和贺拔岳,屡破贼寇;从平元树之乱,授安北将军;护送孝武帝元修西迁,册封新阳县伯。 西魏时期,跟随丞相宇文泰,擒杀窦泰、收复弘农、参加河桥之战、沙苑之战,屡立战功,进封恩阳郡公,出为汉阳太守。大统初年,拜左光禄大夫、散骑常侍、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赐姓宇文氏,出任夏州刺史。北周建立后,册封阐熙郡公,入为司宪中大夫,外放治理洛州、荆州,拜柱国大将军,册封德广郡公,加位上柱国。

隋朝开皇二年,去世,时年七十七,追赠使持节、大将军、司徒公、徐州都督,谥号为肃。

李和人物生平

李和本名李庆和,祖先是陇西狄道人。后来迁居朔方。父李僧养,因世代是英雄豪杰,善于统御,任夏州酋长。  李和年少敢勇,有见识器度,体貌高大雄伟,被州里所推崇。贺拔岳镇守关中,任用李和为帐内都督。李和因征讨诸贼的功劳,渐渐升迁至征北将军、金紫光禄大夫,赐爵思阳公。不久任汉阳郡守。治政宽厚,百姓称赞。到大统初年,李和加车骑将军、左光禄大夫、都督,累次升迁至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夏州刺史,赐姓宇文氏。宇文泰曾经对诸将说:“宇文庆和,智慧与谋略异常高明,为人恭敬谨慎,历任数职,都符合我的意旨。”于是赐李和名意。改封永丰县公,邑一千户。保定二年,李和拜宪中大夫,进爵义城郡公。不久又改封德广郡公,出任洛州刺史。李和之前在夏州,留下不少善政,等到此次出任洛州刺史,商洛父老乡亲,莫不盼望李和的善政。李和到了洛州,以仁爱宽容教诲民人,诉讼的案件也稀少了。天和三年,李和进位大将军,拜延、绥、丹三州武安伏夷安民三防诸军事、延州刺史。六年,李和进柱国大将军。建德元年,朝廷改授李和延、绥、银三州文安伏夷安民周昌梁和五防诸军事。后来李和因犯罪免官。不久又恢复柱国之位。

隋开皇元年,李和迁上柱国。李和为人刚强简略,越老越严厉,他的儿子侍奉他的时候,就像侍奉严厉的君主。李和因“意”字是宇文泰赐给他的名,现在朝代已经更替,而庆和则是其父起的名,不可违背。所以到了现在才以李和为名。二年,李和去世,朝廷赠李和本官,加司徒公、徐、兖、邳、沂、海、泗六州刺史。谥曰肃。

李和史籍记载

《周书 卷二十九 列传第二十一》

《北史 卷六十六 列传第五十四》

李和补充介绍

  李和(?~582年),本名庆和。北周将领。宇文泰曾赐他姓宇文氏,取名“意”。隋朝建立后恢复原名。他祖籍陇西狄道,后迁居朔方(魏、周时朔方郡在今陕西子长县附近)。他的家庭几代是当地豪强,其父李僧养曾任夏州(故治在今陕西靖边县境)酋长。

  北魏末年,贺拔岳镇守关中时,以李和为帐下都督,后作战立功,迁为征北将军、金紫光禄大夫,曾出任河阳郡守,晋位为思阳公。西魏大统初年(535),被加授车骑将军、左光禄大夫、都督,后来累迁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担任夏州刺史,改封爵为永丰县公,食邑达千户。

  周武帝保定二年(562),李和的官阶为司宪中大夫,晋爵为义城郡公,出任洛州刺史。他虽出身行伍,但在担任地方行政官时,言行有规,立身恭谨,善于治理吏民事务,受到百姓称赞。他在商洛地方任职四、五年,执法公允,政事宽和,民间讼事相对减少,社会秩序比较稳定。天和三年(568)被晋升为大将军,负责延、绥、丹三州(故治在今陕西延安、绥德、宜川县)及武安、伏夷、安民三防诸军事、延州刺史。六年(571)升为柱国大将军。建德元年(572)改任延、绥、银(在今榆林县南)三州及文安、伏夷、安民、周昌、梁和五防诸军事。由于触犯刑律被免官,后来复起为柱国。

  隋朝建立后,李和迁为上柱国。开皇二年(582)卒。赠本官,加赠司徒公,徐、兖、邳、沂、海、泗六州刺史。

  “李和”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