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上海市名人>浦东新区名人

杨定

杨定人物照片

浦东新名人杨定介绍

全民族抗战时期革命烈士

杨定(1913—1943),又名杨志雄,上海市南汇县老港乡日新村人。高小毕业后曾在家务农,后到六灶嵇义泰杂货店当学徒,后回家经人介绍到小学任教,并经黄渡师范学校培训,取得合格学历证书。1934年7月,杨定自办朱路小学。他教学认真,热爱学生,得到县教育局的表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杨定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3月25日晚,游击队在吴家码头与日军扫荡部队相遇,杨定等7人被抓至日军祝桥驻地。日军对其施以酷刑,而杨定始终未暴露身份,后由本县教育界名流石瑞琪老师保释。5月,中共浦东工委派杨定负责游击队管区的教育工作,杨定自编教材,进行抗日教育。1942年7月,杨定奉命随军到浙东,任新四军浙东纵队经济委员会二科科长。1943年3月调任三北(姚北、慈北、镇北)分会主任。6月21日下午,杨定带秘书和警卫员到浒山区检查税收工作,在何家村东遭遇出来扫荡的日军,不幸被捕。杨定在酷刑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随后被日军带至余姚县城,杀害于石人山。

杨定生平经历

杨定原名杨志雄,1913年8月15日出生于浦东老港日新村一个农民家庭里。1933年与同乡夏金莲结婚,生有二子一女。1938年投身革命,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改名杨定。1943年夏,杨定壮烈牺牲于浙江四明山抗日根据地。

乡村园丁

杨定自幼家境贫寒。父母以务农为生,家中虽有一定数量的自耕地,但因连年歉收、苛捐杂税和人口较多,生活甚为艰难。杨定从小聪明伶俐又懂事,深得其舅父潘世昌的喜爱。在念小学时,其舅父潘世昌就带他到自己创办的公和小学求学。后又送他到惠南高小学习,毕业后在家里跟父母干农活。1929年,杨定到六灶嵇义泰杂货店当学徒。约二三年时间,杂货店破产倒闭,杨定只能返回家中。没过多久又经人介绍到小学任教并到黄渡师范学校培训(现上海安亭师范学校)。黄渡师范学校是一所把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作为办学宗旨的学校。杨定在校学习期间深受陶行知先生思想的影响。在取得了学历证书后回乡任教,并践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1934年7月,杨定创办朱路小学(在现浦东老港镇牛肚村)。为的是让当地的小孩子都能够上学学知识,长大后能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同时也可以改变他们的命运,能有更好的生活。杨定任教期间,认真教学,热爱学生。当时学校条件很差,他曾自制教具——用猪毛等物制成大算盘,教学珠算。有一次学生患流行性疟疾,他步行到奉贤王良心堂药店,自费购买“山岳药”送给学生服用,颇得当地群众的好评。当时县教育局曾派人调查了解,并在《南汇民报》上表彰杨定办学有方。

投身革命

1937年上海沦陷。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进了浦东平原,浦东人民掉进了苦难的深渊。杨定执教的朱路小学也被迫关门。目睹日寇在自己的家园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人民生活在悲惨痛苦和惊惶之中,年轻的杨定萌发出一股抗日救国的激情。正在此时,他结识了富有抗日救国思想的热血青年连柏生、林达、王才林等,立志投入到救亡运动中去。1938年夏末秋初,杨定参加了南汇县抗日武装——由连柏生为中队长的南汇县保卫团第四中队。1939年6月,“保卫四中”扩编为南汇县抗日自卫总团第二大队(简称“抗卫二大”),连柏生任大队长,王才林任大队副,下辖3个中队,共200余人,杨定任秘书。同年,杨定经朱君务(中共浦委委员)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并将原名杨志雄改为杨定,表示自己对革命的坚定决心。

虎口脱险

1940年3月25日,侵沪日军集中2 000多兵力围攻南汇县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卫二大”。在北起江镇,南起老港,西至钦公塘一线,疯狂进行扫荡,海面上也派出汽艇配合,实行水陆合围。“抗卫二大”和“抗卫二大一中”的干部战士计50多名,被压缩在东西10余华里、南北30余华里的狭小地区。在敌人拉网式包围,梳篦式搜索中,有干部战士十多人被捕,“抗卫二大一中”区队长林阿本等6人在二灶泓被敌人抓住后遇难。杨定和朱君务等七人,被抓至日军驻地祝桥。关押期间,日军曾用“老虎凳”等酷刑进行逼供,杨定始终未供认出组织情况和自己的真实身份。后由本县教育界名流石瑞琪老先生证明杨定“确是一个小学教师,并非游击队员”而得以保释。杨定在祝桥脱离虎口后,因遭日寇严刑拷打,身体多处受伤,在家人的安排下到上海红十字会医院治疗。一段时间后回到家中,爱人劝其在家“安分守己”,不要再外出活动,以免家里人担惊受怕。但杨定觉得国难当头,在家生活不会安宁,日子也不会好过,特别是介绍自己入党的朱君务等革命同志惨遭日寇杀害,更使他懂得不赶走日寇,就没有未来。此后,他不仅自己坚持革命,还先后动员胞弟杨志豪,妻弟夏祖德,堂弟杨志远、杨三囝等人参加了革命。1940年5月,南汇县抗日自卫总团第二大队扩编为淞沪抗日游击队第五支队,组织上考虑到杨定受伤未痊愈,就派他到五支队辖区内的六如小学、正本小学等学校任教,一来可以让他更好地养伤,二来杨定本来就是老师出身,自己开办过学校,教学方面有一套自己的经验,对提高辖区内的抗日宣传工作有一定的帮助。在教学中,杨定非常认真,一直用自己刻印的抗日课本教学生。如“东一村,西一村,村村打倒日本人”等,向学生宣传和灌输抗日救国思想,呼唤承受苦难的群众勇敢地拿起武器与敌人斗争。

巧征军粮

1941年杨定调到一区(即老港、新港、惠南、盐仓、东海、黄路、万祥等地区)任征收主任,负责征收抗日公粮和筹集部队活动经费。当时中共领导下的苏南行政公署任命连柏生兼任南汇县县长,下辖8个区,各区设征收主任1人。粮食作为一种战略物资,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保障。抗战时期,由于老百姓都不富裕,所以征粮工作一直极为困难。在这种环境下,如何完成上级下达的征粮任务,是摆在杨定面前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在这之前一直采用向各乡摊派的办法筹集公粮(即要求各伪乡公所按规定向游击队送交),不能满足部队给养需要。杨定接任后,通过调查研究,开创了以征收田亩捐的新办法。他通过关系到伪县政府抄出了原国民党的田赋册,然后以抗日武装游击队名义造册向各户征收,使抗日粮款收缴工作有了保障。这样,征收任务不仅如期完成,而且数量大幅度增加。这一做法,完全符合当时党中央关于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动员全民团结抗日的方针。为此,杨定受到五支队领导的表彰,并按征收金额比例发给奖金六千余元。杨定把这笔奖金平均分给了同一区工作的孙瑞祺、夏筱塘等其他有关同志。后来其他区都学习这一办法,使部队活动所需粮款得以顺利解决。在如今看来,杨定是个思想活跃,极具创新意识的人才。杨定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叉、斗争十分尖锐复杂的情况下,警惕性高,组织性强,对党和人民一片忠心,对敌人斗争坚决。1942年春,国民党马柏生部队的嫡系陆嘉南,居心叵测地突然来找杨定,企图通过杨定与连柏生联系,将我党领导的五支队拉过去,收编为国民党部队。杨定在摸清陆嘉南来意后,立即密报连柏生,因连不在,乃向代理连柏生工作的张晓初汇报。张知道陆的底牌和来意,即嘱杨定保持警惕,随时注意陆的动向。不久,上级派员通知杨定,杨奉命连夜派人将陆嘉南就地处决。

辗转浙东

随着抗日战争的深入发展,新四军在渐东三北开辟了新的抗日根据地。1942年7月,杨定奉命调往渐东,开始任三北游击司令部经济委员会二科科长。12月,直属三北游击司令部的三北经济委员会在慈北洞桥虞家成立,三北游击司令部副司令连柏生兼任主任,下辖东、中、西3个分会。东区分会主任范刚,西区分会主任黄佐一。1943年3月杨定任中区(龙山、观城、浒山)分会主任。三北经委会成立后为了调动三北人民抗日积极性,同时保障地方绅士的权益,采用二五减租和对雇工增加工资的办法,从而使极大部分的农民生活得到了改善。其次设立税卡,在沿海地区对过往商人货物收税,以保证部队的经费来源。由于三北地区相对比较富裕,抗日政府征得的税收,不仅有力地支援了浙东抗战,而且也了支援华中局和新四军。每到粮食征收时节,日伪军必然会来抢粮,三北地委就组织部队打击抢粮的日伪军,从而保证了部队和人民的粮食供应。最后是印制抗币,打击日军的金融掠夺,保证了根据地的物价稳定。在浙东,斗争形势险恶,生存条件严苛,与杨定同去的有位同志吃不起苦,加之家人的拖累,经领导批准离开部队返回老家。临走前,他去看望杨定,杨定在路口送别时,嘱他回家后仍然要坚持抗日救国,并对他说:“我决心参加革命到底,随时准备牺牲自己的生命,如果真是出了什么问题,就当生了一场不可救药的恶病。”这充分表现了杨定坚定的信念。

为国捐躯

1943年6月21日上午,杨定决定到浒山区检查税收工作。这个区就在日伪军的眼皮底下,敌伪据点林立,樟树庙、浒山有日伪军据点,环境极为险恶,而征收工作却搞得特别好。杨定曾多次对浒山征收处主任吴浩南说:“要到浒山区亲眼看看你们的工作”。这天他带了秘书邱恭、警卫员钮茂兴,会同吴浩南及其通讯员岑纪田,一起从慈北洞桥虞家出发。在途经浒山区三官乡潭河沿何家村东时,迎面碰上“扫荡”的日军,一时躲避不及,只得边跑边还击,但仍不幸被俘。杨定和邱恭被俘后,被关在樟树庙日军据点。当天,吴浩南即向三北地委书记王仲良和慈姚县委书记谢仁安等汇报。 组织上获悉后,多方设法营救,并买通了一个日本翻译,使日寇放松对杨、邱的监禁。6月23日中午,他们趁日寇外出“扫荡”的机会,越狱而出。不幸逃离不久,即被敌人哨兵发觉,他俩立即商量,决定分两路背向而行,杨定朝东南方向跑,邱恭朝西北方向跑,以分散敌人的追捕目标。敌人紧盯杨定奔跑的方向追赶,杨定不幸又落入日寇的魔掌。 杨定重新入狱后,遭受了敌人惨无人道的酷刑。他们把杨定关人木笼,且将手和脚都用钉子钉上。杨定在敌人的酷刑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不久,杨定被日寇杀害于石人山。

杨定补充介绍

  杨定(1913—1943)

  又名杨志雄。本县老港乡日新村人。高小毕业后曾在家务农。16岁时到六灶嵇义泰杂货店当学徒,后回家经人介绍到小学任教,并经黄渡师范学校培训,取得合格学历证书。1934年7月,杨定自办朱路小学。他教学认真,热爱学生,得到县教育局的表彰。

  抗日战争爆发后,杨定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夏秋之际,他加入南汇县保卫团第四中队。第二年,该中队扩编为抗日自卫总团第二大队,杨定任秘书。同年由朱君务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3月25日晚上,游击队在吴家码头与日军扫荡部队相遇,杨定等7人被抓至日军祝桥驻地。日军对其施以酷刑,而杨定始终未暴露身份,后由本县教育界名流石瑞琪老师保释。5月,中共浦东工委派杨定负责游击队管区的教育工作,杨定自编教材,进行抗日教育。1941年,杨定任一区征收主任,负责征收抗日公粮和经费。杨定在一区首创征收田亩捐的新办法,这种办法既符合中共中央的方针,又大幅度增加抗日粮款。为此,杨定受到领导的表彰,并发给奖金6000元,杨定把这一笔奖金平均分给了一同工作的同志。1942年春,国民党马柏生部队的陆嘉南,居心叵测地突然来找杨定,企图通过杨定与连柏生联系,将五支队收缩过去。杨定摸清陆来意后,立即向领导作了汇报,领导即嘱杨定保持警惕,随时注意陆的动向,如何处置待研究后通知。不久,上级派员通知,杨奉命连夜派人将陆就地处决。

  1942年7月,杨定奉命随军到浙东,任新四军浙东纵队经济委员会二科科长。次年3月调任三北(姚北、慈北、镇北)分会主任。6月21日下午,杨定带秘书和警卫员到浒山区检查税收工作,在何家村东遭遇出来扫荡的日军,不幸被捕,关在樟树庙日军司令部。23日中午,他们趁日军外出扫荡的机会越狱逃跑,被敌哨兵发觉,重入魔掌。敌人把他关入木笼,且将手和脚都用钉子钉上。杨定在酷刑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随后被日军带至余姚县城,杀害于石人山。

  “杨定”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