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上海市名人>浦东新区名人

姚锦林

暂无姚锦林人物图片我要提供名人图片

浦东新名人姚锦林介绍

民国时期实业家

姚锦林(1875~1944),字锡舟,上海川沙人。家境艰难,幼年失学。11岁即到上海租界独自谋生,贩过瓜果,为洋人拣过网球,当过外国坟山守夜。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在租界当马路小工,因其勤奋被擢升为班首,有机会接触到上海建筑界的一些头面人物,如杨斯盛、江裕生等,认为建筑业发展前途甚广,遂在工余向杨、江等前辈求教,自己潜心研究营造技术,甚有所得。此间结识了挪威籍建筑师穆勒。当时穆勒专为怡和洋行设计房屋,就将怡和纱厂的一部分工程让姚锡舟承建,姚出色完成,光绪二十六年创办姚新记营造厂。

姚锦林人物生平

光绪二十九年,外白渡桥重建,旧桥板拆去后,桥桩却拔不上来,工部局的外籍工程师们一筹莫展。姚锡舟胸有成竹地揽下这一难题,他在苏州河里停上几条大船,趁落潮时把旧桥桩固定在船上,涨潮时,靠水的巨大浮力,把桥桩一根根拔了出来,姚的技艺深得工部局工程师玛礼逊、罗德、德利等人的欣赏。

光绪三十三年,穆勒设计的安徽芜湖铁路局的3座铁路桥开始施工,其中一座地下遇上流沙层,桩头移位严重。姚锡舟将水泥干拌好装在麻袋里沉入桩基坑,一袋袋叠上去,水泥遇水凝固,这样桩头便固定住了。还有一次,穆勒设计上海香港路上一座仓库加层,因仓库内存放着货物,业主要求在施工时保留人字形屋面,姚锡舟便用几十只千斤顶把屋面顶起来,加层的墙逐步砌高,顺利地完成了这项工程。

此间,穆勒正设计上海第一幢钢筋凝土框架结构的的德律风公司大楼,姚锡舟自然获得该楼的建造权。当时,钢筋混凝土技术刚刚传入上海,姚潜心研究这项新技术,安排铁匠扎钢筋、石匠浇捣混凝土,终于在光绪三十四年完成了在上海建筑施工史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程。

清宣统二年(1910年)左右,姚与穆勒、德利合伙开办协泰洋行,这是上海建筑业早期的中外合资建筑企业,也是一家集设计、施工于一体的企业,先后承建了不少重要工程,如中孚银行大厦、中央造币厂、中央银行、恒丰路桥等等。

其中尤以民国14年(1925年)建造的法国总会(今上海花园饭店裙房)为世人瞩目。这幢典型的法国式建筑装饰精微细巧,富丽堂皇,椭圆形的弹簧地板舞池为上海首次建造,工艺比较复杂。

民国15年,南京中山陵一期工程即陵墓、祭堂、平台等开工,姚锡舟中标承建。当时施工条件十分艰难,材料均由外埠运来,被沿途关卡层层盘剥,并不时遭军阀拦路抢劫。千辛万苦运到工地,但上山无路,搬运花费大量人力。业主对施工技术、材料要求极其严格,仅青砖一项,选取几次都未能通过,姚决定自行建窑专门为陵墓烧制砖块。工程未完,亏损已成定局。姚锡舟说:“国父坟再蚀本也要做,质量上绝对保证”。经3年多努力,中山陵告竣。姚锡舟在此项工程中亏损14万两银子。姚锡舟和其他两位中山陵二期、三期的参建者康金宝、陶桂林一起,为中国建筑史留下了一件可贵的历史作品。

姚锡舟很早就意识到建筑业的振兴离不开建材业的发展,早在清光绪三十年,他就在松江长山创办新记轧石厂。20年代,水泥用量日见增加,国人建筑均采用外货,资金大量外流,姚即萌发建设中国自己的水泥工厂的念头。

民国10年,他联合沪上巨商胡耀庭、瞿宏声共同倡议,发动招股。姚锡舟在同业中奔走说服,并联络了上海、无锡等地的金融家和实业家吴麟书、陈光甫、聂云台、荣宗敬、朱吟江等集资从英国、德国购入机器,开设中国水泥厂,姚担任总经理,于民国12年3月开工生产,日产泰山牌水泥500桶。

中山陵建筑完成后,姚锡舟退出营造界,专心致志于发展水泥工业。面对日货水泥倾销,他联合中国、启新、江南等几家水泥厂实行联营,认定价格划区销售,并积极购入机器扩大生产,到民国25年水泥年产量达11余万吨。当时报纸称:“本埠所用水泥一律华商,日货被挤毫无地位。抵货声中,建筑界有此热血团结,很是自豪。”

姚锡舟还与聂云台、胡耀廷等在崇明创办大通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被举为董事兼经理,生产出的大飞牌棉纱,畅销国内市场。

民国26年八一三事变,姚捐款在今四川南路市六中学处建造伤兵医院支援抗战。同年龙潭中国水泥厂陷于日军之手,日方以“中日经济提携”为名胁迫姚锡舟与其合作遭姚拒绝。

民国27年姚避到香港,半年后回上海租界隐居。

民国28年,他又投巨资创办华伦造纸厂,出产金轮牌牛皮纸,风行沪市。其子姚乃煌、姚乃炽、姚乃康、姚乃寿及姚清德等均继承姚的事业,活跃在国内外营造界。

姚锦林补充介绍

  姚锦林(1875~1944),字锡舟,川沙人。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在租界当马路小工,擢班首,遂结识杨斯盛、江裕生等建筑界知名人物。光绪二十六年,创办姚新记营造厂。光绪二十九年,外白渡桥重建,需拆除的旧桥桩却拔不上来,工部局的外籍工程师一筹莫展,姚锡舟揽下这一难事。他在苏州河里停上几条大船,趁落潮时把旧桥桩固定在船上,涨潮时,靠水的巨大浮力,拔出桥桩,深得工部局工程师玛礼逊、罗德、德利等人的欣赏。光绪三十三年,穆勒设计的安徽芜湖铁路局的3座铁路桥开始施工,其中一座遇上流沙层,桩头移位严重。姚锡舟将水泥干拌好装在麻袋里沉入桩基坑,一袋袋叠上去,水泥遇水凝固,这样桩头便被固定。上海香港路上一座仓库加层,因仓库内存放货物,业主要求在施工时保留人字形屋面,姚锡舟便用几十只千斤顶把屋面顶起来,加层的墙逐步砌高,完成这项工程。宣统二年(1910年),与穆勒、德利合伙开办的协泰洋行,先后承建中孚银行大厦、中央造币厂、中央银行、恒丰路桥、法国总会等。民国15年(1926年),中标承建南京中山陵陵墓、祭堂、平台等,因施工材料要求极其严格,便自行建窑专门为陵墓烧制砖块,中山陵告竣,亏损银达14万元。姚锡舟说:“国父坟再蚀本也要做。”为表彰姚锡舟建设中山陵的贡献,中山陵葬事筹备委员会决议,将姚锡舟的名字刻入《中山先生陵墓建筑记》碑文,载人中山陵史册。民国10年,联合上海、无锡等地的金融家和实业界人士开设中国水泥厂,任总经理,生产“泰山”牌水泥。到民国25年水泥年产量达ll余万吨,当时报纸称:“本埠所用水泥一律华商,日货被挤毫无地位”。还与聂云台、-廷等在崇明创办大通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被举为董事兼经理。“八一三”事变,姚捐资在今四川南路市六中学处建造伤兵医院支援抗战。其子多名均继承父业,为上海建筑世家。

  “姚锦林”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