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上海市名人>青浦区名人

董健吾

董健吾人物照片

青浦名人董健吾介绍

红色牧师

董健吾(1891—1970),上海市青浦县人,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与宋子文是同窗好友,曾任圣彼得教堂牧师,后在冯玉祥部任秘书兼英文教师。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在上海参加中央特科,从事党的秘密情报和联络工作。1930年开办“大同幼稚园”收养领导人的子女和烈士遗孤,后通过张学良的帮助,送毛岸英、毛岸青去苏联。受宋庆龄之托,护送斯诺、马海德去延安。被称为“红色牧师”。

董健吾人物生平

1960年6月,美国《密勒氏评论报》的著名记者、《西行漫记》的作者、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埃德加·斯诺在阔别中国25年后再次来到中国,在他与毛泽东的会谈中,他提出了想见一见“王牧师”。这个“王牧师”,就是在当年白色恐怖的特殊环境中数次出入红区、屡建奇功、身为共产党员却又有着牧师身份的青浦人——董健吾。

1891年,董健吾出生于青浦镇东门棣华桥董家。祖父董守志曾在几个地方当过县令,祖母沈氏娘家经营船业,在上海滩颇有影响。沈氏是一名教徒,所以她给新出世的孙儿取名守清,健吾是他后来自己改的名字。董健吾从小在教会学校里读书,1914年他考取了基督教圣公会创办的圣约翰大学,专攻神学。与他同学的,有浦化人、宋子文、顾维钧等。在圣约翰大学内,董健吾非常活跃,校长卜舫济非常赏识这位出色的学生。董健吾在毕业后又去神学院进修了两年,成了一名正式的牧师,当了卜舫济的助手。

受“五四运动”影响,董健吾爱国主义思想迅速萌发,倾向进步。“五卅惨案”期间,他带头在圣约翰大学降下美国旗,升起中国旗。这样,他与本来非常赏识他的美籍校长卜舫济决裂,被开除学籍。离开学校后,董健吾在上海爱文义路(今北京西路)圣彼德堂担任了住持牧师。

董健吾精通教义,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和拉丁语,在圣彼德堂布道时,很受教友们的敬爱。后被他在圣约翰大学的同学浦化人(中共党员)请到有“基督将军”之称的冯玉祥部队布道。到冯部后,冯玉祥巧定董健吾担任自己的秘书,不久又升为秘书处主任,同时还教冯夫人及孩子学习英语。当时正是国共合作期间,在冯玉祥部工作的共产党员颇多,担任冯玉祥部队政治部主任的就是著名的共产党人刘伯坚。1927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四一二”大屠杀;7月,宁汉合流,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就在中国革命处在非常艰难的时刻,董健吾由刘伯坚和浦化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随他俩暂时离开上海以避迫害。

1928年11月,董健吾又回到上海,继续在圣彼德堂担任牧师,并和党组织接上关系,由负责政治保卫工作的陈赓说服他利用牧师身份加入中央特科,主要搞情报工作。1930年2月,陈赓要求董健吾利用自己的牧师身份,办一个幼稚园,专门收养革命烈士和党的领导人在上海的子女。由于当时党的经费拮据,董健吾一面在教友中募捐,一面回青浦老家把祖母分给他的几十亩田产全部卖掉,等得钱款租了教友肖智吉医生在戈登路(今江宁路)武宁路拐角处的两幢石库门房子,创办了大同幼稚园。为了避人耳目,还请了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题了匾额。大同幼稚园收养的孩子,大多是烈士遗孤和党的领导人的子女,其中有澎湃的儿子、恽代英的女儿、蔡和森的儿子、李立三的女儿等,1931年春节前后,毛泽东的三个儿子岸英、岸青、岸龙也被送进了园。不久,大同幼稚园由戈登路迁至陶尔斐斯路341号(今南昌路48号)1932年,由于顾顺章的叛变,上海地下党组织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为了保护革命者的后代,党组织决定立即解散大同幼稚园,但董健吾仍负责抚养岸英、岸青两兄弟(岸龙于1931年夭折),直到1936年春天,董健吾通过他与张学良的关系,由著名爱国将领李杜将军把兄弟俩护送到前苏联学习。

1936年元旦过后,董健吾接到口信,说是宋庆龄要他去莫里哀路(今香山路)她的私宅会晤。董健吾和宋子文是同学,与宋庆龄的关系也很好。原来,由于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全国人民抗日热情高涨,迫于形势的压力,国民党企图通过政治手段解决两党间的问题,蒋介石要求宋子文同共产党秘密接触。宋子文知道二姐和共产党有联系,就把信交给了宋庆龄。宋庆龄考虑很久,则把这个极其重要的任务交给了她和宋子文都熟悉的朋友董健吾。董从宋严肃的表情中看出这封信同国家、民族的命运和前途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便郑重地接受了任务。随后,董健吾将密信缝在自己的丝绵背心里,一路历尽艰辛,到达西安,却又因时值隆冬,大雪封路受阻在西安困顿了近一个月,最后董健吾通过当时在西安的张学良将军协商,动用了张的私人飞机护送他跨越了白区和红区的最后一道屏障,于1936年2月27日到达瓦窑堡,见到了陕甘宁地区领导人秦邦宪、林伯渠,并将密信转交给了毛泽东、周恩来。董健吾是“四一二”政变之后沟通国共双方的第一个联系人。

1936年初,美国《密勒氏评论报》的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上海会见宋庆龄,向宋庆龄提出去西北红区采访的请求。宋庆龄通过电台与陕北取得联系。当时中共中央正需要一个有影响的西方记者来客观公正地报道红区的情况,于是斯诺的请求马上得到了毛泽东等的同意。宋庆龄想到董健吾与张学良的关系,便把护送斯诺去陕北的任务再次交给了他。几天后,斯诺就见到了他在《西行漫记》中所描述的:“一个身材高大,胖得有点圆滚滚的,但是体格结实、仪表堂堂的中国人,身穿一件灰色绸布大褂,外表像个富裕的商人”,“他穿过打开着的旁门进来,用一口漂亮的英语向我打招呼……”自称姓王的牧师——董健吾。在护送路上,王牧师幽默诙谐、谈吐不凡,斯诺继续写道:“在这以后的那个星期里,我发现即使仅仅为了王一个人,也值得我到西安一行……”

送别斯诺,董健吾回到上海。由于情况突变,与他单线联系的潘汉年去了香港,董健吾与地下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四处漂泊,历尽磨难与冷遇……

1960年6月,经过25年的人间沧桑,斯诺再次来到中国。当他向毛泽东提出想见一见“王牧师”时,竟无人知晓“王牧师”的行踪。后来通过浦化人,中央才了解到“王牧师”就是董健吾。

1961年2月的一天,在上海以推拿行医谋生的董健吾突然接到国防部办公厅的通知,让他到锦江饭店对面那幢神秘的小楼去。原来,是陈赓将军看望他来了。陈赓紧紧拥抱着这位曾出生入死的战友,感慨万端地说:“我这次是受中央负责同志的委托来看望你的……”根据中央的指示,董健吾应聘担任了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

1970年秋天,斯诺最后一次来中国访问时再次想到了第一个将他引入中国红区的王牧师。然而,此时的“王牧师”已在那场疯狂的运动中被折磨的奄奄一息,曾经在他身上炽烈燃烧的生命之火快要媳灭了。1970年年初,董健吾因胃出血在上海东方红医院(即瑞金医院)开过刀。3月19日,他又因为胃出血住进第一人民医院,经诊断他得了胃癌。在病榻前,董健吾坚定地说:“知我罪我,自有公论。”1970年12月25日,一个长期战斗在秘密战线上,并且作出卓越的历史性贡献的优秀共产党员,就这样黯然谢世了。

历史是公正的。1978年9月,李维汉亲自证明董健吾的革命经历,使董获得平反昭雪,恢复名誉。1979年,上海市委统战部举行董健吾追悼会和骨灰安放仪式。

董健吾主要作品

《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1937年7月5日,发表于当时的时政文化杂志《逸经》。

董健吾补充介绍

  董健吾,青浦镇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少年时就读于苏州桃坞中学,继入上海圣约翰大学神学系,毕业后赴扬州、西安当牧师。民国13年(1924年)回圣约翰大学任教。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应共产党员浦化人之邀,去冯玉祥的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中布道,出任政治部秘书处长,曾在洛阳、郑州一带从事工人运动。经刘伯坚、浦化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7年回上海,翌年任青浦初级中学校长。半年后离青赴沪,11月间,在陈赓领导下参加处决叛徒白鑫的斗争。之后在圣彼得教堂任主持牧师。19年变卖田产,在上海开办大同幼稚园,收养革命后代。后因经费无着,幼稚园-停办,但仍负责抚养毛岸英和毛岸青,直到他们离沪经法国去苏联学习为止。25年1月,受宋庆龄委托,经西安乘张学良座机去肤施,转瓦窑堡,递交致毛泽东、周恩来的密信。3月回沪。后又护送美国记者埃德加·-由西安去陕甘宁边区,时称王牧师。抗日战争爆发后,与党失去联系,但仍搜集日军在沪有关情报转送党和新四军。民国29年,利用伪南京警官学校训育处长身份,营救几名新四军干部,并收编在押的抗日爱国将士为警官。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与何民魂合作,到国民党军队中策动起义投诚,并指派何玉堂护送叶剑英的秘书章良思乘船奔赴东北。上海解放后,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1961年2月7日,陈赓曾受党中央委托来沪看望董健吾。“0”中遭受难以忍受的-而病倒,于1970年12月25日逝世,终年79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终于得以平反昭雪。

  “董健吾”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