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名人夏瑞芳介绍
夏瑞芳(1871—1914),江苏青浦(今上海市青浦区)人,字粹芳,出生于1871年,1897年集资在上海创办商务印书馆,出任经理。成为中国近代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中央组出版机构。
夏瑞芳还在1901年创办《外交报》杂志。在1904至1914年间,除出版教科书和各种读物外,先后创办发行了《东方杂志》《教育杂志》《小说月报》《少年杂志》等。
同时,在国内培训出版人才,组织赴国外考察,引进先进印刷技术,对商务印书馆的早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14年1月10日被陈其美派遣的刺客暗杀身亡。
夏瑞芳生平履历
1897年,与鲍咸恩、鲍咸昌、高翰卿合议创立商务印书馆,集资3750元,开始只有两部手摇小印机、3台脚踏圆盘机和3部手扳压印机。平日和鲍咸昌、郁厚坤三个人办事,再招了几名工人,承印商业表册、账本和教会图书等。开业不久,赴日本考察,订购印刷设备和器材。
1900年,收购日本人在上海的修文印刷局,设备较为完备,并率先在国内用纸型印书。
1901年,印锡璋、张元济入股,聘请蔡元培任编译所所长,未到任。
1902年,聘请张元济任编译所所长,相约以扶助教育为己任。赋与编辑出版大权,而且友好合作,共事十二年,亲密无间。同年,成立编译所、印刷所、发行所和总务处,吸收了一批有真才实学的知识分子进馆,网罗不少精明能干的管理人才,由于张元济的推荐,翻译家严复、林纾、伍光建和蔡元培的译著先后在该馆出版,初步奠定商务印书馆在中国出版界的地位。
1903年,大胆与日本金港堂合资经营,成立中日合资的股份有限公司,任总经理。聘用日本教育家金港堂管理干部、编辑,参与编辑《小学最新教科书》,销路很好,几年内编辑成套的中小学教科书出版,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积极从日本引进网点照相、彩色石印、凹版印刷、马口铁印刷术等先进技术,派郁厚坤赴日本学习照相制版,用珂珀罗版印书,请美国技师指导试制三色铜版。在不长的时间内,印刷质量有很大的进步。任总经理后,兼管发行工作。建立一个自成体系的发行网。
十年内,在20多个城市设立分馆,资本增至200万元,全馆职工已达750人,年出书近300种。还在北京、香港设有分厂。还设立涵芬楼、商业补习学校、尚公小学、养真幼稚园、孤儿院等。十年内发展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大型文化出版单位。由于他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当选为市总商会议董。鉴于社会上对日本扩张势力十分反感,1912年提出收回日股的建议。几次亲赴日本,与金港堂洽谈,终于于1914年1月6日达成协议,从此成为中国民族资本的文化企业。
同年1月10日,自发行所下班回家时遇刺,不幸身亡。有几千人为他送葬,蔡元培为他作传。后人称他是有远见、有魄力、善于经营的企业家。
夏瑞芳补充介绍
夏瑞芳(1871~1914年)
夏瑞芳,字粹芳,江苏青浦(今上海青浦)人。商务印书馆创始人、近代民族资本家。早年为排字工人和工头。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与鲍咸恩兄弟等创办商务印书馆(简称商务),印刷出版《华英初阶》、《华英进阶》等书。因销路日广,资本不断扩大。光绪二十六年,收买日商修文印刷局,并吸收南洋公学译书院院长张元济、闸北纱厂老板印有模参与经营,创刊《外交报》(为商务出版的第一种期刊),并将商务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夏任总经理。光绪三十年,夏又在闸北宝山路购地80余亩,扩建厂房和编译所,并在厂房附近修建住宅,供职工和闸北居民居住,称为东宝兴里、西宝兴里。接着,又买下河南路发行所的房屋,进行扩建。
至此,商务发展成为近代化印刷出版机构。
光绪二十八年八月,清政府颁布《学堂章程》,通令全国遍设学校,夏审时度势,遂以教科书为中心业务,增设印刷所、编译所和发行所,先后以蔡元培和张元济为编译所长,业务蒸蒸日上,光绪二十九年,吸收日商金港堂的资本,改组为中日合办,仍任总经理。从光绪三十年至民国3年(1914年),除出版教科书和各种读物外,陆续创办发行《东方杂志》、《教育杂志》、《小说月报》、《法政杂志》及《少年杂志》等刊物。夏先后举办小学师范讲习所、尚公小学、商业补习学校、艺徒学校和养真幼稚园等。此外,资助爱国女校和清心书院的经费,并将清心书院改为清心中学。这些社会活动,使夏在工商界赢得威望,被誉为社会福利家。
民国3年1月6日,夏代表商务与日商签定收回日股契约,并辞退日方人员。1月10日商务在《申报》上刊登广告,宣布商务“为完全本国人集资营业之公司,已将外国股份全部购回”。从此,商务印书馆成为独立的民族出版企业。胡愈之说:“商务印书馆的创办人夏瑞芳是一个企业家,他首先主张同维新的知识分子结合,再是认清了需要利用日本资本和技术,最后把日本股子收回来,他可说是民族资本家中的一个杰出人物。”正值商务印书馆公布收回日股通告之日,即民国3年1月10日傍晚,夏在上海河南路棋盘街发行所门口,不幸被刺身亡。
“夏瑞芳”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