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山东省名人>青岛市名人>平度市名人

宁戚

宁戚人物照片

平度名人宁戚介绍

春秋时期历史人物

宁戚,生卒年不详,应作甯戚,“宁”氏系后世讹传,春秋卫惠公(前686年-前669年在位)时人,姬姓,甯氏,名戚。春秋时齐国大夫。

早年怀才不遇。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即位后,经管仲推荐,被拜为大夫,任齐国大司田,管理农事,成为齐桓公主要辅佐者之一。奖励垦种,薄取租赋,使齐国很快富裕起来,对齐桓公完成“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霸业起了重要作用。仕齐 40余年,卒后葬于胶水东,墓称“宁塚”(今平度市马戈庄镇境内)。

宁戚后世影响

著作

甯戚著有《相牛经》1卷,为中国最早畜牧专著,对促进齐国农牧业发展产生一定作用。

宁戚相牛

古有伯乐相马,也有甯戚相牛。人们往往对伯乐相马的故事津津乐道,而对甯戚相牛的故事知之甚少。实际上,由于长期管理农事,甯戚著有《相牛经》一卷,后传给了百里奚,而使穷百里秦国饲牛拜相。应该说,甯戚对牛是情有独钟的,他喂过牛,仕齐后又大力推行牛耕代替人耕技术,提高了耕作效率,促进了农业发展。他以《饭牛歌》说齐桓公,其中就有“从昏饭牛至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的词句。农谚讲:“蚕无夜食不长,马无夜草不肥。”大牲畜要在夜里添刍料,甯戚的歌反映了齐地所积累的养牛经验。齐国丰富的养牛经验,带动了养牛业的发展。战国时,齐将田单被困在即墨(今平度东南),竟能在久困的城内收得千余头牛,以火牛阵打破燕军,足见当时平度养牛业的发达。

后人评价

甯戚在历史上的影响是很大的,历代文人墨客对其称颂颇多。战国时楚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中写道“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甯戚之讴歌兮,齐桓以该辅。”把他辅佐齐桓公和姜太公辅佐周文王相提并论。屈原的弟子宋玉在《九辩》中写道:“甯戚讴于车下兮,桓公闻而知之;无伯乐之善相兮,今使乎誉之。”赞扬了齐桓公对甯戚的识才用才。唐代诗人李白在《秋浦歌》第七首中写道:“醉上山公马,寒歌甯戚牛。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白石烂”就是甯戚在不得志时,抓住齐桓公出行的机会,叩牛角而歌时的歌词。《吕氏春秋·离俗览第七》对甯戚饭牛叩角而歌更是作了生动的记述。

甯冢双松

据《管子》记载,甯戚在齐国的活动多在齐国的东部。如齐桓公和管仲为解决商贾放债和农民之间的尖锐矛盾,曾委派四位重臣分赴各地调查研究,派到东方的就是甯戚,他当时很可能是分管齐国东部地区政务的。他长期在胶水一带组织开垦土地,发展农耕,使得莱国百姓纷纷来降,并得到了妥善安置。甯戚因此深受胶水以东百姓的爱戴,所以甯戚死后葬在胶水东岸(今平度马戈庄镇境内)而不归葬临淄,也就得到了合理的解释。甯戚的墓称为甯冢,冢体很大,位于一小山顶上,高15米,直径70米,当地百姓称其为“冢顶”,冢的周围形成了三个自然村,分别为冢东、冢前和冢西。清代时,冢上有两株大蟠松,为平度旧八景之一——宁冢双松。1984年,甯戚冢被列为青岛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宁戚补充介绍

  宁戚春秋时齐国大夫。早年怀才不遇。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即位,任管仲为相,招才纳贤,励精图治。被拜为大夫,长期任齐国大司田,管理农事,成为齐桓公主要辅佐者之一。奖励垦种,薄取租赋,使齐国很快富裕起来,对齐桓公完成“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霸业起了重要作用。仕齐40余年,卒后葬于胶水东,墓称“宁塚”(今平度市马戈庄镇境内)。附近塚前、塚东诸村均因此塚得名。“宁塚双松”是旧时平度八景之一。清代平度州曾设十乡,其中“宁公乡”因宁戚得名。

  “宁戚”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