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名人安作璋介绍
安作璋(1927年1月—2019年2月20日 ),山东曹县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历史学家。曾任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山东历史学会副会长、 山东地方志学会副会长等职务。
安作璋经过勤学苦读,以优异成绩考入齐鲁大学文学院历史系,在张维华的悉心指导下,主攻秦汉史,毕业后被分配到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工作。安作璋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从事秦汉史研究并取得卓越成就的著名史学家,是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创始人之一,被日本学者誉为“秦汉史之大家”。长年从事中国古代史、秦汉史、山东地方史、齐鲁文化史、历史文献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2019年2月20日晚病逝,享年93岁。
安作璋代表著作有《秦汉官制史稿》《刘邦评传》《山东通史》《中国运河文化史》《齐鲁文化通史》等, 主编《济南通史》。中共“十三大”代表,山东省首批拔尖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首届山东省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获得者。
概述图参考资料:
安作璋人物生平
安作璋先生出身于山东曹县的科举世家,祖父、伯父为清末举人,父亲安景参为清末秀才,在曹县老家大门的门楣上镶有“世科第”三字牌匾,是由清光绪朝吏部侍郎汪鸣銮书写。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其父为了躲避日伪的骚扰,举家搬迁至乡下,并兴办义学,安作璋在乡下小学中接受了较为全面的教育,尤其是在文史方面,通读了《前四史》与《资治通鉴》。1944年,安作璋随流亡师生到达皖北阜阳,后考入山东省第二临时中学高中部。当时,学习环境异常艰苦,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安作璋患过疥疮、疟疾、关节炎,尤其是严重的关节炎夺去了安作璋双腿的健康。
1947年,安作璋高中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齐鲁大学文学院历史系。在齐鲁大学,安作璋得到了众多名家的指导,如张维华、朱东润、莫东寅、韩连琪、吴金鼎、胡厚宣、栾调甫等,在张维华先生的悉心指导下,安作璋开始主攻秦汉史。在齐鲁大学学习的四年(1947—1951),安作璋恰巧跨越了新旧两个时代,先是接受了乾嘉学派“考据务实”思想的影响,以后又接受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这都为他个人治学风格与学术思想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51年,安作璋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山东师范学院(今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工作。1954年,其论文《西汉的西北屯垦》、《论西汉农官的建置及其作用》得到邓广铭先生的重视,接连发表在《光明日报》史学版上。次年,安作璋的首部学术专著《汉史初探》(由学习生活出版社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再版)正式出版,集中了安作璋上大学期间撰写的6篇论文,主要探讨了西汉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西汉皇朝对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以及桑弘羊在汉武帝文治武功中的地位等问题。本书出版后,在史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反响。特别是有关桑弘羊的文章,受到了郭沫若先生的赞扬。1956年3月1日《光明日报》发表评论文章,认为这是一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参考资料很丰富”的汉史论文集。肖黎在《中国历史学四十年》中,认为该书“为近40年来秦汉史学者个人论文集发表最早的一种,其中诸多观点常为以后的论著所引证”。
1980年越级晋升教授,1987年被选为中共“十三大”代表。1988、1995年山东省委省政府先后授予“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1991年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为博士生导师。
1989年10月,他应日本关西大学和学术振兴会的邀请,赴日进行为期一个多月的讲学和学术交流活动,在“日本秦汉史研究会”成立大会上作了有关秦汉史研究的学术报告。他的精辟的见解和渊博的学识使许多日本学者为之折服,在日本史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7年荣获首届山东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是5位获此殊荣的著名学者之一。
2019年2月20日晚病逝,享年93岁。
安作璋历史评价
原中共中央组织部长张全景:六十年来,作璋同志在史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辛勤耕耘,硕果累累,名著连篇,影响巨大,享誉国内外。作璋同志勤奋好学,知识渊博,治学严谨,诲人不倦,为党和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高足遍四海,桃李满天下。
原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
①安作璋先生是生于齐鲁、长于齐鲁的著名历史学家、秦汉史专家,在中国古代史、历史文献学、山东地方史,尤其是在秦汉史和齐鲁文化的学术研究方面,具有很高的造诣。六十年来,先生史海撷珠、矢志不移,博学慎思、孜孜以求,传道授业、默默耕耘,以丰富的著述、渊博的学识、高尚的品德、大家的风范,工作在高校教学与历史研究的第一线,赢得了学林和社会各界的推崇。
②安先生的渊博学识堪为学界楷模。先生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领域,是一位成就卓然、著作等身的著名历史学家,为我国历史科学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从事历史研究六十多年来,先生一直在史学园里辛勤耕耘,先后出版了许多学术专著,主编了多部重要史书,发表了大量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可谓硕果累累,成就斐然。
③安先生的治学态度和敬业精神令人钦佩。先生在治学方面注重基础求真求实,治学态度十分严谨,不成熟的想法绝不轻易公之于世,提出的观点总是在占有翔实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多方面的认真考订和反复推敲,才下结论。
④安先生的“道德学问”使我们深受启迪。先生把儒家立德、立功、立言思想概括为“道德学问”,作为毕生追求的人生目标。
原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王修智:
①安作璋先生是国内外知名的历史学家,半个多世纪里一直在山东师范大学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呕心沥血,辛勤耕耘。今虽人耄耋之年,却老而弥笃。先生学高德劭、著作等身、桃李芬芳,赢得了学术界、教育界的广泛推重与敬仰。
②安先生把历史研究作为一生的挚爱,长期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于拼搏的精神探索传统文化宝藏,求取史学真知。先生不仅在秦汉史、山东地方史、历史文献学等领域取得了令学界瞩目的成就,而且在中国运河文化史、中华杂技艺术史、中国古代史史料学等领域的成就也蔚为大观。这些丰硕成果不仅繁荣了马克思主义史学,并使安先生确立了其在国内外历史学界的崇高地位,而且也带动和启迪了一批后学得窥中国传统文化和史学宝藏的堂奥。
③安先生在史学领域磨砺了大半生,同时也在三尺杏坛辛勤耕耘了半个多世纪。他科学、严谨、认真、负责的治学态度赢得了学界的尊重,而他淡泊名利、乐于助人、关心后学、诲人不倦的优秀品质更是有口皆碑。而今先生虽已年届八十,但仍坚持给研究生授课,给本科生举行古史专题讲座。安先生善于发现历史的智慧,更善于在教学中发扬和传授历史智慧。他能娴熟地运用丰富的历史史料,从不同角度深入浅出地论述历史人物的成败得失,视野宏博,逻辑缜密,理论坚实,阐述精辟,使人感佩钦服。这当然得益于先生孜孜不倦的求知精神,得益于他刻苦钻研的治学态度。
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刘德龙:
①安作璋先生是国内外知名的历史学家,品德高尚、学养深厚。先生一生博学笃行,一直在史学园地里辛勤耕耘,取得了突出成就,在历史学尤其是秦汉史研究领域有很高的造诣,深受国内外学人敬重,被誉为秦汉史研究的重镇。
②安作璋先生治学严谨,既接受了传统史学的熏陶,又深受马克思主义和当代史学理论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治学之道。先生将“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视为人生最大的乐事,数十年甘为人梯,提携后学,为山东文化教育和社会科学的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道德、文章堪称楷模。
卜宪群、靳宝:安作璋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蜚声中外,在史学领域取得突出成就,构建了以秦汉史研究为中心,涉及中国通史、历史文献学、地方史、运河史等多领域、系统化的研究体系。他跨越新旧两个时代,深受乾嘉考据务实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治学思想与方法: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历史学实际相结合的治史原则;始终坚持“通古今之变”的治史追求;始终坚持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治史理念;始终坚持业精于勤和持之以恒的治史态度;始终坚持古为今用的治史宗旨,展现了老一代学者的治史路径与求真致用的史学精神。
安作璋主要作品
主要著作有:《汉史初探》《两汉与西域关系史》《班固评传》《秦汉农民战争史料汇编》《秦汉官制史稿》(合著)、《秦汉官吏法研究》(合著)、《学史集》《秦始皇帝大传》(合著)、《刘邦评传》(合著,后增订为《汉高帝大传》)、《汉武帝大传》(合著)、《汉光武帝大传》(合著)等,其中6部由中华书局出版。
主编《中国史简编》(全国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中国古代史史料学》(“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秦汉史》(合著)、《山东通史》(600多万字)、《齐鲁文化通史》(合编,350万字)、《中国运河文化史》(195万字)、《济南通史》(300多万字)、《经世大典》《中国通史·秦汉卷》(合作)、《中国吏部研究》《治国方略丛书》(5册)、《郑玄集》(上下册)、《郝懿行集》(7册)、《山左名贤遗书》(20种)等。此外,发表论文百余篇。
其中《秦汉官制史稿》是“秦汉史研究中的一项丰硕成果”,“不仅填补了断代官制史方面的空白,而且在许多方面有新的开拓,它的出版在中国官制史研究的漫长过程中树立了又一块新的里程碑”。《刘邦评传》一书“不仅是刘邦个人的传记,而且还是一部翔实的西汉开国史”。以上两书先后于1986年、1991年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
《中国史简编》于1998年经国家教委审定推荐为全国高等学校文科通用教材;《山东通史》“以其丰富的内容、翔实的资料、恢宏的规模、浓郁的地方特色而独树一帜”,“堪称为地方史研究中的开创之作,是近年来历史研究的突出成果”。
安作璋补充介绍
安作璋1927年春生,曹县人。1944年秋,随-学生辗转到皖北阜阳,后入山东第二临时中学读书。1947年,考入齐鲁大学文学院历史系。1951年,毕业后分配到山东师范学院历史系任助教。1955年,晋升为讲师。1980年,被破格晋升为教授,先后担任山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山东史学会副会长、山东地方志学会副会长,并受聘为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等职。195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其第一部史学著作《汉史初探》。1959年,出版专著《两汉与西域关系史》。“文革”中,遭到隔离、批斗等不公正的待遇,但坚信共产党、坚信科学,白天挨批斗,晚上在家伏案攻读、写作。“文革”结束后,其科研成果得以问世。1978年至1990年,除修订、再版旧著外,又陆续出版《班固与汉书》、《秦汉农民战争史料汇编》、《秦汉官制史稿》、《齐鲁英杰》、《中国史简编》、《刘邦评传》、《简明中国历代官制词典》、《后妃传》、《中国将相词典》等专著和教材,并发表论文40余篇,共约500余万字。其中,《秦汉官制史稿》一书,1985年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主编的《中国史简编》,1988年经国家教委审定,列为全国高等学校文科通用教材。《刘邦评传》于1989年、1990年,分别获山东省教委、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主编大型地方史十卷本《山东通史》,主持大型丛书《山左名贤遗书》的整理研究工作。1987年,当选为中共十三大代表。1988年,被授予“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1991年,被国务院授予“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
来源:菏泽市地方史志办公室
“安作璋”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