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伟名人赵尔巽介绍
赵尔巽(1844年7月8日 —1927年9月3日),字公让,号次珊 ,别号无补 ,清末汉军正蓝旗人,奉天铁岭(今辽宁铁岭市)人,一说山东莱州人 ,祖籍山东蓬莱,清末民初政治家、改革家。
赵尔巽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历任安徽、陕西各省按察使,又任甘肃、新疆、山西布政使,后任湖南巡抚、民部尚书、盛京将军、江西总督、四川总督等职。 宣统三年(1911年)任东三省总督。武昌起义后在奉天(今辽宁)成立保安会,阻扰辛亥革命。 民国成立,任奉天都督,不久辞职。民国三年(1914年),任清史馆总裁,主编《清史稿》。袁世凯称帝时,被尊为“嵩山四友”之一。 民国十四年(1925年),段祺瑞执政期间,任善后会议议长、临时参议院议长。时人尊其为“次帅”“赵次帅”“赵制军”。民国十六年(1927年)卒,享年83岁。
清末,赵尔巽历任数个地方重镇的封疆大吏,在任职期间不遗余力地推进吏治、军制、财政、社会、教育、警务、狱制等多方面的新政改革。任户部尚书时,在变通捐税,筹措经费,整顿盐厘,改革币制等多方面颇有建树。但在辛亥革命爆发之后,力图维护清廷统治,受人诟病。
赵尔巽人物生平
道光二十四年五月二十三日(1844年7月8日),赵尔巽生于铁岭的一个官宦世家 。
同治六年(1867年),赵尔巽中举人。同治十三年(1874年),赵尔巽中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编修。 之后历任国史馆协修官、湖北乡试副考官、福建道监察御史、镶白旗官学管学官、广东道监察御史等清要职位。
光绪十年(1884年)7月10日,入值军机处的左宗棠上折举荐曾纪泽为两江或闽浙总督。两天后,赵尔巽上折参劾左宗棠此举与体制不合。赵尔巽在参折中说,曾纪泽已为三品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属朝廷高官,而不应由左宗棠保举,以免将来有朋党的隐患。赵尔巽还要求朝廷对左宗棠提出批评,并撤销此前将曾纪泽“交军机处存记”的奖励。他还联合日讲起居注官盛昱、右庶子锡钧等一起弹劾醇亲王奕譞,认为奕譞不宜参与军机事务。
光绪十二年至十四年(1886—1888年),赵尔巽历任贵州石阡府、贵阳府知府。
光绪十九年(1893年),赵尔巽升任贵东兵备道。
光绪二十年(1894年),赵尔巽被提拔为安徽按察使。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赵尔巽迁为陕西按察使,旋即改任甘肃新疆布政使。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赵尔巽丁忧起复后,出任山西布政使,七月,护理山西巡抚。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1月,赵尔巽由山西巡抚调任湖南巡抚。到任后,他把创办新式教育作为“新政”的第一急务。当时清政府规定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学堂,因此岳麓书院计划被改为湖南大学堂,但旧派人物、岳麓书院山长王先谦等人百般阻挠,此事搁浅。赵尔巽下令将已成立的高等学堂迁到书院内,迫使王先谦等人离开。赵尔巽的新政措施,受到常德学务帮办、新派人物熊希龄等人的大力支持。熊希龄响应巡抚衙门要求各道、府设一所师范学堂,以解决中小学堂师资匮乏问题,联合湘西士绅上呈一份在常德共同设立西路师范学堂的禀稿。赵尔巽阅后,批准照办。同年秋,西路师范学堂成立,熊希龄担任副办,实际主持校内外一切事务。他的办学才干,逐渐受到赵尔巽的赏识。
光绪年间,英、日等国矿商纷纷勾结地痞流氓收买矿契,掠夺湖南境内矿山。名叫卜洛克的英商携三十万银子跑到长沙,设立商号,贿赂当局,图谋采矿。为保卫矿权,熊希龄等人经深思熟虑,觉得“非购地不足以保矿”,于是向巡抚府呈文.要求设立矿务购地公司,将矿权集中于人民之手,并建议将原有阜湘、沅丰两公司合并为湖南全省矿务总公司,以抵制外商插手湘矿。赵尔巽欣然采纳这一建议,于同年6月成立矿务总公司,布告通商各埠:凡是在华的洋人来协商开矿事宜,都不能违反总公司的章程。有效保全了湘省矿权。这一办法被视为全国样板,先后有九个省参照湘矿公司章程办理矿务。
经过几个月的考察,同年底,赵尔巽上奏朝廷,极力推荐熊希龄,恳请免除对熊的严加管束。当时清廷正需要笼络维新人士,又看在封疆大吏的面上,降旨照准。赵尔巽立即委任熊希龄为西路师范学堂监督,放手让他办理一切学务。赵尔巽在湖南所办的多项新政,诸如废除书院、创办各级学堂、派遣留学生、裁撤绿营、编练新军等,均找熊希龄商量对策。熊希龄知恩图报,尽力出谋划策。次年5月,赵尔巽调离湖南,由端方继任巡抚一职。
光绪三十年(1904年),赵尔巽署理户部尚书。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赵尔巽任盛京将军。在任时他着意整理财政,开始成立财政局,铸造银元,创办东三省银号,发行纸币。因其措施得当,为人清廉,赵尔巽在任两年,使奉天省财政大有改观。
宣统元年(1908年),赵尔巽由湖广总督改授四川总督。在任上奏设“经征局”负责清理财赋,一年时间财政裕平。对凉山少数民族,实行“改土归流”,设“平夷局”联络少数民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感情,受到少数民族的拥护。
宣统三年(1911年),赵尔巽转督东三省,时值武昌起义爆发,各省革命气氛热烈,奉天省革命党人正准备约定时间举义响应,赵尔巽以“保境安民”为名调集大军准备镇压,革命被迫转入地下。
民国元年(1912年)2月,赵尔巽的心腹谋士、保安会参议总长袁金铠代赵尔巽草拟的“东三省反对共和十二条”。在外交上也是只承认清朝与各国所订的条约,其他“概不与闻”。随后赵尔巽、张作霖、袁金铠等人周密策划,对奉天乃至东三省全境的革命党人和平民进行大规模屠杀。据当时的报告称“被赵尔巽、张作霖杀害的人数到达数几千以上,算上各地处在困境之中的不下万人,但赵尔巽仍然继续派兵围剿,军队所到的地方,人道灭绝。虽然赵尔巽赞成共和,但已经成为了军民公敌。”
民国元年(1912年),赵尔巽被解除职务,隐居青岛。袁世凯就任大总统后,多方拉拢有名望的人士。曾邀请赵尔巽出山,赵尔巽以“不当贰臣”为名拒绝,还自比为义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声称“青岛就是首阳山”。虽然答应国史馆长之聘,但赵尔巽以生病为由,迟迟不肯动身赴京。他提出了一个条件,就是为他弟弟赵尔丰“昭雪罪名”。赵尔丰在四川保路运动中杀害民众,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索之一,后来赵尔丰被革命党人镇压。袁世凯知道赵尔巽的意图后,立即授意黑龙江护军使朱庆澜上呈为赵尔丰议恤立传。然后,派人赴川调查赵尔丰事件,最后为其“昭雪罪名”。赵尔巽见条件已经满足,就赴京任职。他宣称:“我是清朝官,我编清朝史,我做清朝事,我吃清朝饭。”又自诩为三国时的关羽“降汉不降曹”。赵尔巽的做法遭到许多清朝遗老的谴责。
醉心于帝制的袁世凯想延揽清朝遗老、隐逸之士,争取他们的同情与支持。而赵尔巽则想通过纂修清史,以示不忘先朝隆恩,二人一拍即合。 民国三年(1914年)3月,袁世凯下令成立清史馆,聘请能员编撰《清史》,定赵尔巽为馆长,于式枚、刘廷琛二人为副馆长。赵尔巽到任后,立即在秦老胡同设置清史馆临时筹备处,着手组织筹建工作。他起初预算开办经费为一万元,每月常用经费一万二千元,实际需临时开办费二万元,每月经费二万二千元。当时清史、国史两馆同时筹建,预算也同时递交。财政部向国务院上报说,国史馆预算经费每月仅八千多元,比清史馆节省得多。赵尔巽对财政部将两馆相提并论,且为国史馆抱屈的说法大为恼火,上书袁世凯,呈请清史馆缓办。其时国史馆长王闿运因与馆员意见不合离京返湘,受其影响,赵尔巽也萌生退意。袁世凯闻讯,一面安抚赵尔巽,一面谕令财政部从速向清史馆如数拨款,筹建工作才继续进行。
时值军阀混战,国力衰微,经费极为紧张。民国六年(1917年)后,费用几乎到毫无着落的地步。赵尔巽对清王朝心怀眷恋之情,认为事关一代国史,“失今不修,后业益难著手”,再困难也“不敢诿卸”。一方面节约开支,敦促同仁加快进度、多尽义务,一方面以其资望向各军阀募捐,并言:“不能刊《清史》,独不能刊《清史稿》乎!”
民国十六年(1927年),赵尔巽花费大量心血的《清史稿》终于付梓。同年9月3日,赵尔巽在北京病逝,享年83岁。次年,《清史稿》正式付印出版。
赵尔巽轶事典故
中华民国成立后,赵尔巽被解除职务去青岛隐居。赵尔巽来青岛后住在宁阳路,用大量资金在青岛购置大片房产,他在高密路、天津路、海泊路等建了一大批房子出租或出卖,是当时青岛首屈一指的大富翁。 赵尔巽一直担任巡抚、总督之类的高官,宦囊充实,初来乍到便住进德国人兴建的斯脱兰大饭店。会前旅馆租金很贵,可每年夏天都人满为患,让赵尔巽很不舒服。搬入新居后,赵尔巽与陆润庠、劳乃宣等旧官僚组成“十老会”,常常怀念过去当官的日子。隆裕太后驾崩时,遗老们在胶州海关举行公祭,赵尔巽因悲伤过度,又加上遭遇风寒,竟卧病不起。
宣统三年(1911年)6月,赵尔巽出任东三省总督,当时东北地区匪患严重,其中张作霖势力最为雄厚,赵尔巽决心收剿张作霖,并借机整治地方治安。张作霖经常打劫粮车饷银,杀伤官兵,赵尔巽命麾下统领朱庆澜捉拿张作霖,张作霖凭借弹无虚发的神奇枪法,特意命中朱庆澜的顶戴花翎,赵尔巽觉得张作霖有胆有识,只能智取,于是设法招降。最终在黑山谈妥条件,张作霖率众归降。但心存疑虑的张作霖假装肚子疼不肯进城归降,对赵尔巽派来的差官说:“我有止痛秘方,就是吃50个鸡舌头馅的水饺就能好。”赵尔巽听闻,抚掌大笑,遂急命手下人立刻照办。直到天亮,才把50个鸡舌头馅的水饺端到张作霖的面前,张作霖见状主动要求戴上手铐、脚镣,到赵尔巽面前请罪,表示臣服。赵尔巽也亲自走下台阶,扶起张作霖。 由于赵尔巽与张作霖这种特殊关系,后来《清史稿》缺乏经费时,张大帅提供了巨额捐款。赵尔巽死后,张作霖根据赵尔巽生前建议,续聘柯劭忞兼代清史馆馆长,委派袁金铠督率刊印、管理经费。
为了在动荡中稳定东三省局势,免受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宣布独立、赞成共和的影响,赵尔巽与袁金铠等人密谋成立“奉天国民保安会”。赵尔巽任命张作霖掌管“保安会”军事部副部长,除了赵尔巽,张作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以后张作霖成为东北王,遂拜赵尔巽为义父。”张作霖对赵尔巽还心存敬畏之情,用张学良的话说就是:“我父亲没有怕的人,他就怕赵尔巽,就赵尔巽能说他。”
赵尔巽70岁时,他的三夫人生下一子。赵尔巽喜从天降,便给儿子取名赵天赐(字世辉)。赵尔巽为独子向张作霖提亲,但由于辈分原因张作霖拒绝了赵尔巽。张作霖觉得自己的女儿张怀瞳和赵尔巽的儿子之间辈分不对,张怀瞳管赵尔巽叫爷爷,张怀瞳就应该叫赵天赐叔叔,所以张作霖拒绝了赵尔巽的提亲,但心中却一直怀有内疚之感。后来张学良当家,他想着弥补两位已故老者的遗憾。张学良安排赵世辉与张怀瞳见面,两人见面后不久就结婚了。
赵尔巽历史评价
龙建章评:“赵尔巽不畏强御、勇于任事,是将军之勇洁己奉公、篮篡必伤,是将军之廉赏罚严明、不阿所好,是将军之义推心置腹、开诚布公,是将军之直谦恭下士、罗致英雄,是将军之德临下宽简、先司赦过,是将军之仁。”
袁世凯称:“我公在奉年余,从容整理。于吏治、营务、外交、财政诸端,百废具举,顿易旧观。闲识毅力,在疆吏中独为其难。”
《盛京时报》曾评:“次帅(赵尔巽)以为不拔其本,则未必不疲,不塞其源,则流终不止。抗疏闻于天子,力裁五部,裁奉天府尹府丞。去陋规,杜中饱,一一为留都计深远,而二百余年之积弊,摔而去之若土苴。以视昔之谋削宗藩,而变庄肘腋。其操纵为何如矣。且人情见不越眉睫。患至祸生。犹曰徐徐图之。烛先事而防未然,千百中不一二也。而次帅下车之始,即筹利病所最钜。不一年而诸所建兴,朗朗如基布,然皆无足为帅轻重。惟裁官一事,布算定而成功速。不动声色,而已措国家于磐石之安,所谓及臻厥成雁如者,次帅真其人矣。”
英国传教士司督阁认为:①“赵尔巽是意志坚强、态度谦和、做事稳妥、有政治眼光的人。”②“赵尔巽是一位‘愿意抛弃个人观点和情感去努力维护和平、保护人民利益的人’”。③“赵尔巽的人生格言可以用‘进步、效率、节约’来概括。他免去了那些只食傣禄而无所事事人的职务,把一些有事业心的人聚集到自己周围,委以重任。他把自己的开支降到最低点,生活朴素,轻装简从,从不矫饰张扬。”④“日俄战争唤起了中国政府对于满洲重要性的认识。朝廷第一次任命了一位有杰出能力的盛京将军。他只是一个汉军旗人,叫赵尔巽。他是一位难得的干才和优秀的理财家,年纪有些大了,又没有留过洋,不懂外语,接受的完全是儒家教育,更不同情革命党推翻朝廷的活动。尽管如此,他确是一个现代派,不是顽固派。他知道中国需要什么,治理满洲的当务之急是什么因此,尽其全力投身于最为紧迫的各项改革。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他采取一种平静的,渐进的方式,没有干扰当地人民的正常生活。在其不到两年的任职期间,满洲取得了显著的进步。⑤他极力抑制贿赂,鼓励正直和尽职。为了查明事实真相,他经常微服私访,用这种办法,来检查司法和其他公共机构官员尽职与否。他的所作所为有利于提高社会的道德风气,影响相当深远。”
《台湾日日新报》称:“在革新派中,近时之知名者,为奉天将军赵尔巽及外务部侍郎唐绍仪也。赵为奉天将军,而驰名于内外。唐亦以外交事务。得显其名。之二人者,性格相近,颇称敏健,精于事务,然似不明于大局。”
赵尔巽主要作品
赵尔巽于法律与吏治颇有研究,后著有《刑案新编》三十卷(兰州官书局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面世,集中收录道成同光四朝案件) 、《赵留守攻略》,均收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赵尔巽全宗档案》中。 民国初年,他还致力于编修《清史稿》。
赵尔巽后世纪念
赵尔巽公馆建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又称赵尔巽府邸,赵尔巽别墅或赵尔巽故居,坐落在今沈阳市大东区万泉街1号,万泉公园的西南角。占地1000平方米,砖木结构,有正房5间,东西厢房各5间。青砖、绿窗、红门。据史料记载,赵尔巽公馆的主体结构是一座典型的中国四合院,由前门楼、正房、厢房和后花园组成。2004年,因年久失修,大东区政府投资160万元,对赵公馆进行历时半年多的修缮。
赵尔巽补充介绍
赵尔巽(1844—1927年),字公镶,号次珊,又名次山,又号旡补,清末汉军正蓝旗人,祖籍襄平(今辽宁省辽阳市)。清代同治年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安徽、陕西各省按察使,又任甘肃、新疆、山西布政使,后任湖南巡抚、户部尚书、盛京将军、湖广总督、四川总督等职,宣统三年(1911年)任东三省总督。武昌起义后在奉天(今辽宁)成立保安会,阻止革命。民国成立,任奉天都督,旋辞职。1914年任清史馆总裁,主编《清史稿》。袁世凯称帝时,被尊为“嵩山四友”之一。1925年段祺瑞执政期间,任善后会议议长、临时参议院议长。
赵尔巽生于1844年5月23日(四月初七),卒于1927年9月3日,汉军正蓝旗人,出生于铁岭的官宦世家。赵尔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清朝最后一任东三省总督。赵尔巽同治年间考中进士,被授翰林编修。1903年,赵尔巽初升任湖南巡抚。1904年署理户部尚书。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赵尔巽任盛京将军,相当于后来的东三省总督地位。在任时着意整理财政,开始成立财政局,铸造银元,创办东三省银号,发行纸币。因其措施得当,为人清廉,在任两年,使奉天省财政大有改观。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4月,赵调任中央,后调任四川总督。
宣统三年(1911年)6月,赵尔巽任最后一任东三省总督时,省库空空如也。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赵尔巽组织“东三省保安会”,用“会长”的名义代替总督名义,对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后赵尔巽蛰居青岛,住在宁阳路。当时青岛人因其巷中住有清朝遗臣,遂名“清官巷”,不久,王公大臣蜂拥沓至,多居巷中,于是众人又呼为“赃官巷”。赵尔巽曾主编《清史稿》,并与东北王张作霖是儿女亲家,其儿子上个世纪40年代曾在联合国任职,是国际知名人士。沈阳赵尔巽公馆旧址,位于大东区万泉公园正门南侧,现房由区城建局管理。被列为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
生平年表
1867年(同治六年)中举人;
1874年(同治十三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安徽、陕西等省按察使, 甘肃、新疆、山西布政使;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11月,奉命护理山西巡抚;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署湖南巡抚;
1904年(光绪三十年)4月,内调署户部尚书;
1905年4月,复外调出任盛京将军;
1907年3月,奉调继岑春宣为四川总督,后由其弟赵尔丰代理;
1907年7月,张之洞入京授军机大臣,乃以赵尔巽补授湖广总督,在此期间主持创办湖北法政学堂;
1908年2月,复调任四川总督;
1911年(宣统三年)3月继钖良任东三省总督,并授钦差大臣;辛亥革命后息影青岛;
1914年,袁世凯委任其为清史馆馆长,主编《清史稿》;
1925年2月,段祺瑞举行善后会议,推其为正议长。5月,又聘其为临时参政院参政,并被指定为参政院院长;
1927年,《清史稿》完稿,旋即逝世于北京。
“赵尔巽”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