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辽宁省名人>沈阳市名人>法库县名人

赵东寰

赵东寰人物照片

法库名人赵东寰介绍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原军委工程兵工程部部长

赵东寰(1907年~2002年1月30日),辽宁人,1936年“西安事变”时参加革命,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任中南军区人民武装部第一副部长、军委军事建筑部副部长、军委特种工程指挥部参谋长等职,为人民工兵的教育事业,为中国国防科研试验基地和人防工程建设做出了贡献。 2002年1月30日在北京逝世。

赵东寰人物生平

辽宁法库人。1930年东北陆军讲武堂毕业。曾任东北军连长,副营长。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冀中人民自卫军参谋处处长,第三团团长,八路军第三纵队北上挺进支队司令员,冀中军区警备旅第二团团长,八路军第三纵队南下支队副司令员。1944年任冀鲁豫军区第九军分区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辽西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一纵队参谋长,辽西军区副参谋长。1946年任辽吉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独立第十师师长。1948年任东北野战军三十八军一五一师师长。1949年任第四野战军四十二军副军长。参加了四平保卫战及辽沈、平津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军政大学湖南分校副校长,中南军区司令部军训处处长,中南军区人民武装部第一副部长。1952年任高级工兵学校校长。1956年任军委军事建筑部副部长,工程兵副参谋长,1960年任特种工程指挥部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62年任工程兵工程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2002年1月30日在北京逝世。

赵东寰主要事迹

赵东寰早年在东北军中服役,亲睹了东北国土因“不抵抗”的命令,而沦丧。他曾亲历著名的长城抗战,后来在吕正操团长指挥下参加了梅花镇阻击战,取得击毙日军800余众的重大胜利。由于积极抗日不断受到掣肘,他随吕正操脱离国民党、东北军,树起“人民自卫军”的旗帜,最终走上革命道路。

梅花镇阻击战的经过,见赵东寰之子赵卫滨《赵东寰从东北军到人民自卫军的抗战之路》一文。

1937年10月9日,691团(该团最后面就是赵东寰指挥的1营)在掩护部队南撤途中,在束鹿东南耿庄村,接到130师师长周福成命令,开往藁城南部梅花镇、赵县北部四德村一带,负责掩护53军的左侧,并与67军取得联络,于是691团即按行军序列,向指定地点急进。

10月10日下午,691团先头部队即将进抵饶阳县(安平县东部)半壁店时,突然发现日军骑兵五六十名,尖兵连长非常果断,即令尖兵排以极快的速度,跑步抢占村庄,其余两部由村之两端取包围态势,进攻敌骑。发生激战约一小时,敌人的骑兵难于支持,便向沧石路狼狈逃窜。这次战斗,毙敌少尉队长1名、士兵八九名、战马八九匹、伤敌10余名;缴获马枪2支、战刀4把、钢盔4顶、洋马鞍5盘,还有不少其他的军用品。这次战斗所得战绩,得益于对敌人的战斗处置迅速,向敌进攻时,官兵士气非常旺盛,部队毫无损伤。因此全体指挥员和战斗员更加相信,运动战和进攻战是战胜日军的重要战术,要求打运动战、反对死守的呼声更高了。半壁店袭击敌骑,这是691团从七七事变以来的第二次对日作战,是一次小战斗,这次战斗结束以后,691团继续向师指定的地点急速前进。

10月11日下午,691团到达130师指定地点藁城县、赵县交界的梅花镇附近。梅花镇位于藁城、赵县、栾城三县通衢之处,是日军进攻必经之路上的商贾重镇。

吕正操带人查看地形后,认为这里易守难攻,在这里伏击日军,我军胜券在握,于是果断决定在这里痛痛快快打一场阻击战。吕正操命令赵东寰率1营进驻梅花镇,对日军的进攻进行阻击,团部和3营、团属机炮连等进驻梅花镇南部偏东的赵县四德村,负责打援。

1营进驻梅花镇后,时为副营长的赵东寰不顾长途跋涉的疲劳,率各连指挥官勘察了地形和镇内情况。寨墙高约两丈,厚可在上面赶两挂大车。寨墙有东西南北四个大门,寨墙下面有水道,上面有垛口,俨然就是一座城墙,居高临下既便于消灭日军,又便于防守。赵东寰决定利用这里的有利地形,好好教训一下不可一世的日本鬼子。他立即命令做好战斗防御部署,各连分头做迎击日军的准备。691团1营有三个步兵连、一个重机枪连和一个小炮排。部队分别利用“烧锅”(酒厂)里的麻袋装上土把梅花镇西门、北门、南门堵塞住,留东门与团部保持联络。战士们在寨墙上挖了掩体,布置了火力。赵东寰命令将营里的重机枪连和小炮排配备到各步兵连。1连防守镇北面和东面,2连防守西面和南面,3连防守西北方向的敌军。根据敌南侵方向,重点火力配置在西门和北门。

在吕正操团长的部署下,赵东寰直接指挥河北省梅花镇军民,同前来进攻的日军浴血奋战,内外夹攻,使日军联队9次攻击均受到重创。利用有利地形和强大的火力,消灭日军板垣征四郎精锐部队800余人(另一说是千余人,据掩埋日军尸体的民工说可不止800人),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热情。梅花镇阻击战,创造了中国军队以最小的伤亡,歼灭日军精锐部队的辉煌战例。

赵东寰补充介绍

  赵东寰,1907年农历11月16日出生,法库县法库镇人。青少年时期,在法库县城内的小学、中学读书。1926年6月,考入东北学兵队(后并人东北讲武堂)。1930年10月,毕业于东北讲武堂。

  鉴于日本帝国主义势力日益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扩张,赵东寰响应东北军地下工委的倡导,毅然决然地参加了东北军抗日同志会。“九一八”事变后,投身热河省的“长城抗战”。

  “七七”事变后,参加了“永定河抗战”,协助吕正操在河北省小樵镇将原东北军六九一团改编为人民抗日自卫军,任司令部参谋处长,不久正式加入中国0。 抗日战争时期,赵东寰先后任人民抗日自卫军第一团副团长、第三团团长、北上挺进支队司令员、八路军三纵队南下支队参谋长、副司令员、冀鲁豫军区四分区参谋长、副司令员、九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等职。1937年10月,在日军大举侵华、国民党军队全线败退的形势下,赵东寰指挥河北省梅花镇军民同前来进攻的日军浴血奋战,击毙日军800多人,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华北乃至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随后,赵东寰在冀中十二县境内开展游击战争,建立人民政权。1940年,赵东寰率部从冀中南下给国民党军顽固派石友三部以重创,开辟了冀南地区的抗日新局面。1944年,赵率部在3小时内速战速决,全歼所谓战斗力最强的伪军二十二团,生俘伪军团长,受到了军区通令嘉奖。

  解放战争时期,赵东寰历任晋冀鲁豫一纵队参谋长、辽西军区二分区司令员、辽西军区副参谋长兼后勤部长、辽吉军区一分区司令员、骑兵支队司令员、东北人民解放军独立第十师师长、东北人民解放军一纵队一五一师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二军副军长。1946年1月,赵东寰奉命率延安和晋冀鲁豫干部大队进军东北。在强敌压境、我军立足未稳、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率部收复了科达前旗、康平、法库等地,为辽西根据地的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奠定了基础。1947年,赵东寰率部参加第一次四平攻坚战,歼灭国民党1个骑兵师并缴获了敌军的作战计划,受到了东北军区的通令嘉奖。1948年,率独立第十师攻克长春守敌的飞机场,断绝了敌空军空投物资的运输线,陷长春守敌于绝境,再次受到东北人民解放军总部的通令嘉奖。之后,率部在长春 歼灭国民党主力三十八师,为解放长春做出了重要贡献,第三次受到东北人民解放军总部的嘉奖。长春解放后,赵率部日夜兼程,挥师南下,一举解放抚顺市。抚顺解放后,赵东寰担任抚顺市军事管制委员会首任主任,并下令拉断抚顺向国民党东北“剿总”司令部所在地沈阳市供电的电闸,令敌军指挥系统和军需供给失控,有力地配合解放军主力部队在辽西歼灭国民党廖耀湘兵团,威逼国民党沈阳守军投降,为解放沈阳、夺取辽沈战役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第四次受到东北人民解放军总部的通令嘉奖。

  东北全境解放后,赵东寰率部人关参加乎津战役。1949年,率部攻克河南省的安阳、新乡,歼灭敌军两个军。之后,率部兵临武汉,参加“渡江战役”,和平解放长沙。又参加了“衡宝战役”,率军南下广州。不久,又回师豫西,奉命在洛阳、陕州组建剿匪司令部,统一指挥四十二军、其他参战部队及地方武装,开展秦岭东端、豫陕边界、伏牛山主脉及嵩山地区的剿匪运动。在3个月内,肃清了自明清以来历代0都束手无策的惯匪,消灭了国民党的特务组织与地方恶霸相勾结而建立的反动武装,取得了豫西剿匪的彻底胜利,做出了值得彪炳史册的功绩,受到了0中央的表彰。

  1950年,赵东寰任中南军区人民武装部第一副部长、华南军政干校校长。1952年调任高级工兵学校第一任校长,成为工兵教育事业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之一。1955年起,担任-军事建筑部副部长,同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目田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各1枚。在任内会同陈士榘部长、徐德操副部长,主持从鸭绿江口到海南岛的沿海全面设防。1958年起,出任-特种工程指挥部参谋长,不久任该指挥部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统一指挥工程兵、铁道兵、国防科委以及归建的步兵等部队,建设中国第一批 实验基地,并主持特种工程指挥部的日常工作,后任军委工程兵工程部部长。任内,赵东寰长年辛劳奔波在西部地区的茫茫草原,荒漠戈壁,和战士一起睡帐篷喝泥汤,吃粘有黄沙的饭菜,夏浴酷暑,冬顶严寒,出色地完成了基地建设任务,为中国的“两弹一星”研制做出了开创性的历史贡献。

  2002年1月30日,赵东寰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95岁。

  龙山街道 法库县辖乡。1961年设五台子公社,1984年置乡。位于县境中北部,距县府10公里。面积118平方公里,人口2万。沈(阳)环(城)公路过境。辖五台子、下洼子、四台子、团山子、三家子、秋皮沟、黄花岭、古井子、罗泉沟、红花岭、小房申、西山、前屯、孤家子14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玉米、豆类。……

  “赵东寰”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