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浙江省名人>杭州市名人>钱塘区名人

赵恺

暂无赵恺人物图片我要提供名人图片

钱塘名人赵恺介绍

南宋宗室大臣

赵恺(1146年-1180年),宋孝宗赵昚的次子,庄文太子赵愭的同母弟,生母为郭皇后。

赵恺人物生平

赵恺是宋孝宗赵昚的次子,庄文太子赵愭的同母弟,生母为郭皇后。初补右内率府副率,转右监门卫大将军、贵州团练使。孝宗即位,拜雄武军节度使、封庆王。庄文太子病死,恺理应当立。帝意未决,遂加恺雄武、保寒军节度使,进封魏王于婺州义乌,判宁国府;恺关心民事,修筑圩田。

淳熙元年(1174年),徙判明州,以奉邑田租兴学,旋改永兴,成德军节度使、扬州牧。

淳熙七年(1180年),死于明州,赠淮南、武宁军节度使、扬州牧兼徐牧,谥惠宁。

赵恺自幼聪颖,为人宽宏厚道。虽出身富贵,但性不骄矜。不论父子、兄弟、王公贵人以及宦官宫女均一视同仁,以礼相持。孝宗登基后不久,便被封为雄武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封庆王。

乾道三年(1167年),庄文太子病故,赵恺依次当立为太子,但宋孝宗觉得赵恺为人过于厚道,越次立三子赵惇为太子。

乾道七年(1171年)二月,加封赵恺为雄武、保宁军节度使,进封魏王,兼判宁国府。

对于如此巨大的宫廷变故,赵恺并不怨天忧人,而是在其位谋其政,精心吏治,心系黎民。当他初到宁国府时,宁国府的长史要与司马一起分治宁国府,让赵恺坐享其成。对此赵恺断然拒绝,并上奏皇上曰:“臣被命判宁国府,今又专委长史、司马管政事,等于把我架空了。况且一郡设置了三名执政的官员判府,臣担忧会因争权夺利而骚扰百姓,只有弊而无利。臣以为,长史、司马以分管钱谷、讼谍为职责,他们所管之事应呈为臣审批,这样便会理顺关系,有利于整治。”宋代的官制在中国古代素以官吏繁冗,百弊丛生而著称。赵恺上述这番话,可以说是在某种程度上点破了宋代地方政治政出多门,冗官冗员,办事效率低下的弊端。赵恺作为一个受冷遇的王室成员,能有如此清醒的头脑并能身体力行,改革弊政,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赵恺生活的年代正是宋金议和后,南北暂时稳定的时期。但由于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金兵南下掠夺,严重破坏了南方的农业。绍兴三年(1133年),宣州、太平州一带的圩田坍废,田园荒芜,佃户外流。赵恺到任后,非常重视圩田的修复。至孝宗乾道九年(1173年),宣州修复了化成、惠民二圩旧堤,长40余里,新增筑9里有余。这些圩岸高阔壮实,靠水一边植榆柳,足捍风涛,大获其利。由于修圩田政绩突出,宋孝宗亲自下诏嘉奖了他。南宋初年,随着大批北人南迁,麦的需要量激增,促使南方麦的种植逐渐普及。赵恺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在收麦时,他发现了一株麦上面长了两个穗头,便画作图样送给皇上,因此再次受到宋孝宗的嘉奖。宋孝宗在诏书中称他:“以劝课艺植,农不游惰,宜获瑞麦之应。”

赵恺非常重视教育。在他判宁国府时,曾上奏朝廷要求增加士人的贡额。淳熙元年(1174年),赵恺改为判明州(今浙江宁波市),他下令暂停所属县邑的田租,用这些田租来办学。这对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赵恺有两个儿子,长子赵摅早夭,次子赵抦幼时就聪慧过人,颇受宋宁宗喜爱,被封为嘉国公,但可惜享年不永。赵抦有一个儿子赵垓,三岁时就夭折了,后来宋宁宗下诏立宗室赵希瞿的儿子为其后代,赐名均,即被权臣史弥远所废的宋宁宗赵扩的储君——镇昭肃王赵竑。

淳熙七年(1180年),赵恺卒于明州任上。宋孝宗素服发哀于别殿,赠淮南武宁军节度使、扬州牧兼徐州牧,谥“惠宁”,后人将其封号、谥号合一起,称魏惠宪王。

根据《[嘉庆]义乌县志》载,赵恺墓在派溪侧西山之源,名留春台(今义乌市稠城镇井头村西)。

赵恺史籍记载

《宋史·卷二百四十六·列传第五》:

魏惠宪王讳恺,庄文同母弟也。初补右内率府副率,转右监门卫大将军、贵州团练使。孝宗受禅,拜雄武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封庆王。

庄文太子薨,恺次当立,帝意未决。既而以恭王英武类己,竟立之。加恺雄武、保宁军节度使,进封魏王,判宁国府。妻华国夫人韦氏,特封韩、魏两国夫人,以示优礼。赐黄金三千两、白金一万两,命宰设祖于玉津园,王登车,顾谓虞允文曰:"更望相公保全。"比至镇,奏朝天申节,许之。

府长史上言,欲与司马分治郡,俾王受成。恺奏曰:“臣被命判府,今专委长史、司马,是处臣无用之地。况一郡置三判府,臣恐吏民纷竞不一,徒见其扰。长史、司马宜主钱谷、讼牒,俾拟呈臣依而判之,庶上下安,事益易治。”又请增士人贡额。朝廷悉从之。恺究心民事,筑圩田之隤圮者,帝手诏嘉劳之。

淳熙元年,徙判明州。辍属邑田租以赡学。得两歧麦,图以献,帝复赐手诏曰:“汝劝课艺植,农不游惰,宜获瑞麦之应。”加恺荆南、集庆军节度使,行江陵尹,寻改永兴、成德军节度使、扬州牧。七年,薨于明州,年三十五。帝素服发哀于别殿,赠淮南武宁军节度使、扬州牧兼徐州牧,谥惠宁。

王性宽慈,上皇雅爱之。虽以宗社大计出王于外,然心每念之,赐赉不绝。讣闻,帝滋然曰:“向所以越次建储者,正为此子福气差薄耳!”治二郡有仁声,薨之日,四明父老乞建祠立碑,以纪遗爱。

子二人。摅早卒。抦生于明州,母卜氏,信安郡夫人,王薨,还居行在。抦性早慧,帝爱之,将内禅,升耀州观察使,封嘉国公。庆元间,封吴兴郡王,领昭庆军节度使。开禧二年薨,赠太保,封沂王,谥靖惠。

子垓,三岁而夭。诏立宗室希瞿子为其后,更名均,领右千牛卫将军,置教授于府。寻加福州观察使。后更名贵和,即镇王竑也。

赵恺补充介绍

  赵恺(1146年--1180年):宋孝宗赵昚的次子,庄文太子赵愭的同母弟,生母为郭皇后。初补右内率府副率,转右监门卫大将军、贵州团练使。孝宗即位,拜雄武军节度使、封庆王。庄文太子病死,恺理应当立。帝意未决,遂加恺雄武、保寒军节度使,进封魏王于婺州义乌,判宁国府;恺关心民事,修筑圩田。淳熙元年(1174年),徙判明州,以奉邑田租兴学,旋改永兴,成德军节度使、扬州牧。淳熙七年(1180年),死于明州,赠淮南、武宁军节度使、扬州牧兼徐牧,谥惠宁。

  赵恺自幼聪颖,为人宽宏厚道。虽出身富贵,但性不骄矜。不论父子、兄弟、王公贵人以及宦官宫女均一视同仁,以礼相持。孝宗登基后不久,便被封为雄武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封庆王。乾道三年(1167年),庄文太子病故,赵恺依次当立为太子,但宋孝宗觉得赵恺为人过于厚道,越次立三子赵惇为太子。乾道七年(1171年)二月,加封赵恺为雄武、保宁军节度使,进封魏王,兼判宁国府。

  对于如此巨大的宫廷变故,赵恺并不怨天忧人,而是在其位谋其政,精心吏治,心系黎民。当他初到宁国府时,宁国府的长史要与司马一起分治宁国府,让赵恺坐享其成。对此赵恺断然拒绝,并上奏皇上曰:“臣被命判宁国府,今又专委长史、司马管政事,等于把我架空了。况且一郡设置了三名执政的官员判府,臣担忧会因争权夺利而骚扰百姓,只有弊而无利。臣以为,长史、司马以分管钱谷、讼谍为职责,他们所管之事应呈为臣审批,这样便会理顺关系,有利于整治。”宋代的官制在中国古代素以官吏繁冗,百弊丛生而著称。赵恺上述这番话,可以说是在某种程度上点破了宋代地方政治政出多门,冗官冗员,办事效率低下的弊端。赵恺作为一个受冷遇的王室成员,能有如此清醒的头脑并能身体力行,改革弊政,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赵恺生活的年代正是宋金议和后,南北暂时稳定的时期。但由于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金兵南下掠夺,严重破坏了南方的农业。绍兴三年(1133年),宣州、太平州一带的圩田坍废,田园荒芜,佃户外流。赵恺到任后,非常重视圩田的修复。至孝宗乾道九年(1173年),宣州修复了化成、惠民二圩旧堤,长40余里,新增筑9里有余。这些圩岸高阔壮实,靠水一边植榆柳,足捍风涛,大获其利。由于修圩田政绩突出,宋孝宗亲自下诏嘉奖了他。南宋初年,随着大批北人南迁,麦的需要量激增,促使南方麦的种植逐渐普及。赵恺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在收麦时,他发现了一株麦上面长了两个穗头,便画作图样送给皇上,因此再次受到宋孝宗的嘉奖。宋孝宗在诏书中称他:“以劝课艺植,农不游惰,宜获瑞麦之应。”

  赵恺非常重视教育。在他判宁国府时,曾上奏朝廷要求增加士人的贡额。淳熙元年(1174年),赵恺改为判明州(今浙江宁波市),他下令暂停所属县邑的田租,用这些田租来办学。这对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淳熙七年(1180年),赵恺卒于明州任上。宋孝宗素服发哀于别殿,赠淮南武宁军节度使、扬州牧兼徐州牧,谥“惠宁”,后人将其封号、谥号合一起,称魏惠宪王。

  根据《[嘉庆]义乌县志》载,赵恺墓在派溪侧西山之源,名留春台(今义乌市稠城镇井头村西)。

  “赵恺”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