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辽宁省名人>沈阳市名人>法库县名人

田鸿宾

田鸿宾人物照片

法库名人田鸿宾介绍

中国工程教育家、水利专家

田鸿宾,字鹿鸣,教授,满族,生于1906年10月23日 ,辽宁省法库县人。先后任西北工学院院长、西安动力学院副院长、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陕西工业大学(现西安理工大学)校长。

田鸿宾曾从事我国西北地区河西走廊资源考察研究,对我国西北水利开发具有独到见解,提出利用高山冰水、深层地下水,结合地面径流,三水综合开发利用的主张,对西北水利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他对黄河上中游的水利开发,主张上游水土保持与干流、水库排砂并重,对改建三门峡水利枢纽作出有益贡献。他是我国著名的工程教育家、水利专家,著有《水工建筑物》等书。

田鸿宾人物经历

田鸿宾生于1906年10月23日(农历9月8日),辽宁省法库县一个农民家庭,自幼丧父,由患眼疾的母亲抚养成人。1928年,田鸿宾教授以东北地区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留美。就读于美国伊利诺斯大学(UniversityofIllinois)土木系。1929年7月在美国蓝斯勒大学任研究员。1930年2月在美国康奈尔大学(CornellUniversity)卫生工程专业攻读并完成研究生学业,其间完成美国以色佳城污水处理厂的扩建改建工程的设计。“9.18”事变发生后,他以强烈的爱国心谢绝了导师的挽留,毅然回到祖国。回国后田鸿宾教授一直活跃在国内知名大学的讲坛或重大工程项目之中,成绩斐然,影响巨大。先后在南京中央大学任教,并任中南建筑公司总工程师。

1931年中国水利学会的前身——中国水利工程学会诞生时,田鸿宾教授加入学会,成为学会早期会员。1933年8月到1937年7月在国立北洋工学院市政水利系任系主任、教授。1937年9月任东北大学土木系教授。1938年8月在陕西省城固县古路坝任西北工学院水利卫生系教授。1940年11月在西安陕西省水利局任主任工程师,技术室主任。1943年1月先后在重庆任中央卫生实验院研究员、卫生工程组主任,中央大学卫生工程系教授。1944年10月任西北工学院水利工程讲座(部聘教授)。1946年8月兼任武功农学院教授。其间完成沣惠渠灌溉工程、改进泾惠渠渠首增加引水量工程、以及定惠渠渠首工程设计等水利工程项目。完成重庆市、成都市自来水工程的供水工程和上下水处理工程设计。

1948年7月国民党当局教育部通知西北工学院南迁四川,并委派校方负责人赴川寻觅新校址,消息传来,随即在校内引起波动,为稳定学校局面,校方经慎重考虑,请德高望重的田鸿宾教授代教务长。面临重重困难,他顾全大局,毅然决然地挑起了重担,代理全校的教务工作。田鸿宾教授以渊博的学识、丰富的治学经验和刚直正派的品格还被群众推举为“西北工学院教师会”负责人之一,进行了护校斗争,与广大师生一起保护了这座著名学府,迎接解放。1949年5月咸阳解放的当天,他把全校的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等完整无缺地交给了进校的军代表,由于护校有功,解放后荣获西北军政委员会颁发的“解放大西北纪念章”。

1956年12月田鸿宾教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任命田鸿宾先教授西北工学院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56年9月任命田鸿宾教授为西安动力学院副院长、1957年9月任命田鸿宾教授为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1960年8月任命田鸿宾教授为陕西工业大学(1972年陕西工业大学与北京机械学院合并组建陕西机械学院,1994年更名西安理工大学)校长。

这期间,田鸿宾教授领导教学工作的同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国家的水利建设和科研工作。1959年9月,水电部在西安交大正式成立水利水电设计院,田鸿宾教授兼任院长。同时还兼任中国水利学会第1届和第2届理事会理事。

1956年田鸿宾教授率团考察了甘肃、宁夏和新疆地区,骑马、骑骆驼、坐车,不辞辛苦,走遍了河西走廊。他提出开发利用高山雪水发展农业的方案,受到当时西北军政委员会领导的重视。并在学校筹建了“高山雪水及地下水利用专业”,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培养水利人才。

1957年,黄河三门峡水利工程开始建设。中央征求三门峡上下陕西、河南、山东三省的意见,田鸿宾教授在省政府黄楼陕西省领导主持的水利专家座谈会上,就提出泥沙淤积对陕西省的影响这个重大的关键问题,引起各方面的重视。1958年,在周总理主持召开的《三门峡水库建设方针讨论会》上,会议刚开始,周总理就问“田鸿宾同志来了没有?”答:“来了。”,总理接着说“久闻大名,未见其人,请来上座。”田鸿宾教授被周总理请到身边就座,并征询他对三门峡工程的高程与库容、淤积与排沙、防洪与灌溉发电等问题的意见。田鸿宾教授支持三门峡工程的兴建,但有针对性地强调:“必须十分重视解决库区泥沙淤积和库区淹没、浸没问题”,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周总理在四天讨论后的总结报告中引用了田校长的发言,说“像交大田鸿宾副校长讲的,可预见水会来,哪一天来不可预见,预见要来的规律是必然性,哪一天来,那是偶然性……”。总理很重视他的建议和意见,他深受鼓舞。会后承担了三门峡工程截流模型研究项目,研究成果所提供的数据以及多种保证截流成功的措施在工程中得到应用。在三门峡截流施工时,他率领了水利系的百余名师生参加截流观测等现场技术工作。

1960年当三门峡工程建成开始蓄水后,潼关河段大量淤积,危及渭河和关中东部地区。田鸿宾教授力排众议提出打开已经被堵塞的大坝底部十二条导流底孔排沙。1965年10月水电部张含英副部长等领导专门把田校长请到北京协商,他大胆地接受了水电部打开三门峡导流底孔的试验研究任务。回校后立即组织了强有力的研究试验队伍,分成三个组,分别研究打开导流底孔的施工方法、导流底孔泄流排沙的水力学、打开导流底孔以后的大坝应力状态等关键问题。此项研究自1965年开始,直到文化革命不得已而中断,虽未全部完成,但已获得了大量数据和成果,提交了导流底孔泄洪排沙的水利试验报告,为打开导流底孔提供了数据和方法,奠定了成功的基础,并最终把八个底孔打开了,保障了三门峡工程运行至今,发挥着巨大效益。

1958年6月,田鸿宾教授应邀参加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第一次科研会议(国家科委三峡组组长张劲夫主持),参与了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各项重大决策,为三峡工程提出了很多重要的建议。在三峡工程初步设计审查会上,他作为著名的水利专家和交通大学的副校长,在大会的发言,内容切实,有理有据,理所当然受到极大的重视。会后由他出面从长江流域办公室(长江水利委员会)接受了多项三峡工程的科研任务,如三峡溢流坝的高速水流问题研究和三峡宽缝重力坝的抗地震研究等研究试验工作,提出了相应报告,并建立了至今仍发挥作用的高速水流实验室。

田鸿宾教授十分重视南水北调工程。他敏锐地看到这项工程的巨大意义和艰巨性,高瞻远瞩地提出要及早介入,抓住不放,并与研究生的培养结合起来。1960年,田鸿宾教授开始招收研究生。立即派他第一位研究生参加南水北调西线的踏勘,回来后选择定向爆破筑坝作为研究题目,这是国内最早在这一方向招收的研究生和最早开展研究的课题,为西线人迹不至的高坝工程建设作技术准备。

田鸿宾教授还特别关心陕西省的水利建设,他与陕西省水利厅的关系密切,常常鼓励师生要为地方水利建设多作贡献。他说:“我们身在关中,吃在西安,能不为陕西的水利建设做贡献吗?”“光是关中南山的十几个峪口,也够我们搞一阵子了”。1958年,全国开展水利化运动,学校结合下放锻炼,与水利厅合作,派出大批师生到省内各县、乡镇大搞水利,勘察、测量、设计、施工了几十、上百项水利项目。1959年以后,学校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组成设计小分队,承担了省内外十余项水库的勘测设计任务,主要有:安康的黄洋河水电站、长安县的大峪水库、西安市郊的荆峪沟打虎潭水库、宁夏的沙坡头水电站、浙江的成屏水电站、黄河的小浪底水库、河南的陆浑水库等等。

田鸿宾教授在从事这些水利工程建设工作中,总是大胆创新,富有创新精神,如在打虎潭水库工程设计中,采用过水土坝的方案;成屏水电站设计中,采用定向爆破筑坝的方案;他敢于打开三门峡大坝的导流底孔;三峡枢纽限于地形,水电站厂房不好布置,他提出双列厂房的方案等等。同时又坚持科学态度、实事求是,坚持在科学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方案设计。他总是不辞辛苦,艰苦奋斗,事必躬亲。和青年教师一起坐火车硬座出差,到工地必定亲自爬到山顶察看地形地质。他特别重视地质工作,钻洞子、看岩芯,把各项技术数据落到实处才放心。田鸿宾教授在从事这些水利工程建设工作的时候,总是把它与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密切结合起来,使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搞得生动活泼。他通过这些实际的水利工程,严格要求,锻炼和培养一大批青年教师和学生,我校水电学院有一批教师就是在他的培养下成长起来的,水院优良传统的形成田校长有特别的功劳。

田鸿宾人物评价

田鸿宾教授从事教育工作为祖国培养了一大批具有真才实学的建设人才。他一生严谨治学,就是担任了学校领导,也从未脱离教学和科研工作,亲自讲授水工结构等课程,他说:“不教书还算什么教师。”。他对待教学严肃认真,即使再熟悉的内容、也花时间仔细备课,他注重结合工程实际中的问题和世界先进技术与理论进行讲授,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深受学生的好评与欢迎。他重视基础理论的教学,认为只有学好基础理论,才能适应各种工作。早在西北工学院时,他就要求选学《水力学》课,而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要在下一个学期逐章进行补考,再不及格就留级。在陕工大时,亲自到水力学教研室抓《水力学》样板课的教学。他重视外语教学,常说:“不会外语是近视眼,”,要求师生掌握好外文。他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强调教学活动必须结合科学实验和实际工程项目。他力主学生的毕业设计应参加实际工程项目,在他的安排下学生真刀真枪设计了黄洋河水库、大峪水库、陆浑水库等十多项工程,既支援了国家建设,又学得了真本事。他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一贯重视调查研究和现场观察,把工程现场作为课堂,把工程中的实际问题作为教材。既打基础又练能力,一代传一代,为我国水利事业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

田鸿宾教授重视师资培训和教师队伍的建设,认为教师的水平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他常说:“要教好学生,你这个先生必须是呱呱叫的!”。他对教师严格要求,说:“十三个农民养活一个大学生,不把娃娃们教好,怎么向人民交代?”当发现一位教师在设计中的错误时,严肃地说:“照你这样做将来水库决口了,成千上万的孩子向你要父母、父母要孩子时,你怎么办?这可是犯罪啊!”。他要求教师必须掌握基础理论,还要搞好科研,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为此他设法多承接项目任务,组织教师参加,他无论到那个工程现场总要带上一批青年教师见习和实际锻炼,田鸿宾教授远见卓识的举措为水利系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师资力量。

田鸿宾教授在领导教学工作中,重视学科建设,根据国家建设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设立新专业、改造旧专业。他高瞻远瞩地倡导成立“冰川雪水及地下水利用”及“沙漠治理”专业,以解决西北人民缺水的疾苦;他很早看到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在解决西北干旱问题上的战略意义,并根据西线地质特点,提出研究定向爆破筑坝及岩质长隧洞;他最早在国内定向爆破筑坝方向上开展了研究及研究生培养,使我国定向爆破的技术和理论、爆破抛掷过程与规律的研究跨越式发展,跃居世界先进水平;他很早看到我国三峡等高坝建设中必将遇到高速水流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领导创建了高速水流实验室和风洞实验室,为开创高速水流奠定了基础与创造了条件。此外,还建立了岩石力学、地球物理勘探等新兴学科。

田鸿宾教授光明磊落,刚直不阿,坚贞不屈,忠于真理。坚持为人做事以理服人,不管是谁,只认对错。在文化大革命中,他面对造反派的审问,他说:“凡是我做过的事,就是砍头,我也承认!不是我做过的事,就是往脸上贴金,我也不能承认!我不会撒谎,更不会造谣!”。文化大革命中他长期受到残酷迫害,一病不起,就在他处境已经十分艰难的情况下,他仍渴望工作,渴望为我国的水利事业做贡献,仍念念不忘西北地区的水利技术人才的培养,念念不忘水利系的发展。1972年5月,当他病危被抬上飞机时,还艰难地对护送他的我系教师说:“水利系人不要散,实验室不要砸,专业不要撤。等我病好了,我找总理去!”。

斗转星移,三十多年过去了,历史翻到新的一页。今天我们纪念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水利专家田鸿宾教授诞辰一百周年,可以告慰他的是祖国的水利事业在发展,当初的水利系已发展为西安理工大学的大院-水利水电学院,学院在西北乃至全国享有声誉。我们纪念敬爱的田鸿宾教授,要弘扬他的崇高精神,学习他的渊博学识,继承他的未竟事业,前进,不断前进!

田鸿宾补充介绍

  田鸿宾(1906~1972)奉天(今辽宁)法库人。幼读私塾,后考入县立中学。1928年毕业于东北大学土木科。不久考入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卫生工程硕士学位。1930年毕业回国,先后在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河北工学院、东北大学等校任教授。“九一八”事变后,他痛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不满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随校迁至西北,任西北联大工学院教授。1938年工学院从西北联大分出,与其他院校合组西北工学院,田为西工院教授。抗日战争胜利后,他与进步师生一起,反对蒋介石发动内战,积极参加护校活动。1949年5月西安解放后,西北军政委员会颁给他“解放大西北纪念章”一枚。

  新中国成立不久,政务院任命他为西北工学院院长。1953年加入九三学社。1956年后历任西安动力学院副院长、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和陕西工业大学校长。

  在担任学校行政领导、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工作十分繁忙的情况下,田以身作则,一直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为本科生、研究生授课。他常说:“教授不讲课,既不能当好教师,也不能当好院长。”他备课非常认真,讲课深入浅出,很受学生欢迎。在交大任副校长期间,为了搞好教改,他还蹲点到水利系水力学教研组,总结教改经验,而后在全校推广。

  田在教学中十分重视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除狠抓课堂教学外,更重视各个实践性教学环节,尤其在毕业设计中,他主张要结合生产实际。学校的很多科研课题,就是在直接承担生产任务的过程中进行的。这样做,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锻炼、培养了年轻教师,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1956年田加入中国共产党。这年暑假,他应中国科学院西北分院的邀请,率西北工学院、西北农学院和北京钢铁学院的一批教师,前往河西走廊对昌马河流域进行考察。通过考察提出了昌马河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方案和河西走廊地下水利用的建议,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赞扬。1957年至1959年,在田的倡导和带领下,根据生产和教学需要,水利系先后派出了成百名教师和数百名学生,分赴陕北、关中、陕南等地支援地方水利建设。其后,又通过学生毕业设计,承担了诸如黄洋河水库、石头河水库、大峪水库等十项水利电力工程的设计任务,推动了陕西各地的水利水电建设。

  田对黄河治理和三门峡水电站建设也十分关心。还在1958年,他就参加了由周恩来总理在三门峡工地主持召开的三门峡水电站建设方针研讨会。周恩来在会上还亲自点名听取了他的意见。后来,为解决水库的淤积问题,他坚持底孔排沙方案,并主持成立科研组,进行了改建导流底孔的技术设计与科学实验,为领导部门最终采用重开导流底孔的方案奠定了基础。

  1959年,西安交通大学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成立,田任院长兼总工程师。他先后主持完成了三门峡截流定向爆破筑坝、盐碱土改良和长江三峡工程的部分试验等几十项重大研究项目,其中有的项目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20世纪60年代中期,田根据科学发展的趋势和西北地区生产建设的需要,提出综合利用高山雪水、地下水及地表水,发展西北干旱地区农业的建议,主张跨流域调水和南水北调,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他主编的《水工建筑物》已出版。

  1972年7月2日逝世。

  “田鸿宾”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