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江西省名人>吉安市名人>吉安县名人

肖望东

肖望东人物照片

吉安名人肖望东介绍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中将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南京原军区政委

萧望东(1910年-1989年5月11日),男,1910年出生于江西庐陵(今吉安)。原名萧惠存,曾用名萧克;1910年8月25日出生,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南京军区政委,文化部党组书记、代部长,部长,济南军区政委。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

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共十一届一中全会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共十二大、十三大相继当选为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被选为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三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

1989年5月11日在北京逝世 。

萧望东人物生平

1910年8月出生,1927年加入中国共青团,1929年7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7年在江西省吉安县九区入团后从事秘密工作,

1929年7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先后为赣西南红军独立第2团、第4团教导队学员,1929年10月起任中共赣西南特委秘书,11月起任江西纯化区革命委员会青年部秘书长,12月起任共青团吉安县西区区委书记;

1930年3月起为赣西南团特委团校、党校学员,5月起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第9纵队7支队秘书兼宣传队队长,8月起任第9纵队特务连政治委员;

1932年1月起任红3军第9师军士教导队政治委员兼师直总支书记、直属政治处主任,10月起任红3军教导大队政治委员;

1933年10月起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教导师2队政治委员兼团总支部书记,训练队政治委员;

1934年4月起任红1军团司令部无线电队政治委员兼军团直总支部书记,1934年秋起任红1军团卫生部野战医院政治委员,参加了巩固发展赣西南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长征;

1935年秋任红1军团卫生部政治委员,10月到达陕北;1935年起任红1军团政治部民运部干事;

1936年春参加红一方面军东征,不久成立红军河东抗日游击支队,任政治委员,同年6月返回陕北先后任陕西宜川独立营政治委员兼宜韩党工委书记,红1军团第1师政治部民运科科长,1936年3月起任红1军团山西河东游击支队政治委员兼河东区党工委书记;

1937年2月起在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二期学习;

抗日战争爆发后,由延安到鄂豫皖边区红28军工作,1937年10月红28军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后,任新四军第4支队政治部主任;

1938年7月起任新四军游击大队(抗日先遣队)大队长兼政治委员,1938年10月起任新四军游击支队(后改称新四军第6支队)、第6支队政治部主任;

1939年8月起任豫皖苏边区党委委员;

1940年6月起任八路军第四纵队政治部主任;

1941年2月起任新四军第四师政治部主任(新四军第4师师长兼政委彭雪枫,参谋长张震);

1942年3月起任新四军第二师兼淮南军区政治部主任(新四军第2师师长罗炳辉、政委谭震林、参谋长詹化雨、政治部主任肖望东、政治部副主任余立金),参加开辟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斗争和进行淮北、淮南地区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0月起任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委员,淮南军区政治委员兼淮南苏皖边区党委书记,淮南军区政治委员兼新四军新2师政治委员,

1946年下半年任华中军区政治部主任、渤海军区第7师政治委员;

1947年4月起任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政治部主任;

1948年6月起任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副政治委员;

1949年2月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政治部主任,率部参加解放华东的多次重要战役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1949年4月至1952年11月任中共苏北区党委书记,其间:兼任苏北军区政治委员(苏北军区司令员张震东),1949年12月至1952年11月兼任苏北区党委财经委书记,1949年12月至1953年1月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

1953年1月至1954年8月任华东行政委员会委员,1952年11月至1953年7月任中共江苏省委副书记,其间:1952年12月1日至1953年12月7日曾兼任江苏军区第二政治委员,1952年11月至1953年8月兼任中共江苏省委工业部部长;

1953年4月至1955年3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政治部代主任、主任、军区党委常委,其间:曾兼任军区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书记;

1955年3月至1956年10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

1956年10月至1961年3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副政治委员,

1961年3月至1963年1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第四政治委员,

1963年12月至1965年5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第二政治委员,

其间:1955年4月起任南京军区党委常委,1956年5月起任南京军区党委副书记,1964年3月起任南京军区党委第三书记;1955年11月至1960年2月兼任南京军区监察委员会书记;

1965年4月任文化部副部长(部长陆定一)、党组书记(石西民、颜金生为副书记)、党委书记,国务院文化部第一副部长,主持文化部日常工作;1966年4月起任中捷友好协会会长;1966年7月,陆定一被免除党内外一切职务后,由萧望东代理部长,后任部长;

1966年12月萧望东被“打倒”;

1966年至1975年“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被关押9年,

1975年8月至1980年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政治委员、军区党委第三书记;

1977年8月至1982年9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

1980年1月至1982年10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第一政治委员、军区党委第三书记(至1980年4月)、第一书记(1980年4月起);

1989年5月11日在北京逝世 。

萧望东获得荣誉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

肖望东补充介绍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1955)。原名萧惠存,曾用名萧克。1910年8月25日生于江西省吉安县(今为市)西区淡江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4岁时父亲早逝,9岁起受堂叔资助免费入私塾4年,后辍学当徒工。192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红3军师教导队、军教导大队政治委员,红1军团无线电队、卫生部政治委员。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长征,在反“围剿”作战中左手严重负伤致残。1936年红一方面军东征山西时,奉派任河东游击支队政治委员,并在主力红军回师陕北后率部就地独立坚持游击战争。翌年2月入抗日军政大学第二期学习,曾当选2队党支部书记。抗日战争爆发后,奉调赴鄂豫皖边红28军工作,任军政治部主任,旋任由该部改编的新四军第4支队政治部主任。1938年奉命离开第4支队,参与组建新四军抗日先遣大队,任大队长兼政治委员,率部挺进河南睢(县)杞(县)太(康)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其间,他领导所部正确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会同友邻部队有力推动了该地区抗日活动的发展,成为豫东敌后抗战有名的“肖大队”。1939年后,历任新四军第6支队、八路军第4纵队政治部主任,新四军第4师、第2师兼淮南军区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初期,任淮南军区政治委员兼中共淮南区委书记,后任山东军区第7师政治委员。1947年2月,在莱芜战役中指挥所部抢占绵阳关、勇夺大寨,击退济南国民党军的增援,切断李仙洲集团的退路,对战役全胜起了积极作用。同年4月起,任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政治部主任,先后参加了沙土集、陇海路破击战、豫东、济南等战役。1949年3月,出任新组建的中共苏北区委和苏北军区书记、政治委员,随即全力以赴组织当地军民展开渡江战役的船只、资材等项准备,为支援主力部队取得渡江战役的胜利做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共江苏省委副书记兼江苏军区第二政治委员,华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代理主任,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第一副部长、党组书记、代理部长,济南军区第一政治委员、中共-委员。是中共八大候补代表、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第十二、十三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55年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89年5月11日在北京逝世。

  “肖望东”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