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江西省名人>吉安市名人>吉安县名人

刘辰翁

刘辰翁人物照片

吉安名人刘辰翁介绍

白鹭洲书院
南宋末年爱国词人

刘辰翁(1232年-1297年),字会孟,别号须溪。 又自号须溪居士、须溪农、小耐,门生后人称须溪先生。 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爱国词人。

景定三年(1262年),登进士第。因与权臣贾似道不合,以母老为由请为濂溪书院山长。后应江万里邀入福建转运司幕、安抚司幕。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为临安府教授,后入江东转运司幕。咸淳五年(1270年),在中书省架阁库任事,丁母忧而辞官。他对专权的贾似道不满。宋亡后,刘辰翁矢志不仕,回乡隐居,埋头著书,以此终老。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年),逝世,享年66岁。

他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风格取法苏辛而又自成一体,豪放沉郁而不求藻饰,真挚动人,力透纸背。作词数量位居宋朝第三,仅次于辛弃疾、苏轼。代表作品《兰陵王·丙子送春》《永遇乐·璧月初晴》等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刘辰翁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宋理宗绍定五年(1232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刘辰翁生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 他幼年丧父,宋理宗嘉熙二年(1238年),受业于曾子渊、朱埴、陆象山(一说认为刘辰翁未受业于陆象山)。

淳祐元年(1241年),江万里出任吉州知州,建白鹭洲书院,聘请欧阳守道讲学,刘辰翁跟从他学习, 文天祥、王梦应皆出其门下。 刘辰翁同时在王泰来处学诗。

淳祐四年(1245年),刘辰翁参加吉安县童试。

宝祐六年(1258年),与庐陵人王寿鹏、曾应龙参加乡试中举,夺得解元。 当时丁大全在朝为相,专权结党,刘辰翁对策“严君子小人朋党辨”,当朝认为他涉嫌诽谤,不为录用。 次年,丁大全罢相,刘辰翁恢复贡生资格。

宋理宗景定元年(1260年),刘辰翁至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受到国子监祭酒江万里赏识,被补录为太学生。 江万里称赏其文,从此师生之间交往频繁。江万里为官期间,曾几次将刘辰翁招致幕下或予以举荐。

景定二年(1261年)十二月,不久前改任知枢密院事的江万里罢官,回到故乡都昌(今江西都昌县),年底,刘辰翁前往看望闲居在家的江万里。

仕宦浮沉

景定三年(1262年),刘辰翁到临安参加进士试。 廷试对策时,恰逢贾似道擅权,刘辰翁称忠良固然可以被陷害,但其气节无法撼动。此言忤逆贾似道,因此,刘辰翁被宋理宗亲自置为进士丙等,从此他留下了耿直的名声。 后因亲人年迈,请为赣州濂溪书院山长,罗履泰等名士都出自于他的门下。 同年再次谒见赋闲的江万里。

景定五年(1264年)春,江万里知建宁府,兼福建转运使,刘辰翁入其幕僚。 五月,江万里迁任知福州、福建安抚使,刘辰翁跟随他到了福州。 九月,为贾似道两国太夫人寿辰作贺词。

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夏,江万里入朝执政,携带刘辰翁一并入京。 秋后,刘辰翁出任临安府教授,任职前后约半年,直至次年春。 其子刘将孙随侍左右。 由他录取的戴表元、 何新之 等人都成了后来的名士。

咸淳二年(1266年)春,江万里罢相,刘辰翁一同被弹劾,回乡闲居。 罢官返回故里时,刘辰翁途经洪州,曾游玩紫极宫。

咸淳四年(1268年)春夏在家闲居。秋,江万里出任太平州江东转运使,辟用刘辰翁为幕僚。

咸淳五年(1269年)春,江万里入为参知政事,荐举刘辰翁为中书省架阁,任职仅一月半,母亲病故,刘辰翁丁母忧返乡。 中书省任职是刘辰翁一生唯一的一次在朝廷做官。

末世奔波

咸淳八年(1272年)夏,从临安返回庐陵,在庐陵闲居数年。

咸淳九年(1273年),江万里任湖南安抚大使,这年秋天,刘辰翁到长沙探访恩师。 他在湖南逗留的时间并不长,年底,他得知元兵将要渡江,遂前往江西。

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年)二月,元军攻破饶州,退居此地的江万里投水殉国。五月,丞相陈宜中荐居史馆,辰翁辞而不赴。 十月又授太学博士,其时元兵已进逼临安,江西至临安的通道被截断,未能成行。 当年文天祥起兵抗元,刘辰翁曾短期参与其江西幕府,十二月,避难于吉水虎溪。

端宗景炎元年(1276年),春,元兵破临安。刘辰翁仍在虎溪。暮春,刘辰翁离开虎溪。大部分时间都居住在庐陵县宣化乡(今江西庐陵)。 期间刘辰翁还曾被任命为知临江军,但因临安已破,刘辰翁并未赴任。

遗民生活

宋端宗景炎三年(1278年),漂泊在外的刘辰翁回到庐陵,待了一段时间。 同年秋,与二僧人共登华盖岭。

宋祥兴二年(1279年),宋末帝跳海而亡。刘辰翁为寻找江万里之子江镐,谋葬江万里,从庐陵到都昌。

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初,与黄纯父在彭泽县相遇。之后返回庐陵。得到江镐音讯后,重新到都昌葬江万里,并为万里石山庵命名归来庵。 年底,作《归来庵记》。随后刘辰翁不仕,返回家中,潜心著作,同时还招收弟子,传授毕生所学。

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年)正月十五日,刘辰翁逝世于家中,享年66岁。四方学者将其葬在庐陵北郭外。

刘辰翁历史评价

元代

曾闻礼(刘辰翁弟子):庐陵自欧阳文忠公倡古文为学者师,后百余年而殿讲翼斋先生、太博须溪先生相继以雄文大笔,拟于欧尽常、苏尽变,由是海内之推言文章者必以庐陵为宗。

邓剡(诗人):思其平生,肝胆火热。

王梦应(进士):韩(愈)欧(阳修)后推先生卓然秦汉巨笔。(《哭须溪墓》)

吴澄(经学家):叙古文之统,其必曰唐韩、柳二子、宋欧阳、苏、曾、王、苏五子也。宋迁江南百五十年,诸儒孰不欲以文自名,可追配五子者谁?国初庐陵刘会孟突兀而起,一时气焰震耀远迩,乡人尊之,比于欧阳,其子尚友式克嗣响。夫一家二文人,由汉迄今,眉山二苏,而尚友之嗣会孟,不泰子瞻之嗣明允,呜呼盛矣。然欧实宗韩,明允乃以为非韩子之文,而欧阳子之文。刘与欧为同乡而不专宗欧,予亦以为非欧阳子之文而刘子文也。明允雄浑奇峭,永叔拟以荀卿直跻之周秦间子瞻长江大河,一泻千里。语者曰子瞻之文,非明允之文也。若会孟之淑诡变化,而尚友之浩瀚演迄,语者亦曰尚友之文,非会孟之文,则为知言也。

明代

韩敬(状元):①余偶于故簏中得记稿一帙,瑰奇磊落,想见其人,每读数过,辄恐易尽,真枕珍帐秘也。先生生于党禁之时,超然是非之外,复不为训诂纠缠,为理学笼络,点笔信腕,自以抒写灵灏,鼓吹风雅,极其魄力所至,左愚谿而右聱叟,他不足与方驾也。(《刘须溪先生记钞引》) ②先生眼如簸其,手如霹雳,而又胸无宿馅,故能伐山缒宝,缩海煎龙,经其点缀,茎草皆栴檀、片砾皆黄金也。自玄牝之宗参如霞笈,漆园郑圃一切指为世外忽荒之谈,有能捉松枝麈、坐乌皮几者,晋魏之下殆有几人?先生生理学窟中,独舍筏迷津,索珠周象,标引旨趣,兴会风流,微言不绝,其兹赖乎尝论经史之绝,非绝于焚经束史者也,乃绝于穷经断史者也。故辅嗣与易为奴,子玄借庄作寇,沿及滚洛之世,编贯诗书,穴穿义理,圣贤眼目尘埋极矣。惟玄学一派尚留混沌,此亦妫图嬴烬所留也,林氏鬳斋遽施十重铁步障自卫,非先生以谈笑解之,此叚膏肓更种入腐儒知见,将羽陵小酉尽扫之老嶂宿蠢之腹而后止耳。 ③先生视文节为前辈,偶得其书,亲为品笃,条分缕析,比他伙更精拜其姜桂性合,兰造臭同,故于操解之中,寓执鞭之意。不然,当日蓬山、风池之间,著述殊彩,岂无有作南园记、撰元龟策者,何足辱先生一唾哉余既为节乡人?

杨慎(文学家):辰翁事母孝,慷慨立风节,见抑于时,而天下知名士,多钦其忼直。平生耽嗜文史,淹博涵深,为文祖先秦、战国、庄、老等,言率奇逸,自成一家。

胡应麟(学者、文艺批评家):①严羽卿(严羽)之诗品,独探玄珠;刘会孟之诗评,深会理窟他摆脱了传统文学评点的功利性,更多关;高廷礼之诗选,精极权衡。三君皆具大力量,大识见,第自运俱未逮。②刘辰翁虽道越中庸,其玄见邃览,往往绝人,自是教外别传,骚坛巨目。(《诗薮》)

张寰(藏书家):须溪刘先生会孟之辞,奇诡伟丽,变化不常,谓古今以文名家者众矣,其为体要不能同,然皆有蹊径可窥,法度可守,若斯人者,盖能自立机轴,成一家言。(《刘须溪先生记钞序》)

闻启祥(藏书家):①刘会孟者,看书之俊者也,亦独好看俊书,故曰“吾读书未有若老庄用意之苦也”,故曰“观杜诗各随所得也”,故曰“长吉正在理外”。②吾观其评列子而每亦有御风之句,吾观其评王维而每亦有诗中有画,东坡之开辟实与子美同功,谁能忘其粗率而信之若夫班马之异同与世说之三绝并陈何如若此九种者,亦何异九疑亦何异九日他席之逢也,谓刘氏之评书而不能生人之疑,不能使人之不随名赏而尽也。③吾岂信之吾甥杨人驹不看书而亦俊者也,不能使书不俊而多病,不肯不看书力少而借观于刘氏之清泉奇石,因而登其丽礁,着其深屐,诚有之矣。念其板元,若将复莽也,为之精刻而合其九,图畅也命工曰,字画要若春案嫩竹,点圈要若缀露寒星,图灿也。病革坐茵褥而犹进一张,微笑云兴斯志可谓笃矣。

陈继儒(书法家):①当宋家末造之时,八表同昏,四国交阻,半夜戛戛弛枕上,书生老辈偷从墙隙户窦窥禁,莫感正视。先生何缘得此清暇,复美笔慨文史那抑亦德裕前应举所读书也。德祐以后,军学十哲像左袵矣。先生进不能为健侠执铁缠矟,退不能为逋人采山钓水,又不忍为叛巨降将,孤负赵氏三百年养士之厚恩。仅以数种残书,且讽且诵,且阅且批,且自宽于覆巢沸鼎、须臾无死之间。正如微子之麦秀,屈子之离骚。非笑非啼、非无意非有意,姑以代裂眺痛哭云耳。吴草庐称“须溪之文奇绝变化,子尚友之文浩瀚演迄,皆能自成一家。”惜其父子失编《宋史》,并集百卷皆不传。独喜评点九种书,不为胡血腥风所吹尽,垂及吾明,出见于闻子将、杨人驹手中。其须溪之子云哉!②须溪笔端有临济择法言,有阴长生返魂丹,又有麻姑搔背爪,秋林得此,重辟混沌乾砷。第想先生造次避乱时,何暇为后人留读书种?更何暇为后人留读书法?而解者咀其异味异趣,遂为先生优游文史,微渺风流,虽生于宋季,而实类晋人。得无未考其世乎?

钱谦益:予尝妄谓自宋以来,评杜诗者莫不善于刘辰翁。辰翁之评杜也,不识杜之大家数,所谓铺陈终始,排比声韵者,而点缀其尖新俊冷,单词只字,以为得杜骨髓,此所谓一知半解也。(《牧斋初学集》)

清代

何属乾(永新训导):①然吾尝阅先生点次九种书(《刘须溪评点九种书》),于子录老、庄、列,于诗选摩诘、长吉、子美,于史辫班马异同;在晋则取《世说》三绝,在宋则喜苏东坡,其刻本精核动人,省览非若是集隐突不可句读,何为也哉!岂品笃古人则了了,而自我作古,后生不逢辰,多忧谗畏讥,留行间疑案,俟百世下有知我者,仍取《记钞》,而品骘之会心与语言之表耶!②兹集也,时而谈玄,忘乎刘之为老也时而逍遥,忘乎庄之为刘也或乘风而行,若列子代御也有摩洁之画意,不必见于诗也才如长吉,而非近于思也忠爱似子美,不悲而歌,不哭而痛也学兼班马,不能分异同也语多旷达,如东坡居海岛,而无滴遣之戚也。是三绝益以四绝,九种合为一种也。

纪昀等:①其(刘辰翁)所作诗文,亦专以奇怪磊落为宗,务在艰涩其词,甚或至于不可句读,尤不免轶于绳墨之外,特其蹊径本自蒙庄,故惝恍迷离,亦间有意趣,不尽坠牛鬼蛇神。且其于宗邦倾覆之后,眷怀麦秀,寄托遥深。忠爱之忱,往往形诸笔端。其志亦多有可取者,固不必概以体格绳之矣。 ②辰翁论诗评文,往往意取尖新,太伤佻巧,其所评点,如《杜甫集》、《世说新语》及《班马异同》诸书,今尚有传本。大多破碎纤仄,无裨来学。③其点论古书,尤好为纤诡新颖之词,实于数百年前预开明末竟陵一派。(《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刘为先(刘辰翁后人):诸书多所评点。??因忆当赵宋社屋之后,信国知其不可而为之,先生知其不可而不为,挂冠史馆,诡迹方外,而惟是放于笔墨,作悲愤无聊之语,无地不记,无书不评,夫岂以文章显哉!盖亦托文章以隐耳。张孟浩比之伯夷、陶潜,诚论其世以知其人,读其文章以知其节义。则先生之诗、古文、词,其与歌黄虞而饿西山之薇,赋《归去》而醉东林之酒,千载上下,真同一辟世之心也。(《续刻须溪先生集略序》

民国

况周颐(“清末四大家”):①须溪词风格遒上似稼轩,情辞跌岩似遗山,有时意笔俱化,纯任天愧,竟能略似坡公。往往独到之处,能以中锋达意,以中声赴节。②近人论词,或以须溪词为别调,非知人之言也。须溪词多真率语,满心而发,不假追琢,有掉臂游行之乐。其词笔多用中锋,风格遒上,略与稼轩旗鼓相当。世俗之论,容或以稼轩为别调,宜其以别调目须溪也。(《蕙风词话》)

李之鼎(藏书家):须溪先生在宋末,文章道德为一时之冠。此诗殆做于其诧僚无聊之日,虽近应制体格,然运用典实,发挥题蕴,有尺幅千里之势。其间沧桑之感,故国之思,每流露于字里行间,良足慨也。(《须溪先生四景诗集跋》)

罗根泽(古典文学专家):宋末元初的刘辰翁,以全副精神,从事评点,则逐渐摆脱科举,专以文学论工拙。

当代

夏承焘(词学家):稼轩后起有辰翁,矿代词坛峙两雄。(《瞿髯论词绝句》)

袁行霈:刘辰翁在总体倾向上也是继承稼轩的遗风,只是身经亡国的时代巨变,已无稼轩的豪迈之气。他的独特性在于吸取了杜甫以韵语纪时事的创作精神,用词表现亡国的血泪史。刘辰翁的《兰陵王·丙子送春》,用象征的手法表现了国亡“无主”和“人生流落”的悲哀。另一首《唐多令》表现了战乱中“青山白骨堆愁”的惨状;《柳梢青·春感》则描写了亡国后“铁马蒙毡”横行、“笛里番腔”喧嚣的社会现实。正所谓“暮所诗、句句皆成史。”(《金缕曲》)这种及时展现时代巨变的“诗史”般的创作精神,在宋末遗民词人群中是自树一帜的。(《中国文学史》第十章 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

朱庸斋(词学家):刘辰翁乃宋末豪放派后劲。其词亡国前直衧愤懑胸臆,强烈反映现实,对权误国极其痛切;亡国后,偷生于元人残酷统治下,抚时伤事,和泪写成……同时作手多隐晦不显,无须溪之凄厉,是以南宋遗民中,《须溪词》实为个中佼佼者。(《分春馆词话》)

焦印亭云南民族大学教授):像刘辰翁这样在文艺理论、文学创作、文学评点等领域同时取得相当成就的作家,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是不多见的。特别是他全副武装,专以文学论工拙来从事评点,在文学评点史上占有显赫的地位,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应值得我们重视。可以说,刘辰翁无论在文学史还是在文学批评史上,都具有引人注目的典型意义。

刘辰翁主要作品

刘辰翁有《须溪集》 100卷,久佚。清修《四库全书》时,采辑《永乐大典》所录记、序、杂考、诗、词等作,厘为10卷。仍以《须溪集》为名。其8卷、9卷、10卷收词,约 350来首。有《豫章丛书》本。朱孝臧《彊村丛书》有《须溪词》1卷,补遗1卷。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天下同文集》等书所录,辑为十卷,另有《须溪先生四景诗集》传世。《新元史》卷二三七、《宋季忠义录》卷一六有传。存词300余首。其现存作品大致情况是:文249篇,诗205篇,词358篇,计812篇,数量仅为《须溪先生全集》的十分之一左右。

《须溪集》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有关书引录,编为第一卷。《须溪先生四景诗集》以宜秋馆本为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车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编为第二、三、四、五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类型

内容

小令

《双调望江南·寿王秋水》

《南乡子·乙酉九日》

《南乡子·即席纪游》

《双调望江南·寿张粹翁》

《浪淘沙·秋夜感怀》

《浪淘沙·大风作》

《浪淘沙·有感》

《如梦令·题四美人画》

《如梦令·寂历柳风斜倚》

《如梦令·睡眼青阴欲午》

《如梦令·落叶西风满地》

《点绛唇·和邓中甫晚春》

《点绛唇·瓶梅》

《点绛唇·和访梅》

《点绛唇·寄情》

《点绛唇·题画》

《浣溪沙·三月三日》

《浣溪沙·壬午九日》

《浣溪沙·虎溪春日》

《一翦梅·和敖秋崖为小孙三载寿谢》

《临江仙·寿刘教》

《临江仙·将孙生日赋》

《踏莎行·雨中观海棠》

《临江仙·贺默轩》

《临江仙·晓晴》

《减字木兰花·寿词》

《临江仙·访梅》

《临江仙·有感》

《摘红英·赋花朝月睛》

《柳梢青·春感》

《山花子·青幕》

《促拍丑奴儿·辛巳除夕》

《乌夜啼·初夏》

《踏莎行·北望蝶山》

《促拍丑奴儿·有感》

《最高楼·和咏雪》

《桂枝香·寄扬州马观复。时新旧侯交恶,甚思去年中秋泛月,感恨难言》

长调

《永遇乐·璧月初晴》

《摸鱼儿·酒边留同年徐云屋》

《江城子·西湖感怀》

《江城子·春兴》

《江城子·和默轩初度韵》

《兰陵王·丙子送春》

《唐多令(五首)》

《江城子·海棠花下烧烛词》

《夜飞鹊·七夕》

《疏影·催雪》

《千秋岁·和尚学林寿筵节席》

《宝鼎现·春月》

《青玉案·暮春旅怀》

《烛影摇红·丙子中秋泛月》

《祝英台近·昨朝晴》

《声声慢·西风坠绿》

《虞美人·天香国色辞脂粉》

《大圣乐·芳草如云》

《汉宫春·雨入轻寒》

《虞美人·寿安楼子重重蕊》

《乳燕飞·赤壁之游乐》

《绿荷雨跳珠》

《露顶洒松风》

《雨过苔花润》

《新火起新烟》

《四景诗》

《绝域改春华》

《悠然见南山》

《苏李泣别图》

散文

《多宝院记》

《南岗禅寺记》

《空相院记》

《大梵寺记》

《吉州重修大中祥符禅寺记》

《古心文山赞》

《吉州龙泉县新学记》

《临江军新喻县学重修大成殿记》

《龙须禅寺记》

《吉州能仁寺重修记》

《敏斋记》

《归来庵记》

《建昌普润寺记》

《节斋记》

《中和》

《汲古堂记》

《节庵记》

《核山》

《善堂》

《列仙观记》

《静见》

《紫极宫写韵轩记》

文学评点

《大戴礼记》十三卷

《班马异同评》三十五卷(目前存疑)

《越绝书》十五卷

《荀子》二十卷

《史汉方驾》三十五卷

《老子道德经》二卷

《阴符经》一卷

《庄子南华真经》三卷

《南华经》十六卷

《列子冲虚真经》二卷

《鬳斋三子口义》十四卷

《批点孟浩然集》三卷

《批点选注杜工部》二十二卷

《校点韦苏州集》十卷

《评点唐王丞集》六卷

《陶韦合集》十八卷附二卷

《刘辰翁批点三唐人诗集》十四卷

《王孟诗评》九卷

《韦孟全集》

《盛唐四名家集》五十卷

《唐百家诗选》

《古今诗统》六卷

《东坡纪年录》一卷

《王荆文公诗笺注》二十四卷

《须溪先生评点简斋诗集》

《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二十五卷

《须溪精选陆放翁诗集后集》八卷

刘辰翁后世纪念

刘辰翁墓位于江西吉安县梅塘六公山的半山腰,与刘家清代修订的族谱记载的先祖刘辰翁安葬地“六公山”吻合。墓碑碑文从右到左分别为“万历七年重修”和“宋故祖大学士刘公须溪府郡”。

刘辰翁补充介绍

  刘辰翁(1232~1297),字会孟,号须溪,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家贫力学,尝游当时名学都欧阳守道之门,很受这位学者的赏识。宋宝衤右 六年(1258)举乡贡。当时丁大全拜右丞相兼枢密使,辰翁对策:“严君子小人朋党辨”,有司以为涉谤,摒弃之,补太学生,而祭酒江万里赏其文。景定三年(1262),辰翁目暑贾似道专权,杀直臣以蔽言路,在廷试对策中,极言“济邸无后可痛,忠良戕言可伤,风节不竞可憾”,大“忤”贾似道意,至唱名时,理宗亲置他为丙等。他以父母老为辞,请就濂溪书院山长。

  刘辰翁在南宋末年的政治生涯,自说:“穆陵进士十有五年,独尝教授中都百六十日罢,又三年起从庐山公江东七阅月,从江东得掌故人修门四十五日忧归,归又七年,正当德衤右 初元五月召入馆,辞未行。十月除博士,道已阻。”这就是辰翁在南宋四十七年的命运。到了祥兴二年,南宋灭亡。他仍念念不忘国家民族的命运,反对元代统治阶级的民族压迫。在宋亡后18年的遗民生活中,辰翁饱饮-之恨,心情更是痛苦,遂托迹方外,隐遁不出。

  刘辰翁不但以鲠直为名,更以文章诗词见重于世。他的门人王梦应称赞他:“韩(愈)欧(阳修)后推先生卓然秦汉巨笔。”他的儿子将孙说:“词章翰墨,自先生而后知大家数笔力情性,尽扫江湖晚唐锢习之陋。”元人曾闻礼说:“庐陵自欧阳文忠为学者师,后百余年而殿讲巽斋先生、太傅须溪先生相继以雄文大笔,拟于欧尽常苏尽变,由是海内之推言文章者,必以庐陵为宗。”元代文学家吴 则谓:“叙古文之统,其心曰:韩、柳、欧、苏,国初庐陵刘会孟氏突兀而丐,一时气焰震耀远迩,乡人尊之,比于欧阳。”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刘奈翁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高的。

  刘辰翁是一位有造就而又多产的文学家。有诗80卷。《须溪集》100卷,可惜多已散佚。清代修《四库全书》时怕录《须溪记钞》和《须溪四景诗集》两种,并根据《永乐大典》所录辰翁的记、序、杂著、诗余等共厘为10卷。另从《江西诗征》、《江西能史》、《吉州府志》、《庐陵县志》等书中搜集到他的作品32篇,现辑存81编,其中文249篇,诗205首,词358首。

  刘辰翁第读李清照的《永遇乐》(落日熔金),必“为之涕下”,“辄不自堪”。他作的《虎溪莲社堂记》、《归来庵记》、《鹭洲书院江文忠公祠堂记》、《祭师江丞相古心先生文》、《古心文山赞》、《文山像赞》、《陈礼部墓志铭》等篇,对江万里、文天祥、陈舜卿等中臣义士反抗元代统治阶级压迫的斗争,给予了高度评价,对他们崇高品德赞扬备至。而《六州歌头》则对奸臣贾似道丧权辱国的罪恶,作了无情的揭露,表示了极大的愤慨。他的作品无论记事、论理、写物都是有所为而发,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寄托他的忠爱情思,眷恋故国的感慨。正如刘将孙所述:“当晦明绝续之交,胸中之郁郁者,壹泄之于诗,其盘礴劈积而不得吐者,借文以自宣;其脱于口者,曾不经意;其引而不发者,又何其极也。”《四库全书提要》曾评价刘辰翁“于宗邦沦覆之后,眷怀麦秀,寄托遥深,忠爱之忱,往往形诸笔墨,其志亦可取者。”辰翁的许多词通过写节序风物质,抒发自己的感怀时事、悼念故国的深情。如《忆秦姓娥》(烧灯节)、《柳梢青》(铁马蒙毡)、《兰陵王》(送春去)等篇,读之令人无限感慨。词学家们把他列在南宋末年爱国词人的首位,认为他继承辛弃疾的爱国主义传统,成为辛派词的后劲。

  刘辰翁作品的艺术特征,吴氵认为他的文章“波诡变化”。明人韩敬称其“点笔信腕”,自以抒写灵灏,鼓吹风雅,不为训诂纠缠,不为理学笼络,极其魄力所致,右愚溪而左聱叟,他不足方驾也。清人何属乾评辰翁的文章说:“时而谈玄,忘乎刘之为老也;时而逍遥,忘乎庄之为刘也;……才如长吉,而非近乎思也;忠爱似子美,不悲而歌,不哭而痛也;学兼班马,不能分异同也;语多旷达,如东坡居海岛,而-谪遣之疾也;是三绝益以四绝,九种合为一种也。”清人萧正发则称辰翁为“庐陵第一奇人。”作品为“庐陵第一奇书。”

  总的说来,辰翁作品所反映的思想倾向是合乎历史发展的趋势,顺乎民族的愿望。艺术造诣是很深的,既能博采诸大家之所长,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是南宋文坛一大巨擘。

  著名爱国词人和文学家刘辰翁一生历经坎坷,于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瞌然弃世,终年65岁,葬于他的家乡灌溪。

  小灌村 小灌村,在梅塘乡东南部河谷平原地带,距栗塘街2千米,东为泸水河,南靠曲濑乡的社坪、河源村重源自然村,西为村背村,北为醪村,1972年前与村背同一大队,1972年析出为小灌大队,1984年小灌大队改制小灌村,包括小灌,周家,梨树下,槐花渡,尹家,板江,琅陂头等七个自然村。2009年有274户,1195人,耕地2321亩,山林地1000亩。农作物以水稻为主。……

  “刘辰翁”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