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福名人彭文应介绍
彭文应(1904~1962),江西安福人。13岁时考入清华学校。在清华求学期间,担任过《清华周刊》总编、学生评议部长,参加五四运动。1925年毕业后,以公费赴美国留学,在美国威士康辛大学攻读政治系,获学士学位。后又至哥伦比亚大学深造,获政治硕士学位。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曾担任哥伦比亚留美中国学生会会长,组织中国学生发表声明,写文章,抗议日本侵华,呼吁国人团结抗日。
彭文应人物简介
彭文应(1904~1962),江西安福人。13岁时考入清华学校。在清华求学期间,担任过《清华周刊》总编、学生评议部长,参加五四运动。1925年毕业后,以公费赴美国留学,在美国威士康辛大学攻读政治系,获学士学位。后又至哥伦比亚大学深造,获政治硕士学位。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曾担任哥伦比亚留美中国学生会会长,组织中国学生发表声明,写文章,抗议日本侵华,呼吁国人团结抗日。
彭文应于1932年回国后,在上海法学院、光华大学担任教授,并担任王造时主编的《主张与批评》《自由言论》杂志的主要撰稿人,发表了《社会主义之路比较可通》、《剿民乎?剿匪乎?》等文章,主张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1935年,彭文应参加上海各界救国会。1937年参加宪政协进会和民主同志会等组织,曾担任《民主》《宪政》半月刊主编。“七君子事件”发生后,他参加了宋庆龄领导的营救工作,并随宋庆龄进行爱国入狱斗争。
上海沦陷后,彭赴江西,任《前方日报》主笔,在此期间,曾任江西省政府临时参议会参议,省立永修高级农林学校校长,南昌大学教授、总务长等职。
抗战胜利后,彭文应回到上海,任上海临时大学教授,由沈钧儒、沈志远介绍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并积极投入民主运动。1947年民盟被国民党政府宣布为“非法组织”而解散时,彭出任民盟上海市支部地下组织主任委员,领导民盟上海地下组织进行民主斗争。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6月至8月彭任民盟上海市支部临时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同年11月在民盟中央一届四次全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1950年1月至10月彭又任民盟上海市支部临工委副主任委员,1951年10起彭历任民盟上海市支部第一、二届副主任委员,民盟上海市第三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并历任上海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二、三届代表,上海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第二、三届常委,第一届上海市政协常委。1957年被划为右派分子,1978年4月摘掉右派分子帽子。
彭文应补充介绍
彭文应(1904~1962)
彭文应别名爵缘。江西安福人。民国6年(1917年)暑期,北京清华学校招考,13岁的彭文应在江西省近2000名考生中名列第一。民国14年彭赴美留学,在威斯康辛大学获政治学学士学位,后入哥伦比亚大学获政治学硕士学位。民国21年回国,担任上海法学院、光华大学教授。
民国21年,彭文应在《主张与批评》第四期发表《社会主义之路比较可通》。民国22年4月15日彭文应针对蒋介石反动政策,在《自由言论》发表《剿民乎?剿匪乎?》。
彭家住在虹口宝安路25弄5号。彭参加中共领导的营救“七君子”活动,与宋庆龄等一起往苏州监狱探望难友。任上海市各界救国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民盟地下支部主任委员。资助周恩来营救被捕同志,支持学生反蒋运动。民国38年5月,上海警备司令汤恩伯密令:“不择任何手段,立即逮捕史良、彭文应。”彭只身出外躲匿,宝安路住宅被抄,彭妻妹被捕。
解放后,彭文应历任民盟中央委员,民盟上海市支部副主任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上海市政协常务委员。1962年12月15日病逝。
“彭文应”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