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江西省名人>宜春市名人>铜鼓县名人

陈葆元

陈葆元人物照片

铜鼓名人陈葆元介绍

江西籍烈士

陈葆元(1902—1932) 江西铜鼓县人。1924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春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与陈逸群等人一起,建立了中共铜鼓县第一个支部,并当选为书记。次年春,任国民党铜鼓临时县党部常务委员。1928年秋,参加彭德怀等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历任红五军大队党代表、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第七军第二十一师政委,红三军团后方留守处政委,中共河西道委书记兼地方红军独立九师政委等职。1932年10月,在遂川高坪地区突围时,壮烈牺牲。

陈葆元简介

(1901-1934) 江西铜鼓人。曾就读于南昌省立工业专科学校。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回铜鼓从事革命运动。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红五军第十大队党代表、红五军第一纵队队长、红三军团第三师七团政委。1931年任红三军团独立师政委。1934年随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同年在江西遂川营前战斗中被俘后被杀害。

姓 名:陈葆元

性 别:男

民 族:汉族

籍 贯:江西铜鼓

出生年月:1902年

牺牲日期:1932年10月

陈葆元经历

1919年,发起组织铜鼓县学生联合会,领导爱国学生运动。1920年,考入江西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参加了方志敏领导的“甲工学潮”。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7月,毕业回县,在奎光小学任教,以此为掩护,开展建党工作,不久辞教,开办“公有号”裱画店从事秘密革命活动。年底,创建中共铜鼓支部干事会,任书记。1926年春,任国民党铜鼓县临时党部常务委员。9月初,北伐军抵湖南,亲自前往浏阳联系,并组织群众,配合北伐军作战,迎接北伐军入城。1927年4月底,任国民党铜鼓县党部工人部部长。“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于6月4日突遭右派势力拘捕,机智逃脱后,向群众揭露“六四”事变真象。后隐迹乡间。1928年秋,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任大队党代表、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主任。1931年4月,任红三军团后方留守处政治委员,协同做好支前工作。1932年4月,任中共河西道委委员。6月,任道委书记。7月,在第四次反“围剿”战斗中,率小队武装在上犹鹅形地区坚持游击斗争。10月,在遂川高坪突围战斗中壮烈牺牲。

陈葆元事迹

1928年7月,彭德怀,滕代远等在紧邻铜鼓的湖南省平江县领导起义,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同年秋,彭德怀率领红五军转战至铜鼓,陈葆元当即告别亲人参加这支人民军队,从此走向戎马生涯。

陈葆元虽然离开了家乡,但对铜鼓革命以及一起战斗过的战友仍然十分关心。1929年9月,他随部队第一次回到了离别一年多的故土。他没有借这难得的机会去与亲人见面,而是立即找到赖怀恺的家属打听“六四”事变的罪魁祸首。第二天,他又在县城附近的武曲官召集了几百人参加的群众大会,向广大工农揭露蒋介石及其走狗背叛革命、屠杀革命者的罪行,宣传红军的性质和任务,号召劳苦群众要做社会的主人,团结起来打倒土豪劣绅和国民党反动派。并且满怀信心地说:“我们完全有力量打倒他们,最后的胜利是属于我们的!”他的话赢得了到会群众热烈的掌声。1930年4月,陈葆元再度随军回到铜鼓。这次他设法见到了妻子和女儿。妻子见他又黑又瘦,忍不住流下了心痛的眼泪。他心情沉重的开导、安慰妻子说:“我是黑了、瘦了,但这是谁造成的?是反动派!眼看我们有美满的家庭,却不能团聚在一起,这又是谁造成的?是反动派!我参加红军为的是打倒他们,打倒保护他们的旧社会、旧制度,叫穷人翻身站起来。我的作为说不定会给家里带来这样那样的麻烦,但要忍受住,苦难的日子不会长久!”

陈葆元参加红军后组织上派他搞政治工作。他充分发挥自己从事地方斗争的经验,做出突出成绩,在短短三年时间,便从一般干部迅速提升为师级领导,得到彭德怀及红三军团组织的极大信任。

1931年4月,蒋介石调集20万兵力开始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二次“围剿”。根据军民在毛泽东和朱德统一领导下,严阵以待,作好了粉碎敌人进攻的准备。这时,红三军团正驻在中央苏区兴国的梅窖、古龙岗一带地区积极准备反“围剿”工作。彭德怀和红三军团组织考虑到此次反“围剿”斗争规模大,后方的支前工作将会显得更加重要,决定派几名得力干部到军团后方留守处的加强领导。于是,陈葆元被调往该处任政委。

留守处摊子大、人员杂,而且任务既繁重又紧迫。陈葆元去后,具体负责赣江以西上犹、遂川、吉水、泰和、安福、永新等县的工作,与留守处主任张平凯既分工又合作,很快组建了支前机构:建立了三个战时流动后方医院、五个固定性医疗点,担负分散救护医治伤病员的任务;组织了一个新兵训练营,对新参加红军的青年进行基础训练;成立了一个俘虏官兵训练团,对俘虏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组成了一个修械所,修理废旧枪炮;加强了筹款、筹粮等物资保证部门的力量,为前线和后方部队解决给养问题。总之,在为期三个月的第二次反“围剿”斗争中,陈葆元和张平凯领导后方留守处各种机构积极工作,奋力支前,共招收、训练了17个连的新兵,教育、改造了两个营俘虏,治愈了五个连的伤病员,并将这总计4000多人的队伍全部补充到了前线;另外,还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把一批又一批的布匹、粮食、油盐和枪支弹药等军需物资及时送到前线,保证了前方作战部队的给养和装备。在短短半个月中,红军由西向东横扫七百余里,五战五捷,歼敌3万余人,缴枪2万多支,赢得第二次反“围剿”的巨大胜利。

红三军团总指挥彭德怀对陈葆元、张平凯领导的后方留守处工作十分满意,当即以军团党委的名义亲笔写了一封表扬信给他们,信中说:“你们6月19日给前委的来信,各县的慰劳品皆已收到,请转送前方同志对后方同志的谢意……两个新兵团已全部顺利到达,干部的新兵的情绪异常饱满,很有组织纪律性。这和你们后方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同时证明你们的工作是极端负责的。卓有成效的,希望你们继续努力,在现有的基础上把后方的工作做得更好!前后方共同配合,尽快粉碎敌人的‘围剿’,保卫苏维埃政权,保卫人民群众的胜利果实,取得更大的胜利!”

此后,陈葆元和张平凯等人一道,没有辜负彭德怀和军团党委的希望,接着又在同年7月至9月第三次反“围剿”中,领导后方留守处全体人圆满完成了支前任务,配合作战部队彻底粉碎的敌人的“围剿”。

1932年2月,红三军团由中央革命根据地西渡赣江,进入江西苏区上犹等地休整并做群众工作。4月间,军团部奉中共中央局指示,将管辖上犹、崇义、遂川及湖南桂东等县的西河特委改为河西道委。这时,军团组织考虑到陈葆元在河西一带活动时间长,情况熟悉,建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决定派他担负道委工作,与贺昌、谢作玲三人组成道委,由贺昌任书记。

接着,陈葆元与贺昌随同彭德怀,滕代远、袁国平等军团首长一道,检查了过去河西特委的工作;随后,便借助军团驻扎在该地区的优势,积极筹备,迅速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开办道委训练班,培养地方干部;组织查田委员会,解决土地问题;整编地方武装,将游击队改编为地方红军;组织拥护红军委员会,开展扩红运动;建立粮站,筹集军粮;组织工作团,开辟新区工作等等。以扩红和筹粮为例,仅一个月,就扩军1000人,筹粮6000担。

同年6月,贺昌调走,陈葆元接任道委书记。这时,蒋介石亲率30万军队开始对革命根据地进行第四次“围剿”。红三军团已离开上犹投入反“围剿”战斗,道委的工作进入了战时的紧张状态。

7月间,国民党军李振球部进攻上犹。因上犹一带的红军独立第九师第三团和第四十三团已编入红三军团,留下的力量十分薄弱,所以尽管英勇抵抗,仍遭失利。8月底,敌军占领河西道委及上犹县委驻地营前地区。这时,为了保存革命力量,陈葆元指示上犹县委书记朱仲然带领大部分同志护送革命家属和群众向湘赣苏区的永新等地转移,而自己则率小股武装留在上犹境内靠近遂川的鹅形山一带坚持游击斗争。

10月的一天夜晚,陈葆元带一支48人的队伍,经过上犹与遂川交界处的五指峰石壁,于黎明前进入遂川的高坪地区,不料黑暗中忽与一股敌军迎面相遇。陈葆元立即率队奋起冲杀,和敌人展开了一场激战,终于在天明时分将敌击溃。然而,这时驻在离此地不远的大批敌军已闻讯赶来增援,将陈葆元等团团围困在山上,并疯狂的放火烧山。一时枪声四起,烈焰腾空,情形十分危急。陈葆元连忙组织队伍奋力突围,但因寡不敌众,未能如愿。接着,敌人的包围越缩越小,陈葆元率队顽强抵抗。当敌人逼近身边时,他挥起驳壳枪一连击毙两名匪徒,然后猛地向山下冲去,不幸被枪弹击中,壮烈牺牲,时年仅30岁。

陈葆元补充介绍

  陈葆元(1902—1932)江西铜鼓县人。1924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春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与陈逸群等人一起,建立了中共铜鼓县第一个支部,并当选为书记。次年春,任国民党铜鼓临时县党部常务委员。1928年秋,参加彭德怀等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历任红五军大队-表、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第七军第二十一师政委,红三军团后方留守处政委,中共河西道委书记兼地方红军独立九师政委等职。1932年10月,在遂川高坪地区突围时,壮烈牺牲。

  来源: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

  “陈葆元”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