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江苏省名人>扬州市名人

任中敏

任中敏人物照片

扬州名人任中敏介绍

唐代音乐文艺研究的一代宗师

 任中敏(1897-1991)名讷,号半塘,别号二北,江苏扬州人,我国著名词曲学家、戏曲学家、唐代音乐文艺研究的一代宗师、首批博士生导师。

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国文系,得到曲学大师吴梅赏识,遂专攻词曲。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至扬州、南京等地执教,继至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教授词曲。1923年任教于苏州东吴大学,寓居吴梅家,尽读词曲善本。后执教于镇江中学、江苏省立栖霞乡村师范等校。1951年任四川大学文学教授。1980年调回扬州工作,先后任扬州师范学院词曲研究室主任、中国古代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198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中国首批博士生导师。

任中敏毕生从事教育和学术研究,著述500多万言。其学术成就主要在词曲和唐代音乐文艺的研究方面,理清了汉乐府、敦煌歌辞、声诗、词、散曲的音乐线索,并横向梳理了 唐代与音乐有关的各门类艺术,创建了相关理论。

任中敏生平简介

任中敏,名讷,字中敏,号二北,生于1897年6月6日,其名与字取自《论语》“讷于言而敏于行”。任中敏少年聪慧,6岁开始识字,15岁考入常州第五中学,19岁转入扬州省立八中。1918年夏,考入北京大学文学院国文系,与他一同考入的,有他的扬州同乡朱自清,以及罗常培、张煦等。

任中敏就读北大的第三学期,受到词曲主讲教授、曲学大师吴梅教授的赏识,开始专攻词曲。1920年夏,24岁的任中敏从北大毕业,先后执教于南京省立第一中学、江苏第五师范、江苏第八中学等,1951年任四川大学文学教授。此后,屡遭困厄,长期失去教育学生的资格。生性刚强的他刻苦自砺,不屈不挠地开展学术研究。居住在成都焦家巷一间阴暗狭小的房间里,他白天背着装有热水瓶、旧日历纸片的背篓往图书馆读书,晚上整理所抄录的资料,凌晨时伏案写作。在中国的学术史上,这是一个相对萧条的时期,但任中敏却使它成为其学术生涯的黄金时期。

1955年,任中敏完成并出版了《敦煌曲校录》和《敦煌曲初探》两部著作。1962年前,任中敏以“右派”和“历史反革命”的身份,撰就了《唐戏弄》《教坊记笺订》《唐声诗》《优语集》等4部书稿。“文化大革命”毁掉了他的全部手稿,包括篇幅达数百万字的《唐宋燕乐集成》,但他利用劳动改造的余暇发愤编著了《敦煌歌辞总编》。这些著作开创了唐代文艺学的研究新领域,创立了“任氏散曲学”,使他成为饮誉海内外的词曲学大师和近代散曲研究奠基人之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任中敏的学生蒋南翔恢复工作,出任教育部长,随后到扬州考察。戴步瀛、童伯璋等从外地赶到扬州,在扬州师范学院图书馆前见到老同学。当时正是“落实政策”的高潮,他们向蒋南翔反映说:“我们风风雨雨几十年都过来了,但老师还在四川受苦,希望落叶归根,完成最后六本著作。”蒋南翔回京后即与时任中宣部部长兼中国社科院院长胡乔木商量,先将任老调至中国社会科学院担任研究员作为过渡,然后回扬州。1980年,84岁高龄的任中敏回到阔别40余年的故乡,到扬州师范学院任教,自此开始了他学术研究和传道授业师者生涯的又一段辉煌。

任中敏个人轶事

申硕得博,绝无仅有

1978年,随着改革开放大幕的拉开,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开始恢复。1980年,五届全国人大13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并于1981年1月1日起实施,标志着学位制度的创立。与此同时,国家开展了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其学科专业的审核批准工作。

扬州师范学院接到通知后,试报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点,任中敏教授为硕士生导师。教育部长蒋南翔主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开会讨论时,复旦大学朱东润教授说:“扬州任老不当博导,我们不好意思当博导。”北京大学余冠英教授附议:“我也有同感。”最后委员会一致同意,批准扬州师范学院设立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点,这是中国首批文科博士点之一,任中敏先生也成为中国首批博士生导师。凭借词曲学、戏曲理论和敦煌学等领域的开拓性研究,早已蜚声海内外的任中敏先生,已是85岁高龄了!这个意料之外的博士点,为1992年扬州大学合并办学以来,学科建设的快速发展作出了奠基性的历史贡献。

这可能是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史上一个绝无仅有的例子,也是一段尊崇学术、正本清源的学林佳话,但其背后却饱含着时移世易、岁月蹉跎的辛酸与无奈。

不要从此君王不早朝

1983年,任中敏的首位博士生王小盾到校报到,投入先生的门下。任中敏对他要求严格,要求他“每年至少工作三百六十天,每天至少工作十二小时”。同时他手书一纸,贴在墙上:“博士研究生到毕业时必须遵守部颁标准,能于拿出学术研究上的某一种创造性的成果。”以此提示学生:要抓紧时间,养成紧张读书的习惯。

学校里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则逸闻,有一年,王小盾的爱人来看他,任先生破例允许王小盾第二天可以推迟一个小时上课。次日,他在家等到7点半,王小盾还没有来,他就拄着拐杖,到王小盾的宿舍前敲击窗户,朗声喊道:“不要从此君王不早朝!”

2017年任中敏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校举办学术论坛,王小盾教授在大会发言里深情回忆:“他本人就是用小跑的步伐度过一生的,我必须适应他的生活节奏。另外,他已经87岁了,生命留给他的时间并不确定,所以他有强烈的紧迫感。实际上,他让我每天早晨陪他散步,也出于这种紧迫感。他的本意是:每天给我一次鞭策,使我不至于成为宰予。”

抬得起头,过得了江

据王小盾回忆,任先生有两句话经常挂在嘴边,一句是“不能抬不起头,过不了江”,敦诫学生勤勉奋学,另一句是:“扬州人不是豆腐。”“任先生用这两句话告诉我,扬州师范学院培养的博士生,其水平决不能低于上海(复旦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南京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王小盾记叙道,“这反映了任先生的自我要求,也反映了任先生的一个指导思想:要让学生永远有提升的空间。”

晚年的任中敏,常常在扬州师范学院拄着拐杖,铿锵有力地说:“扬州人不是豆腐!抬得起头,过得了江!”传递一位极真实极传统的国学大师及教育家的疾言厉色。也正是这样一位杰出的中国学者,开启并奠定了中国散曲学、中国唐代文艺学。他的煌煌巨著《唐戏弄》被海外汉学界称为中国在文化人类学研究的典范之作。

九十岁时,任中敏先生题赠《扬州师院报》一幅行书:“在信赖环境,追随大流的前进中,我们每人再争取自觉自动,以蔚成扬州原是全国文化名城之一的荣誉!”如此的胸怀与大器,温和而激励,平易而笃定。这种充满积极能量的温情话语,与他“扬州人不是豆腐,抬得起头,过得了江”的黄钟大吕不同,却在精神上一以贯通。

任中敏晚年时期,学校为抢救、传扬他的学术,先后为他配备了多名助手。20世纪80年代后期,扬州师范学院成立以他为名誉所长的中国古代文化研究所,成为他的集体助手。当他以90岁高龄招收第二届博士生季国平时,成立了以任中敏为组长,李坦、胡忌为副组长的博士生指导小组。他招收的第三届博士生李昌集,则由徐沁君、谢伯阳两位教授协助指导。

任教之余,任中敏对《敦煌歌辞总编》进行了细致的编校和补订,1987年他90岁那年,这部煌煌巨著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在庆祝会上,任中敏回忆30余年来撰著《唐艺发微》的经过,风趣地说:“我这后辈子就是干的敲锣卖糖!”在场的著名文艺理论家谭佛雏教授即兴在签名簿上留言:“巴蜀维扬,九十星霜;半生事业,敲锣卖糖。”任老阅后大喜,请书法家书写成条幅悬挂于客厅最显眼处。

任中敏论著目录

《散曲之研究》任二北 《东方杂志》第23卷第7号,第24卷第5、6号1926年4月?1927年3月

《元名家散曲六种》任二北 上海中原书局1926年

《南宋词之音谱拍眼考》二北 《东方杂志》第24卷第12号1927年6月25日

《词学研究论文集》(1911年?194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3月

《元曲三百首》任中敏 上海民智书局1927年,重庆中华书局初版1945年1月、沪再版1947年1月

《词曲集论四种》任讷 广州国立广东大学铅印本

《曲录补正》任二北 《国闻周报》

《研究词集之方法》任二北 《东方杂志》第25卷第9号1928年5月

《国学方法论丛》(分类篇)台北学人文教出版社1979年10月

《校补“阳春白雪提要”弁言提要》任二北 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 周刊4卷37期1928年7月

《研究词乐之意见》任二北 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 周刊4卷39期1928年7月25日

《词学研究论文集》(1911年?194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3月

《革命与腐化》任中敏 上海民智书局1928年

《增订词律之商榷》任二北 《东方杂志》第26卷第1号1929年1月

《词学论荟》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年、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9年7月

《词曲合并研究》任二北 《新民半月刊》第3期1929年8月

《词曲合并研究概论》任二北 《清华周刊》第32卷第8、9、10期1929年12月

《词学论荟》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年、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9年7月

《词曲通义》任中敏 上海商务印书馆1931年2月,商务《中国新书月报》第1卷8期1931年、1935年5月第2版

《常州词派之流变与是非》任二北 《清华中国文学会月刊》第1卷第3期1931年6月

《荡气回肠曲》王悠然(任中敏夫人笔名)上海大江书铺1931年

《散曲丛刊》十五种任中敏 上海中华书局1931年、台北中华书局1964年4月

《北曲选》任讷 《国风》半月刊3卷4、5、7期,1933年7月10日(按:此为常芸庭所编《三家曲选》之一种)

《词学研究法》任二北 上海商务印书馆初版1935年8月、重庆商务印书馆1943年6月第1版、1944年5月第2版

《新曲苑》三十四种任二北 上海中华书局1940年

《散曲集丛》(与卢前合作)任中敏 商务印书馆1941年

《曲话丛编》(与卢前合作)任中敏 世界书局

《曲选》卢冀野编选 任中敏校 重庆国立编译馆初版1944年5月

《敦煌曲初探》任二北 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4年11月

《唐戏述要》任二北 《文学遗产》增刊第1辑1955年4月

《敦煌曲校录》任二北 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5年5月,《全唐五代词汇编》(下册)台北世界书局1967年5月、台北盘庚出版社1978年10月

《唐代能有杂剧吗》任二北 《四川大学学报》社科版1956年第二期

《戏曲、戏弄与戏象》任二北 《戏剧论丛》第1辑1957年

《简单的几点说明》任二北 《戏剧论丛》第2辑1957年

《与俞平伯先生商榷李白的〈清平调〉问题》罗蔗园、任二北《光明日报?文学遗产》155期1957年5月5日

《唐声诗之范围与定义》任二北 《四川大学学报》社科版1957年第3期(总6期)

《驳我国戏剧出于“傀儡戏,影戏”说》任二北 《戏剧论丛》第1辑1958年

《唐戏弄》任半塘 北京作家出版社195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修订本1982年

《教坊记笺订》任二北 中华书局1962年,台北宏业书局1973年1月

《萧衍、李白“上云乐”的体和用》任半塘 《中华文史论丛》第2辑1962年11月

《关于唐曲子问题商榷》任半塘 《文学遗产》1980年第2期

《优语集》任二北 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1月

《敦煌歌辞研究在国外——纪念敦煌学发展六十年》任半塘 《文学评论丛刊》第9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5月

《敦煌学在国内亟待展开第三时期》任半塘 《江海学刊》(南京)1982年第1期(总79期)

《唐声诗》(上、下)任半塘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2月

《敦煌歌辞研究年表》任半塘 《唐代文学研究年鉴》(1983)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3月

《对王国维戏曲理论的简评》任中敏 《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1期

《敦煌歌辞总编》(三册)任半塘编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12月

《坚决废除“唐词”名称》任半塘 《词学》第六辑(夏承焘先生纪念特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7月

《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集》(上下)任半塘、王昆吾编著 成都巴蜀书社1990年6月

《竹枝考》(代序)(节录声诗格调初稿)任半塘 《历代竹枝词》(第1册)西安三秦出版社1991年6月

《感红室曲存》任中敏著 许建中、杨栋辑考《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3期

任中敏补充介绍

  任中敏(1897~1991) 原名讷,字二北,后改为半塘,江苏扬州人。民国9年(1920) 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爱好宋词及金元曲,师从词曲家吴梅学习词曲。曾任胡汉民秘书。18年从事教育工作,先任江苏省镇江中学校长,后在广州创办仲元中学,在南京筹办汉民中学。26年,因受抗日战争局势影响,率汉民中学师生来桂林,定校址于桂林东郊穿山之麓,任校长直至解放前夕。办学严谨,治校有方,使汉民中学在全国享有盛名。在桂期间,还担任中国教育学会桂林分会理事、桂林北京大学同学会理事等职。解放后,曾任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从事词曲研究和教学30余年, 是我国现代著名词学家之一。 早年研究宋词元曲,编撰有《散曲丛刊》15种和《新曲苑》34种;晚年致力于敦煌写本民间歌舞的研究,著有《教坊记笺订》、《敦煌曲初探》、《敦煌曲校录》、《敦煌歌辞总编》等。

  “任中敏”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