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名人沈家祥介绍
沈家祥(1921年11月11日—2015年7月30日),江苏省扬州市人,药物化学家,法兰西药物科学院通讯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名誉院长 。
沈家祥于1942年从国立药学专科学校毕业,进入陆军制药研究所、大众药厂任职;1945年考取公费出国留学;1947年获得英国伦敦大学药学学士学位;1949年获得伦敦大学药物化学博士学位,之后回到中国;1950年至1952年担任大连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1952年至1955年在东北制药总厂工作;1955年至1957年担任东北制药总厂中心试验室主任;1958年至1959年奉调到化工部华北化工设计研究分院(天津)药物研究室,担任副主任;1960年至1979年担任化工部北京医药工业研究院副总工程师;1979年至1980年借调至北京参加新成立的国家医药管理总局技术引进工作;1981年至1987年担任中国药物科学院筹备处负责人;1983年至1989年担任国家医药管理局副总工程师;1983年当选为法兰西药物科学院通讯院士;1987年至1989年兼任中国医药研究开发中心主任;1990年担任中国医药研究开发中心名誉主任;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担任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名誉院长 ;2015年7月30日在天津逝世,享年94岁。
沈家祥主要从事自主合成氯霉素、维生素、甾体药物、阿奇霉素等药品的研究工作 。
沈家祥人物经历
1921年11月11日,沈家祥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的一个商人家庭。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父母迁至重庆。
1938年—1942年,就读于位于重庆的国立药学专科学校(现中国药科大学)药学专业。
1942年—1945年,在陆军制药研究所、大众药厂任职。
1945年—1947年,考取公费出国,就读于英国伦敦大学(University of London)药学院,毕业并获得药学学士学位。
1947年—1949年,就读于英国伦敦大学药学院作药物化学研究,师从W.H.Linnell教授,毕业并获得药物化学博士学位。
1949年9月,从英国回到中国。
1950年—1952年,担任大连科学研究所(现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兼任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有机化学教授。
1952年—1955年,在东北制药总厂从事研究和设计工作,兼任沈阳药学院(现沈阳药科大学)教授。
1955年—1957年,担任东北制药总厂中心试验室主任。
1958年—1959年,奉调到化工部华北化工设计研究分院(天津)药物研究室,担任副主任。
1960年—1979年,担任化工部北京医药工业研究院(后改为湖南医药工业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文革”期间下放劳动)。
1979年—1980年,借调至北京参加新成立的国家医药管理总局技术引进工作。
1981年—1987年,担任中国药物科学院筹备处负责人。
1983年—1989年,担任国家医药管理局副总工程师,兼任北京医科大学药物化学教授。
1983年,当选为法兰西药物科学院通讯院士。
1987年—1989年,兼任中国医药研究开发中心主任 。
1990年,担任中国医药研究开发中心名誉主任。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2001年,担任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名誉院长 。
2014年6月15日,沈家祥和妻子陈燕娜捐出一百万元给天津大学成立“沈家祥教育基金” 。
2015年7月30日5时5分,在天津逝世,享年94岁 。
沈家祥主要成就
科研综述
沈家祥在抗美援朝期间,应征负责氯霉素生产研究,在西方封锁禁运的条件下,领导打通立足中国国内的新化学合成路线,首创催化氧化法生产关键中间体并大幅改进流程。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率先利用中国资源研究成功合成生产结晶维生素A醋酸酯和D;指导多种甾族激素类药物的合成和投产;研究雌性酮全合成成功,为中国19—去甲基甾族类药物的工业全合成生产打下基础。文革下放期间,研究合成三烯高诺酮成功;还用全合成方法证明了鹤草酚的独特化学结构 。
学术交流
1989年4月,世界卫生组织(WHO)疟疾化疗科学工作组抗疟药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沈家祥担任会议的具体负责人 。
科研成果奖励
根据2022年9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沈家祥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5项(1978年),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1982年) 。
获奖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78年
氢化可的松(可的唑)的试制研究
全国科学大会奖
1999年
阿奇霉素新晶型
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指导学生
根据2022年9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沈家祥作为博士导师,以丹参化学成份和包公藤甲素合成研究为题培养出4名理学博士 。
讲授课程
2006年,沈家祥85岁时还坚持给本科新生讲授《中国现代药学发展》 。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1985年
法国国家药学科学院通讯院士
法国国家药学科学院
1999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07年
突出贡献奖
中国药学会
沈阳市先进工作者
沈家祥人物评价
沈家祥院士是杰出的科技工作者、是优秀的共产党员、是可敬的“大先生”、是天大(天津大学)人的杰出代表,是坚守初心、矢志创新、立德树人的典范 。(时任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评)
沈家祥先生是一代中国知识分子一生听党话跟党走,不忘初心、科学报国,献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突出代表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评)
沈家祥后世纪念
沈家祥院士追思会
2015年11月11日,在沈家祥院士的94岁诞辰之期,天津大学药学院师生偕同沈家祥院士的亲属在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举行了沈家祥院士的追思会。时任天津大学校党委副书记李义丹、校史档案馆馆长韩宝志、学工部副部长吴金克、药学院全体领导班子和师生代表,与沈家祥的亲人家属、弟子学生、同事朋友齐聚药学院,共同缅怀沈家祥的人生历程 。
沈家祥院士诞辰100周年座谈会
2021年11月11日,天津大学召开座谈会,纪念药物化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药学院教授、首任名誉院长沈家祥诞辰100周年 。
沈家祥补充介绍
沈家祥(1921.11.11-2015.7.30)药物化学家,1921年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早年留学英国,1949年获伦敦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参加工作。抗美援朝期间,他应征负责氯霉素生产研究,在西方-禁运的条件下,领导打通立足国内的新化学合成路线,首创催化氧化法生产关键中间体并大幅改进流程。五六十年代,率先利用本国资源研究成功合成生产结晶维生素A醋酸酯和D;指导多种甾族激素类药物的合成和投产;研究雌性酮全合成成功,为我国19-去甲基甾族类药物的工业全合成生产打下基础。文革下放期间,研究合成三烯高诺酮成功;还用全合成方法证明了鹤草酚的独特化学结构。八十年代以来作为博士导师,以丹参化学成份和包公藤甲素合成研究为题培养出4名理学博士。他共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5项(1978年),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1982年)。他在九十年代初创办了民办的北京市集才药物研究所任所长,因发现阿奇霉素新晶型而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999年)。半个世纪来,他曾历任(今)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东北制药总厂中心实验室主任,原化工部北京医药工业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原国家医药管理局副总工程师,中国医药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名誉主任,2001年受聘为天津大学教授、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名誉院长。
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沈家祥”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