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江苏省名人>苏州市名人>常熟市名人

卢翊

卢翊人物照片

常熟名人卢翊介绍

明弘治三年进士

卢翊(生卒年不详),字凤翀,晚自号玉渠。江苏常熟人。明弘治三年(1490年)进士,授新喻令,有政绩。又知获嘉县,惩治土豪恶棍,以法治称。后以荐拜御史,出理山东军政、广西巡抚。正德年间,任四川接察司签事,提督水利。

卢翊生平

卢翊,家居常熟县城南。父卢悰(县志作琮),字彦贵,景泰七年丙子(1476)乡荐,任海阳令,有廉操,因为人耿直,敢于直言,得罪上司知府,被罢官。

卢翊体貎端正,丰姿俊逸,为人宽厚。成年后,以谙熟经学而有名声,县里很多读书人从他学业,有的还向他求教。明成化十六年(1480)庚子科中进士。初授新喻县令。新喻县在江西省,当地风俗喜欢打官司,一有事就闹到县衙门告状,凡有官司诉讼事,往往有豪富插手其中,向县官刑房师爷行贿,吃了原告吃被告,从中大得好处。卢翊严于自律,办事谨慎,不受请托,而又细审案情,务必弄清前因后果,不让诉讼的人玩弄手段,左右官司。他每天清晨起床后,将一天中要做的事写下贴在墙上,当天事必当天完成,决不拖到第二天。因而县庭没有隔夜的公务。他为政崇尚简易,不扰县民。不多久,新喻县便以治绩而闻名。

后来卢翊因母亲去世回家守孝,满期后,补河南获嘉县令。他的前任怕事懒政,一味讲宽容,姑息养奸,纵容邪恶势力嚣张,结果地方反而不太平,官租久拖不能缴清,欠账很多。上司催得紧,居然把县吏的家属关押作人质,逼迫县里完成租税的征收,弄得小吏们个个叫苦连天。有个地方土豪仗着有财有势,拖欠应纳的税款不缴,县里几次派人去催,他就是无动于衷,抱着我就是不缴税你能拿我怎么样的心态,坚持对抗。县里不得已派出兵丁上门,但这个土豪自己有武装,竟然持刀枪抗拒自卫。县官竟无可奈何,只好听之任之。有恶劣榜样,很多富豪大户也纷纷抗缴赋税。卢翊听到官吏和民间的反映,找到症结所在,下令将土豪逮捕,绳之于法,立即起到了杀一儆百的威慑作用。其他富户见新县令不像前任那样懦弱,而且看到土豪都被逮治,不敢有所违抗,纷纷主动缴纳租税,征租任务很快就完成了。获嘉县有军队驻扎,这些屯卒是从泽州调来的,统领这支队伍的千户长因手握兵权,独霸一方,任何人都不放在眼里,不但自己经常带着兵丁横行邑中,而且他手下也是有恃无恐,无事生非,骚扰民间,成为公害。经常有士卒到地主士绅派捐,有钱富户不得不忍气吞声出钱求太平,普通百姓更是常遭勒索,欺男霸女,敢怒不敢言。卢翊一上任,便召集各乡耆老听取民间舆论,大家对驻军都有怨言。卢诩便将千户长拘拿到庭,把收集到的民间怨言一一阵列,千户长听到民众对他的控诉,不禁汗流浃背,连连叩头谢罪,并保证一定约束兵卒,不再搔扰地方。卢翊虽想严惩这个千户长,但地方文官不能过问军队,也只能据理诉责一下。好在经此一审,驻军也确实收敛不少。不久,有御史李翰到下面来巡视,来到获嘉县,因为一路上都是听到对卢翊的赞美之词,知道卢翊干得不错,所以到了获嘉县后,没有过问当官吏的事,反而对卢翊大大嘉赞一番,发了一通感叹,满意而去。

不久,拜山东道监察御史,出理山东军政。卢翊一上任就发现当道用治军的方法治民,全凭长官意志,下面只能绝对服从,不能有些许异议,百姓怨声载道。卢翊觉得治民不能与治军相提并论,允许民众为自己的行为自辩,即使官府判定有错也允许申辩,同时严禁地方官有任意骚扰民间的行为。卢翊严束官吏,铁面公正,一时吏治为清。原本是怨声载道,变成赞声满道。

卢翊在山东干了一阵后,又因为政绩卓然,再被任命为巡按使,巡按广西。广西地处南国边陲,当地多少数民族,中央政府虽然对该地行使统治权,但因为不能平等对待少数民族,奉行大汉族主义,把少数民族视为不开化的野蛮族群,把瑶人写作猺人,僮人写作獞人,等同兽类,歧视他们,经常激起民变。卢翊到广西后,正巧发生瑶族和僮族骚乱,有部族与部族之间的械斗,有部族内部的纠纷,朝廷把这些骚乱一概认作是犯上作乱,一有动静便派兵围剿镇压,结果平息了这边,那边又发生乱象,不仅弄得军队疲于奔命,四处灭火,而且搞得民生凋敝、民不聊生。卢翊深知不能歧视边民,必须改变策略,就加意抚辑,使各族民众安居乐业,各得其所,这样一来反而地方上太平了,官府也省心了。

明朝正德年间,太监刘瑾操纵朝政,他认为对付百官只有严苛,百官才会畏服,故刻意立威,官员要保命保头上乌纱帽,只有向刘瑾行贿,刘瑾也因此被称为“立的皇帝”。但卢翊不理会,从不向刘瑾塞钱贿赂,刘瑾因此怀恨在心,总想找机会治治他。恰巧有个叫柳度的人作乱,卢翊奉旨去平叛。一天,省城突发火灾,刘瑾便抓住把柄,在皇帝跟前进谗言,说卢翊和当地三司有失救之罪,难逃其咎。其实当时卢翊已经调离广西,迁湖广按察司佥事,但还是不能免除追责受罚。柳度之乱平息,照理说卢翊有平寇之功,但刘瑾对卢翊依然怀恨在心,仍不放过他,又找借口说卢翊迟交纪功册(官员考核表)有罪,卢翊公开纪功册自辩,这下更是触犯了刘瑾,竟下命撤了卢翊的官。

正德五年(1510),恶贯满盈的大奸臣刘瑾伏诛,被处凌迟。此时,正德皇帝才想起卢翊的种种功劳,特赐以绮衣一袭,并官复原职。

起用不久,卢翊改任四川任职提督水利按察司佥事,专心水利。他经过实地考察,对照前人治水经验,发现元朝以来治水失败的原因是没有继续采用李冰的治水方法。他踏勘河道,了解水情,听取民意,反复比较,决定恢复采用李冰定下的“深淘滩,低作堰”治水六字古法。卢翊发动民工,充分利用山上毛竹资源,制成一只只长三尺、直径一尺八寸的竹笼,装上从江滩上捡来的鹅卵石。同时又动员三千民工疏浚河道,清除大量淤泥,深挖到李冰治水时所刻有“深淘滩,低作堰”六字的铁板这个深度,然后将装满鹅卵石的竹笼放入水中叠作堰基,再在堰基上面筑堰堤。

经过卢翊的治理,都江堰又恢复了原来的防洪、灌溉兼利航行的作用,“天府之国”再度名副其实。卢翊为四川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功不可没。四川百姓在二王庙配殿内塑了他的坐像,他的事迹被载入了《历代都江堰功臣小传》一书,他撰写的《治水记》也被刻成碑文安放在二王庙内。

四川有个地方军事机构叫天全六番招讨司,它属下所统率的碉门土军,对地方重征税捐,引起民众强烈不满而发生骚乱,震动蜀中,上面令卢翊招抚,卢翊采取怀柔政策对待,因民间久闻卢翊宽恩守信,骚乱的民众都自动到军门投降,并杀牛为誓,不再作乱,事遂平息。事情上报朝廷,下诏增加卢翊的俸银十两。

瞿塘千户徐启,是少数民族人,集合一伙乌合之众,大白天拦路抢劫,行人畏之如虎。官府派兵追捕,这伙人便躲入深山老林,凭借险恶地形继续对抗。卢翊通过调查并访问当地民众,得到了徐启藏身之地,施计引诱他出来,一举擒获,终使伏法。

某年卢翊升迁为副使,守御松潘。松潘在川西北,其地介于羌戎族,为全蜀屏障。松潘守卒都是从成都征调来的,按驻地分兵把守,有的地方环境恶劣,有的地方稍好些,自然苦乐不均,劳逸不均,便有部分士卒因忍受不了艰苦环境而做了逃兵。卢翊便制定了“更戍法”,守卒轮流驻守,定期调防。每次有守戍的士兵到防,驻地的长官就趁机巧立名目向这些新来的士兵收取钱物,士兵远离故乡,人生地不熟,只能默默忍受剥削。日久天长,士兵由生变熟,也想出了种种办法增加钱财,有的就靠发放高利贷获取巨利,如果借高利贷者稍有拖欠,就呼朋唤类,闹上门去索取,于是种种乱象频发,常闹出纠纷。守将害怕出大事,大都开一眼闭一眼,纵容姑息,形成痼疾。卢翊采取严厉手段整治,张贴布告严禁,乱象才有所转变。

松潘地处高寒地区,不产粮食,军队的粮草都要从别的地方运去,因为当地天气恶劣、交通不便,运送军粮非常困难,所以驻军最担心的事是粮饷不能及时运到,拖欠的军粮已达六十余万,守军挨饿是常有的事。运粮的道路遥远不说,一路辛苦也是常人难以忍受的,因此很难征到运户,就有不法之徒承揽这项运输生意,称为“揽户”,他们再去雇用其他运户。“揽户”从官府领取劳务费后,只将一小部分交到运户手里,出力出汗的运户为此而破产者很多。卢翊重治“揽户”,想办法解决了及时运送军粮的难题。

四川除盆地比较平坦外,盆地四周被崇山峻岭包围,山高路险,河流湍急,蜀道难行,天下闻名。自古以来人们便在悬崖峭壁上凿洞,装木条,再在木条上铺板,称为栈道。川人出蜀,赖以行路。但这些栈道经日晒夜露,风吹雨打,时间一久便会腐朽损坏,不利行人。如果断裂,则道路中断。有一条栈道破损严重,好久没有修复,阻塞了道路,运道不通,商旅不行,卢翊就调集民工整修,使之重新畅通,当地人感激卢翊,将这一段栈道取名为“卢崖阁”。

龙州之西有铁索桥,作乱的土官往往将桥截断,外地军队就不能过桥前进。卢翊命增加铁索的条数,在上面铺设木板,行者无不称便。卢翊守边,因有特殊贡献,擢升副都御史。有个叫马昊的守将,曾经与卢翊同过事。后来马昊以立有军功而得到升迁,巡抚两川。朝廷有旨,当地盗寇平息后,留驻松潘,那里地僻民穷,环境恶劣,马昊有畏难情绪,不去驻扎,滞留在绵州。卢翊亲自赶到绵州去催他动身,马昊对卢翊心生怨恨。

正德十三年(1516),卢翊迁云南左参政。云南有横断山脉,山高谷深,水流湍急,少有桥梁,要过河多靠溜索,有的就地取材用藤条竹子编织,少数有条件的地方采用铁索。宾州洱海之界有铁索桥,作为过河的通道。当地土人为少数民族,官府称他们“箐夷”,意谓生活在山野竹林里的野蛮部落,他们生于斯长于斯,对地形熟悉。每有外族入侵,有些人贪图小利,主动作为向导,引导他们进入,从中得到一点报酬。卢翊刚到任,正好有外地部落进入抢掠,当地镇守官和巡视官正在讨论如何围剿。卢翊听取大家的议论后,一条一条分析其利害,他认为因地势关系,要围剿入侵的外族人困难重重,提议在姚安界中创立大的寨堡,选择将军率领他的部属驻守在边界,并通知各寨堡加固城垣,深挖濠沟,如发生入侵事,则相机出兵阻击,使土著和入侵者不能够接触,这样,入侵者失去了向导,在崇山峻岭间将迷失方向,官兵就可乘机出击取胜。官员们听了卢翊的分析都觉得可行。

武定有个当地籍的武官叫凤朝鸣,有胆气也有谋略,藩镇每有捕捉罪犯或平定骚乱事,多利用他去办,他有办法有勇力,立下了不少功劳。他的父亲也是武官,死后,上司并不向上汇报让他子承父职,因此他常怏怏不乐。上司没有觉察到他的情绪,还要没收他父亲的财物。凤朝鸣不服,准备作乱,三司闻说后颇为忧虑,报告了卢翊。卢翊便差遣小吏到凤朝鸣身边,向他说明祸福利害,同时带去官帽官服,并答应向朝廷奏报他的功绩。凤朝鸣害怕治罪,放弃了作乱的念头。卢翊就是这样秉公处理边务,赏罚分明,可见是个胸有谋略、目有远见、正直担当的官员。

卢翊在四川时就以治水闻名,他深知靠天吃饭的农民对水的依赖,因而十分留心水利建设。他任职云南左参政时,看到云南地势较高,与四川成都平原大不相同,容易受旱灾,尤其是洱海在云南的西部,接近青藏高原,海拔更高,河流都在深深的山谷流过,山田取水十分困难,农田灌溉常缺水源,更易受到旱灾的威胁。如何拦截河水,引水上山就成了他经常思考的问题。他看到当地有品甸、开砦二处,处于山间,地势稍低,可以储水,另有安南坡几个地方有很好的泉水可供利用,卢翊通过巡视后,命令当地民众整治品甸、开砦二处,筑梁王山坝,截阻部分河水储起来,引导入田,解决了灌溉难题,庄稼连年丰收,公私都有存粮。地方官都敬服卢翊,上司来考察的时候都交口称誉并举荐他。

后来卢翊迁广西右布政使,在去任的路上得了病,到任不久就去世了,享年六十六岁。

卢翊评价

卢翊器度宽弘,胸襟大度,不看重个人得失。平时少言语,但每言都句句在理,办事谨慎不莽撞,深思熟虑后方行。虽久在外为官,但清廉洁身,以至家无余资,门闼萧然。所到之处,人们都视之为君子。

卢翊补充介绍

  卢翊字凤翀。明常熟人。为弘治三年(1490年)进士。授新喻令,有政绩。知获嘉县时,严惩土豪恶棍,以法治称。后任御史,出理山东军政,巡按广西。正德年间,任四川按察司佥事,提督水利。卢氏总结元代以后“以铁治堰”而失败的教训,恢复秦朝李冰父子“深淘摊、低作堰”的治水法,疏都江堰以灌民田,使成都平原连年丰收,当地民众视若“李冰再世”。擢云南参政,治洱海四周水利得法。迁广西右布政使,寻卒。都江堰畔二王庙建有配殿,塑卢翊像,与李冰父子合祀。有《都江志》、《玉渠稿》、《松西奏议》等。

  来源:常熟市人民政府

  “卢翊”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