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江苏省名人>常州市名人>武进区名人

李公朴

李公朴人物照片

武进名人李公朴介绍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

李公朴(1902年11月26日—1946年7月12日),谱名永祥,字晋祥,号仆如,原籍武进县湖塘桥,在淮安出生。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杰出的社会教育家。1946年7月11日在昆明市遭国民党特务开枪暗杀,次日凌晨因伤重、流血过多牺牲。

李公朴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李公朴1902年生于江苏省淮安,谱名永祥,字晋祥,少时自名公朴。五四运动期间,他在报上揭露一些奸商将日货改贴商标冒充国货的行为而被店主开除。1923年,李公朴顺利被文华大学校高中部录取,远离家人来到武昌求学。 1924年入沪江大学附属高中学习,1925年考入沪江大学。 1928年,他考取美国俄勒冈州雷德大学,半工半读。留学期间,他对美国及世界各国的教育状况进行考察研究,认为学校“是改善社会环境的策源地”。

归国发展

归国后,他与高士其在南京筹办《环球通讯社》,与邹韬奋、胡愈之等发起筹办《生活日报》,创办旨在改变店员和青年学生痛苦生活的申报流通图书馆。1936年底,图书馆藏书由两千多册增至三万多册,拥有读者二万多人,其中学生达四千五六百人。1934年李公朴创办《读书生活》半月刊。第一部中译本《资本论》由《读书生活》出版社出版。1935年12月,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他被选为常务委员。1936年11月23日“七君子”事件发生后,35岁的李公朴在庭审中据理力争。宋庆龄、何香凝等发动爱国入狱运动,中外电报声援纷至沓来。被羁押8个多月的“七君子”被无罪释放。

山西考察

李公朴出狱后到山西调查考察,拜访周恩来等人,并与大批从事抗日救亡运动的热血青年座谈。他经平绥、平汉、津浦铁路线,对抗日形势作了全面考察。10月10日回沪后,发表《为全民动员告国人书》等一系列文章,认为“没有全民的动员,就没有全民的战争”。他应阎锡山之邀去山西主持民族革命大学,他拟订的民族革命大学十大纲领符合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民族革命大学教职员工很快增加到五千多人,后来不少学生去了延安。毛泽东在延安看望李公朴等,还为李公朴夫人张曼筠所画的《饿长城图》题了旧作《清平乐·六盘山》,支持李公朴组织抗战建国教学团,并给他配备一个红军老战士做警卫员。李公朴一行深入华北敌后晋察冀,教学团像个流动学校,每到一地都开办短训班,宣传抗日,传播抗战教育的种子。此举引起蒋介石仇视,命令严予查禁。李公朴6个多月的晋察冀之行,走访了15个县500多个村庄,认为晋察冀是今天民主的模范抗日根据地,也是将来新中国的雏型。从1937年8月到1940年11月的三年多时间,他四上华北抗战前线、二访延安,完成了四五十万字抗战言论、战地通讯、抗战教育文章。其中《全民动员论》《抗战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走上胜利之路的山西》《华北敌后—晋察冀》4本著作风行一时,给人以巨大鼓舞。

筹备民盟

1940年11月,沈钧儒电邀李公朴回重庆商谈筹备成立中国民主同盟等事宜。皖南事变后,周恩来为了李公朴的安全,让他去云南、缅甸,并赠送路费。李公朴搜集了大量反映中国人民抗战业绩的资料,准备去缅甸举办“中国抗日战争现状”展览,争取侨胞和世界人民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支援。在昆明,他办了《北门书屋》,两年多时间里出版了各类进步文艺读物30余种,并在地下印刷厂翻印了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朱德的《论解放区战场》等书。

1945年10月,李公朴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执委兼教育委员会副主委、中国人民救国会中央委员。1946年1月在重庆与陶行知共办社会大学,任副校长兼教务长,主持校务。李公朴在抗战前办国难教育,抗战时办抗战教育,抗战后办民主教育,并积极投身于反内战、争民主运动。

公朴遇难

1946年2月10日,国民党特务制造“较场口血案”,郭沫若、马寅初、李公朴等各界人士60余人被打伤。面对险恶环境,李公朴说:“我们搞民主运动的人,是要随时准备牺牲的。”“为了民主,我已准备好了,两只脚跨出门,就不准备再进门了。"

1946年5月,李公朴从重庆来到昆明,他的到来增强了昆明的民主力量,引起了反动派的恐慌。

1946年6月底,民盟和各界人士在昆明发起万人签名运动,反对国民党内战,要求和平。南京国民政府密令昆明警备司令部、宪兵十三团等:“中共蓄意叛乱,民盟甘心从乱,际此紧急时期,对于该等奸党分子,于必要时得宜处置。”7月11日晚,李公朴和夫人于外出归途中,遭国民党特务暗杀。7月15日下午,闻一多在主持李公朴追悼会和记者招待会后也遭杀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李闻惨案”。惨案发生后,毛泽东、朱德同志分别给李、闻家属发了唁电、表示哀悼,称赞他们“为民主而奋斗,不屈不挠,可歌可佩”。

李公朴历史评价

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杰出的社会教育家、“爱国七君子”之一。

李公朴为他一生追求的民主事业奉献了生命。“心不死,志不绝,和平可期,民主有望。”生于飘摇乱世的李公朴,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用生命迎来了黎明的曙光。

闻一多在《最后一次的演讲》中有这么一段话:“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这是闻一多先生对李公朴的敢为正义而不惜牺牲生命的革命精神的肯定,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像李公朴、闻一多先生一样的革命先烈前赴后继的奋斗才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才有了今天的和平中国。

周恩来称“他是一个为民主革命而献身的战士”。

2006年,李公朴被评为首届“上海理工大学杰出校友”。

李公朴个人作品

文学作品

序号

作品

序号

作品

1

《几句说明》

2

《回顾与前瞻》

3

《山西进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

《山西进步的事实具体表现在哪里?》

5

《山西怎样摧毁敌伪政权》

6

《一些零碎的观感》

7

《敌寇在山西的活动和暴行》

8

《一个前途的预测》

9

《走上胜利之路的山西》

10

《二一三旅旅歌》

11

《民主军歌》

12

《全民动员论》

13

《抗战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14

《华北敌后—晋察冀》

民主军歌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资料中,有李公朴用冼星海作曲的《救国军歌》改词而成的《民主军歌》,虽然歌词、曲调都比较简单,但充分体现了李公朴用鲜血和生命践行“创造民主中国,永做自由人”的理想和信念。

李公朴后世纪念

主词条:李公朴故居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国家高新区北区公朴路东村129号,坐落着李公朴故居。该故居坐北朝南,修复后共三进,为砖木结构。二进的平房花厅,如今已被改建成李公朴事迹展示厅,中间是李公朴的半身石像。两边彩旗招展,四面墙上是事迹展板。

李公朴补充介绍

  李公朴(1902~1946),原名永祥,号仆如。生于清光绪二十八年十月二十七日(1902年11月26日),阳湖县定西乡二都六图(今武进湖塘镇东村)人。杰出的爱国民主战士,烈士。幼读几年私塾,13岁到其兄公愚工作的镇江合兴盛五洋商店当学徒,勤奋好学,读新书报杂志,接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影响。“五四”运动后,同一些爱国青年组织爱国团,上街演讲,-。民国9年(1920年)秋,插班镇江润州中学。次年毕业,考入武昌文华大学附中高中。读一年半,因参加反对学校校医-学生的-被开除,便转到上海沪江大学附中读书。民国13年高中毕业后升入沪江大学,因生活困难,半工半读,入图书馆工作。民国14年,李公朴经校长刘湛恩介绍,加入中国国民党。“五卅”惨案发生后,他参加--,担任 科长,负责联络工作。民国15年初,李公朴毅然弃学去广东参加北伐,在国民革命军东路军前敌总政治部工作。次年回到上海。“四一二”-政变发生后,他愤然离开部队,组织环球通讯社,从事新闻工作。民国17年8月赴美国雷德大学政治系学习。期间,为邹韬奋办的《生活》杂志写了数十篇“海外通讯”,主张“中国政治,不要重蹈美国为资本家把持的覆辙”。民国19年毕业,赴纽约、欧洲考察,回到上海后创办环球通讯社,任社长。“一·二八”抗战后,他对蒋介石暗杀著名爱国人士邓演达、镇压人民爱国抗日活动极为义愤,认为“蒋介石不配作孙中山先生的继承人”,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民国21年初,李公朴、邹韬奋在上海创办《申报》,遭国民党当局阻挠未能出版。12月,得《申报》总经理史量才资助,创办《申报》流动图书馆。翌年,办《申报》业余补习学校、业余妇女补习学校,增设分校并在图书馆设读书指导部,回答读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史量才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后,《申报》办的进步栏目-停止。民国23年12月,李公朴和艾思奇创办《读书生活》半月刊,他任主编,刊载“读书回答”内容。并将《申报》图书馆、业余学校的“申报”改名为“量才”,以谐音表示纪念。民国24年,又成立《读书生活》出版社,出版《资本论》、《大众哲学》等传授马列主义的读物,宣传团结抗日,停止内战。同年爆发“一二·九”运动,全国掀起抗日救亡0,李公朴被选为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执行委员,领导群众开展抗日救亡活动。翌年5月,全国各界救国会成立,他被选为执行委员,参与起草《抗日救国初步政治纲领》,提出停止内战、团结抗日,建立统一战线政权。11月23日,李公朴、沈钧儒、史良、沙千里等“七君子”被国民党当局逮捕,被关押在苏州江苏高等法院狱中。他在狱中坚持爱国主义立场,严辞驳斥所谓“危害民国罪”,拒绝杜月笙、钱新之劝其写-,拒绝蒋介石请他上庐山“晤谈”。经宋庆龄、何香凝等发起营救,国民党当局-将他们释放。民国26年,李公朴出狱后到山西战地动员委员会任宣传部长,在太原创办民族革命大学,任副校长,发表《全民抗战的必胜过程》、《怎样挽救危局》等文章。由于逐渐看清阎锡山伪装进步的面目,他于12月离开山西去武汉,将发表的文章汇集成《全民动员论》出版。又与沈钧儒创办《全民》周刊。次年7月,《全民》周刊与邹韬奋办的《抗战》合并为《全民抗战》周刊。民国27年10月,日军侵占武汉后,李公朴偕夫人张曼筠到重庆、成都;11月24日到延安,受到毛泽东接见。他建议成立抗战建国教学团,得到同意,从抗大、陕北公学、鲁艺抽调十多名青年组成。民国28年6月,他率团到晋察冀边区、晋冀鲁豫边区活动,举办文艺培训班(队),培养抗日文艺宣传人才。民国29年,李公朴撰写的《华北敌后——晋察冀》一书出版,如实反映抗日根据地实情,揭穿国民党的造谣诬蔑。12月,他从解放区到重庆。民国30年,“皖南事变”发生后,他举家迁到昆明,组织青年会、读书会,出版《青年》周刊,经常公开演讲,呼吁抗日,争取民主,反对-。民国31年,创办北门书屋。民国33年改为北门出版社,请闻一多、光未然组成编委会,出版进步书刊,编译“北门小丛书”,出版《孩子》月刊;还以求真出版社名义,出版中学生辅导读物,为西南文化事业作出重要贡献。同年10月,中国民主同盟在昆明成立云南省支部,李公朴被选为支部执行委员。蒋介石派特务头子刘健邀他到重庆担教育界重任,被断然拒绝。民国34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毛泽东《论联合政府》、《论解放区战场》、《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在《新华日报》上陆续刊登,他协助西南联大中共地下组织翻印数千册,广泛传播;并出版《民主》(民盟机关刊物),邀请中共地下党员担任。10月,李公朴到重庆参加民主同盟临时全国第一次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兼教委副主任。救国会改名中国人民救国会,他被选为中央委员。他和陶行知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任副校长兼教务长,主编《民主教育》杂志。同年12月1日,国民党特务在昆明制造“一二·一”流血惨案,杀害学生。他极其义愤,发表演说,谴责国民党-暴行,挥书挽联:“要-残杀学生之政府从来没有好结果,反内战代表人民之公意不久一定会成功。”

  民国35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2月10日,重庆各界人士在校场口召开庆祝大会,李公朴是大会主席团成员和总指挥。国民党派特务破坏会场,大打出手,他身受重伤,头部伤口长2厘米多。周恩来闻讯后赶赴现场,用自己的车将他送到医院。周去看望时,他说:“为了和平民主,为了祖国统一,我受点伤算不了什么,我更要坚强起来,力争-、民主和自由。”是年5月,李公朴回到昆明,不顾特务恐吓威胁,积极开展-。他说:“为了爱国,我们随时准备死。”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他组织昆明各界人-合会,发起争取和平签名运动。国民党特务造谣说:“李公朴奉中共之命,携巨款来昆明密谋-。”他和闻一多等人举行3次记者招待会,阐明民盟政治主张和对时局的态度,声明民盟并非暴力革命团体,而是以和平方式争取民主。但特务却加紧对他的暗害活动。7月11日晚10时,李公朴行走在昆明街上,被特务用 谋杀,12日晨5时20分,在云南大学与世长辞,时年44岁。毛泽东、朱德唁电称:“先生尽瘁救国事业与进步文化事业,威武不屈,富贵不淫,今为和平民主而遭反动毒手,实为全国人民之损失,亦为先生不朽之光荣。”

  “李公朴”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