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名人王昌耀介绍
昌耀(1936年6月27日—2000年3月23日),本名王昌耀,出生于湖南常德,祖籍湖南桃源,中国当代诗人,历任青海省文联《青海湖》杂志编辑。1957年定为右派。1979年重返文坛,任青海省作协副主席、荣誉主席,专业作家。青海省文联第三、四届委员,青海省第六届政协委员、第七届政协常委。
1936年6月27日,出生于湖南常德。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并考入部队文工团;同年,参加抗美援朝。1953年,在朝鲜战场负伤转至河北荣军中学读书。1954年,发表处女作《你为什么这般倔强——献给朝鲜人民访华代表团》。1955年,报名到大西北拓荒。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并关入湟源看守所,后被当作“有文化的犯人”选拔出来,参加到大炼钢铁的运动,颠沛于青海垦区二十余年。“文化大革命”后平反,仍坚持留在青海,在青海省作协从事专业创作。 1994年,出版诗集《命运之书:昌耀四十年诗作精品》。 1996年3月,出版诗集《一个挑战的旅行者步行在上帝的沙盘》。 1999年10月,被查出患有腺性肺癌。2000年1月中旬,病情恶化,再次住院治疗;3月23日,在与肺腺癌抗争数月后,在青海省人民医院跳楼自杀,终年64岁。
昌耀人物经历
1936年6月27日,出生于湖南常德。1949年秋,在原籍桃源县立中学读书期间,即背着家人报名参军,被湘西军政干校录取,后因年小怕鬼,不敢起夜而常常尿床,被家人领回。1950年,前往部队应召,并于同年4月被38军114师政治部录取为该师文工队员;同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1953年6月,在元山战役中因头部负伤回国治疗,伤愈后进河北荣军中学学习;同年,在上海《文化学习》杂志首次发表作品,署名“志愿军战士王昌耀”。1954年,在《河北文艺》发表处女诗作《你为什么这般倔强——献给朝鲜人民访华代表团》。1955年,毕业于荣军中学;9月,发表诗作《船儿啊》(后改为《船,或工程脚手架》);同年,报名至大西北拓荒,后调至青海省文联。
1956年,发表诗作《鲁沙尔灯节速写(组诗)》《山村夜话》《弯弯山道》《鹰·雪·牧人》等诗。1957年7月,发表诗作《边城》《高车》《月亮与少女》;同月,因小诗《林中试笛》被错划成右派;11月20日,定性昌耀为“右派”和“异己分子”的《结论材料》下达,昌耀被送到农业合作社“监督劳动”三个月,地点在青海省湟源县日月乡下若约村。
1958年“大跃进”期间,被选为看守所里“有文化的犯人”,送往青海省劳教所的新生铸件厂学习炼钢,后被羁押到日月乡下若约村以南不到八公里的哈拉库图,作为戴罪的技术人员参加到大炼钢铁的运动中去。1962年夏,写了近两万字的《甄别材料》为自己申诉,曲折地通过亲戚和朋友关系递交首都北京的主事者。
1956年至1964年间,创作了《鲁沙尔灯节速写》《高车》《风景》《哈拉库图人与钢铁》《鼓与鼓手》《栈道抒情》《祁连雪》等诗作。1965年9月,昌耀的“右派”问题有了一次改正,他成了所谓的“摘帽右派”,但并没有改变昌耀在流放营地的处境;11月初,前往北京。1967年元旦,被迁往青海湖南岸的新哲农村。
1979年3月,获得平反,告别流放生涯,带着妻儿回到西宁,搬入青海省文联提供的住处,后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86年3月,出版诗集《昌耀抒情诗集》。 1987年,搬入西宁小桥地区临北川河的一幢楼房。 1988年,成为青海省政协委员,并加入九三学社;同年年底,被选为青海省作协副主席。
1994年,出版诗集《命运之书:昌耀四十年诗作精品》。 1996年3月,出版诗集《一个挑战的旅行者步行在上帝的沙盘》。 1998年12月,出版诗集《昌耀的诗》。 1999年10月,被查出患有腺性肺癌,入医院治疗,不久觉得难以承担医疗费用,又搬出医院。
2000年1月中旬,病情恶化,再次住院治疗,因病房里太过扰攘而宁愿睡到走廊上去,这事经媒体报道,惊动了官员,昌耀遂被安排住进了“高干病房";3月23日早晨,趁着看护他的人下楼为他买牛奶的时机,昌耀从三楼病房的阳台跳下。他仍奄奄一息,但在对其紧急施救时,昌耀以肢体强烈地排斥抗争,拒绝被抢救,于上午九时四十五分离开人世,终年64岁。
2000年7月,《昌耀诗文总集》出版,收录了昌耀1955年至2000年写的作品。
昌耀人物评价
“昌耀用扎实的童子功、高度的自觉勤奋创造了具有‘青铜质感’的文字,”(诗人王家新评)
“昌耀把生命根须深植于高原土地,将生活际遇与诗歌创作同步进行、转化,他在爱的失败中依然相信爱,这是很多诗人做不到的。”(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西渡评)
“昌耀的诗,有着独具个性的诗体语言和灵性诗意的审美意象,透露出对人的生存境地彻悟的洞察,表现了对命运的反思和对生命本体形而上的哲思。但在奇崛的意象、陌生化的语言之中却流露出他坚守人生信念的执着精神,以及贯穿其中的对人类未来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感。”(青海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雷庆锐评)
“对昌耀和他的诗来说,更重要的或许是对生死的彻悟,是从经验中提炼的“在善恶的角力中/爱的繁衍和生殖/比死亡的戕残更古老/更勇武百倍”的信念。对生死的彻悟同时提供了锻炼语言所必须的锤和砧,使之更加敏感、锐利和坚实;对爱的信念则不断开掘、催化和澄清那来自生命底蕴的巨大激情,并将其导入形式的河床。此外还必须考虑他对不同诗歌风格的非凡的汲取和融汇能力。如果有机会集中讨论他个人的诗歌谱系,我想可以举出杜甫式的沉郁顿挫、惠特曼式的长风浩荡、李贺式的云诡波谲和埃利蒂斯式的跳脱透明,包括青海民歌的质朴纯真对他的影响。这些性质不同,甚至彼此冲突的风格要素的奇异溶合,拥护着他诗歌语言的高能量。”(诗人唐晓渡评)
昌耀的写作是向下的、有重力感的诗歌。他的诗歌凝重、沧桑、孤独、古奥,是以生命的苦难之姿撞击地心的沉重之力。昌耀是用苦难造就的诗人,他和里尔克一样,经受着心灵和肉体的折磨。陌生化的、无法复制的语言,使他的文本呈现出独一无二的苦难感、命运感和挣扎感,是那种关于青藏高原的民俗的地理命名、宗教信仰,是具有现代性的、又明显独具个人标记的文化整合,呈现出独特的地域性和时代性。他用诗歌(如《慈航》等)来承受这种生命的疼痛和不幸。昌耀与西部的相遇,是与一个时代的相遇,与命运的相遇。如果说昌耀诗歌中表达了一种地域观,那么他在几十年前就有了很高的高度,现代诗人甚至没能超越。昌耀诗歌中涉及的西部风物,不再将它们作为承载个人小情感的载体。昌耀会把百姓视为良知,将自然风物视为良知,这其中包含了对人性的揭示、精神的塑造,有着时代的回响,这些内涵在地域性写作中,成为具有人类共识共感的世界性情怀。(《文艺报》评)
昌耀主要作品
名称
首版时间
作品类型
出版社
《昌耀抒情诗集》
1986年
诗集
青海人民出版社
《命运之书:昌耀四十年诗作精品》
1994年
诗集
青海人民出版社
《一个挑战的旅行者步行在上帝的沙盘》
1996年
诗集
敦煌文艺出版社
《昌耀的诗》
1998年
诗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昌耀诗文总集》
2000年
诗集
青海人民出版社
《中国当代名诗人选集:昌耀》
2006年
诗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昌耀诗文总集(增编版)》
2010年
诗集
作家出版社
《钟声回到青铜:昌耀诗选》
2018年
诗集
河南文艺出版社
《我从白头的巴颜喀拉走下——昌耀诗文选》
2019年
诗集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峨日朵雪峰之侧》
2019年
诗集
长江文艺出版社
《冷太阳》
2020年
诗集
百花文艺出版社
昌耀后世纪念
昌耀纪念馆
湟源县先后多次组织省内外诗人、学者及昌耀先生的亲朋好友实地考察,在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在丹噶尔古城内修建了昌耀纪念馆。2008年11月,昌耀纪念馆在湟源丹噶尔古城正式建成。
纪念馆由原来的海峰书院改修而成,建筑为砖木结构,花窗砖雕,曲径回廊,古朴典雅,颇有南方园林风格。整个纪念馆分为展示厅、学术厅和室外展示区三个部分。展示厅内重点介绍昌耀先生生平,展示他的书籍信件、诗词手稿和各种生活工作用品等;学术厅内主要作为召开学术交流会、文学艺术创作等的场所;室外展示区有昌耀塑像,回廊墙壁悬挂昌耀诗词及名家书画等。
昌耀诗歌奖
2016年9月起,鉴于诗人昌耀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为推动当代汉语诗歌的建设,青海省作家协会、国际汉语诗歌协会正式主办设立昌耀诗歌奖。
昌耀诗歌奖以海内外的现代汉语诗人与诗评家为评奖对象,参评者不分民族、性别、年龄。自2016年始,昌耀诗歌奖每两年评选一次,共设立“昌耀诗歌奖·诗歌创作奖”3名,“昌耀诗歌奖·理论批评奖”1名,“昌耀诗歌奖·特别荣誉奖”1名。奖金各2万元,奖杯各1尊。
王昌耀补充介绍
王昌耀 (1936~2000)
笔名昌耀。湖南桃源人。1955年毕业于河北省荣军中学。1950年参军。任38军114师文工队队员。曾参加朝鲜战事,负伤致残。1955年赴青海参加大西北开发。历任青海省文联《青海湖》杂志。1957年定为 。1979年重返文坛,任青海省作协副主席、荣誉主席,专业作家。青海省文联第三、四届委员,青海省第六届政协委员、第七届政协常委。195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昌耀抒情诗集》、《命运之书:昌耀四十年诗作精品》、《一个挑战的旅行者步行在上帝的沙盘》、《昌耀的诗》等。
“王昌耀”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