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湖南省名人>郴州市名人>北湖区名人

李星学

李星学人物照片

北湖名人李星学介绍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古植物学和地质学家

李星学(1917年4月8日—2010年10月31日),男,生于湖南郴县,古植物学家、地层学家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李星学于1942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1942—1949年在中央地质调查所任练习员、技佐、技士等职;1950—1951年任全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工程师;1951年起在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室主任、所学术委员会主任;1980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李星学长期从事地质古生物研究工作,尤以研究古植物与非海相地层见长。

李星学人物生平

1917年4月8日,李星学出生于湖南省郴县。

1935年,考入长沙雅礼中学高中。

1937年,中学时代在武汉和长沙就读,于长沙雅礼中学毕业。

1938年春,响应湖南省主席张治中将军的号召,参加了以保乡卫国为主旨的湖南省民众训练队。经短期培训后,分配于郴县栖凤渡区工作,组织农民进行军事训练,同时在乡办国民小学兼教体育和音乐,还办了两所成人识字夜校,为抗战救国做了一些实质性的工作 。同年考入国立重庆大学地质系。

1942年,毕业于国立重庆大学地质系,获理学士学位。

1942—1949年,任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练习员、技佐、技士。

1944年,师从古植物学家斯行健研习古生物学。

1950—1951年,在李四光领导下的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工作,任工程师。

1951年,在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1959年起改名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室主任、所学术委员会主任。

1956年,任南京古生物所第一组(古生物组)副组长,并开始独立承担较大的研究课题。

1959—1984年,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古植物研究室主任。

1980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院士)。

1998年,任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

2010年10月31日18时57分,在南京逝世,享年94岁。

李星学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李星学对华夏植物群,包括大羽羊齿类植物和东亚晚古生代的煤系研究在中国国内外享有颇高的声誉。 他对华北石炭二叠纪地层划分对比提出了新观点;对瑞典古植物学家Halle关于华夏植物群的经典著作进行了补充和修正;最早发现中国晚白垩世被子植物化石。他还擅长古生代鳞木类,对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地层、植物化石和古生物地理分布的研究也卓有成就。李星学对生物地层学,特别是对晚古生代陆相地层的研究,也颇有建树。

学术论著

截至2017年12月,李星学己发表《华北月门沟系植物化石》《中国晚古生代陆相地层》《华南大羽羊齿类生殖器官的发现》《东亚华夏植物群的起源、演替与分布》《北祁连山东段纳谬尔期地层和生物群》《中国与邻区晚古生代植物地理区划》等140多篇重要论著。

1944 年,许德佑、陈康、马以思三位年轻地质学家出差在贵州途中惨遭土匪杀害。李星学编写了《陈康先生传》,发表在《地质论评》9卷1—2合期上,缅怀亡友,激励来者。

1947年底,出席了“中国古生物学会复活大会”,并写出了“中国古植物学之进展”一文,发表在《中国古生物学会会讯》第1期上(1948年印行)。

1959年,适逢新中国成立10周年大庆,各专业领域科学家都参与了编写《十年来的中国科学》这一系列丛书。斯行健和李星学合著了其中《古生物学》卷中的《古植物学部分》。

1963年,李星学的代表论著《华北月门沟群植物化石》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1964年,斯行健先生病逝。李星学在当年《科学通报》第11期上发表了《悼念斯行健先生》一文,充分抒发了对老恩师的景仰、怀念之情。

1966年,独立撰写了第一篇古生物学论文《论拟织羊齿》。

科研成果

1945年,李星学与同学合撰的研究论文《南川西南部之古生代地层》,获得中国地质学会第一届陈康奖学金 。

截至2018年10月,李星学获得10多项国家、院、部、省、市级自然科学奖或科技进步奖。

学术交流

改革开放以来,李星学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先后十余次应邀赴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访问。

1979年5月,李星学、赵修祜参加中国植物学代表团访美,并出席“第九届国际石炭纪大会”。

1980年7月,李星学、穆西南出席在英国里丁大学召开的“第一届国际古植物学大会”。

1984年11月,李星学、周志炎应邀赴印度访问沙尼古植物研究所及加尔各答大学。

1996年6月30日至7月5日,李星学和周志炎以及刘陆军研究员等古植物学家出席在美国加州圣巴巴拉举行的“第五届国际古植物学大会”。

人才培养

学生培养

1963年开始,李星学就开始带研究生。他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循循善诱。很多单位的业务骨干或学科带头人都是他的学生。

观点应用

李星学在其编写的《华北月门沟群植物化石》和《中国晚古生代陆相地层》两本书中描述的标志性属种、首次建立的华北晚古生代植物组合系列、以及生物地层学的新观点,一直被中国国内外多种古植物学论丛或教材所应用。

治学箴言

李星学的治学箴言是“学贵有恒,业精于勤”。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

授予单位

1980年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国务院

1992年

终身荣誉通讯会员

美国植物学会

1993年

第二届尹赞勋地层古生物学奖

中国古生物学会

1996年7月

“沙尼国际古植物学协会”奖章

国际古植物协会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李星学人物评价

李星学在研究华夏植物群方面取得了另人瞩目的成就,他一直用“勤能补拙”自律,不断地研究学习,他的刻苦勤奋,严谨治学,堪称楷模。在为人方面,更可称道。向许多知识分子一样,在“左”的影响下,尤其是十年动乱中,他经历了很多坎坷,但从没计较过。对人对事,他总是抱着宽容、谅解的态度 。李星学先生的一生,为中国及东亚古植物学和地层古生物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是中国古植物学的重要奠基人 。(中国科学院评)

李星学从事地质古生物学研究长达60余年,吃苦耐劳,为考查地质寻访古植物,足迹遍及世界各地,辛勤耕耘了一辈子 。(郴州文史研究会评

李星学补充介绍

  李星学,古植物学家、地层学家 1917年4月8日生于湖南郴县。1942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长期从事地质古生物研究工作,尤以研究古植物与非海相地层见长。对华夏植物群,包括大羽羊齿类植物和东亚晚古生代的煤系研究在国内外享有颇高的声誉。代表作有《华北月门沟群植物化石》、《中国晚古生代陆相地层》、《华南大羽羊齿类生殖器官的发现》、《东亚华夏植物群的起源、演替与分布》、《北祁连山东段纳谬尔期地层和生物群》和《中国与邻区晚古生代植物地理区划》。

  李星学先生的一生,为中国及东亚古植物学和地层古生物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是我国古植物学的重要奠基人。半个世纪以来,他已先后发表140多篇论文和11种专著。代表作有:《华北月门沟群植物化石》、《中国晚古生代陆相地层》、《华南大羽羊齿类的生殖器官》、《东亚华夏植物群的起源、演替与分布》、《北祁连山东段纳缪尔期地层和生物群》和《中国与邻区晚古生代植物地理区分》等。多次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奖和部省级科技进步奖。1992年,被美国植物学会授予通讯会员终身荣誉称号。1993年,荣获中国古生物学会最高荣誉——尹赞勋基金会的地层古生物学奖。1994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聘为南京早期人类文化遗址综合研究专家组组长。1996年,荣获国际古植物协会颁发的沙尼奖章。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古植物学和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李星学先生,因病抢救无效,于2010年10月31日18时57分在南京逝世,享年94岁。

  “李星学”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