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城名人丁取忠介绍
丁取忠(1810年~1877年),长沙人,字肃存,号果臣,又号云梧 。长沙县高塘岭白芙塘(今属望城县)人,清嘉庆十四年(1810)生 。他出生于一个文化气氛浓厚的家庭,父亲曾总修过《丁氏宗谱》,略有文名;哥哥效力于经学,著有《读易通讯》。
丁取忠人物生平
丁取忠自小喜读书,但不喜经书时文而偏爱算学。1837年(道光十七年),他入长沙城南书院,与精研算学舆地的新化人邹汉勋,及精于代数的表弟李锡藩同学,志趣相同,他们常常一起通宵达旦地切磋数学。一次,丁取忠从朋友处得到一本首尾残缺,著者不明的算学书,书中讲解弧度与弦矢互求的方法,但文辞隐奥难懂,又无具体算例。于是他详细演筹了若干算例,1851年修订刻印问世,这就是他的第一部数学专著《数学拾遗》,书由邹汉勋作序。书中“多发明古今算家未尽之旨”,提出了三元一次不等式方程组整数解的新方法。第二年,他在别人协助下完成了《舆地经纬度里表》,运用三角学知识,以魏源的《海国图志》为依据,推算出各地到北京的距离和所处方位,由于《海国图志》本身的误差,他的推算“未尽精核,然足备参证”。
丁取忠历史评价
为了编辑和刻印算学书籍,丁取忠耗尽了毕生精力与全部家财。1877年(光绪三年),67岁的丁取忠于贫病交加中在长沙逝世,当时家中竟已“不名一钱”。但他编刻的算书至今还在流传,这也是对这位湖南数学领袖的最好安慰与纪念。1983年,日本出版世界第一部科技史词典,将《白芙堂算学丛书》与《海国图志》列入“东方科学技术大事”表中,可谓是湖南近代科技成就中获得世界声誉最早的两个项目。
丁取忠著述作品
丁取忠的晚年除个人撰述外,把主要精力用于培养学生,刊印算学著作上。在长抄家中,他聚集黄宗宪、左潜、曾纪鸿等一批学生,孜孜从事数学书籍的整理编辑和刻印工作。1871年(同治十年),在学生协助下,他编成了阐述用高次方程解整存零取复利息的问题的商业数学专著《粟布演草》。之后,他与他的学生们费时六七年,终于共同编成了一部数学巨著《白芙堂算学丛书》。丛书之所以取名白芙堂,是因为了取忠家庭属于丁氏宗族中的分支“白芙堂”。《白芙堂算学丛书》包括自元至清前期的古人著作6种,当时人著作8种,丁取忠和他学生的著作8种,以及外国人著作1种。所以它主要是整理了中国古代的数学遗产,由于19世纪中叶湖南省整体文化气氛的相对闭塞与保守,以及丁取忠本人见闻的有限,丛书中虽收有日本数学著作一部,但未收录西方数学著作。尽管如此,《白芙堂算学丛书》还是具有某特定的文化地位。人们评价它“裒然成艺圃之巨观,风行海内,遂为畴人家必读之本,顾功不甚伟欤!”当代学者更从湖南维新运动自浏阳算学馆发端,维新志士谭嗣同、唐才常等均大声疾呼兴算学这一历史现象出发,认为丁取忠在长沙倡导数学,授徒编书,是对湖南近代思想文化史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的。
丁取忠补充介绍
丁取忠
(1810-1877)
近代数学家,《白芙堂算学丛书》者和刊刻者。
清长沙县高塘岭北湖塘(今属望城县)人。字肃存,号果臣,一号云梧。嘉庆十四年十二月(1810年1月)生。近代教学家,《白芙堂算学丛书》者和刊刻者。
丁取忠少时博闻强记,喜步算。道光十二年(1832),开始习算。十七年入长沙城南书院,与邹汉勋等为同窗好友,师事贺熙龄。在此,他不受书院课程限制,醉心算学。其表弟李锡蕃在城南书院亦喜算学,尢精代数学借根方,二人共同切磋琢磨,学业益进。他喜购书、藏书。家贫,常节衣缩食以购算书,别人赠送者亦多此类书籍。后有人称其家“几间老屋,万卷藏书”、“中外算书无不备”。
在博览群书、刻苦钻研的基础上,丁取忠积极从事数学著述。咸丰元年(1851),其第一部数学专著《数学拾遗》刊刻问世。该书多发明古今算家未尽之皆,并提出三元一次不定方程组整数解新方法。又编写出版《舆地经纬度里表》,运用三角学知识,推算各地至北京距离和所处方位(编度)。稍后,编写《粟布演草》,成为一部关于商业数学专著。他与当时国内有著名数学学者吴嘉善、李善兰、时曰醇、徐有壬、邹伯奇等都有联络,质疑问难,往复商榷,与来华耶稣会传教士也进行切磋。因而能吸取当进国内外最新数学成果。
同治九年(1870)以后,丁取忠已届花甲之年,专力于刊刻算书、培育后进。率领学生,辛勤从事编书校书。费5年之力终于编成一部《白芙堂算学丛书》。共计32册,其中收有古代数学名著,也有近人数学最新成果,并收入其本人及学生数学著作,及每人著作1部。是当时一部集古今数学名著大成的数学丛书。
丁取忠中年曾入胡林翼幕校书,胡氏所赠买中之资,至是尽用以刻书。不足,则倾家以赴,致使费累千金,而兄弟贫益甚。
光绪三年(1877),丁取忠病卒于家,年67岁。其弟子左潜、曾纪鸿、黄宗宪等均在数学方面有成绩,闻名于时。
“丁取忠”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