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河北省名人>保定市名人>高阳县名人

丁国瑜

丁国瑜人物照片

高阳名人丁国瑜介绍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地质学家

丁国瑜,1931年9月18日出生于河北高阳,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地震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名誉主任。

丁国瑜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1952年—1955年任教于北京地质学院;1959年获得苏联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地质矿物学副博士学位;1959年任职于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1971年任职于国家地震局;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1年—1988年任国家地震局副局长 ;198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丁国瑜长期从事新构造、地震构造和地震危险性预测研究。

丁国瑜人物经历

1931年9月18日,丁国瑜出生于河北高阳。

1937年起,先后入读于北京附学胡同实验小学、汇文中学、北京市第四中学。

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

1952年—1955年,任教于北京地质学院。

1955年—1959年,在苏联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学习深造,毕业后获得地质矿物学副博士学位。

1959年,任职于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1962年,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第十研究室(第四纪地质室)副主任。

1969年—1970年,赴非洲参加中国援建的坦桑尼亚—赞比亚铁路沿线地震烈度的考察研究工作。

1971年,任职于国家地震局。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1年—1988年,任国家地震局副局长。

198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丁国瑜主要成就

丁国瑜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丁国瑜在建立中国地震监测、分析预报系统方面作了开创性工作;提出了中国地壳现代破裂网络与地震活动关系的模型,编制了首幅中国活断层滑动速率图和现代板内运动图,主编了中国活断层图集;在活动构造、古地震、活断层习性、活断层分段的研究及其在重大工程地震危险性评价和地震预测中的应用作出了贡献。

学术论著

截至2017年12月,丁国瑜在《中国地震》《第四纪研究》《地震地质》等期刊上共发文31篇 ,其代表论著有《我国地震活动与地壳现代破裂网络》《中国的活断层》《富蕴地震断裂带》《中国岩石圈动力学概论》等。

学术交流

时间

学术活动名称

举办地

1979年

国际地震预报大会

法国

1979年

中国第一次活断层、古地震学术讨论会

1979年

第一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

大连

2006年8月

长白山火山研讨会

白山

承担项目

时间

项目名称

项目类别

1963年

黄淮海平原综合研究

中国科学院重点研究项目

1995年—1998年

青藏、华北和华南三大块体接合区第四纪构造变动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1995年—1998年

青藏高原东北隅弧束区新构造运动的阶段划分与演化过程的精细定量研究

地震基金重点项目

1998年—2001年

新疆伽师强震群成因及帕米尔东北侧强震预测研究

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科研奖励

时间

获奖项目

奖励名称

1987年

《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地图集》以及《1:400 万中国及邻近海域岩石圈动力学图》

国家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988年

富蕴地震断裂带

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991年

《中国活断层图集》

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2年

中国活断层图集(IGCP第206项目—全球主要活断层特性的对比)

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993年

《中国活断层图集》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富蕴地震断裂带》

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富蕴地震断裂带》

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图集》

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图集》

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图集》

中国优秀科技图书奖一等奖

丁国瑜人才培养

开设课程

丁国瑜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开设《解析构造与地震》《新构造学专题》等课程。

培养成果

丁国瑜培养的学生有中国地震局研究员赵国泽、陈杰、王若柏等。

丁国瑜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1980年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4年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1985年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1990年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1999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09年6月

全国野外科技工作突出贡献者

丁国瑜人物评价

“丁国瑜为中国地震科技和地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国地震局评)

“他(丁国瑜)是科学的大师,道德的典范,是科学之泰斗,后辈之楷模。”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评)

丁国瑜补充介绍

  丁国瑜, 地质学家 1931年9月18日生于河北高阳。1952年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1959年获苏联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副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地震局研究员。曾任国家地震局副局长、中国地震学会理事长,国际地质对比计划第206项目主席。

  长期从事新构造、活动构造、地震构造和地震危险性预测研究。在建立我国地震监测、分析预报系统方面作了大量开创性工作。提出了我国地壳现代破裂网络与地震活动关系的模型,编制了首幅中国活断层滑动速率图和现代板内运动图,主编了中国活断层图集。在活动构造、古地震、活断层习性、活断层分段的研究及其在重大工程地震危险性评价和地震预测中的应用作出了贡献。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次)。代表作有《我国地震活动与地壳现代破裂网络》、《中国的活断层》、《富蕴地震断裂带》和《中国岩石圈动力学概论》(主编)等。

  “丁国瑜”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