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湖北省名人>恩施州名人>巴东县名人

张瑞瑾

张瑞瑾人物照片

巴东名人张瑞瑾介绍

中国科学家、教育家

张瑞瑾,(1917 ~ 1998 ) 水利科学家、教育家、教授。湖北巴东人。

张瑞瑾人物经历

1939年毕业于国立武汉大学土木工程系。1945年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进修。回国后,曾任中央水利实验处研究员、武汉大学副教授。长期从事泥沙运动基本规律的研究,提出的水流挟沙力公式被广泛应用。所提“静水过船,动水冲沙”的方法,解决了葛洲坝船闸引航道泥沙淤积问题。建国后,历任武汉大学教授、副教务长、武汉大学工学院副院长、水利学院院长,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教授、副院长、院长,中国水利学会泥沙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水电部高等学校水利水电类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湖北省水利学会第一至三届副理事长。

张瑞瑾主要贡献

主编《水力学》、《河流动力学》。

我国著名教育家、水利专家。为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的创立及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为我国水利电力事业培养了大批高级专门人才和业务骨干。在其组织和领导下,创办了当时世界上唯一的河流泥沙及治河工程本科专业。在担任学院主要领导职务的同时,承担了繁重的教学工作和教材编写任务,并长期致力于河流泥沙运动基本理论和实际工程应用的研究,为该专业的研究工作始终处于国际国内领先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40年代就得出黄河年均产沙量为15亿t的科学数据;50年代提出泥沙沉速和泥沙起动等计算公式;60年代提出水流挟沙力公式,参加了由周总理亲自主持的治黄规划工作并任治黄规划组副组长;70年代,在长江葛洲坝设计中,提出了解决船闸上、下游引航道泥沙淤积的基本途径--"静水过船,动水冲沙";80年代初,担任三峡工程泥沙研究协调组组长,对三峡工程中的泥沙问题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为以后三峡工程泥沙问题的研究解决做出了重大贡献。

张瑞瑾补充介绍

  张瑞瑾(1917-1998),湖北巴东人。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水利专家。

  193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土木系,1946年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进修水利专业。回国后任国民政府水利实验院研究员。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武汉大学工业学院副院长,水利学院副院长、院长,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副院长、院长,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名誉校长,中国水利学会第一、二届常务理事及第三届名誉理事,泥沙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组织委员会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水利学组成员,国家科委水利工程学学科组副组长,高教部高等工科学校基础课力学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水利部第一届技术委员会顾问等职务。为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为中国水利电力事业培养了大批高级专门人才和业务骨干。在其组织和领导下,创立了当时世界上唯一的河流泥沙及治河工程本科专业。

  在担任学院主要领导职务的同时,承担繁重的教学工作和教材编写任务,并长期致力于河流泥沙运动基本理论和实际工程应用的研究,为该专业的研究工作始终处于国际国内领先地位发挥重要作用。

  20世纪40年代就得出黄河年均产沙量为15亿吨的科学数据;50年代提出泥沙沉速和泥沙起动等计算公式;60年代提出水流挟沙力公式,参加由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亲自主持的治黄规划工作并任治黄规划组副组长。

  70年代,在长江葛洲坝设计中,提出了解决船闸上、下游引航道泥沙淤积的基本途径——“静水过船,动水冲沙”;80年代初,担任三峡工程泥沙研究直辖市组组长,对三峡工程中的泥沙问题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为以后三峡工程泥沙问题的解决作出重大贡献。其研究成果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和葛洲坝二、三江工程的国家级科学进步特等奖。1978年获水利电力部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

  主编有《水力学》、《河流动力学》、《河流泥沙动力学》;合著《SedimentResearchinChina》;参编《河流泥沙工程学》。其中《河流泥沙动力学》获水利部优秀教材一等奖,《河流泥沙工程学》获全国优秀教材奖。

  (《武汉市志》2第八卷/人物262-263页)

  “张瑞瑾”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